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9698|回复: 2

[原创]诗人毛泽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0 15: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毛泽东

陈富强

韶山冲毛泽东故居那幢黄泥砌成的房子,其形状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十分熟悉了。所以,当我走近它时,没有太强的陌生感,仿佛在心里挂念很久,现在来看它,只是了却一桩心事。

比这幢房子还要熟悉的是毛泽东的形象,我没有见过健在的毛泽东,他活着的形象我只在影视纪录片上见过。我见到真实的毛泽东是在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他那么安详地躺在那儿,依旧伟岸的体魄,脸色红润。我想,这就是毛主席了。我小时候喊过无数次毛主席万岁。我上小学前,第一次能完整地用粉笔在小镇的青石板上流利地书写的,也是这五个字。在纪念堂,我随着人流走过毛主席的身旁,我很想多看几眼,但我不能停留,我很快就从毛主席的身旁走过去了。我走出纪念堂,站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真大呵,似乎一眼望不到边,我手搭凉棚,目光穿越人民英雄纪念碑,眺望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我想,我一定要去韶山冲看看,那幢房子里诞生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挥挥手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那个地方,一定非常特别。

现在,我就站在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前了。天空飘着细雨,空气清新而湿润,所有的树叶都涨满了深绿,所有的山坡都铺满了绿树,故居前的池塘里,雨丝从天幕上垂挂下来,无声地融入清清的池水。小荷开始窜出水面,水珠晶莹,在尖尖的荷叶上跳舞。

韶山冲的从前想必也是这个样子,安宁、碧绿、新鲜。青山绿水之间,少年毛泽东呼吸着泥土的芳香,渐渐成长。

我走进故居,屋子里的陈设基本保持原样。参观故居相比瞻仰毛泽东遗容要从容的多。这些屋子曾经给少年毛泽东带来无数欢乐,但是,谁也无法预料,这个下颚上有一颗痣的毛家男孩,日后会发出这样的叩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韶山民间普遍流传着一些无从考证的美丽神话,比方说韶山的来历,是因为舜帝曾驻足演韶乐而得名。再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南巡时曾预言:反手掌乾坤。“手”字反过来,不就是一个“毛”字?我发现,在韶山民间流传的这些神话大多与皇帝有关,而且无论是舜帝或乾隆,在中国帝王史上都是重要的人物。这些传说在毛泽东成为一国之君之前可能并不盛行,现在,韶山人喜欢这些传说,是因为他们崇敬并骄傲自己的家乡出了个毛泽东。但是另外有两个不是传说的传说却让我大吃一惊。一个是韶山的地形图,如果倒过来看,酷似中国大陆的地形版图。我很想了解韶山现在的地形图是否就是毛泽东出生以前的版图,如果是,确实可以给后来人很多想象的空间。如果现在我们所见的韶山版图是后来划定的,那么其意义就会逊色许多。另外一个是韶山的“韶”字。拆字后,“韶”字成为“立日刀口”,从字面可理解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毛泽东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些传说,即使民间代代相传,他也只会当作是一种巧合,但他无法解释这些现象。那么,我们只好相信,韶山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诞生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降生,注定要改变中国的命运。

我沿着故居门前的荷塘小路行走,这条小路在两口荷塘之间,可以肯定,少年毛泽东曾经在这条小路上走过无数个来回,两边的荷塘也肯定带给他许多美好的记忆。他喜欢游泳,他最初的实验,是从家门前的这两口荷塘里开始的吧。后来,毛泽东在北戴河或者长江里畅游时,他的脑子里,会出现韶山冲铺满了荷叶的池塘么?

当韶山作为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前,韶山其实已经成为湖南旅游的一个重要经典。韶山冲与滴山洞,加上毛氏宗祠,以及后来才兴建的毛泽东铜像广场和毛泽东纪念馆,构成韶山红色旅游的主要景点。关于毛泽东铜像的运输也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我在另外一篇《山有多高》的散文中有过描述。毛泽东铜像从南京运往韶山需要经过井冈山,车至井冈山,就抛锚了。怎么修也修不好,只好在那过了一夜。次日,司机起床,来到车旁,向毛泽东铜像鞠了三个躬,喃喃自语几句,大意是毛主席您在井冈山也住了一夜了,看到井冈山人民生活也很好,您可以放心上路了吧。说罢,司机上车一踩油门,车子就发动了。这个传说在井冈山和韶山都能听到,都给两地的导游在解说时,多了一些游人感兴趣的内容。我想,对于毛泽东而言,韶山与井冈山都是意义非凡的地方,韶山是他的诞生地,而井冈山则是他成为开国领袖的重要起点。倘若车子真的在井冈山抛锚了,就算是巧合,也是符合毛泽东的心愿的。

