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55223|回复: 1

韩小蕙:巴斯和巴斯邮政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5 16: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斯邮政博物馆
    韩小蕙


         今天是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我给读者讲讲英国巴斯邮政博物馆。说来,我是第一个到访该馆的中国记者,迄今为止,去过那里的中国游客也还只是个位数。
  巴斯市是联合国著名的三大古城之一,是英国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旅游胜地。名声这么大,其实它面积很小,都不够出租车跑起来的,平时也只有9万常驻人口,但却极有文化内涵,是个用宗教、历史、哲学、艺术慢慢积累起来的,可滋养心灵的享受之城。
  巴斯邮政博物馆在世界邮政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地位都十分重要。因为它可说是全世界现代邮政的滥觞———1840年5月2日,从这里寄出了世界上第一封贴有邮票的信,上面那枚邮票,即大名鼎鼎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头像“黑便士”邮票。
  今天,这枚珍贵无比的邮票依然收藏在这家邮政博物馆里,但普通观众却只能看到它的放大照片悬挂在墙上。还有用它制作的明信片,上面有这枚邮票的图案,还有放大了的邮戳,清晰地显示着“BATHMY21840D”(“巴斯1840年5月2日D”)的字样。明信片以每枚30P(相当于人民币3元)的价格向参观者出售。
  博物馆内容之丰富之深厚,简直就是一部《世界邮政史》。让人心生敬意,不由得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阅读起来:
  几块石头,灰白色,外表光滑,中间有凹下去的部分,原来它们竟然是4000年前皇族密信使用的信封。凹下去的部分放入信件,当然不是纸质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纸。
  几个似泥又似石的板型家伙,是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的泥板邮件,它们的内容密不可知,也许只有丹·布朗笔下的密码专家才能破译?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慢慢开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邮政系统。在玻璃展柜里,摆放着两封信的真品,一封是1508年从威尼斯寄出的,还有一封是1528年从意大利寄出的。纸张还不算想象的那么黄和旧,字迹也还能看得很清楚,只不过上面写的是古体的意大利文,识不出内容是什么?也真难以想象这500年前的信是从哪儿寻觅来的!
  17世纪和18世纪是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世纪,其邮政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我看到了一个和真人大小差不多高的木雕PostBoy(邮童),穿着红色的邮政服装,笑嘻嘻地站在那里。说是邮童,其实是个大小伙子,据说这样的木雕在世上仅存此一个了。当时邮童们送信,起初是骑马,后来换成了红色的邮车。英国邮政和中国邮政的绿色正相反,他们使用的基色是红色,邮车、邮筒、服装等等都是红色的,一直沿用到今天。而邮童的出现与其说是为了送信,不如说是为了收钱,因为先前所有的来信都是放在一个公共的地方,比如商店或酒吧里,由本人自己去取,取信时需要付邮费,但由于很多人不知道有信来或者没钱取不起,就造成了许多悲剧性故事和大量的浪费现象。而那时的邮筒则是放置在火车上的,由寄信人自己把信件送到火车上,然后就被带去远方了。
  到了19世纪20年代,纸张还特别珍贵,每张纸都要使用4次。所以现在我们看的一封信的页面上,先后写下了四封信:第一封是从右往左写,第二封是从左往右写,第三封是从右上角斜着往左下角写,第四封是从左上角斜着往右下角写,看着可真叫人眼花缭乱的。
  然而,邮童的出现,还是没有彻底解决邮件的收费问题,因为有些穷人明明知道那是自己的来信,可因为没钱付费还是不取。1837年2月1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有一位叫罗兰·希尔的发明人,先后向奥地利、希腊、瑞典等国政府提出使用邮票的建议,但可惜都没被采纳。这位有创见的人即“黑便士”邮票的设计者,历史注定了要助推他一把,也注定了要把荣耀给予大英帝国、给予巴斯,于是在又延宕了1173天以后,终于从巴斯市的布劳德大街8号,寄出了世界上第一封贴邮票的信,人类邮政的历史新纪元,从此揭开了辉煌的现代大幕……
  巴斯邮政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阔大的油画,诙谐地展现出18—19世纪的英国,邮递马车来到一个小镇的情形:马车上的邮差在3公里以外就吹响了号角,邮号一共有6种音调,分别显示出“上车”、“快行”、“让路”、“过关”、“换马”等行进状态,以便让前方沿途的人们做好迎接的准备。果然,小镇上的人们听到号角,差不多都跑出家门来迎接,小孩子和小狗们在趁机捣蛋,邮差则像救世主一样坐在高高的邮车上,居高临下地接受人们的欢呼。当时邮递马车的到来,把各地封闭、沉闷的生活连接了起来,因此就成为节日一样重要的精神大事,其所到之处都能掀起一阵阵狂欢的旋风。
  在世界文明史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人来统领的,可以说没有人、没有传奇人物,就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巴斯邮政博物馆的《导览》小折页上,介绍了3位重要人物,印着他们的古装相片:
  第一位是劳夫·艾伦,他1693年出生在英国的坎沃,14岁就开始经营其外祖母在哥伦布大街的邮局,到19岁时已经是巴斯邮政局局长了。艾伦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改革了巴斯的邮政系统。过去,由于巴斯是归于布里斯托尔大区管辖,所以从巴斯寄往伦敦的邮件必须先往西送到布里斯托,然后再折返往东送到伦敦。艾伦建立了直接通往伦敦的邮政系统,这样就激活了巴斯及其附近地区的邮政市场,也为以后巴斯在世界邮政史上的惊人之举埋下了伏笔。
  第二位是约翰·帕玛,他是土生土长的巴斯人,于1784年策划运行了第一次邮政班车。这一活动取得了非常的成功,从此,邮政班车路线几乎延伸到了巴斯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大大提高了邮政快递的速度和效率。其实,这位帕玛并非邮政人员,而是巴斯一家剧院的经理,邮政班车的思想火花产生于接送演员的马车,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一不留神竟成了名垂青史的人物。
  第三位是汤姆斯·摩尔·马思葛雷夫,他在1833年至1854年当了21年的巴斯邮政局局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历史对他这21年兢兢业业工作的回报是:1840年5月2日,就是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黑便士”邮票盖戳的人。这位辞世在自己邮政工作岗位上的老人,亲手开启了一个邮政新时代。
  本文最后,我还要揭示一个底牌:别看这座巴斯邮政博物馆是如此的大名鼎鼎;可是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冲击的今天,它也已经由原来中央邮局后院的大街上,被挤到邮局的地下室,一个十分狭小、拥挤的空间。看来,在巨大的商业“侵略”面前,文化、艺术、历史、哲学……都得统统让位给利润这只贪婪无厌的怪兽!
  所幸的是,金钱可以买到最好的地皮,却不能买走人心。人类文明的希望也就在这里———在我们参观展览的整个过程中,都是白发苍苍的保罗老先生陪同,他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介绍每个展品、每个历史细节,声音里充满了行业的激情,就像炫耀自己平生最重要的成就。他是一位志愿者,退休之后自愿到这里来服务!
  我向他投以极其敬佩的目光,并与他合影留念。正是因为世界上还有这样纯粹的、为文明所必须珍视的某些事业无私献身的人士存在,文明的光芒才能代代不熄,薪火相传,神圣保留,恒久永远!
  (作者系光明日报领衔编辑、中国散文协会副会长)

发表于 2016-1-19 09: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韩会长佳作《巴斯和巴斯邮政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4:09 , Processed in 0.0379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