wx_墙角树_yZHYM 发表于 2023-7-5 19:24:31

【名家谈创作】红 孩:散文写作的定位与段位




散文写作的定位与段位
红孩

   端午假日,闲看网上发出的几篇散文,有季羡林、莫言、余秋雨、肖复兴的,也有几个名声不大的作者的。我看作品,或者听人朗诵作品,首先想到的不是谁写的,而是看那文章的标题。通常,大牌的作家文章标题比较简单,如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社戏》,冰心的《樱花赞》《小桔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而一般作家则要把标题写得花哨点,如本人所写的《唤声姐姐叫萧红》《那一天,我见到了星云大师》。这个中的道理很简单,大师舞文弄墨,无需装饰,越简单越好。我做编辑时,常跟作者说,高尔基、朱德写文章可直接以《母亲》为题,而你就要用“我那不识字的母亲”或“母亲的旗袍”,不然,你的文章谁会关注呢?

   我这么写,很多读者一定会说,你这不是在贩卖写作技巧吗?我以为你说的不错。写作一定是有技巧有规律的,那种所谓的无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显然是指登峰造极之人。然而,那种登峰造极之人又有几人呢?关于散文,我已经写过不少文章,还专门出了一部小书,但总觉得还是了解了一点皮毛。五一前夕,与评论家王干聊到散文,我们不经意间都谈到散文写作是有段位一说的。王干喜欢玩围棋,具体到几段,尚不可知。我说,散文写作好比下围棋,有的人悟性高,开悟早,可能一出手就三五段,也有的人喜欢一辈子,也就停留在三两段。王干说,他也有同感。我还举例说,现在作家采风活动很多,少则七八人,多则三五十人,大家在几天同去一个地方,吃住行几乎寸步不离,可是采风过后,你会发现,有的作家笔记记得不少,照片没少照,但写得文章并不出彩,而有的作家一路谈笑风生,好像对什么都漫不经心,可写得文章却妙不可言。这里,就有个艺术感觉的问题。



      艺术感觉实在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多年的创作实践,使我知道艺术感觉必然无法回避艺术的定位。就说散文,什么是散文,什么是好散文,什么是你心中的好散文?我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认识。认识的程度,往往决定散文创作的路数,它直接影响对人和事物的敏感度,以至关乎对素材的取舍。这很像厨师采购,你要做什么菜,你就得买什么食材。讲究的厨师,对食材的地域、季节、生熟、味道都要熟悉。这些都准备好了,就等于你心中有了基本定位了。最近,有朋友跟我说了个“左派”和“**”的故事。注意,这里说的“左”和“右”与政治无关,纯粹是方位上的左右。朋友说,他女儿去约会,在一个商厦的餐厅。男孩长相还好,当服务员递上菜谱后,男孩问女孩爱吃什么,女孩说只要少辣你就看着点吧。于是,男孩就开始一页一页的翻,女孩注意到,男孩看菜名时也就三五秒,而看后边的价格时则犹豫不定。这时,女孩就明白了,男孩是个“**”,经济不是很宽裕。我听后问朋友,你女儿一定没看上男孩。朋友说,他女儿跟他们夫妇到饭店吃饭,从来都是“左派”,很少去考虑右边的价格。我想,朋友所说的“左派”和“**”,实际就是人的消费水平和处世之道的定位。同样,写散文也需要定位,即要确定散文的标准。散文有标准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它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散文的概念。问题是,前人有人不止一次地给散文下定义,但都没有成为定论。既然没有定论,就很难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确定定位。可是,在实际的创作、研究、欣赏时,每个人又人人都有对散文的标准,或者说是审美需求。于是,我们可否提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即大多数读者都认为好的散文,如发在大报大刊上的散文,得过各种奖收入什么选本做过什么考卷的,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的选择无法做到绝对性,况且现在的群众参与是很受置疑的,比如网络投票,如果肯花钱让公司操作,要多少选票就能制作出多少。至于发表评奖选本考卷,那都无非是一伙人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操作的结果,能有什么可信权威呢?

   这是一个在艺术上没有绝对权威的时代。古往今来,也很少有艺术绝对权威的。提出艺术权威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我们说某个人某个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是相对合理的,但不意味着真理就真的在你这里。这么多年来,我做报纸副刊编辑,写作散文,也写些散文理论文章,在别人眼里,也可以说在自己眼里,以为自己就是专家了,就是权威了,其实,那都是自欺欺人。我在高一的时候,写了几篇姑且称为散文的文字,给我们的语文老师看,我觉得他很权威,原因在于听别的老师说他曾经出版过一本童话。我觉得能出书的人就是权威。后来觉得,被语文课本选中的作家就是权威。再后来,觉得能在报纸报刊上经常发表作品能够出书获奖就是权威。现在,经过三四十年后,发现权威已经逐渐褪去,艺术的权威往往被权力的威力所替代。如开会颁奖,必须以来了什么级别的官员来表明规格的高低,很多报道只注重嘉宾的官级和官衔,而对实质内容涉及很少,即使报道也是一带而过。



