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63892|回复: 3

优秀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3 17: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安府署:讲述640多年的传奇故事
梁文龙

  明清两代的全国200多个知府中,体量最大、江苏范围内管辖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规制完备的府级官署衙门在哪里?在那深邃厚重、神秘苍凉的府衙内发生过什么?为解开这些答案,让我们一起走进淮安府署,倾听640年来的传奇故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改元代的路为府,淮安府正式建立。
  淮安府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传奇的故事。开衙就要建府,行使行政、司法、税赋等权力,知府、同知等一大批官员要有办公的地方。淮安府首任知府范中相中了淮安路屯田打捕总管府,加以修葺,将其改为府衙,便在里面办公。
  事情往往不从心路上来。范知府的板凳还没坐热,就“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把他扫地出门。原来,就在范中就任淮安知府的同年,朱元璋在淮安设卫(淮安、大河、邳州、宽河,后二卫后迁别处),卫指挥使也看中了总管府这块宝地。
  淮安卫指挥使叫华云龙,因功封为淮安侯,归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权势尤重。他根本就没把范知府看在眼里,冲上门来,让范知府滚蛋。华云龙看中这里,因所谓的淮安府衙雄踞一城之中,有类皇城大内格局。
  范知府虽然据理力争,可怜他一介文弱书生,怎么是行伍出身、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为明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华云龙的对手。碰得灰头土脸的范知府,在任三年,也没一个好的安身之处。
  洪武三年(1370年),新任淮安知府姚斌也不敢得罪这位侯爷,为选一办公场所,他在城里四处寻找,结果选中了上坂街北边的五通庙和元沂郯万户府便加以修建改造,作为淮安府的新府衙。
  几经周折,淮安府总算建成。但好景不长,不想两年后(正德五年即1510年),一场大火,将府署烧得面目全非,只剩下残垣断壁。多位继任知府千方百计在原址复建,总算弄起了一个大概模样,可惜,正德五年(1510),正堂及经历司毁于火,照磨所倒塌,知府只好用“布席”围起来,作为临时办公场所。只到正德十年(1515年)才开始复建。经康熙十八年(1679)知府“各属捐资重建”和乾隆五年(1740)知府胡振组“修内署”,淮安府衙有了很大的规模。咸丰十年(1860),大堂又毁于火,当时理知府事的是淮安府通判署陶金诒。为重建淮安府衙,他乘人之危,拆掉河下盐商世贾程梦鼎厅堂。可叹类似扬州何园程氏潭潭巨宅,立即夷为瓦砾场,而府堂始成。
  与名府相对应,淮安府衙的建筑布局独特,参照皇城模式建造。按《淮安府志》记载,府衙建筑共分三路,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占地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中路沿子午线依次为大照壁、大门、二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宅门、上房、镇淮楼、余乐园。东路依次有官厅门、酂侯祠、藤花厅、宝翰堂、四桂堂、转楼游廊等。西路为“军捕厅署”,有照壁、大门、二门、土神祠、大堂、二堂、三堂、皂快班房、上房、西书房、后厅、月波楼等。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座府衙之一,其大堂体量为全国现存地方衙署建筑之最。
