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71077|回复: 2

三说朱之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9 16: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 说 朱 之 文

                   蔡 怀 森

   “大衣哥”朱之文凭借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苦学苦唱几十年,一鸣惊人。如今时不时的站在央视和各电视台的舞台上,引吭高歌,侃侃而谈,很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
仔细观察一下他人至中年走过的路,好像他从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功,恐怕连梦都不敢有过。
而他今天确实站在了一个光彩的高峰上。
朱之文是出身乡间的农民,自幼家贫,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种地、打工,饱尝了底层社会的艰辛。唱歌是他的爱好,没有人把他当回事,他也没把自己当回事。就是对着田野,河边,小树林唱歌。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只是一个很偶然的时候,经人指点参加歌手海选而一鸣惊人。据电视台工作人员介绍:报名时还显信心不足,要求听几句,行就唱,不行就赶快回家,因为身上的几个钱耽搁不起了。
朱之文歌声既起,惊艳满堂,连着比试下来得了冠军。继而出现在各大舞台上,好评如潮。
这一切原本也算不得什么,芸芸众生,底层草根历经艰难曲折,励志成功者是很多的,其中不乏唱歌唱得好的。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令人深思了。
央视新闻联播用了八分钟时间报道了朱之文这一农民歌手的歌唱历程。
焦点访谈用专栏介绍了朱之文台前幕后的一些故事。
春晚的舞台上也出现了朱之文的身影。
还看到一张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朱之文并亲切握手的照片。
四次作客中宣部,还由中宣部一主任陪同见了金铁霖老师,拜师学艺。
还能出现在华中师范大学的讲坛上……。
这就不是罕见了,而是至今还没有发现文艺大舞台上有哪位唱歌的明星和文艺大腕有如此规格的抬举和关爱。
想到某歌唱界大腕曾把朱之文和他一起吃个饭,拜他为师说成“是个农民的炒作,想借他出名”,“讨厌,不喜欢他”。如今他是绝不敢说央视和国家领导人在“炒作”朱之文了。这应该是一件显得自己浅薄无知,欠“文化”、“修养”和丢面子的事。
朱之文还算争气,一个小学二年级,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中年农民,一面在全国各地的大舞台上展现着他那优美动人的歌喉,一面还应对着各种场合,各式题材的访谈活动。
质朴,真诚,坦率,不矫情,不做作。带着浓浓的乡音,没有虚辞套话,不卑不亢的一路走来,象是一股清泉荡涤着污泥浊水,似一阵轻风吹佛着雾霾不息的文艺舞台。
我们党的文化艺术路线方针有过不一般的历程,一条主线是讲路线,讲政治。要求服务工农兵,人民大众,要求鼓舞人,教育人。要求“莺歌燕舞”,“风清气正”,要求“正能量”。
我们曾经有过一支超强的文艺队伍,有过闪光荣耀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浪潮涌起,经济建设成了全党的工作中心,整个社会氛围及人性的极大释放,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娱乐圈内,文艺大舞台上开始有了人心浮躁,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师门师派,团团伙伙,追名逐利。一些身价百万、千万、亿万的大咖丑闻缠身,道德低下。一些名家**一面享受着**厚禄,前呼后拥,一面不断给社会传递负能量。还有一些奢靡豪阔,打手跟班,徒弟美女成群,俨然摆出了一副祖师爷的模样。一些小圈子把金钱,美色和权力搅合在一起,权力要追求最重,金钱要追求最多,美女要追求成群,新鲜,**。严重损害着这个社会的肌体和神经。
这些圈子中的一些人在社会大舞台上的表演归结一个字就是“玩”,归结二个字就是“玩人”,三个字就是“玩社会”。
朱之文出现了。
一个地地道道从乡村田间地头走出来,饱受底层艰辛的中年农民,一件旧军大衣遮着褴褛的衣衫,一双粗黑的“搬砖的手”握着话筒,以不输于名人**的歌声登上了舞台,并以纯朴,善良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这就有些意义和看点了。
看看朱之文同一时间段的几段视频:
一,朱之文一身洁白的西装,配上领带,一米八的身材,端庄大方,气质优雅的在央视色彩缤纷的舞台上和央视三位当家美女花旦主持人唱着“过河”,且歌且舞,“哥啊”,“妹啊……”美艳银屏,醉人眼球……。
二,朱之文回到村里的家中,穿着旧汗衫,坐在小院的
泥地上用木棒捶豆稭,收豆子……。
     三,日头下,朱之文和朱大嫂在田间掰玉米棒子,汗湿了衣衫,一边掰一边和朱大嫂议论着选些好的玉米,磨成粉送朋友和粉丝……。
再听听朱之文说过的几段话:
“出名不出轨”。
“啥名人不名人,唱唱大家喜欢的歌,挣点钱,做些好事,善事,不唱了就回家种田。小鸡小鸭,和老婆孩子在一起也很快乐”。
“死也要死在朱楼村”。
我们关注着朱之文。
我们知道朱之文的路上并不会都是坦途,社会大舞台上“劣币驱逐良币”的事不少。
我们当然不能低估了金钱、美女、名车、豪宅对朱之文诱惑的力量,毕竟温柔富贵乡里也折蚀过很多好汉……。
我们还知道娱乐圈中“套路多”,水很深,既有“德艺双馨”,人们喜爱的艺术家,也有“痞子”,“油子”,“混子”。
还是欣赏朱之文的“回家种地,也很快乐”。
朱之文总有一天是要回朱楼村家中的。当然会有非常宽裕的经济条件。几亩地不会丢,会有人帮着种。做个在农村已经绝迹消失了很多很多年头的“乡绅名流”,“员外、老爷、大先生”。(这里的员外是指官员、体制外的名流人物)接待接待往昔结识的前来拜访的各界名流朋友,品尝一碗朱楼村口味不错的“单县羊汤”。有空了也会携朱大嫂应邀去各地拜访文艺界的多年好友。
早晚在田间地头、小河边巡视地里的庄稼。新鲜的玉米糊糊,院中的瓜果菜蔬。
冬日农闲,家中小院,暖阳下,乡邻们会挤在小院里听朱之文讲述早年天南地北的经历和台前幕后的故事,自都是崇敬仰慕的面孔和一片欢声笑语。
厅堂里会有一架钢琴,那是应付来自各处,无法拒绝的前来登门拜师学艺的各式身份的歌手。
家里会有村中选出的相貌端庄,手脚勤快,帮助料理家务的大嫂。
时不时的还要去参加个政协会议……。
这当然是充实、快乐、惬意的日子。著名的马未都先生就曾表示过想到乡村中过这种日子,可惜很难,回不去了。
都市里,人车攒动,高楼林立,功名利禄混沌一片,无论怎么有钱且高贵也只能在家中豪宅、度假别墅、会所的包间、酒席桌上过日子,难接“地气”,时间长了也没什么意思。
愿朱之文在当下的人生大舞台上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8-4-7 2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的马未都先生就曾表示过想到乡村中过这种日子,可惜很难,回不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8 15: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之文的声音确实不错,很欣赏他的:滚滚长江东逝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3 03:41 , Processed in 0.05678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