       我很为艺术没有权威而兴奋,也为散文没有明确的定位而鼓掌。这样,大家都是自由的鱼,可以在海洋里纵横驰骋。然而,这样的理想能实现吗?毕竟,在海洋里有着无数的生物,大鱼小鱼、虾兵蟹将,还有神话中的四海龙王,这些生物在一起生存,总得有个规矩,有个秩序,有个大小,有了这些,就有上下级,上下级就是段位。下棋的段位好确定,跑百米也好确定,跳高跳远都好确定。唯有艺术不好确定,我说散文也可以分九段,马上有人就会说,你告诉我怎么确定一段二段,难道发表在地市级报刊上的就是一二段,发表在中央级的报刊上的就是**段吗?这当然是荒谬的。发表出版的单位如同开公司办企业,主管主办单位行政级别的高低并不决定它的规模质量利润,众多的民营企业没有任何行政级别,可他们创造的价值并不比部级省级单位差,有的甚至更强大更龙头更500强。

   我无心要整出个多少段位层级,那样有点像艺术考级,如果要真能考级,我相信报名的人数不会比音乐、美术、舞蹈少,几十万总还是有的。作家评职称,有个文创一级、二级、三级,我不知道怎么个条件,也没评过。倒是很多作家常标榜自己是国家一级作家,但从给我的来稿中,或看到他们的书籍、采风作品、获奖作品,并没有看出一级的水平在哪里,有很多连发表都成问题。面对无数的文学创作者,特别是想以此为终身职业者,我不知道是鼓励还是泼冷水,如果家里的日子已经小康了,不愁吃喝,写作成功失败都影响不了什么,我觉得写就写吧,写出个二三段也未尝不可。如果你一家老小吃喝都成问题,我就不建议去写作,即使能写出个四五段。诚然,写作与否,完全是个人的事,我说什么都是小老婆多舌。

      自从我跟一些文友提到散文写作是有段位的说法后,很多人总爱跟我讨论某某作家应该在哪个段位,我一般不确定地回答。我总爱拿登山做比喻,有的人多次攀登珠峰,但大都在大本营就停止不动了,也有的爬到了六千米、七千米、八千米,还有人距离最高峰还差二三百米再也上不去了,而最终挑战成功者终归是极少数。姑且把8500米以上者称为九段,7500米以上者成为八段,6500米以上者称为七段,5000米以上者称为五六段,三四千米者称为三四段,一二千米者称为一二段。我想说,对于一切挑战珠峰者,不管在哪个段位,首先都要向其致敬。毫不掩饰,作为挑战极限者,能够登上7500米以上者,特别是那些即将接近珠峰,最终登上珠峰者,我们当为他们纵情高歌,他们毕竟是代表人类完成了人类对极限高度的挑战,如同我们赞美世界纪录创造者,赞美那些登月者。过去,常听评书,很喜欢听对那些武功高强者的排名,譬如《三国演义》中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隋唐演义》中的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秦琼、尉迟恭。对于现当代作家,人们过去一直以鲁郭茅巴老曹而津津乐道,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那些所谓的排名,除了武艺作品的实际比较,再很大程度也有作者或者说书人为了押韵顺口的原因。再有,就是个人对某些人物的喜好与偏爱。我在鲁郭茅巴老曹后,就曾试着加了冰心丁玲夏衍叶圣陶,读起来颇为顺口,至于文学史地位究竟如之何,估计没人说得清。

   对于当下散文,褒贬不一,尤其在几乎所有人都在不遗余力推销自己、关注自己、自恋成瘾的时代,某个人,即使成就卓著者要让同行说他的散文已经达到九段,包括超九段,是件很难的事。我们说某位作家在创作上达到**段,并不意味着他每篇作品都达到**段,更不意味着他小说诗歌达到**段,他的散文也能达到**段。这就如同你这次登上了珠峰之巅,下一次你很有可能在六七千米就跌落下来,甚至再以后连三四千米都未必能攀登。运动员也如此。因此,我说的九段,往往指的是某作家的散文创作曾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个高度是为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高度,如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新中国十七年出现的杨朔、秦牧和刘白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以余秋雨、贾平凹、史铁生、铁凝、张抗抗、迟子建、毕淑敏等为代表的许多散文名家自然也应该在**段以内,只是出于各种忌讳不便一一列举罢了。
      2023年6月30日 北京西坝河

      红孩,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鲜明符号。他是散文的创作者、编辑者、研究者,也是散文活动的组织者、推介者、信息发布者,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散文的发展态势,你也可以了解到红孩对于散文的最新发声。红孩说:散文是说我的世界,小说是我说的世界。


淡然涵凝2023 发表于 2024-3-8 09:16:43

谢谢分享红孩老师的大作,拜读受益匪浅,点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谈创作】红 孩:散文写作的定位与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