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3119|回复: 0

似问非答:人间碎碎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2 15: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人心中的浪漫,是一个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完美男人;男人期待的红颜,是一位这红尘中绝然没诞生的精雅女子。所谓唯美的故事,都是建立在“情人眼里出西施”、“权利光环惹人迷”、“陌生之处有风景”的基础上。因此如是期待过高的男女,内心必然清苦,所以假若理智与感性拿捏无度的人群,活得糊涂。

  有时人们不得不承认,孤单是种处境,而孤独则是境界。所以孤单可以救赎,而孤独无法陪护。世俗人间,并非如人们一眼看透的那么清晰,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山麓巅峰之上,在礁岸潮汐旁侧,在心灵思绪之内,仍有许多层级,它们或相连融通,或隔断分离。所谓人是多棱体的论断,其实是缺少了同界多层的辨识。

  语言文字与思考方式,是有内在逻辑互动的。就像有的语言转换成歌曲,唱出来就特别好听,有的语言唱出歌声就僵硬、刺耳。说话之前的思考惯性,反作用于心灵波动、思辨频率。因此跨语言生活的人群,潜意识里是尴尬和不适的,只是理性的劝说给予了主动的帮助,才不至于活得滞重。语言文字之间的差异,对人群的思考、表达、观念和生活习性的深邃影响,或许已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注意,只是笔者不曾看到系统理论成果见诸报端与网络。唐高僧玄奘之所以万里旅险去取“原味真经”,大约就是想经验真实的佛宗生态环境、感受当地的语境人文、触睹原态的心灵光景,当然他自己也需要具备天赋异禀,否则依然还是另类曲解。中国语文中,有一个词叫望文生义,这就是典型的“从见到识”的过程的归纳。同理,睹物思亲也是别样的思维习惯。因此我们有理由也很有必要相信,语言文字对人身心的属性认同和界分。有人开玩笑说,某人说某地方言,明显是舌头根子发硬。而这就是语文作用于地域、身体和心思的显著特征。——以此小段,期望能引起读友思忖,画出人类文明的枝脉。若致如斯,善莫大焉。

  人与人,人与事业,人与地域,人与民族,人与国家,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别去征询别人,也别请教专家,更别这山望着那山高。如你能跳出时代、意识形态和狭窄地域之影响,你凭着自己的阅历和见识,去观察唇齿之间、花叶之间、山水之间、果肉与种子之间的关系,你就会恍然,人来人去竟是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追外国连续剧,有个发现暗合了我很久以前得看法:一直标榜自己从不标榜什么的国家的电影片电视剧中,其实一直在宣扬性情之美、心灵之善、精神之真,而一直强调自己从不强调什么的国家的传播载体里,竟然全是凌乱不堪、鸡零狗碎、势利成败。人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手段真个是匠心独运、直达灵魂,再加上强国背景、调动机制、自信气场,收归人心的方式可谓天衣无缝。反观我们的粗放、笨拙、浮躁、牵强、浅薄、做作、生硬的架势,真叫人一想起来就能唏嘘半个小时。如果我不是极端健忘,我记得看过的某国影视、摄影作品中,几乎都有国旗及其它国家象征的画面,那感觉既很自然又深烙脑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时无刻的看似不经意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勾芡、沁润和灌注,才是大数据、大战略、大手笔,系统完整、结构清晰、有的放矢、具体可操、不留痕迹、逐步推进、持之以恒。功夫做到家才称得上宣传的艺术,细致入微到妙手天成才算得上专业。唯有虚怀若谷、甘拜下风,才能借得它山之石用以攻玉,唯有凿壁偷光、见贤思齐,才能百尺竿头、后来居上。

  扯一缕清风,写一句思念,放它去天边。画一轴山水,描一幅境远,随它去海岸。两只脚的踏实,是为走到心念那边,一路梦魇无法阻拦。可记忆深处,线索易断。怕就怕后来,没有遇到,终无缘见。

  放下矜持,伸出兰花指,琴弦轻抚,不碍醉意。捏一根绣针,刺穿心魂,别怵那一声忘情呻吟,只遇一季春。所谓冷到极寒处,熔岩滚滚,生命中每一次激情勃发,都是天问。

  无蝶花不艳,蜂鸟自识香,河东狮轻吼,只为爱佯狂。狭路因缘逢,宽巷各错旁,若是心仪动,脉勃意迭宕。性情男女事,千古一绝唱,可怜痴人醉,离离泪两行。

  自醉不迷,只向风邀,前尘来世,梦逍遥。彼岸花,静候窈窕,皎洁月弦,孤独最好。一壶踉跄,亦哭亦笑,情境无色,春来早。

  文短意长,情深词浓,皆随心。一句灵透可惊魂,半篇空洞亦惘然。字如音符,读若弹拨,字正腔圆或抑扬顿挫,须定睛,任仄平。人世间,所谓怦然,只是有缘;红尘中,所有邂逅,都是必然。在血肉与心灵的眺望里,没错过的是惊喜,没遇到的是云泥。端一杯淡茶,望月不冷,观日不炙,知音何处?唯有你自己。

  春风零乱,未见北飞雁。云诡波谲音讯断,唯有翘首以盼。红尘几多玄疑,来去恍若瞬间。时空如此叵测,谁能神机妙算?

