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6464|回复: 2

10月11日选发赵日超《游记唤醒你的保护意识》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1 15: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记唤醒你的保护意识
——看李存修《行走大运河》的创作思想
  赵日超

  游记散文写作比较难,而李存修先生写作的《行走大运河》,不仅完美地呈现了隋唐运河之美,还对其行走、考察、采风和思考。这本35万字的《行走大运河》,以文学的语言,再现了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李存修因此被杭州《都市快报》称为“中国‘走运’第一人。”
  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精美的旅游文学作品,西方人曾称其为自然文学 ,也就是游记。它的新颖和独特,使其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等,都是游记中的上乘之作。宋玉的山水旅游文学的先驱之作《高唐赋》、班彪的《北征赋》等都是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方式描述了作者从相对文明的世界走进自然环境,着眼于思索和描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如果说20世纪后期,财富、婚恋、明星、帝王等曾是文学创作者关注的热门主题,到了今天,土地与自然则就在文学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如果仍旧意识不到这点,那就是历史性的失职,而造成的后果是,对自然与土地的忽略带来的不可挽救的生态危害。
  李存修在介绍他的创作思路时曾说,游记不是纯自然景物的再现,它通过作者的实地考察,注入思想感情,它为物我交融的画幅,并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中华大地上的九寨黄龙、张家界、三江并流等景点景区,世界独有。
  关于荒野和现代工业的冲突,也是李存修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5年前,李存修在他发表的《南普荒原》文章中,描述了好望角的一片荒原。那里的荒原、丛莽和雨林保护完好,因为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伤害。起码,那里还是原始生态和现代文明的一片中间地带,那些地方,李存修认为“才是人类的未来和明天”。
  “游记作品写作难。难就难在写出个性,我开始也是一名旅行者,写作只是业余的。我认为写作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一定要下苦功夫。”
  李存修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及翻译文学作品500余万字。他先后出版了《流花忆梦》、《西欧之旅》、《丝路之旅》、《印度之旅》、《南美之旅》、《行走天地间》、《中国当代徐霞客笔记》、《行走大运河》等著作27部。
  李存修在一次采访中曾说:“我心中同样充满了现代人的困惑与矛盾。 我深深地迷恋着纯纯净净的山山水水,但又离不开全由电子控制和摆布的现代化书房;我非常向往鹂道元、陶渊明、王维和徐霞客般的生活。我所处的外界环境,即便是再自然的居住小区,也找不到古代人们所享有的那份天然 。希望作家们能用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找一种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倡导人们采取一种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也利于后人的生活方式。”       来源:中国环境报5月1日8版