更奇的是铜像揭幕的那一天中午,韶山冲的上空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天象。几乎在同时,韶山周围的峻岭上杜鹃花全部提前开放,尽管有专家解释是因为暖冬的因素导致杜鹃花提前绽放,但人民发现,在离韶山稍远的山上,杜鹃花依旧含苞欲放。这些现象得不到更合理的解释,只好成为一种新的传说,让所有来到的韶山的旅人感叹不已。

滴水洞距离韶山冲不远,可能是少年毛泽东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那儿的环境幽静清雅,山岭层层叠叠,狭谷间一条溪流潺潺,山上茂林修竹,绿叶红花。撇开政治色彩,滴水洞确实是一个难得的避暑胜地。

滴水洞是毛泽东钟爱的,他把这儿称作“西方的一个山洞”。从史料的记载看,毛泽东离开韶山后,曾经回过两次家乡。在第一次回韶山时,毛泽东到滴水洞的水库游泳,随口对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会议……”这是有史料记载的毛泽东原话。

我们可以想象,当周小舟听到毛泽东的这番话后会有怎样的举动。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当年毛泽东希望建造的“茅房子”,其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近似的别墅群。一般供游人参观的是一号楼,毛泽东第二次回韶山曾经在这儿住了十一天。离开韶山毛泽东坐专列去了武汉,就在那儿,时间是1966年7月8日,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6月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10天了……”信中所指的武林自然是杭州,把滴水洞称作西方的一个山洞,可能是因为韶山位于杭州的西边,也在武汉的西南部之故。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喜欢坐专列在他打下的江山上巡视,有时离京就是几个月,专列就成了他的办公室与卧室。杭州则是毛泽东特别偏爱的一座城市,西湖边的刘庄留下过毛泽东很多次身影。这一次毛泽东回韶山,行踪是保密的,稍后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可以肯定与毛泽东这次回韶山的所思所虑有关。如果说在滴水洞毛泽东是为了进一步筹划发动“文革”的措施与规模,那么从逻辑的联系上来看,在此前的杭州,毛泽东的心里应当已经开始有一个“文革”的雏形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杭州西湖的刘庄和韶山的滴水洞都是政治含义十分浓厚的地方。

滴水洞一号楼后面有一个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据说,这座防空洞的功能非常强大,洞外施放原子弹,洞内也可安然无恙。我穿过防空洞,忽然没有来由地想起了杭州的浙江宾馆。那儿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防空洞,是为林彪修建的,也可抵御原子弹的袭击。只是杭州的那个防空洞修好后,林彪来不及住上一晚就在蒙古摔了下来。滴水洞的防空洞是在毛泽东第二次回韶山后修建的,也就是说,毛泽东没有看到过这座防空洞。从浙江宾馆与滴水洞修建防空洞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形势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我在井冈山购买了一座毛泽东小铜像,其站立的姿势与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上的一模一样。这次在韶山滴水洞,我购买的是一只刻有毛泽东头像的挂盘。各类毛泽东纪念品几乎成为韶山惟一的特产。是的,韶山出了个毛泽东,足以名扬天下,流芳百世。当我翻阅有关史料时,我看到了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你们睡大觉,让我四处站岗。”这里指的“你们”自然是那些把毛泽东奉为神的人,而“四处站岗”则是指为他所塑的铜像或石膏像。毛泽东从一开始就反对个人崇拜,这在不少史料上都有披露,比较典型的有沈阳和北京要铸毛泽东铜像,都受到了他的批评。但是后来的局面好像变得无法控制,遍及全国的红海洋一定是作为哲学家的毛泽东不愿意看到的。

很早的时候,我读过一本美国人写的毛泽东传记。这位名叫特里尔的美国人这样评价毛泽东:“作为统治者,他可与隋朝和明朝的开国皇帝并驾齐驱。他甚至可以其壮举与叱咤风云的独裁者秦始皇相提并论。”