  遇到悬而未决、事态叵测的情形,很多人出于担忧、同情或希望,会以语言说出、以文字写出“祈祷”。我当然不怀疑那份心意,但我认为极少有人会以双手合十、划十字等仪式真施祈愿。那些有信奉的人知道向谁祈求,那些没有信奉的呢?那些只崇尚酒色财气、名位浮华的呢?危难时刻他们是否会拿出钱狠劲数呢?

  每次,你拟要张嘴口诛时,必须先质问自己,你是个什么东西;每次,你拟欲挥墨笔伐时,应当先省思自己,你是否浑身污渍;每次,你心积抱怨、牢骚戾气,请先审视自己,你何尝不是如此?每次,你得意忘形、颐指气使,请先按捺自己,你对此也曾鄙视。你虚荣,你就不能斥责他人的矜持;你贪婪,你就不能愤懑别人自私;你愚懒,你就别指望他人勤奋;你粗浅,你就没有深邃知己。上苍的公平,就在于它只给你应得的,包括你渴望的、你惧怕的、你喜爱的、你厌烦的,一样不少一点不多。讲道德,你只需见贤思齐,自律自修,让良心安逸;讲道理,你只要说服自我,劝诫自己,以澄清神智;讲道义,你只需忘掉势利,成全尘世,给人伦和气。人间,你就是你,既担当缘分,又生命独立。行走江湖中,你必须顾忌,天下四方,都在其里。孤独自处时,你应当反思,人生如梦,不是高尚就是无耻。

  追着光走,挽着风之手,立于蓝色星球,遥望无垠之宇宙,心思无咎,情怀无咎。岁月之初,不忘记念;洪荒之末,诸般井然;噪杂年代,魂魄不安;浮躁之后,尘埃落满。智者去矣,仁者离远,生者寂寞,死者无言。一个个片段,断开或熔连,预知或看见,只待延续到,直至戛然,无恩无怨,无因无缘。

  一说到民意,就觉得这词特硌痒人。什么叫民意?什么人的意愿构成民意?多少人的意愿算作民意?哪个时代的民意是客观的?一卖豆腐的与一吃豆腐的民意如何达成一致?在中国,曾有一句俗话:九个人有十个心眼。要么自私的要命,要么狭隘的可恨,要么浅薄的可怜,要么自大的没谱,在这个还没富起来就老化了,还没厘清初饱乍富怎么才能不烧包的国度,你要多吃的吐出来,多占的退出来,占了便宜还卖乖的返璞归真,真个比嫦娥登月还难。中国不缺计谋、野心和激情,缺的是远见、胆略和慧心。人多没有用,树大枯枝多,人老不可怕,老骥伏枥志千里。毛泽东有句话至今还发人深省,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时至今日,不管都市和乡村,熙熙攘攘的人群,骨子里还是农民。想从整体素质低下的人口里提炼出理性的民意,推动理性的民主,异常困难,需要时间,几十年到几百年。那一天,与我同在的这群沸沸扬扬的人,无法看见。

  如果你有父母,请不要妄自尊大;如果你有子孙,请不要强调活在当下;如果你有亲戚,请不要咒骂血缘;如果你有邻居,请不要大声喧哗。假使你想走后门,就别抱怨社会凌乱;假若你随口吐痰、驾车吸烟,就别怪罪环境污染;如果你命在尘世,就别忿懑人间。你只是偶然路过,有点风度,身后才不被鄙夷被指点。

  一切皆有可能,但一切似早注定。前一秒与后一刹,只折一念,一念即绝然。看不透是侥幸,放不下是贪奢,而通透又觉无聊,扔掉亦感可惜。一场浩大的生命,放佛一直在嚼鸡肋,吐不出来的怅惘,咽不下去的奈何。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口水呛死善泳者,机缘巧合环环扣,世间故事层层叠。素常与极端,戳不破。

  幽雅之心多唯美,唯美之人爱自然。眼里揉不得沙子,情绪见不得波纹,故而知亲之友甚少,仿佛孤傲不群,实则只是自求安简洁净。幽雅不尽同才情,惟求一层境界,旷远,寂寞、纤尘不染,风幽幽迩来,水潺潺淌去,几只鸟雀不少,一丛清兰不多,擎半杯青茗可闲坐半日,聆一曲管弦能寂度雨夜。唯美不换与完美,只是人世姿态的扭转,只是耳闻目睹的偏好,只是私人言行的周全,拍照片不摄人影,买菜蔬不沾泥土,话未想好绝不启齿,泪眼微闭定然滴双。芸芸众生,各取适宜,你过得谨小慎微,他活得放达恣意,但无论怎样动静,幽雅诗心,绝不离弃。

