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93580|回复: 2

“口述历史”真实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7 15: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述历史”近年来比较时髦,它既出现于电视节目,也出现于作家的专著,还出现在一些历史基础材料的“抢救”活动中。如今,网络上也有很多“口述历史”作品。我不想完全否定“口述历史”的意义,但必须指出,“口述历史”并不等于真实。
“口述历史”并非新东西,人类早期历史都是口述的,比方说《荷马史诗》。在被文字确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荷马史诗》只是文学创作,直到近代考古发现证实了它与历史的关系,《荷马史诗》的历史真实性才被重新认识。然而,它就是百分百的历史真实吗?“口述历史”在演变过程中,一定会被不断地修改,因此,它的细节未必真实。但是,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会凝练一些共同的观点,这种升华到抽象层面的真实不是一个人的口述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世世代代的口述与现实的互相印证。
“口述历史”之所以被追捧,大致有几个原因。一是某些历史事件曾经被淡化,现在又被重视,因而便到幸存者那里去抢救真相;二是成文历史空洞、枯燥,“口述历史”似乎更加生动、鲜活;三是大众媒体的兴旺需要大量的内容,被凝练的成文历史往往只有过于简单的结论,不符合媒体不断创造产品的需要,“口述历史”便因其多样性和丰富性,成为媒体的宠儿;四是不同意识形态对于“真实”有不同理解,例如,某种观念认为,当今中国现有成文历史大都是假的,只有到亲历者那里才能找到历史真相。从而显示出推翻历史和改写历史的巨大企图。
“口述历史”与口口相传的历史有一个重大差别,口口相传并非亲历者,而“口述历史”要求都是亲历者。这一差别似乎是真实性的保证,但是,它就一定真实吗?家庭之中,爷爷给孙子讲自己的经历未必都是真实。每个人都会犯错,隐瞒或修饰自己的错误,完全可能影响亲人之间小范围的历史讲述。当一个历史亲历者向众人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这一现象同样会发生。尤其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讲述可能会长久地留在历史中时,他就很可能也很容易掩盖或扭曲某些细节,因为这些细节常常无法验证。这是个人原因对于历史真实的损伤。此外,有些讲述者已经习惯于某种意识形态的整体氛围,因而在讲述中带有意识形态痕迹。然而,即便排除讲述者的意识形态色彩,记录者或转述者自己就能保证没有另一种意识形态色彩?
“口述历史”往往也叫个人历史。如果认为所有个人历史的叠加就能还原真实的历史,这一想法是幼稚的。以个人历史来还原历史真实,常常会遭遇真实的陷阱。以偏概全很常见。日常生活中,以偏概全未必都能澄清。我们对某个人的误解可能会延续很长时间,甚至到死都未能改变。抛开感情、信仰等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角度说,要避免“以偏概全”及其被不断放大,必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从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多层次地描述同一件事,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在一个新闻事件中,它要求新闻工作者多角度采访,而非只听一面之词。在历史事件中,它需要历史学家花费巨大时间和精力,综合各方面的材料,去伪存真地还原相对真实的原貌。对于普通媒体受众来说,他们没有像新闻工作者或历史学家那样受过专业训练,很难对各种口述历史做综合的鉴别,因此,往往容易被各个单独口述历史中的偏见影响,从而导致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总体偏见。如果再加上感情、信仰、意识形态等因素,媒体通过口述历史以偏概全地扭曲整个历史事件,未必不可能发生。所以,口述历史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发表于 2017-2-7 22: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4 18: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述历史”更加生动、鲜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5:09 , Processed in 0.06556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