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6242|回复: 1

九嶷山上白云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4 10: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嶷山上白云飞

陈忠

   汽车在海拔500米的山间公路上急驰,两旁像驼峰似的群山随着车速缓缓后移山与山之间错落有致,千姿百态,或相依相偎,或三五成群,有云在山头天空漂浮,有淡雾在山腰山垭缠绕,山色呈翠绿、呈浅紫、呈湛蓝、呈灰青,全然地能看个轮廓分明。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宁远支行行长告诉我们已进入了九嶷山地带。

谒舜帝庙


   来到九嶷山,我们首要目的是为了拜祭中华民族始祖舜帝。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岩旁。如今的舜帝庙为上世纪90年代重建,共斥资近三千万元,于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庙占地600余亩,坐南朝北,庄严肃穆,这是国内唯一的舜帝陵墓。陵庙为仿清式,两重院落,四进建筑,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
    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舜源峰下,四望座座高山,大山都像舜帝胸怀那样宽广与大度地站立在自己的位置上。白云如絮,凉风习习,青山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与舜源峰遥望,有山峰矗立,秀丽端庄,丰腴俊美,相传为娥皇峰(见图1)。西北不远,又有一峰,清秀挺拔,亭亭玉立,这就是女英峰了,两旁还有小山,叫美女峰和梳子峰,据说是女英的侍女。娥皇女英两峰并峙,脉脉含情,似与舜源峰相偎依,不禁使人想起二妃的凄美的传说。有诗道:“云际两峰立,相传是二妃。山山朝帝寝,树树带春晖。有泪洒斑竹,无人尚举衣。依稀松柏里,还见彩鸾飞。”
   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壁,白色的廊柱,黛绿的枫柏,舜庙如此堂皇尊贵,壮丽雄俊地坐落在舜皇峰下,位于群山包围之中。一下车,迎面看到的是庙前广场东侧“九嶷山舜帝陵”汉白玉碑,北边有一条长长的神道,两旁并立石人石兽,神道尽头建三桥,横跨九嶷河。在门口留下倩影后,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走进了午门,这里左右有钟楼,东西设厢房。往前走几步,就到了拜殿,这里面陈列了九嶷山地形模型和一套仿古铜编钟在内,三面墙上有刻书,古文隶体,介绍舜帝生平及业绩。
   经过拜殿继续往前,就到了正殿的前坪,坪的东北角有“抚瑶颂”碑一块,高约3米,为明万历四年(1576)立。西北有古柏一棵,虽历经千年风雨,仍苍翠满枝,被尊为神树,枝上挂满祈福球(见图2)。同事邓出手大方,花100元钱一次性买了10个祈福球,一一将它们抛上了神树。她说:“真神面前要付出真心,真心才有真回报。”看来她的佛心很深。
   步入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舜帝铜像,黑红色的质地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显示出精神力量的厚重与刚毅。铜像正襟危坐,右手持剑,气宇轩昂,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我们。在这里,我们所有的来访者没有贵贱之分,只有中华后裔这唯一的名字,都要虔诚地跪拜下去,对道德文明的始祖——千古不变的舜帝跪拜下去,呈上心灵淬火后的本色。同事刘显得格外虔诚,他用去200余元,买了全套的香火,又是焚香,又是祭酒,又是鸣炮,看着他双手合十默默的祈祷的神态,我似乎看到所有炎黄子孙对舜文化的顶礼膜拜。
   祭拜之后,当我们抬起头来,看到了铜像背后的万山朝舜图,但见画质柔畅,画感逼真,画中山势逶迤,如屏如障,绵延数十里,且山山皆向九嶷,故有“天下万山朝九嶷”之说。背面有“二妃图”,图中娥皇女英抚竹而泣,竹枝尽斑,左右书屈原《湘君》诗:“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正殿四周的护栏上,刻着九疑风光、舜帝传说和历代名人与九疑的故事,都有文字说明,简单扼要。殿的西侧有两张壁画,导游给我们讲起了壁画的故事,从她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了舜帝的“守孝悌、勤耕耘”的优良品德。
   出了正殿,我们拾级而上,就到了位于舜源峰脚下的寝殿。正中立有一块“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相传是汉徐俭所立,用汉隶书写,苍劲有力。导游告诉我们,虽然有碑为证,但舜帝陵墓其实至今也没有找到,因为历史的久远,也许永远也不能找到。我想,找不找到已不关紧要,重要的是舜文化早已走进了我人们的内心深处,走进了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