周日
叶伟亮

  父亲读书时,在学校没上过几节正儿巴经的课。周日的作业布置得也很简单:回家拾粪。
  那时一到周日,学生们就挎着粪筐,拿着长柄粪勺,到野外四处找粪。野田里的粪是极少的。最好能遇到挖河的民工。每年渐进冬月时,常有一些外地的民工来挖河。工地上的粪也就多了起来。人粪!最有力的肥料!有时一个民工刚蹲下来,就会有几个学生拿着粪勺,清水鼻涕一抹一把地围在周围等着。那人一走,就是一阵争抢。于是粪勺与粪勺碰到了一起,对撞,对铲。一个碰撞一个的力道大了点,两个人也就翻了脸。于是被清风吹得睡着了的原野也就成了“三国”的战场——两员“战将”,手捏一柄粪勺,叮叮当当地大战几十回合。其他人提着粪勺,在一旁拍手起哄。后来有人从家里带出一把废纸,一看到有民工从河底上来,就迎上去,很热情地塞些纸给他们,这些民工也就心领神会了。再有人来抢粪,只能靠边站了,那纸就是订金。
  有个卖油条的,挎着篮子,从河堤上走过,西北风一吹,油条飘香!看着那些民工,抓着油渍渍的大油条,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有些小孩能盯着看半天。卖油条的老头子,看到这些挎着粪筐的小孩,再看看另一只手里捏着的粪勺,就用他那瘦得尖尖的嘴,喷着唾沫星子喊:“卖油条哩,废铜废铁换油条。”一听这话有些孩子早就按耐不住了,于是就打起了粪勺头的主意。那粪勺头虽说旧了点,甚至锈得剥了一层铁皮,但还是能铲铲挖挖的,终究有些舍不得。可那油条也实在太诱人了,心一狠,换就换了,回去就说一不小心把粪勺头甩到大河里了。于是就看到卖油条老头一手挎着油条篮子,一手拎着几个破旧的粪勺头,瘦小的身躯,像枯得卷了边的茅草,露出得意地笑,慢悠悠地晃荡在河堤上。
  总是有些多事的人会告密的。那些把粪勺头换了油条的孩子,回去后少不得被大人一顿狠揍,骂他们是好吃懒做的败家子。告密的人也不见得会得到好处,大人看到他们带回去的粪,眼红了!这么好的粪怎么舍得给学校!于是提起粪筐,往自家农田里一抖,那些粪也就有了着落。一看明天上学校无法交差了!孩子们一阵哭闹。这难免把大人闹烦了,给他们一记巴掌。早知道也学某人用粪勺头换根油条吃,同样被打,倒能解一回馋。
  这饥饿而又充实的周日,让父亲练就了吃苦耐劳的能力,为后来经营家庭的生计奠定了基础。
  到我读书时,生活已宽裕了许多。我们周日时的作业很是像模像样。然而我们总是疯了一天后,直到周日晚的月亮已升过头顶,才想起作业还没写呢!
  春天,天不冷,我们会几个人一起,带着铁锨脸盘竹篮子,到几天前就看好的小河塘里抓鱼。脚踩在淤泥里,软软的,滑滑的,淤泥里的清香溢出水面来。
  紧接着就是两个人各执脸盆的一端一下一下地把水舀干。一下一下,呼啦呼啦,水在渐渐变浅。水里扑腾了一下。鱼!鱼!我们开始激动不已了!手上的力道也就更大了,节奏明显快了许多。慌乱间,堤坝决口了!不好!最胖的伙伴毫不犹豫地睡到堤坝上,用它厚实的身躯,挡住了水的反攻。其他人则挥舞铁锨,一阵忙碌。水被堵住了!我们又惊呼欢跃了起来。笑声穿透河塘的每一个角落。
  天冷了,荒野的草枯黄了。周日的原野,火势蔓延,烧得哔哔叭叭响。我们追着火,把火从一个方向,引向另一个方向。一霎时,田野里半边天都是红的。那烟顺着风一直刮到村子里。烟明显呛人了!风里带着暖流!大人们着急了!野田里还堆着好几个大草垛呢!那是准备寒冬里烧窑的!于是一群大人,拿着灭火的家什,火急火燎地跑到火烧火燎的现场。我们的欢呼雀跃也就戛然而止。一个个东躲西藏,紧接着就是被大人在屁股上狠狠地踹上两脚,揪着耳朵,又打又骂地拎到家里。
  火是不能再玩了!我们只在野田里拥起一小堆枯草,点着了火围着。把从家里偷来的一团肉,用纸包好,扔到火里。不久烟雾里便弥漫着一阵阵诱人的肉香。那香味沁人肺腑!有几个特馋的,总不时地问一声,熟了没有?熟了没有?终于熟了。除了提供肉的人理所当然地多得到一点,其他都均分。但没有一个满意的,于是就开始抢,像一群饿狼。肉嚼在嘴里那种香香的感觉,总是意犹未尽,很不过瘾,于是决定下周再来。
  丰富多彩的周日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乐趣。虽然现在的生活很富有,可回想起那段岁月,才觉得那才像生活。那自由而有野性的周日,简直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我时常想在现在的学生身上找到以前的周日感觉。
  我已找不到充满野性的原野,也看不到像我们那样的野孩子。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时的确文明了许多。他们的身上很少看到泥土的污迹,也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蹦跃在野外。他们整日忙碌着这样那样的学习,整天被所谓的现代文明包围着,已看不出人类的原始特征。这不知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还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三个时代,三代人,三个周日。一个用辛勤劳动创造了过去,一个用热情和所学经营着现在,还有一个不知是怎样的未来。   