  体制,机制,都是很大的话题,一直云山雾罩。患者,大夫,护士,器材,药,设施,这些都是具体的、实在的、可见的。医患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媒体过度报道是一个方面,事故频发也是客观。于是医改,但又发现医改竟是个大难题——原来没这么多蹊跷事啊,没这么多蹊跷病啊,没这么多混事的医生和闹事的患者啊。这不奇怪,世界在拐点,所以不只医改有困难,其他领域的变革不也举步维艰吗?原因很多,能列一百条、一千条、一万条,归根结底是人类发展的进程出了问题。还是回头说医改,医改难到最后还是人的问题——庸医误病,恶医杀人,小医贪心,大医难见,护士忙而浮躁、冷酷麻木,医护职业操守滑坡、缺仁心、钱烧心,是世人共睹的现实,当然这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出了问题,医护亦难脱其臼。患者涌向大医院,除了器材的局限,更主要还是医生不行,这里说的不行姑且不论医德,只说医能,时下患者们指望的已不是医德,而只是技术层面了。同一个社会,同一个道理,患者人群也是鱼龙混杂,什么玩意儿都有,有钱的牛气,操蛋的霸气,穷困的叹气,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恶性互动,祸患四伏。但无论如何,人要有个底线,而站在人道的底线上,我们有理由质疑医护从业者,你扪心自问,你行业内的内幕你不知道吗?你自己的心思言行有没有问题你自己不知道吗?于患者而言,如果他们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都如此冷漠,他们的绝望当是无以复加的——命都要没了,或者生不如死,那还不豁上了?作为身心俱怠的患者,也要认识到生老病死是难免的,医护们已自定位于职业,患者也就不必把他们看作再世华佗、仁慈天使,大家都有个距离感,不要彼此互为亲人,期望值落差就会小一点,况且你得病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医死的,就怨不得谁。医患之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等,医疗崇拜彻底坍塌。世上莫大的悲哀,大约就是心灰意冷,而这个时代的某些迹象表明,人伦世道已在步入这个趋势。人是人世的一切麻烦,解决麻烦的所有方式、办法和手段,都要从解决人的问题、人心的问题为出发点。这个时代的不少人,几乎释放了全部的劣性,差劲的人占比越来越大,人际互信程度的大幅降低,已是不争的社会常态,而这绝非一日之寒。疗治人心顽劣,亦然绝非一日之功 ,前路遥遥无尽头。

  分级就诊是个笨办法、懒办法,是一种退步。分级就诊的限制,更让某些医院、某些医生没有紧迫感了,这也是对人身自由的另类侵犯。建议医改去除住院就诊的限制,革除所谓的转院制度,只要老百姓愿意,他们想到哪里就诊医保就跟随到哪里。分级就诊限制了择院、转院,其中存在很多玄机,地球人都知道。如果医疗水平能均衡发展,老百姓谁愿意舍近求远,可事实一再证明,小医院频繁误事还价格死贵。

  往东是海,往西是山,往南是水,往北是林,中土之上天茫茫,人在四季不歇息。走着走着,忽然就想问昼夜光阴里,人在忙啥?与其张望四周,不如自问自答:人生之旅,多在等待——排队、守望、期许、渴盼;多在争夺——出名、赢利、奢侈、浮华。多在病痛——身心不宁、寝食不安。多在放纵——到陌生的地方去,到刺激的地方去,到拥挤的都市去。不谈岁月,不说人伦,不究生死,不念情意,不争风光,不患得失,或者另至安逸。

  那天天气晴好,当时突发奇想:遇一个仲春清日,找一个远离城市的静坡,依靠于一块山石上,从日出东海看到日落黄山,完整地目睹时光的行迹。想法归想法,实际上做不到,主要是没那份耐力。哪怕就是坐在那里,半个小时瞅一眼,最后恐怕也会在慵懒春困中昏昏睡去。如果能蜷缩于和暖春光里大梦一场,亦然是种惬意。一念,而已。

  红叶李花静自开,早春三月期风来,但有音讯托梦至,不见君归不凋败。

  我最近才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在成为心里发虚的人,都在成为没有耐心的人。我们发乎内心并不在乎看到听到别人的不幸,却特害怕自己和亲近的人出现状况,我们不愿听到直指内心的批判——尤其是自己已经也正在或还将继续的错失,不愿直视神灵甚至故意蔑视的雕像,不敢坦诚直率、不甘心遵循物竞天择,同时还鼓不起一星儿的理性勇气。当然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环节,听不得哪怕是振聋发聩的长篇大论,看不进一部长篇小说,研究不了长期的课题,深入不了山水土地,按不住偏颇执狂的追夺,舍不得一点儿的割让,受不了一丝的委屈……这样的日子,恰好迎合了雾霾的时境,眼下,当下,自个儿,既不敬佩英雄,也不拥戴道义,既不求达真理,又不履行人道,无原则就是变通,赚便宜就是成功,越来越小,越来越窄,越来越没正形姿态。活着不等于生机,沉默也许就是承认。如果这样好玩,我们能否玩得起,我们还能玩多久,最后玩出什么花样和结果?

