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是让心灵在天与地之间翱翔的地方,在哪里游客看见的是风花雪月,也有看到的是苍山洱海。各路游客出没于巷间,这就是一个理想邦大理,那么大理到底都有哪些具体的旅游景点呢?就由 爱飞扬旅游网为大家简单的做大理旅游景点介绍。
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 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东 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如果说,自治州首府 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376.png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 “叶榆泽”、“昆弥川” 、“西洱河”、“西二河”等。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镇,形如一弯新月,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9公里,周 长116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洱海 属澜沧江水系,北有弥苴河和弥茨河注入,东南汇波罗江,西纳苍山十八溪水,水源丰富, 汇水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容水量为28.2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处达20.5米。 湖水从西洱河流出,与漾江汇合注入澜沧江。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2391.png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1021.png 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 “水光万顷 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自古及今,不知有多高人韵士写下了对其赞美不绝的诗文。南诏清平官杨奇鲲在其被收入《全 唐诗》的一首诗 作中描写它“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又称它“浩荡 汪洋,烟波无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洱海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巡游洱海,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 、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
蝴蝶泉位于苍山第一峰云弄峰神摩山下,南距大理古城 27公里。蝴蝶泉面积50多平方米,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镜,有泉底冒出,泉边弄荫如盖,一高大古 树,横卧泉上,这就是“蝴蝶树”。每年春夏天之交,特别是4月15日,蝴蝶树芬芳引蝴蝶。大批蝴蝶聚于泉边,满天飞舞。最奇的是万千彩蝴蝶,交尾相随,倒 挂蝴蝶树上,形成无数串,垂及水面,蔚为壮观。蝴蝶泉奇景古已有之,明代徐霞客笔下已有生动的记载。郭沫若1961年游览时,手书“蝴蝶泉”三个大字,刻 于泉边的坊石之上。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0010.png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930.png 三塔位于古城西北 1公里处的苍山中和峰下、崇圣寺内,是大理历史的象征,佛教盛行大理的见证。三塔由一大塔和二小塔组成。三塔鼎立,气势宏伟壮观,为大理 胜景之一。大理南诏国中期崇尚佛教之风兴起,后期达到极盛,佛教寺院遍布云南境内。至大理国时,佛教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在南诏第10 代王 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建崇圣寺(即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至大理国时,崇圣寺都为云南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 间。三塔非同时所建,其中主塔与崇圣寺同时建造,因其高,又称千寻塔。千寻塔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唐塔最高者之一。 主塔南北有两小塔,为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均为10层,各高42·4米,是五代大理国时期所建。千寻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类似西安小雁塔。然而三塔又有自 己的特点,即为偶数层,而内地多为奇数层;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具有曲线美。三塔经历了千年风雨剥蚀和多次大 地震,依然完好无损。1961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维修时,发现600余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具有极高的维护价值。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7613.png 在大理苍山背后的江边,有两座高数百米的断崖峡谷,形如两扇巨大的石门,清流飞瀑,奔泻而出,是一处神奇的景观。周围巉岩壁立,峡谷深邃,谷地溪流湍急。 石门关实为鬼劈神凿,异境开天,具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最令人惊叹的是,在附近的松林村后山,于1994年10月发现一处面积约16平方米的大 型崖画,有动物、人物、果树、手掌银、房屋、追猎、圈舞等 200余图,最大的画面约有1平方米,最小的约5平方厘米。经专家鉴定为青铜器时代的作品,并定名为“漾濞苍山崖画”,为研究两三千年前的社会、民族、宗 教、艺术、生产生活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并成为人们观赏和游览的一大景观。
file:///C:\Users\hp\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0163.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