香樟树不语
班山顶

  “奶奶,奶奶,门口郑三爹又在骂人了,骂人是不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啊?”十岁的儿子一蹦三跳地从外面一溜烟跑回家轻轻拍打着老妈的手问道。他那仰起的小脸正期待着大人们给予肯定的回答。
  儿子所说的郑三爹,听我岳父说,他与岳父同年出生。小时候因为持续发高烧而烧坏了脑神经与视网膜。家人在他就剩口气快不行了,把他丢到荒郊野外,是他奶奶舍不得他,把他从野外拣了回来。总之他是命不该绝没死掉挺过来了。郑三爹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妻子却在生完孩子后不久病故了。儿子郑超是郑三母亲一手带大的。长大后的郑三,在担任领导的父亲的安排下,进厂里包装车间做了些力所能及的杂活,聊以度日,养家糊口。日子一天天过去,郑三的父母相继过世。郑三所在厂子也在县里的一位主要领导强力“推行”改制后不久倒闭破产了。郑三于是加入了下岗大军吃上了低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大街的郑三在街头摆起了路边小摊,卖些针头线脑日杂用品,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郑三小摊每天很准时开张。
  大街上十几年前,绿化时种植的香樟树苗,如今也十年树木长成大树了,枝繁叶茂。香樟树下的绿荫如今成了郑三摆摊经营的“主战场”。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时分,每天清晨迎着第一缕朝阳之时,来到香樟树下分明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樟树散发出的清香,丝丝甜甜的,沁人心脾,总能让人提神醒脑。年近六旬的郑三爹虽谈不上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但面色红润,一看就知道精神状态不错。闲得实在无聊时郑三爹便以骂街为乐,成为街头来来往往行人眼中的一大亮丽景观。记忆中从来也没有城管来为难过他,说起来城管那真是以人为本,文明执法了。
  郑三爹兄弟五人,老四一家在苏州生活,其他兄弟均在本地生活。前几年郑三母亲生病快要咽气时,兄弟几人为老母亲身后事安排在谁家而相互推脱,是远在苏州的郑三的儿子郑超一锤定音,“就安排在我家。”据知情人讲,奶奶是一直等到郑超从苏州赶回家见上孙子最后一面而含笑九泉的。逢年过节,我好几次在香樟树下给先人烧纸钱时,恰巧郑三爹也在烧纸钱,我分明听到了快六十岁的郑三爹口里念叨着,“奶奶啊,我眼睛快瞎了,看不见东西了,你要保佑你孙子啊!”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二十刚出头的郑超,“当时你怎么想起在你家给奶奶办身后事?”郑超指着门外的香樟树树根说道:“这香樟树我记得好像是在我七八岁时种的,现在长成大树了,那里是他的根啊!”“这里也有我的根啊!”他轻轻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说。
  今年重阳节,恰逢儿子的一个同学过生日,吃过午饭,十岁的儿子看到桌上还剩几只螃蟹,拿起其中一只边吃边说:“我带只螃蟹回家给我爹爹吃!”
  我在部队多年,儿子出生后我基本就没操过心。全仰仗岳父岳母和家属照应着。晚餐时,一只螃蟹端上来,岳父几次三番让我和他分享这只螃蟹,被我执意拒绝了。我说:“我吃了,我就违背了孩子的心意,你不吃你也辜负了孩子的心意。”欢快中岳父消灭了这只世界上最美的螃蟹。
  此时此刻,那只螃蟹,让我依稀想起往昔人来人往的大街,大街上的那香樟树,那根扎得很牢很紧的树。

藏在枝叶中的花
典 典

  楼下有一棵树。
  并不知道树的名字,也并未在来去匆匆间看到它开过什么花。它伫立在小花园的中间,似乎总顶着那一树繁茂的枝叶,淡然优雅地守候在那里。
  叶子很美,颜色并不清晰分明,似乎是暗暗的铁锈色,又似乎是沉淀着岁月痕迹的深红,摘下一片仔细端详,浸满了深沉苍郁。偶尔一阵风吹来,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将一片宁秀悄悄打碎,气氛却益发安然。叶子飘落下来,落在鹅卵石路上,暗暗的灰映上深深的红,这对比分明的色彩让我不禁痴迷。
  一个雨后黄昏,我又来到了小花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芳香,一片清新。环望四周,刚下过雨,雨水顺着那低沉的枝叶滴落下来,似乎能听到水珠落地所迸溅出的声响,好一副静谧的景象!如果,这树能有花的点缀,该多好!
  深吸了一口气,鼻子里痒痒的,钻入了一阵香,香气很淡,如果不是留心根本觉察不出来。是树上传来的香吗?我钻进那茂密的枝叶中开始寻找。一抹淡白映入眼帘,在那高高的枝叶上果真长着几朵花,美丽而孱弱,花瓣淡淡的白让它从骨子里透着清澈纯净,仿佛黛玉苍白而柔美的双颊。花蕊与树叶一个颜色,是深深的红,越发衬托出那花瓣的白。我不忍心摘下,只静静地看着,经过雨水的洗礼,花上“凝”上了一层晶莹,被那艳艳的霞光一照,氤氲出淡淡的光芒。我松开被压下的枝条,转身走出那片天地,回望时,几朵花又不见了踪影。
  望着邻家院中已被摘得所剩无几的花,我不禁又觉得庆幸,如果那花也开在低矮的枝头,凭那份娇弱之态一定早已被糟蹋干净了吧!
  我惊叹这颗树的智慧。