  一则平面媒体的新闻调查,其中一段小标题是《艺术毕业生都去哪儿了》,大意说的是:“一项针对50名艺术毕业生的调查表明,56%的没稳定职业,除进入国家级院团或签约大型演艺公司,剩下近半没稳定职业。就业困难种种,究其原因大约是,成名或成功太难、市场小、机会少、人才与市场不平衡。而薪酬、待遇低、投资大回报少也影响从艺热情。此外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艺术产业转型更新快,也是现实。”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侧面,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生源质量和学生自身缺项。更真实的是,现在所谓的艺术生相当一部分在大学根本没学到东西,什么都不会用人单位要了干嘛?这一方面是大学教育存在收钱糊弄问题,让学生混天聊日;另一方面艺术生群体也存在材质问题,没那个天赋,又不认真学,糊弄个学历,你哄谁呢?任何新闻都存在不可能触及的细节真相,就拿这事说话,有些艺术生他就不愁找工作,因为他有武艺,是人才,到哪都吃香喝辣,所以他们找到了稳定工作,加盟到了高端艺术机构。有的人呢,几乎就是个废物,既没才艺又好吃懒做,既没毅力又不思进取,眼高手低心脑空荡,你说他们不在这个时代垫底谁能答应?任何时候,总有翘楚,总有饿死的,不只是大学生,社会各阶层都是如此。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一股脑儿全归咎于体制机制、拼爹拼娘、阶级资产,着实是在找借口。官一代,富一代,名家一代,学者一代,科学家一代,等等,他们的故事怎么没人翻炒?噢,他们只是少数,他们付出太多追求太累他们不是凡人,噢,你承认自己是凡人了?那你就别叨叨、别落落、别牢骚、别好高骛远,扎扎实实、本本分分做凡人吧,榜样多的很,第三世界都是苦人儿。养庸人、养闲人的世道已经过去,大家都很忙,忙得莫名其妙、昏昏噩噩,谁顾得上谁啊。

  明知生来终死去,只是早晚寿长短,可怜红尘众生苦,唯恐止息入长眠。那么,人们贪生怕死究竟为何?一餐大快朵颐?一场酣畅淋漓?一次颠三倒四?一副颐指气使?一种光怪陆离?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旁观与经历,皆是你在的知觉,都因你在的缘故。你不在是你自己的惋惜,你的世界里惟有你自己。假如活着是一种愿望,死去是一次永弃,但你要问自己,你何愿你何望,为他人还是仍为自己,否则永弃的只能是你的不甘。

  大数据哄不了小百姓,大数据顾不到小细节,大数据探不出小个性。一群人的哆哆嗦嗦,不如一个人的挺身而出;一万个将士的摩拳擦掌,不及元帅的一声令下;一亩地的红薯卖不出一棵参的价钱;一个黑寡妇的丧心病狂,搅和得四邻不安;一口痰吐出唇齿,抵消了所有的处心积虑。大数据的叫嚣,只是粗览的过去,未来依然风云突变、无据可查。人世间的一切境遇,都是猝不及防、难以计量。

  能从事或兼修绘画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画笔涂写心意、渲染情境、描摹灵感。在那专注的勾勒与铺排中,生命的神气跃然纸上、布上、扇上,竟是无比的享受。人世间有无数种情愫,因此就有无数种倾诉,而表达却是需要聆听和目睹的。在知音稀缺、胸怀拥堵的现世红尘,与笔结伴,闻墨识彩,悄然游魂于千山万壑,忘情寂寞于松风鹤鸣,恰似归禅,仿佛脱俗,当是修得大福报矣。

  不必纠缠于人生是什么,不要质询于社会是什么,不能徘徊于得失是什么,不应沉湎于成败是什么。生命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是什么。在传统思维的巨大惯性之下,一个人能静下心来,彻底脱离这个世界给你的所有强加和潜移默化,完全独步于三界五行之外,定会在异想天开之上,抵达一层绝然不同的境界,刹那豁然。

  自如的生命,是暖风中摇曳的树,是山涧里游动的鱼,是田埂上雨后盛放的草花,是白云边展翅翱翔的雄鹰。人世间没有自如的人生,随意是个梦想,刻意才是世态。世俗深处市井纵横,人情世故昼夜不停。即使为信仰而虔诚的人群,也有无法回避的执着。所以桃花源的寂寞,伊甸园的无聊,反而从另一个棱面,剖开了生命的本相,完全自如的生命只有远离思想、摆脱心灵,才能彻底归回虚空。虚空就是无,在无的境界,自不在,如为何?

  一直认为,冰冷的媒体伤人,戏虐的传播浅薄。客观、公正、事实,才是媒体的职责,媒体的没态度就是态度。然而,低龄化、矫情式的话语令人不安。当然,放眼全球,客观公允、全面真实、厚重肃穆的媒体,几乎不存在。人本身就不是客观冷静的产物,因此由其构建的媒体表达中,难免就有情绪化的元素。耳闻目睹不是简单的“知道”,应是附加辨识的“明白”,否则就将时常陷入朝三暮四的信息雾霭中。

  找寻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大海捞针、望风扑影。在寻找的路上,陪伴的只有希望和犹疑。寻找的意义只在寻找本身。

  你沿眺望的边缘,迷离而去,悄然飞远。月净之夜,晚风已追不上飘摇的梦魇。在无垠期待里,冰冷的沉默连同嶙峋的洋面,失落于不敢揭开的底端。春暖的意蕴依旧日趋浓郁,枝杈上缓缓吐露的凝红,仿佛是一双双忧伤到极致的眼睛,你无论往哪个方向找寻,都被阴霾挡住了视线。心事一如不利流年,愁近思远。

  在衣食无忧的日子,你按捺不住心灵深处泛起的希期。隽永心境中,你不断放大自己的情思,直至它们构建成浪漫的图景,一幅幅闪回于你张望的时空,每一幅极致的幻象里,都徘徊着完美的你。岁月不停地迁徙,你错过的昼夜和你邂逅的惊喜,都被记忆挑拣着,收敛或废弃,某刻你发现,原来你最眷恋的是你自己。