把毛泽东与帝王们并列在一起加以赞美,可能不符合毛泽东的性格。这让我想起毛泽东的一首词,其中有一部分是这样写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词的理解上,可以看出1936年的毛泽东在创作这首著名词作时的胸襟已是何等的宽广,历史人物都已成为过眼烟云,他一定已经看到了红色政权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将历史地承担起统治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国家的重任。

就连外国人也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创立的学说,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执政者。毫无疑问,毛泽东也有他的短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走向开放后,这种短处就变得更加明显。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的中译本出版者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他对经济不那么精通,以致在管理中国这个偌大的国家时出现偏差,他不断把中国这棵成长着的经济大树拔出来,以检查其健康程度如何。”

这个比喻比较形象地印证了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在治理一个国家特别是领导经济建设时确实缺乏经验。他也的确比较喜欢大规模的政治斗争,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很多成年人都记忆犹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毛泽东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非凡意义。一位外国前政要说过这样一句话:“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百年不遇,也许是千年不遇。他们占据着舞台,以神的启示来书写历史。”说这句话的人是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

中国的舞台够大,足够毛泽东来展示他的智慧并进行他的政治实验了。

无独有偶,类似的话特里尔也说过,在《毛泽东传》中译本里的原话是这样的:“在毛以前的三千年历史中,从某种程度上,还找不出毛这样的人。”我在读到这句话时,对特里尔写这句话的意思,我的理解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方面,是毛泽东的雄才大略,胜过以往任何一位执政者,包括秦始皇。尽管毛泽东在面对尼克松的赞美,说他已经改变了世界时,曾经那么谦逊地说:“我并没能够改变它,我只是改变了北京的一些地方。”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

我们都读过毛泽东的诗词,客观地说,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许多诗词,大气磅礴,其思想与艺术境界也是很多专业诗人所不能比肩的。

在韶山的几天时间里,导游小万用她纯真的长沙话朗诵的沁园春长沙,是我听到过的最为美妙的诗朗诵。1925年,毛泽东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就已经渴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当他独立寒秋中的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时,他的心事实上已经开始飞翔。

毛泽东读的是师范,一介书生,本应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却让一双握笔的手指挥千军万马。他纵横疆场,挥手之间,横扫苍茫大地。骨子里,他浸透的是诗人的气质与浪漫情怀。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毛泽东希望他的国家在自己的治理下,能够走向理想的彼岸,但是当他的理想受到挑战时,他却不能容忍,政治斗争就成为他捍卫理想的最佳选择。

我们冒雨在毛泽东铜像前宣誓。毛泽东生前反对铸造他的铜像,但在他逝世后,在他的家乡建造这样一座铜像显然是必要的。我们一句一句说出的誓言,有一个政党的信仰,也有每个政党成员需要遵守的规定。毛泽东曾经是这个政党最初的缔造者之一,当我们举起右拳时,这尊铜像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我仰视着毛泽东铜像,想起了躺在天安门广场纪念堂里的毛泽东。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一个政治中心,那儿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可以载入中国历史的重大活动。作为政治领袖的毛泽东,也许比较喜欢那儿,因为即使他的生命不再存在,他的身躯依旧占据着天安门广场的中心。但是,作为一位诗人的毛泽东,我想他一定不会太喜欢这种安排,他可能会更倾向于回到韶山,在韶山冲或者滴水洞附近寻一处安静的山岗埋葬他的身体。因为无论他的身体葬在何处,他的灵魂却是无限的。但是一切都不能改变了,现在,毛泽东只好在喧哗的天安门广场接受各种声音的侵扰,只有到了夜晚,才能有相对的安宁让他回想从前,回想他的韶山冲,和那些曾经飞舞过蜻蜓的清水荷塘。

“真正的毛已经融于中国的身躯。”这是特里尔为毛泽东撰写的传记结束语。毛泽东如果灵魂有知,一定会认可这句话。

在我写作这篇文章时,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与毛泽东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在文中敢于直呼一位领袖的名字,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一个证明。

我来到韶山,来向毛泽东致敬。我们向政治领袖致敬有很多种方式。我认为,我们面对毛泽东宣誓时,这时的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是一个开国领袖。而当我走在韶山冲的荷塘边,看见荷叶在风中婀娜地摇曳,我看到的是一个作为诗人的毛泽东。
发表于 2006-10-30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作者一篇文章同时贴了两遍啊,我给删一篇吧,也方便大家阅读!另外我给作者稍微把字给编辑大点.这都有助于大家阅读,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22: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不错.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2 07:26 , Processed in 0.05329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