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60152|回复: 13

[原创]萧红故居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9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萧红故居散记

文图/一瓢饮

    1
  北上,一直北上,过哈尔滨就是呼兰了。
  二十世纪初,这里寒凝大地,泥土开裂,呼啸的北风夹着清雪漫天飞舞。一切都是灰色的,混沌的,仿佛世界刚刚开始。有人走在街上,那是一个卖馒头的老人,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走起路来一踟一滑,终于跌倒了,箱子里的馒头滚落出来。有车跑在路上,七匹马拉着一挂大车,串串挨着。他们打着灯笼,甩着鞭子,天空悬着星斗。
      这就是萧红笔下的呼兰。1940年她寂寞的伏在香江水畔遥想呼兰河岸而写下这些文字。今天,当我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一种北上的欲望就强烈的疯长起来。
      终于,6月11日,我踏上了这片土地。

      2
      车窗外下着雨,哈尔滨郊外天地相接,一片白茫。
      萧红故居位于呼兰县城文化路29号,为清末传统八旗式建筑。据资料记载,故居全貌面积为7125平方米,共有房舍38间,分东西两个大院。东院是萧红家人起居的地方,正房是五檀五鸠的五间青砖瓦房,正房前两侧有东西厢房,正房后面是近千平方米的后花园。西院是萧红家的长工、佃户、房客及库房之所。萧红的名著《呼兰河传》中描写的“跳大神”折磨死的老胡家团圆媳妇、健壮快活的王大姑娘就住在这里。
      我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1985年之后修复的部分场景,即萧红出生的五间住房、800平方米的庭院及后花园。在庭院中间的花坛上,坐落着一尊白色的玻璃钢质的萧红塑像。
      在萧红出生的房间里,炕上放着镶嵌四块花瓷砖的炕柜以及被隔、饭桌、书箱;地上立着梳妆台、描金柜、茶几、木椅等数十件物品。
      穿过后房门就是后花园,这里植了松树果树,栽着花果蔬菜。园的西侧是两间磨房,里面保存着旧时的石磨、碾盘和风扇车。
      这里是萧红小时侯经常玩耍的地方。

      3
      我依稀看见那个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姑娘,步履蹒跚地跟在祖父身后,手拿铁锹挖土铲草,草未除却丢了秧苗;或许有蝴蝶飞过,于是又踉跄追去。如果是冬天,磨房里一定是冒出白白的热汽,并有声音传出,那是做黏糕的冯歪嘴子在招呼前院的小姑娘;而那个落雨的黄昏,静谧的后花园再没声息,人们都去前院忙活祖母的死,只有小姑娘自己头顶缸盖俨然如伞,幼小的心灵忽然感到:我们的家是荒凉的。

      4
      雨脚收住了。站在花园里我想起一位满清的翰林作的一首歌,歌曰:溯呼兰天然森林,自古多奇材。
      我不知道从古至今,这个叫做呼兰的县城孕育出多少仁人志士,才女佳人。但我知道,1911年端午节,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女作家萧红,并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之后,为了冲破婚姻的藩篱,离家出走,到哈尔滨、青岛、上海,最后病逝香港。
      朋友陈焱曾这样说:她是一只流浪的燕子,从北到南,寻找她自己的边疆。
      是的,萧红的一生,是寻找自由、爱情和光明的一生,也是流浪的一生,文学的一生。  
      作为女人,她几乎承受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全部屈辱——父亲的绝情绝义、未婚夫的始乱终弃、丈夫的背信弃义、爱人的临阵逃离;全部苦难--仅仅为了活命的生存苦难、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苦难、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种种病痛对身体的折磨……她颠沛流离于哈尔滨、上海、日本、北京、重庆、香港之间,独自以柔弱之躯抵御着饥饿、寒冷、病魔、战火,不然又能怎样呢?她的家早就对她关死了门,她的国正被片片蚕食,她的爱要么被践踏,要么得不到回应,她的一生啊,多的是凄苦、误解和嘲讽,少的是欢乐、安宁与温情。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一只盘旋徘徊在20世纪初荆棘林里的鸟儿!  
      作为作家,她却并未颓然倒下,反而顽强地挺立着,以其柔韧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超拔于那个时代。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哭声刺心一般痛,哭声方锥一般落进每个人的胸膛。一阵强烈的悲酸掠过低垂的人头,苍苍然蓝天欲坠。
    ——《生死场》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矮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呼兰河传》


      走出呼兰县城,我终于看见呼兰河,尽管那是一条很瘦的河。
   

相关链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116427-1.jpg
萧红故居前的雕像

无标题.JPG
萧红即出生在(东屋)这个炕上

119724-1.jpg
萧红和鲁迅在一起的雕塑像。鲁迅曾说萧红有“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1.JPG
静静的磨房镌刻着主人流浪的一生

117575-1.jpg
如今这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面粉机,似乎在静穆地述说着当初那位女性写作天才的悲凉命运

116433-2.jpg
老井并未颓然干枯,昭示着顽强萧红以其柔韧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超拔于那个时代吧

116444-1.jpg
沉郁的后花园。正如萧红诗句所言: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在路上.gif


4.JPG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唐·王勃《采莲曲》

[ 本帖最后由 一瓢饮 于 2007-10-31 16:21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2 18: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加精华!

那图片你是怎么弄的,都变黑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4: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编辑加精!
图片——在网上下载一个叫“光影魔术手”的东东——用它来修改照片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1: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我下个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6: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发上去的一组《大地无声——关于阜新煤矿的影像》也是这么作的。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精华有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15: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15: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16: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风雨同路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8 23: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1:09 , Processed in 0.064261 second(s), 5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