  世俗内外,那流逝的身形早归浮尘,而沉淀入心的情愫依旧继传。在文心意脉汩汩畅串的人伦静处,一杯茶,半壶酒,都能品出禅味,荡起激情,惹恸感伤,勾惑诗怀,竟不用说有美人如玉、鬓影弄姿、婷婷怯羞。人世间,山水入境,诗酒伴茶,知音对坐,松风闲云,一直是娴雅窈窕之心事,始终若白衫布衣之羡达。意之念山高水长无绝期,情之托时空冗漫不淡隐,君子红颜琴瑟之美,如饥似渴,万世梦魇。时空遣远,却抹不去一腔离愁,花开花谢,仍解不开百年纠缠。空径幽幽,寂寞春秋渡口;风雨共舞,孑然阴晴依旧。舒衣袖,信步去,只沿琴音袅袅,随缘遇。

  我心如旷野,君若花自开,风摇叶瓣舞,清香四溢来。尘光映瞳净,春色暖情怀,愿与山亭近,伫望蝶恋彩。

  道是天意,德是人寰,一念是欲,再念是缘。风去无牵,雨来河满,穹极边界,情尽性淡。花开有因,蒂落果断,天下四方,生死往返。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这是摘自网络的一句话,且不管它是不是心灵鸡汤之类的段意,只想对这句话简单剖析,使人更加理解什么是推敲。1、如果不是境遇所逼,或因为某种亲近的缘份,有愿意吃亏的人吗?2、终究吃不了亏,是指时间概念吗?那是指多久?3、厚报是什么?如果愿意吃亏就是图厚报吗?这不是将愿意吃亏纳入了功利行为了吗?4、什么是亏?什么是贵?什么是便宜?什么单位计算微利?上述问题的提出,是对前提和条件的追究,缺失前提和条件的话,就是模棱两可不知所云。网上流行的一个词还是比较有味道的,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但觉得很厉害——现今各领域泛滥的某些语文和事物,就是如此。云里雾里冒出一段话,玄乎不清地喊了一嗓子,神秘肃穆的仪式和教义,好像很深邃、很道理、很人文、很科学,其实只要静心琢磨,真心是经不起推敲啊。

  潮汐来去,吞没了多少往事;浪花翻转,抹去了多少痕迹;海风悠悠,带走了多少呼唤;沙滩旷旷,忘却了多少失意。一个人的徜徉,不为时光彷徨,最静默的伫望,不因寂寞而与海天分享。每一次听到自己的心跳,都觉得岁月如此安好,每一次想到你的微笑,都感到尘缘不曾懊恼。脱掉鞋袜,赤脚奔跑,那一群惊飞的鸥鸟,恰似三月的煎熬。

  极端什么意思地球人不一定都知道,因为极在何处,端在哪里,似乎没人能画出一条分割线。换句话说,没有参照物,难以定义词。不过,偏激,偏颇,诸如此类的描述,在生活细节里,还是可以想见的。但洒家此刻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关于情感和缘份,因为在情缘境界,偏激、偏颇,乃至极端之言行,实在不是极个别情形,许多现实现象,众生皆可耳闻目睹——丧心病狂地爱,歇斯底里地恨,不顾一切地追求,不择手段地欺诈,仿佛成了一种情感病。副作用不言而喻,后果也路人皆知。其实,人群里,没几个能做到不顾一切地依附和陪随,这就叫难以承受之重;人伦中,没几个能担当同归于尽地缔结与熔合,这就叫做难以承受之轻。比较欣赏这类生态,大块吃肉而不失素心,爱很坦白又有所忌惮,恣意诗酒却不遗落淳朴,抚琴之手亦能割草收麦。人,虽只在尘世百年左右,但有亿万年之胸怀和见识,才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才能情动而言,心动而拥。否则,皆是本能冲动,自然经不起风雨阴晴,虚脱之后万般皆空。

  望风无须雨陪随,听海何必月影魅,滨海日照情韵淡,比肩勾手醉一回。拥堵人伦逃何处,碧海金沙知你谁,浮生若有遁隐心,相约东夷痴忘归。

  在梦境落幕的刹那,晨曦如约醒来。带着懵懂的意念,睁大双眼,期盼瑰丽而温暖的瞬间。慵懒的潮汐,连同寂寞的鸥鸟,与稀疏的礁石,陪伴在岁月的旁边,只想一起见证,海上日出的那种斑斓。阿波罗的战车,从不慢怠巡视的轨线,火色的神鸟那炙热而硕大的翅膀,总能豁然呈现,在海平线的尽头,启开光明的一天。是的,这是一片值得守望的静界,当双脚踏上细腻而沉着的沙滩,你总能在这旷达辽远的岸边,遇到超越凡尘的情感,风轻轻,知趣地只在细碎的浪花上盘旋,大千世界,不打扰的最高境界,就是离远。终于,彤红的光谱由天边向穹空荏苒,你的瞳孔已能剪辑世界的影踪,你听到了太阳剧烈的旋转,这一生与它相逢,再无遗憾。