  作为明清两代江苏辖地面积最大的知府,这里既涌现出一批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也不可避免了出现了贪官污吏。
  傅希挚为嘉靖四十四年任淮安知府,万历十一年任河槽总督。他号令严明,不接受任何礼物。卸任时检查物品,仅有黑紵布一块,他就将它送给下属。下属们即将紵布撕开,每人分得尺余作为纪念,有人还在布上画傅希挚的像供奉,一时传为佳话。卫哲治是乾隆八年任淮安知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秋,大风雨,海水倒灌,流民不绝于途。他造草屋数百间,动员士商捐钱物,设粥厂接待流民,使流民食宿有处,冻病有衣药。收养四月,存活11.2万余人。1748年春,灾情好转,他便发放路费,将难民遣归各处。后来,他被擢升为凤道台离任时,淮安人“攀辕卧彻,如赤子之离父母”。“天下清官第一”的岳钟秀、“治水名臣”姚斌、“文化守护”陈文烛、“廉洁奉公”学政,“青菜总兵”刘玺……他们的身影虽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他们的事迹却一代代流传下来,激励着当今的人们。
  贪官污吏曾名府蒙垢含羞。元代“东海孝妇”窦娥以“血溅素练、六月瑞雪、大旱三年”昭示天下奇冤,感天动地。如今淮安府衙北侧的窦娥巷纪念着这位死不瞑目的奇女子。清代嘉庆十三年,李毓昌受命来淮督查救灾款使用情况,发现淮安知府王毂和山阳县令王伸汉合伙贪污朝廷救灾款。王毂、王伸汉见贿赂李毓昌不成,便买通了李毓昌的仆人,用毒药害死了李毓昌,并做成李毓昌上吊自杀的假象。此案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惊动了嘉庆皇帝。朝廷派员查明了真相,漕运总督铁保失察发遣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王伸汉斩首,王毂立绞,其余人流放远近不等。嘉庆皇帝赠李毓昌知府,赐李嗣子举人,并亲作五言长律《悯忠》,祭奠李毓昌。 “科场舞弊”案、“天下粮仓”案、“施公案”等,都是一本本血泪史。
  穿过仪门,经过由黄庭坚所书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压,上天难欺”御制戒石铭,淮安府正堂门前立着一副长联:“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权衡淮海,镇守名邦,时时思利国泽民”,告诫为官者必须时刻不要忘记上对朝廷负责,下为百姓办事。
  正堂内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着:“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到盛怒时,稍缓须臾,俟心气和平,省却无穷苦恼;处极难事,静思原委,等精神注,自然有个权衡”。上一联阐述了官和民的辨证关系,揭示了只要换位思考,才能勤勉工作,造福一方。下一联要求知府的为官之人须“三思而后行”。
  到淮安府衙,无论游客走进府衙的哪一幢哪一室,映入眼帘的都是勤政廉政的官衙文化。如二堂门前和厅堂里的“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鸦啼雀噪,恐有冤情”、“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在淮安府衙,冰冷的石头会说话。在宝翰堂碑园,这里有石刻“雪作须眉”,这是1672年第五次南巡莅淮,由康熙皇帝御书赐给81岁老臣刘谦吉(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康熙三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担任山东提学道)。既描摹处刘谦吉当时须眉皆白似雪的面貌,亦有对其老骥伏枥、仍然辛勤王事的褒奖之意。有奇特的龙驼碑是一块御碑,上雕刻的是康熙皇帝临米芾的字书李白的《清秋赋》,是康熙皇帝赐给漕运总督桑格的。有北魏时期的石佛、有唐代书画家吴道子观音像、有早在北宋年间发现的《瘗鹤铭》……它们会告诉你一个个或美丽动人、或婉转曲折、或悲怆凄凉的故事。         
烟雨江南
于行行
