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92982|回复: 5

袁跃兴:网络文学生命力在“走心”而非“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9 1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文学生命力在“走心”而非“技术”
 袁跃兴


  电视剧《花千骨》原著被指涉嫌抄袭四部网络小说;著名作家金庸也将作家江南告上法庭,认为江南早期网络小说大量使用“乔峰”“令狐冲”等人物涉嫌侵权;闹得最沸沸扬扬的还要数年度热播剧《锦绣未央》,该剧被指涉嫌抄袭200多部小说,一些“看不下去”的作家、编剧发起维权,将原著作者告上法庭……近年来,网络小说涉嫌抄袭的情况屡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为什么网络小说已然成为抄袭的重灾区?笔者认为,一是近年来IP概念日盛,一部文学作品能复合衍生出影视剧、游戏等多种文化产品,牵扯到越来越多的商业运作,以致引发各方对利益的竞相追逐,抄袭便成了迅速获取这种利益的一种常见手段。
  二是当下一些当红网络小说种类、套路、结构基本固定,极易模仿抄袭。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要么修仙,要么成为霸主,女主人公则是宫斗、遇见霸道总裁,此外还有穿越、重生等戏码,大量雷同的类型小说就是这样按照一个模子“创作”出来的。
  三是网站编辑热衷于选择热销网文的“同款”。例如,《斗破苍穹》点击量超过30亿次,很多人写书时便会以这个框架来写同款小说,甚至连书中的人物性格都极为相似。而这,自然助长了网文写作的复制和雷同。
  四是质量胜不过更新量。网文写作,一天三五千字的更新速度只是基础,有的甚至可以日更新上万字。为保持活跃度或更新速度,寻求更多读者“打赏”,一些作者会东拼西凑或运用所谓的“科技”手段。他们花钱在网上买来“写作软件”,运用这种技术软件写作时,只需写上“遇到妖怪”“遇到暗器”或者“遇到美女”之类的关键词,便可以自动衍生成文,因为这些已经形成体系了,可以用软件去生成。
  当下,网络文学写作呈现的技术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种技术化写作,实际上就是把网络文学创作当成一种生产线,写手就像一个技术员,引进一个热门IP就开始程序化操作。许多人物、情节和故事都由软件生成,而缺乏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由此炮制出来的作品难免思想贫瘠、内容空洞。
  当然,技术性也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它绝不该成为文学创作的全部。无节制地使用技术性手段,必然导致雷同复制现象泛滥,作品缺乏丰富的生命体验,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个性化色彩。如此下去,网络文学写作会逐渐沦为一种机械化、标准化和技术化的生产制作模式。
  网络文学写作日益严重的唯技术化倾向,究竟会使网文受益,还是走向末路?这不难回答。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的当下,网络文学作者必须更加“走心”,时刻警惕唯技术化怪圈,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用心创作,让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语言,这样才能在网络文学创作道路上走得更
快、更远。
        (袁跃兴)