  梦想,撑起一个希望的国度;期望,陪伴一路执着的人生;相信,拉近一世亲密的心灵;热情,和鸣一场愉悦的冲动。人伦熙熙,有时要搁下那个唯我的自己,放脱真实的愿意,在伤痕累累的痛感之后,拥抱快乐的谜底;红尘攘攘,有时要恪守那个纯粹的自己,把握虔诚的姿势,于山水迢迢之后,遇见渴待的终极。众生本一体,犹各怀心思,晨光晚霞之内,昼夜四季聚离,历经生死方醒悟,魂魄无处可依。

  前日莒南报舅亡,昨晚素白跪送汤,八十七寿终正寝,大风托魂辞世阳。祖祖辈辈自更替,世世代代轮出场,生死本是寻常事,亲情离隔总心殇。所谓前尘今生缘,惟是记忆基因藏,但求故人归安逸,忘净身后远惆怅。

  人天生就是要的,就是生而索取的。给予和奉献都是环境和遭遇的律造。两个要的人,是无法彼此满足的,除非要的是相互都有又相互欠缺的。有些领域和境界,是两个要的人彼此无法满足的,所以这世界总有给予和索取的矛盾,这种矛盾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不可调和。所谓的人道天理,只是劝慰人们退忍一些,达成妥协。一定程度上,文明的进步推进了妥协机制的不断完善。但到目前为止,要与给的平衡仍然不稳定,甚至时常斜倾。人间就是如此无奈,而大家都在其中——要的没完没了,给的勉强不甘。

  笑过了,哭过了,婉约聘婷间,戏已唱完。大幕落下,静寂无边,生命的戏份再重,也不过如此这般。鲜活的鼓点又次敲响,一板一眼,声声逼仄,像催促前潮退却。另一场新戏,即将上演。

  人类走了这么久,有些劣根还在心田里盘桓逗留。岁月给人间留下了那多的诗歌,却始终没把人性清扫出空灵。如果说这世上什么不可救药,那只有人类才能对得起这个词藻。哭哭笑笑深究不得,因为一拔出萝卜,就带出满筐的泥,而时下似乎找不到一池清水实施洗涤。上苍刺刻于灵魂的那个封咒,早已被欲望剥离。

  说狂话的人,一定心有隐戾;说狠话的人,一定包藏祸心;说阴话的人,一定心术不正;说佞话的人,一定心怀奸邪。言为心声,说出来就收不回去,就无法掩饰。当然,口蜜腹剑、弦外有音、阴阳怪气、深藏不露者,也是令人生疑和值得警惕的。但一切恶的东西,都像美丽的毒蘑菇,终究经不起阳光的照晒,在它们化为脓水的那一刻,必遭人伦与岁月彻底唾弃。

  当心灵渐入麻木,激情慢慢冷静,生命的隐秘境界,就会慢慢澄澈、缓缓旷空。什么年龄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当什么人,这是人伦社会的必然际遇,也是生命机体的阶梯惯性,几乎罕有逃出此类规律的人。“老夫聊发少年狂。”反常生活的毕竟少数,鹤发童颜也只是一种气场,顺天随遇方能求得身心平衡。与内心相悖的人,容易罹患怪异的状态,因此昼夜往复、四季交替的有限人生中,不妄即是安详。

  在澄静的时光里,蜿蜒曲折的是山水,此起彼伏的是人伦。我倦怠在寂寞的一隅,任由遐想的翅膀飞过忘川的边缘,你忙碌于专注的案头,聚集智慧的细胞布局岁月的构架。我们都是苦命的生程,际遇了这个失序的年代,曾经的梦想早已托付那时的季风,随着那段朝气蓬勃的日子,逝去遥远的从前,且再也无法追见。

  转发了一篇网文,篇名叫《老了,指望谁》。有的读者只是幽幽一叹,无限酸楚;有的读者狠狠回复,靠自己,只靠自己;有的则引经据典,条理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是靠亲人也要靠自己;有的读者因为年轻,不加思索,翻篇而过;有的读者正志得意满,对此不足忧愁。我比较欣赏的是一种人,他们少小不讨嫌,青年自奋起,老来不拖累,当然也只有这般成长经历的人,老了老了,也不愿麻烦儿女。我也甚为赞同他们的生死观,即活就活个痛快、死就死个干脆。其实,同样也是读者,我以为《老了,指望谁》的作者,也是敏感而自律的人,虽然标题是疑问句,但作者心中早已有答案。岁月如若老去,老到不能爱,请放下一切,悄然离开。

  动人的故事,只感动柔软的心灵;空旷的原野,只适合旅者的远行;寂寞的海岸,只迎合诗人的离情。千家万户百姓,各有各的期待,各有各的宿命,各有各的关注,各有各的生程,世界五花八门,人伦自分阶层。树有树的姿态,花有花的造型,山有山的逶迤,水有水的流经,所有人世遇见的情景,只有读懂者才会为之动容。

  未来,是一份期待,是一种遐想,是一个方向。未来,是一条走不到头的路,是一场做不完的梦,是一层看不见的天。但人们如此执着、如此善忘,所以一直在路上。今天是从前的未来,此刻是未来的从前,红尘绵绵不断,直到永远。

