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8322|回复: 4

(原创)电影“蒙太奇”与诗歌《天净沙•秋思》的联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5 18: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影“蒙太奇”与诗歌《天净沙•秋思》的联想

张树军
“蒙太奇”是电影专业术语之一。
在电影创作中,需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为许多不同的镜头,待将它们分别拍摄完成后,再按照原定创作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和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表现方法通常称为“蒙太奇”。
实际上,人们阅读小说的过程,也就是紧紧地跟随着其故事情节的不断展开而在头脑中浮现出与其情节相符的一些“镜头”。细说起来,这种在我们头脑中“读”小说的方法就是“蒙太奇”,也就是被人们俗称的脑子过电影。只不过,电影中使用的“蒙太奇”,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表现方式,是由众多专业人员集体合作的又一次艺术创作。
我觉得,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不妨也采用电影中使用的“蒙太奇”方法,其实,很有趣。下面,我以元代马致远创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为例说明一下。为了便于分析、欣赏,现将其词录于下面: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读小令的第一句时。我们首先将枯藤作为特写镜头,拍摄其枯萎衰败全无一点生机的形象。而后继续把镜头渐渐拉远,从而出现了历尽沧桑的朽木老树。然后,将枯藤、老树置于同一画面之中,拍摄枯藤或缠绕于衰老朽树,或从盘根错节的枝丫上垂落下来。接着,镜头慢慢地转到天空,仰拍黄昏时刻围绕老树盘旋低飞的乌鸦。最后,将其全部置于同一画面。此刻,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枯朽的藤条和老树,模糊的昏鸦,由一个个特写镜头,构成了一组有静有动的压抑感极强的场面。
看小令的第二句。特写镜头先对准一座小桥,而后拍摄潺潺流动的溪水,最后,镜头转向或一户,或错落散居的几户山野人家。这时,略显简单别致的小桥,加上流动的水声与周围宁静的住户人家,都融合在一种祥和的氛围之中,形成了一组非常和谐恬静的生活画面。这一组画面,与后面的将出现的几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也为揭示后面人物的惆怅心境作为铺垫。
再看小令第三句。镜头俯拍残破的古道,继而再拍摄被西风吹得“簌簌”落地的片片树叶,继而追拍树叶被风卷走的荒乱画面,最后,镜头对准游子或牵,或骑着根根肋骨依稀可辨的那匹瘦马身上。此时的画面,色彩黯淡,情调低沉,给人一种凄凉愁苦的感觉。
小令第四句。镜头拉远,对准渐渐西沉的残阳,然后,镜头向下,慢慢地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游子尽收于画面,使它们在落日的余辉中,涂抹上一缕暗红的色彩。于是,此刻便出现了一组恢宏的大场面,其场面散发出一种低沉的格调,使人们的心理不由地产生出沉重、压抑的艺术效果。然后渐渐地让色彩随着残阳的继续沉落而更黯淡下去,随后,将其全部要素融于茫然的黑暗之中。
最后一句。镜头以山野人家幽幽灯光为背景,用幽暗的灯光拍摄游子,从其疲惫的身子渐渐向上,最后将镜头定格在游子的面部,特写游子对无奈的表情和迟滞的目光。从而如实地表现出异乡游子艰辛的流浪生活,如实地揭示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对山野人家安详生活的憧憬的复杂心情。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只有二十八个字的小令,平时,我们在欣赏这首词时,往往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内在思想而怦然心动:黄昏低飞的乌鸦还可以到树上歇息。守着小桥流水的山野人家,也许全家人正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其乐也融融。而从古道上走来的异乡游子,顶着渐冷的西风,牵着不堪颠簸劳累而日趋瘦下去的那匹马,还不知去路何方呢!思前想后,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不觉泪沾衣襟,痛断柔肠。
如果现在我们再欣赏《天净沙•秋思》这首词,不妨先细细将其把玩几遍,然后有意识地将电影导演、摄影、美术、灯光、音乐等众多电影专业职务集一身,而将其电影编剧就视为诗词作者,那么您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调动各种职务全部的创作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脑子里随着诗词的每一句过一遍电影,那么,您一定会和诗词作者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您一定会从诗词中受到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您的心灵也一定会从诗词中受到非常强烈的震撼的。
欣赏其他诗词,也可以同样采取过电影的方法,不信,您可以试一试。
发表于 2006-11-5 18: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树军是学什么专业的?是学编导专业的吗?写的很专业哦!
这种不失为阅读和欣赏的好方法呢!感谢树军!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5 18: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也专业地欣赏了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6: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骆中。谢谢1楼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07: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张树军2006-11-06 06:21发表的:
谢谢骆中。谢谢1楼好友。
树军,也许因为你的分析,会更好的提高大家的欣赏力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7-5 08:54 , Processed in 0.097281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