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庆国
董保存《陆战之魂——中国王牌集团军》中,“精神”一词是最引人注目的字眼,而且总是与特定的荣誉称号、地名、人名等有关,如“硬骨头精神”、“决死精神”、“老山精神”、“沙家浜精神”、“拂晓精神”、“塔山精神”、“南泥湾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用理想和信念、热血与忠诚支撑起来的。 2013年4月16日中国政府《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发布的之前18个集团军的番号和归属,都属于保密范畴。所以,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对18个集团军不是很熟悉,对于各集团军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如何讲好18个集团军的故事,是一件重要而艰巨的事。 董保存从戎40多年,在多年的创作与出版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8个集团军,每一个的历史都可以写成一大本或者几大本厚厚的书,而要在一本书中全面、准确、传神地反映18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遴选素材就非常重要了。作者既没进行冗长的理论阐述,也没使用编年体的历史陈述,而是以写意的手法,每个集团军只选以三四个、最多六七个故事,每个故事自成一体,甚至故事不一定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来排列,就把所描写部队的历史、特点,尤其是“精神”,展现在读者面前。当读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叙述中时,那一个个“精神”也潜移默化地被感动的心灵所吸收了。 《陆战之魂》只用几个故事就全面、准确地“勾勒”出一支部队的前世今生,选取资料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每一个集团军历史上的精彩故事都不少,都有传奇性,应该选哪些呢?以对大量史料的占有与消化为前提,董保存善于选取出最传神、最重要的故事,以尽量少的篇幅释放出尽量多的信息,兼顾了普通读者与有一定军史知识的专家及专家型读者的需求。 董保存不但熟悉每一个集团军的历史,而且对于大家对于每一个集团军的评价、称呼也是非常了解,《陆战之魂》以18个评价词或陈述句,来对应18个集团军,如“天下第一军”、“无敌铁拳”、“丛林猛虎”、“北疆勇士”、“旋风部队”等,正是继承了古典名著中引人入胜的表现手法,以贴切的“绰号”来表现英雄部队的最明显特征。“百战出雄师”一节,提纲挈领式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的第一集团军80多年的奋斗史,简述了这支部队的辉煌历程。而“一军一师‘一把手’”一节,讲述曾经担任第一军军长、政委的贺炳炎、余秋里这两位“独臂将军”的精彩故事。“一支部队与其首任军事首长的气质是相关的”,《陆战之魂》叙述的重点之一,是对首任军长的描写,那一个个战功卓著、智勇双全、个性突出的战将,是部队的灵魂,是部队形象的最佳代言人。贺炳炎、余秋里成为“独臂将军”的故事很传奇,而他们两个人联手在抗日前线并肩战斗的故事就更加有传奇性。第三小节 “一个伟大的创造”,是叙述1947年从第一集团军前身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的第三五八旅开始的“新式整军运动”的前因后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讲政治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精髓和军队建设的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947年秋西北野战军两打榆林均未打下,针对部队中解放战士比率越来越大,许多人不清楚“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严峻情况下,基层政治干部开始爱护关心解放战士,搞国共两军的对比教育,在“诉苦”的基础上开展“三查”活动,极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第四小节“一个六连,名扬天下”,是“硬骨头精神”的创造者告诉读者,六连官兵是如何在战火中创造了这个“精神”,这个“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一叶知秋。一个第一集团军的描写就如此选材精道、引人入胜,18个集团军的历史不同、特色不同、“精神”大同而各有传奇之处,作者对每个集团军的描述都下了很大功夫,精心雕琢。 上世纪60年代初,二战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曾经说过:“中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都是最优秀的,我要告诫世界军队,切忌与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从陆军起家的军队,在蒙哥马利说这句话时,依然是陆军独大。几十年来,在陆军的基础上,诞生的空军、海军,保持陆战时期培养的“魂”,在抗美援朝、沿海作战中,为人民立下了新功。如今,所有的军兵种,都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铭刻在心,陆军铸就的军魂已成为整个人民军队的军魂。 《陆战之魂》是一部闪烁精神光芒的英雄部队传奇,是读者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好读本,是部队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作者几十年献身部队文化建设,对于人民军队的“精神”吃得透,对军史战史说得清,才能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地创作出这样有分量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