  氤氲江南,细雨斜风,一番诗意,别样风情。雨中的江南,空灵秀美中带着淡淡的青草香味,廊桥花榭的雨韵,旖旎了整个江南小城。
  云情雨意,霏霏斜舞,一直都觉得江南的雨若樱花飘落般柔美动人,那绵绵的细雨,是瞧不见一点雨滴和雨丝的,好像轻盈的薄纱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着似烟似雾的凄美,如织如帘的清丽。漫步其中,习习的清风伴着细雨荏苒在面上、手上,清冷中带着幽幽的温暖。细细品味,柔柔雨丝犹珠帘般婉约含蓄,似星星般深邃透彻,晶莹洁白得连尘埃也染不上,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弥撒在整个江南的亭台楼阁、砖瓦石草中,悠远而不自知。
  缠缠绵绵,纷纷扬扬。 江南雨,淡淡的,悠悠的,有着一份无法捉摸的飘逸。如果适逢梅雨,江南便完全是雨的江南了,放眼望去,整个天地都笼在濛濛的烟雾里,空灵的天幕,缠绵的烟柳,如诗如画, 轻盈淡雅,像极了江南的山水。看到犹如月宫嫦娥垂下的白色纱裙的纤纤细雨,不禁沉浸在雨中水乡所装饰的童话世界里,此时驻足在古老的青桥上,再读江南的雨,真的就只剩下“瑶池仙境雨江南”了。
  柳下桃蹊,幽香古苑,沾衣欲湿杏花柔,青山绿雾若仙境。江南的雨不知润色了多少诗词歌赋,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江南雨的低吟浅唱中,写尽世间的千种情仇,万般娇美。“萧萧洒庭户,堪慕,江南细雨。无眠夜,软语小窗,应惜柔情万千缕”,在江南的诗情的吟唱中,蓦然发现,原来雨丝就是情丝,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云窗静掩,握卷闲坐,在雨打芭蕉的柔情中,聆听遐想,那时而“大弦嘈嘈”,时而“小弦切切”的雨声,竟行之有韵,宛如委婉悠扬的小夜曲,在诉说着一段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
  黛山云水,烟锁楼台,迷蒙细雨中,远山隐约,一抹如黛,青箬笠绿蓑衣疏散落在飘飘渺渺的无尽丝帘中,管弦丝竹,霓裳羽衣的雨情,仿佛在诉说着亘古的柔情,恬淡得像一串串轻盈跳跃的音符连缀成梦一般的旋律,如丝如缕的在心头荡漾,激起一层层温馨的涟漪。在雨谱就的这阙“小楼连苑”的乐曲中,纵有万般无奈,也不忍打破此种温情。
  江南飘雨,染柳烟浓,不尽的雨丝缠绵,淅淅沥沥中,也无须担心明朝会徒剩一地杏花。杏花春江南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当柔柔细雨飘过古朴的小镇,小镇便融化在古典的音韵中,虽然寻寻觅觅中,却不见油纸伞下那独自彷徨的丁香女子擦肩而过,哀怨声中潮润清凉之气拂面而来,遂将一腔柔情深埋在心中。
  帘外之雨,依旧绵绵,说不完的江南雨,在江南的秀山媚水中,弦弹奏出柔美动人的音律,遗落一地的音符。如果你在梦中遇到款款而下的江南雨,那么就在雨季,来到江南,用你的眼、你的心来感受江南雨吧!
母亲
张万洪
  梅雨季节,患有关节炎的老母,披着雨衣查看田里的水大了没有,屋外的鸡子进窝了没有,家里的门窗关实了没有。母亲常常是在这样的担忧与忙碌中度过。许多夜晚,我总能听见母亲痛苦的呻吟。年少的睡梦如云似雾,一片迷蒙,母亲的呻吟从我的梦境里穿越。成年之后,特别是过了不惑之年,让我在梦里一次次惊醒,一次次感觉疼痛。
  恍惚凄凉的梦里总出现夜晚油灯下母亲为我们幼时纳鞋补衣的身影。
  母亲与普通女人一样。她宽厚善良、仁爱、勤劳、隐忍、爽直、公道,在大人小孩中有口皆碑。
  我两三岁时,正是60年代初期,生活的窘迫,导致我营养不良,患了贫血。母亲义无反顾地挽起袖将她体内的血输给了我。尽管医生嘱咐母亲要加强营养,可那种年代,谈何营养!母亲从此留下了终身疾病。
  七十年代初期,遇有讨饭的人到我家,母亲总是跑到厨房盛上一碗半碗,或到坛子里抓上一把米。我们兄妹总是背地里叽咕:“家里不够吃的,还给人吃,真傻。”母亲听了总是说:“人家要饭是度命,不得已才出来的。”
  大集体各家各户都有自留地。与我家自留地毗邻的是个平时爱占小便宜的人,每次犁地,常常有意无意地越过田界,占上点。邻居见状跑来告诉母亲:“有人家耕地越界了,刮到你家半犁。”母亲说:“也许是人家没有在意耕歪了。”过了一个季节,该人家犁地,老病重犯,我在母亲面前唠叨,凭着年少气盛要跟人家论理,母亲说:“多占一点半点也发不了财,让他一些,下次他不会再做这件事了。”
