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5598|回复: 4

[原创]衡山之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07: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衡山之上

陈富强

站在衡山之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人的身体变得渺小,小如一粒尘埃,心灵却可以自由飞翔,豪气万丈。这是我站在衡山顶上,脚踩云海时产生的感受。

上衡山,已经没有攀登的过程。盘山公路一直修到了山顶,仿佛一把利剑,缎带飘飘,在崇山峻岭间,曲曲弯弯,划破天惊,直指巅峰。这柄剑过于猖狂,只差一点,就削平山峰,它在距离顶峰数百米的地方嘎然而止。

我跟着剑锋,几乎没有费太多的力气就顺利登顶。我站在衡山顶上的时候,另外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登山队正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向喜马拉雅山的主峰进行最后的冲刺,他们是无畏的勇士。而我,只是一个偷懒的猎人,如果我的身体能够长出翅膀,我贪婪的眼睛或许将俯瞰南岳,沿山脉西行,去湘西看沱江如何清澈流淌。

这条盘山弯道,硬生生在衡山秀丽的腰肢间勒出一道印痕,撕裂了山脉流畅的曲线。它为行人提供了登顶的方便,却为自然留下了一处败笔。类似的败笔在我们的视线所及,随处可见,它让人类变得懒惰了,上山的旅人享受不到登山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只想要一览众山的结果。这种心理,恰好符合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如果不可逆转,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也许是我多虑了,因为我在坐车上下山的途中,见到了一些徒步登山者。他们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少数人,他们也许疲惫,他们也许在面对汽车和索道时也想到过放弃,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正在体验我们永远也无法体验到的快乐了。用自己的双足征服衡山,对于一个登山者而言,是多么了不起的记忆。我上了衡山之巅,但是我征服衡山了么?

就山的高度而言,衡山不高,它在五岳之中可能是最低的,但是它的气度与挺拔,却无损它的威严。当我一步步向顶峰逼近时,我看到了云海在山腰间无序的涌动与缭绕。以一般的气象规则,云海似乎应当高于衡山一千多米的主峰,但是在面对衡山时,云海也弯下了高傲的头颅,俯首称臣。

顶上有峰名祝融。其实,在我到达衡山顶上之前,我对祝融峰的意思一无所知。进入祝融殿,才恍然,祝融氏就是传说中的火神。有火神镇山,放眼衡山,郁郁葱葱,如深海般的黛绿起起伏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云是轻柔的,黛绿的山体是凝重的,当它们相拥而吻时,爱情的阳光就撒满了天空。我坐在山顶,眺望远处的山,蜿蜒而远去,没有一点声息,它的形体看上去那么柔韧,如横躺着的少女,水一样地在我的视线里流动着。她的眼睛就是满山的绿叶吧,那么清爽、明亮地装饰着我的每一个脚印。这个时候,我伸出双臂,就是我的翅膀了,我能飞越她的上空,看她绝世秀色如何让一座山脉美不胜收。

其实,我的身体无法飞翔,但是我的心灵却可以。我的心灵会生出一对翅膀,再高的巅峰也可以飞过,再远的风景也可以看见。当我站在衡山顶上,我的灵魂已经飞得很远。

衡山布满不少自然与人文景观,从山脚下的南岳大庙,直至山顶的圣帝殿,以及山腰上的麻姑仙境,但在我看来,我最想去一看的是忠烈祠。在没有进入忠烈祠之前,我对这座陵园几乎毫无印象。除了我的孤陋寡闻,在我涉猎的不少现当代史籍中,有关这座陵园的资料并不多见。

车子在弯弯的山道上盘旋,一个醒目的青天白日标志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那是一块石碑,碑上除了标志,还有两行字“游人到此,脱帽致敬”。我很有些差异,青天白日标志我只在影视作品或者电视新闻上看见过,在大陆的土地上,国民党离开那么多年以后,可能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很少见到了。车子很快从石碑旁驶过去了,我回过头去,就看到了忠烈祠的陵园。

衡山,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宗教与传说,还有一个民族挥之不去的爱恨情仇。

在上山以及流连在山顶的每一刻,我的心头始终闪现着那个醒目的标志。陵园里面会有一些什么人?他们为何而死?他们的灵魂何以能安妥在衡山的怀抱里?

我跨进陵园,抬眼望去,是一座造型特别的纪念塔。与一般纪念塔或碑设计不同,它由五颗直指青天的炮弹组成,弹体一大四小,中间一颗呈发射前的巨型火箭状,而围着它在的四颗则如捆绑的推力器,四面塔体上刻着“七七”字样。这座忠烈祠始建于1938年,当时,有关火箭的研制可能尚未成型,但是这五颗炮弹呼啸欲出的形状,却让人想起可以直飞太空的火箭。以炮弹为塔身,来纪念“七七”事变与抗日阵亡将士,是十分合适的。

忠烈祠的设计布局基本参照南京中山陵,虽然没有后者的恢宏,但因为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这座陵园显示出沉重的寂静。当衡山接纳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遗骨时,就注定这座陵园的与众不同了。

我想,和所有陵园或纪念碑上所列的亡灵那样,忠烈祠所列的将士姓名肯定也是不完整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就永远长眠于这片曾经苦难的国土。他们为这片土地而战,他们的灵魂能够与衡山这样的名字划等号。

是的,这是国民党的官兵们在抗日前线撕杀后留给后人的一个印记,他们代表一段历史,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衡山靠拢,这是他们要为之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壮美国土。他们是衡山最初的登顶者,尽管他们倒下了,但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的心却不会停止跳动。

当我站在那五颗巨大的炮弹前留影的时候,连战刚刚踏上过他的先辈们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我想,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连战真应该抵达衡山,来看看长眠于此的前辈们,这是一个悲壮但光荣的纪念塔。就像人力无法将衡山夷平那样,长眠在这里的将士们,他们的英灵也与这座山一样永恒。

当我的心长出翅膀在衡山上空飞翔时,除了云海,我还看到了什么?我步出陵园,终于明白,衡山之上,除了我的心灵,除了佛光普照,还有这些将士们不死的身影。
发表于 2006-11-6 12: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一样的语言,把衡山的锦绣之色写得活灵活现,尤其结尾更加美妙,给人
峰回路转之感,别有一翻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2: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字读了不少,山水.城市之间的确见功力,篇篇精彩.学习并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9: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描述生动,情思厚重.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9: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的笔是枝画笔把衡山的美景定格成画,险势峻峭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林木.神圣的陵园庙宇.正如文题所说,衡山之上,用文字让我们看到了衡山之上的"风景".不仅是自然的,还有人文的,精神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都蕴藏中待人发现的,留人体会的内在.陈老师的衡山所见确是不同一般.
关于文法,前面几段兰心学习了,文字俊秀.壮景抒情大气自然.后面部分侧重人文精神上的,和前面略感不同.这类的文字在结构上能把握成如此,已然不易.问好陈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7-5 20:29 , Processed in 0.05618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