  如果你期待一朵花的鲜艳,你必然遭遇整个春天;如果你渴望一个梦的实现,你必然经历全部的追赶。闻到风中的芬芳,你定会心胸透亮;看到灿烂的朝阳,你定会联翩浮想。纠结是一些细节,却能影响人生的走向,豁达是一种气度,却能超越人伦的阻障。当一加一不等于二,你不必追问事情的真相,因为谜底未必就如你期待的那样。天道是一场雨,浇漓雨伞或打湿衣裳,都是尘世一趟。春天不是唯一的季节,但它总是启动生长,只要你依旧情感温热,就扔掉矜持,别再装模作样,试着像一树艳红或素白,不声不响,尽情绽放。

  1、曾经不爱吃忽然流行的野生菜肴,面对别人的疑惑我如此解释:小时候实在吃够了,一辈子不吃也不馋。其实内心是这样想的:老祖宗们不是傻子,好吃的他们早就将其列入食谱了,没列入食谱的大多不适宜常食之物,尤其是那些已知的不难采到的生物。所以人们现时的猎奇之心实属怪异——尝新鲜可以,将其看作包治百病、别有药效的念头,确实悖违科学态度。李时珍的故事并没被人们彻底忘记,一代代的李时珍们的努力不是忽悠,他们都不看好的事物,怎么就成了当今人群坚信不疑的偏方了呢?2、为何现在有那么多人喜欢造谣和喜欢传谣呢?仅仅是信息乱序的主因吗?笔者觉得,当今很多人缺乏生活常识的积蓄,基本逻辑思维严重缺失,不愿深刻思辨和追问,是造成信谣的源初,而不信谣不传谣,自然就没人再去造谣。不敢断言普通人群正在智力退化,但有个道理犹在记忆:一物生必有一物灭,一事兴必有一事衰。由此推断:智能器物的兴盛,必然推动人脑及其活动的退化,后果是什么?当然是非精英阶层的芸芸众生的被蔑视,就像现在人们迷恋的网络自由和游戏世界,物质实在的人的人身自由,似乎已渐被遗忘。到某一天,众多凡俗肉身,必将沦为工具,被智能系统及其操控者所奴役。

  如果有一条路可通向自然,如果有一只船能漂向彼岸,如果有一双翼将飞向天边,昼夜思盼流浪、朝夕期待浪漫的你,会不会放下体面的生活、推开疼爱的人伦、离开熟悉的环境、诀别丰沛的记忆,依然踏上莫测未知的旅途、经受星夜的孤独恐惧、体验寂寞的风雨?你当然放不下、舍不得。因此你念念叨叨的憧憬,只是一种假设的心情。怕苦、贪欢、惧疼,是宅梦者永远也走不出世俗围墙的巨大怯意,是人世间一直持续上演的叶公好龙。回归自然和追求终极的时空轨迹上,只有稀疏单薄的人影,他们从一开始,就已忘掉了生命、挣脱了尘缘、隔断了人情,他们一心一意求达的,惟有信念的边境,而甘愿步履无穷。

  往前看,往后看,往左看,往右看。不如,往上看,往下看,往内看,往外看。不如,用心看。不如,不看。不如,看不见。

  在每一次意料之外,在每一次情理之中,你总能让岁月易容,令星光烁动。特立独行的心境,你的影踪比白云飞得更远,比清风走得坚定。假如灵魂是一种能量,就让它在最激越时分尽情燃烧,那熊熊焰烫,一定能唤醒记忆最深处,那种久违的疼痛。

  春之夜,月不眠,相望眼,在云边。听风声,过窗扇,任心跳,脉动间。尘世静,意阑珊,梦魂游,在虚幻。不寐人,思绪远,寂寞深,无因缘。

  昨夜梦里寻香去,竟遇茶花开满树。曾是儿时常相见,今已久违未目睹。

  人生其实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际遇、自己与自然搏斗、妥协、说服、被说服的漫长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就是这个过程,现在人们把它叫做修行,而其本质是改变,变不情愿、不自然、不喜欢为习惯。当年轮旋切去一个人全部的个性棱角之后,看上去就显得老成世故了,就被庸人世界所接受了,就让大伙儿都觉得很舒服了,就成了一开始你这样想到后来你那样做的人了。人终归无法逃离人伦社会的盘根错节,无力独活于山高水远的境界,只好顺遇而为、借势而谋、随缘而感。物竞天择这个自然规律,对人类社会不起根本作用,它每每被扭曲的贪婪人性所扭曲。生命之上,唯有梦想看上去很美,因为做梦的年纪亦然风华正茂。大梦醒来是尘世,柴米油盐酱醋茶,少一样都会忐忑不安;觉悟之侧是平凡,酸甜苦辣咸、悲欢离合事,少一味都心有不甘。

  现在令人恶心的“心灵鸡汤”四溢横流,基本规律是:先发发牢骚,然后再倡导独善其身;先描述世道人心,然后建议蒙着眼睛捂着耳朵当鸵鸟;先无所不用其极地诌个故事博取眼泪,然后归纳几句名言至理;先用华丽的俳句罗列,然后再拽几行玄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被赞誉为孤注一掷、置于死地而后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直面问题、回避火热的生活,那些唯美的非此即彼、患得患失,实质上非常功利,又不顾事实,它们误导的不只是心情、思想和态度,甚至误导人生。阅读也是一种依赖,值得警惕。