游玉琯岩


   从舜帝庙出来后,同行的支行行长说:“到了九嶷,有一个地方是非去不可的,那就是玉琯岩,他有‘天下第一盆景’之称。”
   我们将信将疑,驱车两公里,赶往位于九疑洞村的玉琯岩,远远地看,玉琯岩果然名不虚传,四面高山环抱,玉琯岩山碧绿青翠恰似一颗翡翠珍珠,落在盘中,如同一个巨大的盆景。我们首先来到玉琯岩洞,不高不深,却香火不断。洞口右壁有宋朝道州刺使方信儒所书“九嶷山”三个大字。镌刻很深,每一笔划可盛斗米(见图3)。洞内不闻玉琯韶乐,只有一位出售香烛的老者,神态自若。洞口有一幅名人名联,我倒觉得楹联内容是针对这位老者写的:“缥渺云去仙子地,氤氲气节帝陵都。生平未具清修福,能许蓬瀛驻老夫”。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玉琯岩之奇不在洞而在山。当我们沿着右边的小路上山时,路越来越窄。渐渐的,我们似乎走进了石头缝里,路口逼仄徒峭(见图4)。但当我们试着一步一步地往上登攀时,让人奇怪的是路并不是那么难走,相反,不论男女老幼都能走得步履轻盈。来到山顶,我们横过一条天然的石桥。导游说我们是踩着长寿龟的背部走过来的。听她一说,我们再次回头打量,果然惟妙惟肖,石桥正是乌龟的背壳,桥下的龟头昂然挺立,像是在述说一个亘古不变的神话。
   再往前走,转过一道弯,我们看到了一幅古树与石头缠绵悱恻的美景。树根从这一面插于石头里,从另一面再长出来。树根深入到石头的血肉之中,石头用自己的生命拥抱着根。根回过头来又将石头搂在怀里;石头又把自己融入到根中。如此缠绵反复,难舍难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这样经风历雨,春夏秋冬;刻骨铭心,百年千年。我坐在根上,抚摸着石头;之后,我又坐在石头上,抚摸着根。心里积聚着一种说不出感动。
  从石头和树根上站起来,再往上走,人便显得有些乏力。山顶有一空心古树, 在一条小石路的边上。朝游人一方,树身敞开,像是女性的私处,毫无羞涩地展露无遗(见图5)。有人在写到这棵树时,这么描写:“渴望返老还童,渴望生命的回归。我站在一棵树的私处的门口,我能回到树的子宫之中,然后再以一片叶子的形式探出头来吗?”真是太过于象形了。我仿佛觉得,我眼前的这棵树有了女性肌肤的弹性。但毕竟已经老了,连私处都干枯了。我们争相在这棵树的私处留影,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这次游览的高潮,然后,在兴奋、激动中下山。
   下山的路上,我们接连又看到了几处摩崖石刻,一块石头很像是红楼梦中飞来石,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初一看,有一种进入曹雪芹笔下世界的感觉;在众多的碑刻中,那块清光绪年间的蝇头小楷,不仅书法精美,而且刻工极精,为摩崖石刻中所仅有。但毕竟高潮已过,我们有些疲倦,来不及深入观摩,就匆匆忙忙地冲了下去。
   从九嶷山参观归来,我们一路反复吟咏着毛主席的诗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我不禁为这里的璀璨人文发出惊叹,为这里的神奇山水由衷折服。这片神奇土地上,美丽的风景、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地址:长沙市蔡锷中路2号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人事处

邮编:410005     电话13973145183
发表于 2006-11-14 20: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了一点个性化的感触和深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4-19 07:14 , Processed in 0.05739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