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1678|回复: 3

冬天的记忆和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 14: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和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今年的冬天却和往时大不一样,一直没有下雪。也许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往令人寒噤凛冽的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到现在没有刮来,虽说风茬还是很硬,但总是没有以前那样刺骨。太阳慵懒地从空中把微弱的光热遥撒下来,淡淡地、暖和地让人感到些许温暖,就像围烤在冬天一堆蒿火前一样,让人浑身都感到舒服。就在这样一个温暖的中午,不!应该是今年冬至后的第二天约两点钟的时候,天气很暖和,最近一直不爱出游的我登上了县城东面观山的坡路。

       冬天的陇南山麓很祥和,这时候的观山上没有了春秋时间的农人家的忙碌和时髦崇尚登山跳舞的男人们和女人们,山野显得空旷而安静。偶然有一两个游人从山腰处的地埂上柏树灰绿的隙间冒出来,就像在沉沉黑夜里突然出现的火花,使这寂静的空间闪现出一阵短暂的生动,微微地搅乱和干扰一下缠绵的思绪和朦胧,让人不由得抬起头来审视一下周围的环境后又重新回到登山的妙趣和以往的回味中,却也十分的惬意。偶尔站立在平缓的路旁田埂上歇息一下,极目瞅瞅山下城市远处近处的风景,那塞涌在满川廋如腰带似的城市建筑也给人一阵短暂感人的靓丽和激动。然而很快地脑海里便涌现出拥挤、疲惫不堪的楼群和尿壳螂一样蠢动的人车队伍,大煞风景般即时让人产生出丝丝厌恶来,似把人硬生生地从寂静安详的空间拉回到喧嚣的、丑陋的、浮躁的城市现实生活中。
   
       这个小山城本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给了我几十年太多太多的回忆。当我还在稍微懂事的时候,小城就把我列入阶级社会的另类,地主家庭成分的历史桎梏在我和一块长大的小朋友、同学中间横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如狠毒的王母娘娘为拆散牛郎织女一样,以一根银簪凭空划出一条银河来,把牛郎和织女隔离在天汉的两头备受煎熬。那时候,贫下中农的光荣后代和地主富农的“狗崽子”在人生政治权利上是有天壤之别的,诸如升学、当兵、参加工作这些可以跳出农门的途径在我们这些所谓的“可教育好的孩子”的面前是关闭的,留在我们面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劳动改造,就好像我们从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是秉承了罪恶和邪恶,理应接受当代社会的训诫和洗礼。如此我们便随着家庭的下放,如同被流放一样来到农业社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和再教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光阴遗失在天天 “修理地球”的劳作之中,那是一段非常“光荣”的历史使命,用受苦受难这句话形容当时的情况是断然不容许的,如不然会立即给你扣上一个“现行***”的帽子叫你吃不上兜着走。

       冬天的田野里吹刮着寒凉的季风,越往上走越显得寒冷。枯叶早已洒脱地蜷缩在泥土里等待着腐朽而后转化成大地的肥料,但枯叶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在继续孕育出新的生命。当我继续行走在昔日唯一能够容身的田土上时,时序已经翻过了沉重的一页。眼前曾经挥洒汗水,辛勤劳作过的地方已然已变成植满树林和荒草的所谓的森林公园,成为人们所谓休闲娱乐的场所。其实现代的人们哪有心情在这荒坡山岭上消磨时光呢?只不过给地方政权的持有者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的凸显政绩的地方,抑或是洗钱的黑窝。

       思绪再次回忆着逝去的时光,在脑海里深藏的视频中播放着上 一世纪的现场。八十年代改革开发的春风再次奠定了这片土地固有的集体农耕形式,土地以承包的形式划给了当时在册的每一个农民,随之出现农民有了生养生息的生活依靠和保障。那时候观山在这个季节并非这样悠闲,勤劳的人们正给梯田里挑肥窝粪,培育着来年的丰收气象和希望。

       然而改革开放的浪潮吸引也容许了一部分农民放下手中的锄头,趁农闲的时间来到城市开垦新的天地,打工成了农村人挣钱的主要渠道,但社会体制在一定的时段里注定了农家人的命运,农人的生活依旧是艰辛的,因为历史造成的社会痼疾使他们在城市根本没有立本的土壤,打工微薄的工资根本就赶不上物价的飞涨,因此土地依然是他们的根,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还是根深蒂固的。每当农忙的时间,他们又都匆匆忙忙地返回农田去耕作收获。农工在城市的注入激活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加速了城市日益地恶性膨胀。