  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块地,仿佛它们一直就在那里,任你张望,载你生机。但有时,你又会觉得,天不是你的天,地也不是你的地,你进退无路、来去无据。这就是生命时常遭遇的处境,这就是人伦每每邂逅的唐突。在千条道理、万句箴言喋喋不休的岁月里,每个具体的人都有不易排解的困局,都有并不轻松的砥砺。所以,不管阳光暖足还是凄风苦雨,总要自己去担当、去经历,有些情节,无人代替,前行还是退避,倒塌还是站立,光荣还是卑鄙,皆身不由己。

  笑一笑,继续前行;做个梦,让心安宁。每一天都是开始,每一日都是结束。实不虚,虚不实,实不实,虚不虚,实中虚,虚中实,实亦虚,虚亦实。看见的,是呼吸,看不见的,是空气;听得见的,是表达,听不见的,是情意。春天里,你还在原地,而已物换境移。攥一下手,或能感受到一份勇气,自己终究还是自己。

  人的天性,其实很难一言蔽之。不管一个人出身如何,受过怎样的教养,如果不是社会环境的外力制约,估计占相当大比例的人群,内心深处一直蠢蠢欲动。外因与内因的和鸣,始终不曾歇息,生命的动物性和肌体本能,从来没停止对神性的惑诱。所以袒裎心愿、直述渴盼、率真追逐是一种别样的勇气,只可惜这世界至今也没有形成一种坦诚的机制,帮助压抑的人伦抵达预期。于是,人们时常能在身边和周遭,遇到一些看似惊诧和怪异的现象,躁动不安的尘世始终不曾承认,“吃着碗里瞅着盘里瞟着锅里”,这也是一条朴素的道理。

  随着光阴的推移,要强迫自己试着忘记——忘记江湖就是远离漩涡,忘记承诺就是解绑负担,忘记名利就是挺直脊梁,忘记虚荣就是回归真我。你能够赤裸地照看镜子,但你无法翻阅裸露的心灵。当然你无法摘净所有的欲望,因为那其中还有情愿执迷的东西,在信仰、期待和恪守的前路,你每变一个姿势都是一次觉悟,但你每一次觉悟都应忘掉一些往事。轻盈的翅膀之所以能翱翔千里,是因为它们的臂膀上,没有行李。

  时常给自己心里一点甜丝丝的暗示,告诉自己你的生活其实比很多人过得惬意,在情绪宽裕时哼一支小曲,在意念嘈杂时呆看一会儿电视,实在躁动不安的话打个电话跟信得过的人聊些私密,如果条件允许约个知己徜徉海岸月下听汐。人必须活得真实、活得独立、活得自如、活得舒适——看到这些话先别皱眉,你必须把握自己,否则你必然失去自己,到最后你就成了岁月的附庸、消失的记忆。

  还是忍不住看了《私人定制》,也顺便看了部分影评。电影剧情虽然涉嫌老套,但画面舒畅,风景优美,老戏骨、新锐演员们的表演也毫不做作、天衣无缝,有些情节很是扣动心扉。从我一己之私的观望角度说,此片还是好片子,不似那些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不负责任的差评描述的那么不堪。说到影评,话就多了些,中国人对于评价他人,从来就没客观过,“褒贬是买主”这话恐怕大家都耳熟能详,“充个明白二大爷”,这也能概括一部分人。评价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审丑、审视观,说什么都可以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拿腔作势、捏鼻子当专业范的评述,就属于鼻梁上架眼镜——装个有学问的了。电影一直是编剧与导演合谋的表达,他们知道迎合什么,也明白将遭遇什么,但是有一条是铁律,即电影一定是大众观看的,你必须要让大伙儿看懂。正因大家看懂了,所有才有了观看的愿望、评价的冲动。电影拍得孬好无所谓,只要有看的、有评的,有点赞的、有吐槽的,一部电影就完成了使命。但是,无论是赞评还是吐槽,那可真是掂量了一个人的人性。

  有句顺口溜:抬着棺材露着鸟,哭的哭笑的笑。一想起来就哑然一笑。这句话虽然粗鲁,但可谓是惟妙惟肖,画面感很强,让人很容易在想像中构建出那幅情景。如今回头结合历史生态时境,那是自然发生的场景。有些民间俗话,从另个角度深刻反映了当时民生际遇和生活状态。对民谚俗语的解读,必须参照语境,否则就会误读。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句俗话主要强调的是缘分。因为缘分的牵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是大缘分,源自信仰。生活中还有五花八门的小缘分,让陌生人走进了一个门庭、结成夫妻,走进了一间教室、成为同学,走进了一个单位、同业共事……这都是善缘、情缘、事缘,属于尘世自然,构架了人伦生态。但人世间也不乏孽缘、恶缘,它们共同肇始了罪行,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叫做业报、怨孽。只从这个角度理解那句俗语就显得草率,因为大家忽略的那部分潜台词、隐意和暗喻,正是那句俗语想要暗示的。比如,生活中我们看到一对夫妻,无论从哪个侧面都貌似很不般配,妻子刁钻泼辣,丈夫温文尔雅,但他们就是过得很好,不理解不等于不合理,他们就是一家人,人们只是被表象蒙蔽了。夫妻之间的那种玄机,实在不是一两句所能撇清的。所以当你咒骂悍妇而谅解、同情丈夫的时候,你还是先回味一下那句俗语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16 19:38 , Processed in 0.0494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