  农村男孩过了20岁要谈亲事,而盖房子是一道门槛,父母将平时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盖房,有邻居出于嫉妒,要我家新建房只能和他家老房一样高、一样宽。父亲通过多方协商,对方只同意檐口提高20公分。没过几年,和我家作对的主人来到我家,提出他家房子的高度超出我家10公分。母亲一口答应了:“你家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我家没意见。”我们不解地问母亲。母亲说:“以前人家错了,我们不能再错,盖房不容易,不要去折腾人家。”母亲就是这样,从不与人斤斤计较。
  分田到户后,我们家因缺少劳力,每到农忙,母亲撑着本来就多病的身体,走东家到西家帮忙换工,舍下脸去乞求邻居帮我家收割脱粒、栽插。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十一二点是常事。母亲时常吃上一颗止痛片,伴着疼痛的病体在床上翻来覆去,直到天明。
  母亲一生没出过远门,南京、上海这些地方从没去过,更别说见过大世面。她一生以地为伴,以田为生,含辛茹苦,珍惜着用勤劳和汗水换来的每一分钱。记得分田到户的第一年,不少人家种的粮食、菜籽都卖了好价钱,心情格外爽。张家买自行车,李家给孩子添新衣。我们兄妹本想母亲肯定也会为我们买些什么,而母亲什么也没有买,将卖粮的钱全部交给了父亲,说“将钱聚聚,将来要盖新房,给儿娶媳妇。”母亲仍然穿着那补了又补的衣服。
  我和母亲长聊,您这一生吃了那么多苦,遭受太多的磨难,可我们兄妹没有取得让您引以为傲的成绩,您感到心安吗?母亲对我说:“你们兄妹只要勤快、正派、健康、平安,有这些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母亲的话让我无数次失意后潸然泪下。我知道不管长成凤凰还是麻雀,她都将寄予我最朴素的期望和要求——正派、健康、勤快、平安。
  母亲对子女比较严厉且疼爱有加。1989年底,由于工作劳累,我浑身乏力,经查患了甲肝。这段时间,我的儿子来到这世上。人家忙过年,而我却冷清清地躺在床上接受治疗。母亲每天天刚亮就起床,不是为我搞鸡蛋面,就是搞鸡蛋汤。2007年,我因药物性转氨酶升高,心情突变。母亲知道后,隔三岔五打电话问我身体好了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我顿感愧对母亲,做儿子的应该多为母亲尽孝,而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让母亲操心。
  母亲没有文化,疏于张扬,却巍峨持重。记得元稹有两句诗:推将终夜尽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我是这茫茫宇宙间芸芸众生中平凡而渺小的一员,可是有了母亲,我便认为我已拥有了这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好、最值得骄傲的一切!愿母亲平安、享福、长寿。
昆明的记忆
张晓银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离开昆明已经六年了。那是一段炫丽多姿的人生历程,那是一片飘在七彩云端的热土,自从离开以后虽有无数次的想念,却再也没能踏上那片让人心醉的土地。
  那是2005年春节后的一天,北方的蒙古高原还是白雪皑皑的寒冬,我从呼和浩特去昆明工作。初次前去对昆明没有什么印象,在淮安老家稍作停留便从南京西站上了火车,谁料途中很多都是山路,火车开开停停,熬了好几个白天黑夜总算到达。看着我大包小包的行李,同事笑说,我们昆明最赔本的生意就是卖棉衣的了,安顿好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带去的棉衣又打包寄回了老家。