       我在社会改革的浪潮之中也脱离了土地当了一家工厂的工人,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一件让当时农人们极为羡慕的事情,然而工厂因为政策的缘故很快就倒闭破产了,我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要求“自愿”买断工龄,三十多年的工龄啊!还抵不住现在刚工作的人一年的工资。当我再次返回农园的时候,土地已被日益膨胀的城市和钢筋水泥堆成的大大小小砌块塞满了,而且更加以势不可挡的速度、以城市建设、城市改造为名占有着、掠夺着耕田。如今,在我们周围,可耕耘的田地已经寥寥无几了,农家人永远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和土地。

       这些年来,我奔波在出卖苦力,给人打工的浪潮中,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可是,我的年龄在一年比一年苍老,体力即将消耗殆尽,今后的依托在那里呢?田地没有了,我的心犹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缺失了生存的根系,缺失了阳光的指引,因为它知道,世间还有幽暗。 细细瞅着小城的变化,你会看到吊车在城市周边来往驰骋繁忙,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小院越来越少了,代之而来的是所谓仿古街和火柴盒似的大大小小的密集的楼房,可惜人口就这么多,很多楼房都闲置着。大街上酒馆饭店倒是热闹豪华,但都是外来建筑老板们巴结领导抑或是公款消费的场所,可以想像的到,当这些建筑完成时,这里还会有此繁华吗?

       小城现在变得让人越来越不认识了,这究竟是进步呢还是退步了?还是社会在畸形生长,还真让人不好分辨。你说它不好吧,满街霓灯幻影般的炫丽,貌似繁华而又空阔如野的人造景观,越来越高、越来越庞大的水泥钢筋的堆集,形成了现代建筑和都市的整体状态。但总给人一种生硬的、缺乏自然气息的干巴巴的感觉,就如同乡下人走进城市公园一样激不起心灵上的呼应,只一回就感到没有意思了。而都市人为了生存需要,整天忙忙碌碌根本就无暇理会这人造的足让人心浮气躁的风景。

       古老的农耕文化是这个世界的一抹最自然绚丽的艳丽,却被人们长久地淡忘了,事实上是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挤兑出了人们的视线。长期以来为生活在都市间忙碌的奔波,浮躁的社会生活空间,常常给人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我似乎渐渐明白了人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网络文字上的低俗文化和武侠般虚幻的游戏刺激,原来人们在遗失了某种对现代生活的信仰后又衍生出来的另一种生活上乃至精神上的慰藉。这不禁又让人回味起农人们生生不息的劳作、粗茶淡饭的生活、春种秋实无忧无虑的灿烂笑容以及苍茫大地上年年月月的花开花谢,草绿了又黄了,草枯了又生了周而复始的自然喜悦。这颇给生活在生硬的都市中、心慌气躁的人们一种绝妙的讽刺和怜悯。春天的希望永远根植和寄寓在农人们心中那块永远落不下的太阳的光耀之中。

       西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五千年人类文明的历史就种植在广大农家人宽厚朴素的追思和永不休止的开拓者的路上,他的 思想和光辉已远远不是落在那一块有限的广场建筑和庙宇抑或是各地后人们争抢荣耀和骄傲的朽木烂瓦之中。当然人们现在抬出或争抢这块刻有历史进步的匾额本无可厚非,这说明人们还没有被现代文明的霓幻炫丽堵住了眼球,而是发自内心深处有意无意由衷的赞叹。然而现代的人们还是在社会表象上光怪陆离的幻觉中迷失了,由此出现了诸如信仰、道德方面的缺失等各种与共和国崇高理想相背离的等等社会不和谐的符号。社会分配中的不公平,造就了以贪污和掠夺国家资产或者社会所共有的矿藏资源为手段致富的很多富人们携款外逃现象,也蹴成了千千万万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农家人的更加贫穷的根源。

