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风景》后记 在线阅读《窗外风景》
http://www.zuojiachubanshe.com/book/277859.shtml
在升学难、跳出农门难的80年代初期,文学曾成为农村中学孩子的精神灯塔。1984年中秋节上学前,祖父曾对我说:“苏秦说六国失败后,居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这句话的含义你应该是懂的。”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已爱上了古诗文,写了100多首打油诗。现在想来,那就是文学。
1989年,在同学忙于备战高考时,我正忙于参加《精短小说报》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其间还收到了该报主编王也的鼓励信。之后我又参加了江苏省作协《春笋报》举办的小作家班的培训,培训班的老师有范小青、傅晓红、姜琍敏等江苏名家。值得庆幸的是,其间,时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著名作家海笑来信鼓励我,使我坚定了文学跋涉的信心和勇气。
文学路上有贵人。杨光中老师是我的恩师。我与他起初只有—面之缘,那是1994年,《青春》杂志在淮安举办文学笔会。那年头乡镇经济比较困难,每年机关只发两次工资。那次,我因掏不出20多元的培训费,而错过了培训。也就是在笔会散会后,我请一位并不熟悉的人递上我的散文作品给他,他在人群中答应回宁后给我复信。杨老师可谓是慧眼独具,像伯乐相马那样在稿堆中发现新人作品。
文学之路漫长。其间还有很多贵人,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他们中有人对我说,你写的作品不少,可出—本书;也有人说,你写的作品不多,但质量还行,不妨分分类,拿出来,与文友交流。我还收到不少作家赠书,也有出版社的编辑与我联系,当然这都出自好友对我作品的推荐。
2009年5月22日,我应邀参加了中国散文学会颁奖会,我的《情醉海南》有幸与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丁一等7人一并荣获随笔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会长、著名学者林非参加了颁奖会。那天是王宗仁老师为我们颁的奖,还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散文讲座。前不久,当我用手机给散文大家王宗仁老师发短信请他作序时,他欣然应允。
袁鹰是淮安人,用他的话说:“我是淮安县人。”带有乡音的话语里可听出他对故乡的眷恋。20年前,我在乡镇当临时工,做些端茶倒水的杂活。无奈中,我创办了淮安市复兴文学社,编印了小报《田野之花》,那时我冒昧地写信给他,请他担任文学社顾问,没想到,身为散文大家,又是著名编辑家的他,竟然—口应允。转眼20年过去,当我将我的作品邮寄给他,告诉他我计划出一本散文集,没想到已90高龄的他,竟对我有的作品字斟句酌,对书名提出建议,还抱病挥毫写下了洋洋洒洒2300余言的读后随感。
陈建功曾是中国作协一线领导之一。近日,我给他发了3次手机短信,3个电子邮件,他竟是每信必复,彬彬有礼,丝毫没有“官长”之气。更何况,他还正在美国,躲在女儿那里进行创作。当我将袁鹰、王宗仁老师写的序发给他,他看后立即发来了祝贺短信。说“很高兴得知散文集即将出版,拜读二位前辈大序,为你高兴。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年龄又很高,难得写得这么感人”,他要我“向袁鹰、宗仁转达祝愿”,并向我“鞠躬拜年” ……
也许本书中最可读的部分,就是袁鹰、王宗仁老师的两篇大序和中国作协陈建功副主席从海外发来的祝贺短信,最值得欣赏的就是海笑老的题签“窗外风景”,这是我要特别感谢的。当然,我还要感谢一路上有众多的领导好友、同行同道:曹业慧、杨文杰、张久、包国江,还有李剑锋、杨培德、赵其金、叶小燕……我和他们一同观赏窗外的风景。他们永远是我的朋友。
大地上的一切总是要生长的,譬如花草和稚子;总是要成熟的,譬如思想和果实。生命是离不开呼吸的,其实“呼”是在出一口气,“吸”是在争一口气。可我是个慵懒的人,并非是我用心不专,只因我为而不争,写写停停,至今已经30年,也该出一本薄书了。
赵日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