  和淮安四季分明的气候不同,昆明地处低纬高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有次回乡探亲正逢盛夏,蒸茏般潮湿闷热的天气,直让人喘不过气来,返回的时候昆明正飘着小雨,淅淅沥沥的,那清新的空气,顿时让人神清气爽起来。昆明的夏天多雨,有时出去谈事情,同事总不忘了提醒我,带把伞吧,我们昆明的雨说下就下的啊。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昆明的雨并不使人厌烦。昆明人喜爱养花,大街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都有花草果木,都是郁郁葱葱地,长势相当好。昆明也是我国主要的鲜花出产地,那里的鲜花就如我们生长的蔬菜一般,随处可见,花儿也很耐长,割了一茬新的一茬很快又长了出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昆明人喜爱吃辣,每每饭菜上好,昆明人总说再来份辣椒,要小米辣,这小米辣我们是碰不得的。有一新去的同事就因误吃了一点点这小米辣,被辣的面色发紫,汗如雨下。要说昆明的美食,过桥米线最有名,不过终究只是米粉而已,名气都是靠配菜调出来的。我最爱吃的还是汽锅鸡,那时老板到昆明来就点名要吃这个。正宗的汽锅鸡用的是山民散养的草鸡,这些山民抓一些鸡苗放在山洼里,长大了再抓回来。汽锅鸡的做法十分讲究, 蒸汽锅鸡的餐具要用建水的土陶汽锅味道才正。建水汽锅外形古朴,构造独特,肚膛扁圆,正中立有一根空心管,蒸汽沿此管进入锅膛,经过汽锅盖冷却后变成水滴入锅内,成为鸡汤,再配上些葱姜和新鲜的野生山菌,两三个小时后,肉粑骨离,便可食用,鸡块鲜嫩,汤汁甜美,口感自然也就与众不同,十里飘香,让人回味不觉。昆明的山菌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大概和一盘黄焖鸡差不多,因为这东西虽是山珍但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人随团去云南旅游,回来抱怨云南无好菜。其实随团的伙食能吃饱已经不错了,又能有什么美味呢,要了解一方美食不静下心来慢慢融入,用心体会,是不会有收获的。
  和淮安人相比,昆明人的性情是慵懒的、随和的、率真的,约好第二天去某地办事,往往八九点钟起床,十点多钟出发,路上再堵堵车,到了也就是吃午饭的时间了。吃完午饭去茶楼一边品茶一边开始谈事情,谈着谈着还要抽空探讨一下某年的陈年普洱如何如何,于是大家都很开心。圆通寺附近的竹里馆是常去的一家茶楼,说是茶楼其实并没有楼,就是掩藏在大片竹林和清泉里的度假村,环境极好。昆明人爱喝店家自酿的滋补酒,这酒入口绵甜,有草药的清香味,度数也不甚高,但喝着喝着就多了,往往都要玩到深夜凌晨才回去,可是事情竟这样就办成了。后来听说江苏人去昆明做书记的时候,有次开会竟然有人睡觉,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昆明人生活节奏慢,做事率性随意,发生这样的事是不奇怪的。要说慵懒,印象中应数云南丽江人为最,那里的男人都不干活,守着蓝天碧水,靠着旅游业发达,出租房屋过日子,倒也逍遥自在。同事多次约我一同前去,在她的描述里,丽江的城是柔软的,水是柔软的,连时间都是柔软的,丽江就是忘却今夕何年的人间仙境,可惜那时总是忙,竟一次也没有去成。
  竹里馆门前的小桥上刻有一首小诗:眼望岁月与流水汇成的长河/回想时间是另一条河/要知道我们就像河流一去不复返/一张张脸孔水一样掠过。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只要能保持一份自己内心的本真,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有一种温暖的感动,已经很满足了。
发表于 2012-12-28 14: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逍遥自在,好文章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6: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6: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4:24 , Processed in 0.06507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