       高山上的季风有点凄厉,太阳的热这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一副无精打采毫无力气的样子,让人不觉生出一种失落寥寞的惆怅。身旁有窸窸窣窣枯叶刮动的声音,我突然发现枯叶翻起的地方似乎已有新绿的痕迹,嫩黄色的身影掩藏在枯叶泥土中,绽发着春天的消息。这使我感觉到一阵醒悟,大地上的生命依旧存在,依旧顽强不息地在蓬勃着生机,那些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伤感,乃至自然界现在所给与我的暂时的寒冷只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和孕育。也许我游离于城市和田地之间时间太长,以至于
让我无法领会或者是忽略了田地所赋予我们的最真实的一面,我们只不过被当今社会不健康的暂时的表象所迷惑。

       这使的我又回头重新审视山下的城市,小城的形象就像一条彩色的丝带又像是一条充满生机的长龙,漾水河就像长在长龙身体中的筋,龙的足爪已然嵌入到各条谷壑之中,有一种蓬勃欲升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忽然明白,这是时代的步伐啊!

       我想起最近点击率颇高的两个地方网站,发帖和跟帖的都是当地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人还都没有工作,可他们活跃的思想意识几乎让人难以想象。尽管一些社会表象也令他们失望、愤怒,但他们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信任和期望。看了他们的网贴,你仿佛能看见那些尚存幼稚的脸庞上对生活对社会的责任和信心,这才是社会的主旋律和希望啊!好像早晨刚升起的太阳,充溢着活力和朝气。和他们相比,我们这些过来人确实表现的有点老气横秋。我不由从心里生出丝丝愧疚来:“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比起上个世纪愁吃愁喝的年代和父辈们所受过的苦,我们的生活已然是很充足的了。现在我们说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不是总说他们生活在福窖里吗?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当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个别丑陋现象和不和谐符号仅只是历史进步过程中的个别情况,它不代表这个社会的全部,也不代表全体国民的心思和愿望,并且它会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渐渐消失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长此而耿耿于怀的呢?

       今天,我一个人在此看似荒凉但却充满生机的山麓中行走,凉风拂面,仿佛吹醒了我长时间麻木的心境,吹散了眼前个别社会现象给我带来的深深的阴影。脚底下尽管仍然是羁绊脚步的枯草,但是新的生命的确正在蕴育和延续。从冷冽袭人的风中我似能听到大地永远勃动着的心跳,听到时代坚实有力的脚步声。我伫立在山顶上,远山隐隐蒙蒙、浩瀚无边;延绵不断的田野凝重而肃穆;广裘的土地,厚重的让人敬仰而深思;山下建设中的城市亦显出充满生机和蓄势待发的祥和蓬勃姿势。

       斜阳里,太阳的余光照耀下的山麓,火红一片。随风而逝的过去,渐渐塑成眼前靓丽辉煌的雕刻?这时旁侧朝阳观里的佛钟敲响了,对面西灵寺里的佛钟也敲响了,穆静中飞檐殿宇里梵音袅袅传来,温柔地直摄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似在洗涤激荡着我长时间浑浊的情思。依旧不停留的岁月、已然归于平淡,我长时间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深刻思考,以及幽然而生发的情感,犹如蓄积而待发的春色,令我此刻的心潮顿生澎湃和感恩之情,也令我一切释然。

发表于 2013-3-2 17: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活可爱的矛盾心里,带来了思绪的纵横捭阖,既有对社会现象不合理的批判,又有对社会大趋势的进步和肯定,处处闪耀着辩证的智慧和思想!
欣赏佳作,问好!{:soso_e160:}{:soso_e1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劲松 发表于 2013-3-2 17:49
鲜活可爱的矛盾心里,带来了思绪的纵横捭阖,既有对社会现象不合理的批判,又有对社会大趋势的进步和肯定, ...

感谢吴老师的点评,只是感觉文字有点凌乱,待后修改,问好。

点评

是的,我也感到文字有点乱。特别是长句太多。如果再根据感情的变化,适当加些标点,或许会更好些。诗歌、散文等抒情性文字,不单是用来看的,也可用于吟颂,也应该有它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3 16: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 16: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鱼树雄 发表于 2013-3-2 21:33
感谢吴老师的点评,只是感觉文字有点凌乱,待后修改,问好。

是的,我也感到文字有点乱。特别是长句太多。如果再根据感情的变化,适当加些标点,或许会更好些。诗歌、散文等抒情性文字,不单是用来看的,也可用于吟颂,也应该有它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7-7 17:40 , Processed in 0.05950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