发表于 2016-5-26 18: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步两桥
管传生

  在淮安区泾口镇大家都知道三步两桥,很多外地人对这个地方名字的来历很是好奇,如果问怎么叫这个名字呀?大家的回答都是“三步两桥就是三步两桥呗”。实地去看了这个地方,你就会知道所谓的三步两桥原来是在泾口镇花尖、花巷两村与施河镇夹板北两村之间两道河,两河共用一道堤,两座桥把两个镇连到了一起,现在看到的两座都是四米左右的水泥桥,其实原来的三步两桥并不是现在的位置,而是现桥西边约200米的地方。
   现在老桥处还可看到当年砖砌基的痕迹,老桥并不太宽,也就两米左右。现在想来,三步两桥之所以这样出名,也许是在没有两条河的许多年前,河两边的村民一定是联姻、联亲的,而河的存在给他们的交流造成了莫大的不便,过去要建座桥不是易事,何况是连在一起要建两座桥。“三步两桥”的建成,成为两个镇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口岸,为他们相互来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这两座桥理当成为了桥两边人们心目中的圣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6 18: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文学越来越“技术化”“流水线制造”盛行
袁跃兴
  近年来,网络小说被指涉嫌抄袭的情况屡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电视剧《花千骨》原著被指涉嫌抄袭4部网络小说;著名作家金庸也将作家江南告上法庭,认为江南早期网络小说大量使用乔峰、令狐冲等人物名字,涉嫌侵权。闹得最沸沸扬扬的,还数热播剧《锦绣未央》,该剧被认为与200多部小说的内容高度重合,一些“看不下去”的编剧众筹10万诉讼费将其作者告上法庭……
  为什么网络小说会成为抄袭的极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是随着近年来IP概念日盛,一个文学作品能复合衍生出影视剧、游戏等种种商品,牵扯到越来越多的利益,抄袭便成了迅速获取这种利益的一种常见手段。
  二是一些当红网络小说的种类、套路、结构基本固定,比如种田文、重生文等形式,极易模仿、抄袭。当这种文学已经形成一种体系,可用的环节、元素、情节套路都已经基本固定。男生可能是修仙、种田、成为霸主;女生就是宫斗、遇见霸道总裁、成为宠妃。拿修仙来说,就是主人公要得到天下神力,需要不断进阶修炼,遇到不同的妖怪。
  三是网文编辑们热衷于选择上架热销网文的“同款”,而且网上阅读的大量粉丝基础会保证运营的盈利,例如,《斗破苍穹》点击超过30亿,很多人写书的时候会以这个框架改个名字来写,包括人物性格都会有相似点。编辑在收书的时候也会倾向要这种书,因为有固定读者群、有需求。
  四是“质量胜不过更新量”,不求质量只求数量,文字“注水”严重。这是网文圈众所周知的生存法则。网文写作,一天3000字至5000字的更新只是基础,有的网络作家甚至可以日更新上万字。为保持活跃度,部分写手便会东拼西凑。
  因为贪图内容的更新速度,有一些写手开始运用“黑科技”手段。他们花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从淘宝购买“自动写作软件”,其中包括网文电子书、词汇库、描写语段库等,再从其他文学作品中摘抄、整理,然后重组成需要的内容。某款标价500元的“自动写作软件”,号称几秒内便能写上千字,有的商家直接打出“《锦绣未央》写作借鉴软件”的广告。写手运用这种技术软件写作时,可能每天都设置一个靶子,上面写上“遇到妖怪”、“遇到暗器”、“遇到美女”,可以用扔飞镖的方式想下一关,因为这些已经形成体系了,这种东西是完全可以机械化、用生成器去生成的。
  时下,网络类型文学崛起,网络写作呈现的技术化倾向也越来越突出,这种技术化写作使网络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商业化、程式化。网文中技术性手段和“流水线制造”盛行,雷同复制现象泛滥,有的作品都是模子里浇注的东西,似曾相识,没有新鲜感,更缺乏丰富的生命体验。网络文学的商业运营模式,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程式化写作,网络文学作者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一切使得网文写作正在沦为一种机械化、标准化和技术化的生产制作形式。很多网文作者热衷于将网络文学充分地技术化、工具化,甚至写作要乞灵于“写作技术软件”,一切人物、情节和故事都由软件生成,但在值得传播的思想内容方面却是极其贫乏的。
  网络文学写作日益严重的“技术化”倾向,会使网文受益,还是网文发展的末路?这是不难回答的。网络文学写作必须更加“走心”,呈现出丰富的生命体验以及个性化、生活化的品质,这样才能走出唯“技术化”的怪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6 19: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 街
李孙之慧
  在我的老家临沂,有一条古老而又神奇的街道。从姥姥家的大门走出,沿着乡间蜿蜒的小路一直向南走约二百米,便可看见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因为她的平坦宽阔与乡间弯曲的小路相差甚远,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当街”。
  当街已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听村里的老人讲,当时,街的最西头有牌坊,最东头还有学校等文化设施……现在的当街虽然不见了先前的踪迹,但却成为了村里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她连接着东西两头的公路,南北两侧整齐立着一幢幢用白墙装饰的小平房,平房隔着大街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别样的对称美。
  每当夏日的晚上,住在当街两旁的人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当街:有的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话家常;有的几家人一起聚会并在门口架起圆桌,摆上西瓜等解暑的水果或者茶,边乘凉边闲谈;还有的则直接从家里拿着凉席出来,只为能更充分地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田园风光——吹着柔和的晚风,听着聒噪的蝉鸣,嗅着清爽的花香,承着膝下之欢,享着天伦之乐……还能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呢?空中皎洁的月光仿佛给当街披上了一层银纱,天上的繁星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好像也是在讨论着街旁的人们所谈论的事情。这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就像是在描绘着一幅天然的“夏夜纳凉图”,平静又祥和。
  虽然平日的当街是安静的,但是在逢集(每三、八逢小集;每五、十逢大集)当天她却会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因为此时的她摇身一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而两旁的住户也随之演变成了商家——只见天还蒙蒙亮他们就开始忙活:有的将农用商品直接摆放;有些民俗工艺品须先搬出摆放货物的架子然后再将其罗列、排放整齐……就这样,直到把所有商品安排有序后,商家才得以清闲并准备迎接买主的到来。大约八九点钟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人们陆陆续续地来赶集,随着集市上的人渐渐增多,当街便开始变得异常热闹。卖家的吆喝声和买家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和车辆来回的穿梭声相互交织,俨然谱写了一首首“商家交易歌”……由于集市是全天开放,所以一般都是天快黑时商家才收摊打烊,此后的当街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在我心目中,没有任何一条街可以与姥姥村的当街相比。不仅因为她有着魔术师般的神奇功力,还在于她既承载着商业的繁华喧嚣又沿袭着民间的各种风俗习惯,而最重要的是她还真实地体现了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所以,当街便成了我记忆中最美好而又最富有民俗气息的乡情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7: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馆
 陈民牛