咸菜友谊
金  矿

  天冷了,逢集那天,老妻在街上纺织品市场发现有一种新款式棉袄,在她认为很适合自己穿,就买了两件同式样的。这一点,我有点不解,我说即使这种棉袄再好看,也没有必要买两件,实在需要再买一件其它式样的。她说你不知道内情就别阻止我,说是赠送同村好友的。原来如此,我当然要支持了。
  她说的好友,比妻子长两岁。她俩一前一后嫁到我们村,算是邻居。但她男人比我晚一辈。我妻子说,不管他们男人辈份,我们就当姐妹吧。说归说,她这位好友从不放肆,总开口叫我妻子为大婶。
  她们俩人关系确实很好,因为俩人性格很合得来,都不是好激动的人,也不是风风火火的传统女性。在大集体时代,那些风风火火的大姑娘小媳妇插秧只图速度不图质量,她们这两人要插一棵非得插好,所以她们总是得不到先进,老是中游的名次。
  那时集体伙食也就是用半斤米煮稀饭,多是自己带咸菜。有一天妻子是临时被拉差,一点准备没有。中午吃饭时,因为没有小菜,妻子没有一点食欲。这时,她这位好友端来毛豆粒熬的咸菜,妻子高兴极了。在她印象中,那一点点咸菜远远超过海参鱼翅,她们这种咸菜友谊比黄金交往还珍贵。
  从那以后,她俩关系更好了。她总对好友说,以后不要叫大婶,我们是姐妹。那时家里很穷,过年我从街上买一些花生葵花回来,妻子总要分送一些过去,而她朋友又总回一篮子青菜葱蒜,给我们做馒头的内馅。
  她们这种友谊的质朴让我很是感动,那次妻子跌伤做手术,她的朋友从家里提了一篮子土货,一只老母鸡,二斤黄鳝鱼,还有那么多的鲜蚕豆米,徒步跑了二十里路,赶到集镇我们住的地方。还要坚持做几天保姆,照应服侍老妻。妻子哪里同意,要给她“回头礼”,她是坚决不肯接受。
  我们住到集镇上,离家较远,家里信息几乎不通,没有想到,妻子好友的丈夫得了急病不治身亡。她好友的儿媳妇打电话来,告诉我们这个消息。当时妻子腿伤还没有痊愈,立即安排我到她家吊唁。
  妻子自从朋友丈夫去世,几乎是经常把她家不幸挂在嘴边上,每次回老家第一任务就是去看望她的朋友。一闲下来都要去同她朋友聊聊天,妻子说好像心里一直放不下。所以就出现文章开头那件事,天冷了,买一件棉袄给朋友,一个人冷清,让她暖和身体。
  我平常对妻子与她好友的这种咸菜友谊很是感动。她们把这咸菜友谊看得十分珍贵。我想到南闸民歌里《二姑娘倒贴》中就有姑娘陪嫁陪咸菜的说法。我外婆曾经说过:在荒年咸菜比金银财宝都珍贵。这句话说的是一种很通俗的道理,我们家在饥荒年月是腌制咸菜最多的人家,多要腌制几大坛子。那陈年小咸菜吃来特别的香。
  这里我想到老妻与其朋友的咸菜友谊,我们应该把它看为是一种穷友谊,也就是说她们是一对穷朋友。其实这种穷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只有患难才能见真情,我这个人有时也和老妻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爱供一些穷朋友,那些富贵而高贵的,他看不起我我更瞧不起他,我可没有那种势利眼。
  所以我有好多都是几十年的风雨朋友,在彼此困难时相互铭记帮助。现在年龄大了,很快就要离开工作岗位,我想没有事时,闲下来访访那些风雨旧友,兴许就是一种别致地开怀。

