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9927|回复: 3

也来谈谈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7 08: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旅”做“学术争鸣”的斑竹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除了回帖外没写过一篇主帖,很不称职。今偶有闲暇,看“天路之上”的一篇《中国诗坛,早该洗洗澡了》的文章,感触颇深,遂有念也想谈谈诗歌。若是起个题目就叫内容大于形式吧。

高尔基曾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歌”。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人类语言萌芽的开始就已经孕育,是人类最先使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因为它的简练,所以就留给读者以无限外延的空间,因为它的简练,也就给表达一份微妙的感情创造了适宜的形式。

诗,并不要求完整的再现生活的原貌,它所要表达的是诗人自己的心灵律动,是诗人特有情绪的真实宣泄;可以是一段人生体验,可以是一种复杂微妙而饱含深切的感触;或者是诗人一瞬间难以界定的冲动、幻觉。因此,诗的内容就不是客观世界的机械描述,诗的表现就不是客观事实的一一罗列,就不能不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任意性、模糊性。

苏轼论文,曾说:“万斛源泉,不择地而出”,文犹如是,诗更甚然。这是诗歌的抒情性质所决定的,有的诗歌,意旨繁复,结构无序,跳荡逸脱,倏怱而至,常让人有费解难明、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正是诗人胸中的情感澎湃激荡,各种意像纷到沓来的表现。里面有憎恶爱欲、至喜极悲,其感情是大起大落,迥旋往复,绝不可能与其他的艺术形式那样,可以条分缕析,脉络清楚。但它又是诗人蕴藏已久而一旦突发的火焰,乍读难解,但细思却可意会。它可以激发我们无穷的想像,所以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篇佳作。我们常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其实诗歌正是在万千意像中由独特的人说出的独特的话。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素养,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诗歌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论家钟嵘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直寻”的原则,即直接描写眼前实景,直接抒写心灵感受。与此相应,《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鉴赏上提出了“披文入情”的原则:“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既然创作以情为起点,则欣赏也自然以情为归宿。我认为他们道出了诗的真谛:缘于实感,吟咏性情。而诗艺只是作为吟咏性情的自然表现形态而存在。但是到了后来,(唐宋已露端倪,明清愈演愈烈),诗艺被逐步抽象化了,渐渐脱离了诗的本体,背离了吟咏性情的初衷,成了一种外在于诗又束缚于诗的硬性规定,这就是历代的诗法家们前因后发,惨淡经营而总结出来的一套套的诗歌法则和诗歌技巧。于是,一种极为反常的现象出现了:本来产生于吟咏性情的诗艺反而把性情掩盖了,甚至窒息了。这算什么呢?和诗歌创作中的这种情形相应,诗歌鉴赏往往只在造句、谋篇的技巧范围内打转,百般堆砌而不见性情,无法真正深入诗歌美学的核心地带。至于这种鉴赏的意义到底何在,则似乎不在“诗法家”们的视野之内,似乎鉴赏目的就在于印证法则。

我这么叽哩哇啦的说来,肯定会有人说:“羡慕生嫉妒了,这人,咋就这样了呢?有能耐写篇好的呀!”呵呵,不瞒您说,我还真写不出来,可我能看的出来,我之所以说这些,就是希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更好的诗歌出来。言到于此,帖子回完了,网吧老板又赚了我六元,值不值呢?呵呵~!!

发表于 2007-4-7 12: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无门的评论,很中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7 17: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讲坛,学术争鸣.
无门掌门堪称一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6 2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愿意读你的贴子,能够分享你灵魂深处的快乐与痛苦,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4:05 , Processed in 0.03933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