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书 文/蓝山 清代袁枚先生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因为他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因为心里总是惴惴地考虑到别人所要追还,所以才会倍加珍惜,于是用心去读一读。 但愚以为,好书是非啃不能悟也。借书来读,是一种紧迫感,珍惜感;而读一本好书,特别是大部头的书,则是于“啃”之中才会有不同的境界。 读书是用脑子的,而啃却是用嘴。将读书而比喻为啃书,这其中的乐趣只有爱读书好读书之人才会有多感触的。之所以越来越觉得要读懂一本好书,了解其中的三昧,那是非用一个“啃”字来形容和来行动而不能达到。 啃者,不止嘴巴用力,而且全身都要用力才可以有所收获。最常见的莫过于啃骨头吧。一块色香味俱全的骨头摆在你的面前。但是,既然是骨头,那必定不是满口是肉了,那肉很薄很寡,只存在于边边角角,特别是存在于骨头与骨头连接之处,那个时候,用刀子,筷子,锤子都不好,要想得到其中的真味,美味,只好调动全身的力量,使力量集中于自己的嘴巴上,牙齿上,而后一点一点的,一小块一小块的,满满地啃将下来,又一点点地细嚼慢咽,品咂其中的自慰,那乐趣简直是难画难描,难移名状的。若给你面前摆上一大盆子肉,则你不必用啃了,直接的大块朵颐而已。虽然可以吃得酒足饭饱,嘴巴流油,但是,却少了啃骨头之中的乐趣了。就如同红楼梦里的老太太,非要自己啃螃蟹不成,说别人弄下的就没了味道,就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馍了。于是,我们吃各种食物的时候,只要这种食物必须用啃才可以尝到的,那一般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而我们必须自己用自己的嘴巴去慢慢地啃,如同蚂蚁啃骨头般。有的时候,啃了半天,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但是,嘴巴里却充满异香,于是则鼓励自己继续啃下去,啃下去,直到啃到了一点点的内容,而那一点点内容,就是所谓的收获了。这与我们的读书是多么的相似啊。 试想,一本好书,大书,要想得到各种的真妙趣,不坏费点心思去啃是不行的,否则就只能是走马观花,一切都成了过眼的云烟,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会留下什么印象。而啃下来的东西呢,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却是其中的精华所在,是书的核心精要精华,如同啃一大块骨头,其实到最后吃到嘴里的,不就那么一点点么?若咬一口就是一大块肥肉,咬一口又是一大块瘦肉,那么,也就没有啃骨头的乐趣了。其实吃麻辣小龙虾也是如此的。一大盘子红红火火的小龙虾端上来,浓香扑鼻,于是用手来剥,用嘴来啃,但是,每个小龙虾的肉就是那么可怜兮兮的一点点而已。但是,却依然有那么多人对此乐此不彼,在一大盘子小龙虾面前忙忙活活的花费时间。于是则有人说,其实吃小龙虾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为了享受过程。剥了一大盘子,其实小龙虾的肉就那么一点点而已,真谈不上什么收获。但也仅仅因为那收获只那么一点点,才让人爱不释手。 所以,真的美味是啃出来,而书中的三昧,也是啃出来的。于是,愚以为,书非啃而不能悟其要也;书,非啃而不能尝其味也。要想读书有所收获,必须用点笨办法,一本一本,一页一页地啃将下去吧。 (见《政务风景》2014年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