赏读秋天
聂 难

  金子般的阳光
  在瓜果飘香的大地上
  兴高采烈地赏读秋天
  写满福祉的诗句
  高天上的流云
  在湛蓝如海的碧空上
  自由自在地赏读秋天
  悄然放飞的梦想
  田野里的稻香
  迷醉了秋天的慵懒时光
  馨香的风吹过来吹过去
  赏读着这大美的时节
  在幸福的劳作声下
  我愿做一束饱满的稻穗
  让春天淌下汗水的农民
  赏读出甜蜜的微笑

咏垂丝海棠
吴苏蓉

  春行帝意绽轻霞,  寐醒娇颜晏百家。
  绿锦垂丝拘耀色,  绯绡剪叶漏风华。
  初存袅态点脂粉,  又予清格涨嫩芽。
  场雨催得花渐去,  空将岁月昧青茶。

弯弯的温山河
咸学兵

  温山河是一条有很多弯弯的大河。那时河水清澈见底,渴了可直接捧起来就喝。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河边的水码头就聚集了住在河两边的不少老头、老太、大姑娘、小媳妇,像一个吵杂的集市。
  大人们赶在生产队上工之前在忙碌家务,有的淘米、有的洗菜、有的洗衣服、有的挑水。有淘气的小伙伴在淘米、洗菜时故意脱掉鞋子,站在水里,成群的小鱼就会聚集在腿边叮吮,有大大的草虾,挥舞着长长的大钳子在水里荡来荡去,还有虎头叉,罗汉狗 ,零星地趴在河底。大家都爱护河水,遵守着一条约定成俗的规矩:不得往河里仍倒垃圾。
  上学时,放署假给生产队放牛,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上午大人会催促我们早早把牛牵走,我们会骑在牛背上往温山河边的柴荡里走去,找青草肥沃的地方去放牛,到牛吃饱了往回走时,天气已经很热了。这时我们会骑在牛背上沿温山河河床往回走,我们站在牛背上,牛会背着我们凫水,毫不费力。
  晚上,我们乘凉的好去处就是家门口温山河上的大桥,说是大桥其实桥面很窄。我们小孩每天早早地在面积不大的桥面使出各种方法占地方,有的拿石子摆位置然后用石子写上名字,有的从家里拿来塑料布或席子撂在桥面上。晚上吃过晚饭早早来到桥上,等大人们收工回来,吃过晚饭上桥乘凉时,桥上或躺或坐或蹲都是乘凉的人。讲故事的大人是每晚最受欢迎的人,看着皎洁的星空,吹着河风,听着《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等等故事心里特别惬意。
  温山河一年四季都有鱼虾弄。天气凉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用刮罾子刮,和好伙伴结伴,一手拿刮罾,一手拿三角刮子,一人选择站在温山河一边的水里,沿着河边向前刮,半天下来,最少也得弄个五、六斤鲫鱼。等到河面结冰能走人时,我们在冰面上行走采冻鱼,采冻鱼有时会弄到几斤甚至十几斤的大鱼。天气热时,就用鱼杆钓钓黑鱼。那时我们用缝被子的大针在煤油灯芯上烧,烧红后快速育成鱼钩,再在火上烧红,然后迅速放到水里进行淬火,捉一个土田鸡,往上一挂,沿着河边找,看到黑鱼,往黑鱼面前一甩,性急的黑鱼一口窜上来咬住钩子不放,一甩杆子黑鱼就上来了。晚上我们用稻草拧成长绕绳,把长绕绳大部分横放在温山河的水里,一头露出水面拖到岸上,放到在岸上摆的深的鱼篓上,早上就可以收获顺绳爬上来的螃蟹了。
  之后温山河环境污染了。1998年,我有幸参加温山河环境整治。对温山河也有了新了解。 温山河是一条人工河,在清乾隆八年,由当时三阳县令主持开挖的。开挖前当时有首民谣:八方畔,水汪汪,十年扮着九年荒 ;刀杆一丢就逃荒;老人小孩吃菜咽草糠……这就是当时八方畔人民的生活。因为这位县令的名字叫“温山”,生活水平提高了的人们就把这条河叫着温山河。现在温山先生的纪念碑还立在林集利华村老温山河边。现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温山河进行了深挖改造,整条河比原来直了许多,深了许多,温山河的面貌也得到了改善。
  我非常庆幸自己这一生与温山河有缘,认为与她为伴这是一种造化。
发表于 2014-10-22 09: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祝贺上刊!!赵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9-28 22:20 , Processed in 0.05214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