  清溪馆创建于明初,位于淮安城西南隅,现在的西长街天妃宫巷头的万柳池(又名月湖)内。
  这里水平如镜,芰荷杨柳,春生珍品蒲菜,秋有甘藕鲜莲,一年四季出产鳊鲢鲤鲫诸鱼。内有道院佛寺。据《咏淮纪略》下卷述:“旧由西水关通于西湖,画船往来,为淮上燕游胜地”。难怪诗人邱彤在《和同人游万柳池原韵》诗中,盛赞万柳池如画的美景:“新蒲遥接浪参差,十里斜阳半落时。坐久浑疑身是鹤,谈深忘却雨催诗。鱼跳浅水船依岸,人醉横桥月满卮。霜冷三更衣欲湿,不妨携手步迟迟。”
  明清两代,这座水亭花榭式的漕运酒肆——清溪馆。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亭台倒影,绿柳垂依。更加之清溪馆构造精巧别致,雕饰玲珑,巧夺天工。因此,这座豪华的酒肆,座上客大都是漕运官员及其亲属。据《山阳志遗》记载:“昔时南门以西有一水门,凡南来漕艘(即入贡进京的粮船)到淮,俱泊舟南角楼,卫漕官兵和理漕大吏皆由此关(水门遗址在今堂子巷西段)入城。”他们利用等候漕署衙门查验的时机,分批来到清溪馆内,饮宴小憩,购办货物,然后再启程北上。因此,清溪馆便成为风靡一时的“漕运宾馆”,其繁华景象可想而知。清溪馆更是漕运亲眷把酒送别的“十里长亭”。因为那时过淮的漕艘,大都来自湖广、两江等省。他们“不怕过江,就怕过湾(即风险极大的山阳湾)”,因为那时的山阳湾常“西风一浪漂溺无际”,故而,“姻娅眷属咸送至淮”,抵淮后安然无恙,这才放下心来。于是,他们云集于清溪馆内,不惜解囊沽酒,设筵庆幸,作欢而别。

  清溪馆随着漕运盛极而红火了明清两个朝代,到了清朝末期,由于铁路建成,河运改为海运,漕运败落,水关封门,清溪馆也就一蹶不振,逐渐歇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5:06 , Processed in 0.06545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