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地方文化繁荣,本网将开辟小镇名人、名菜、名景点等专栏,欢迎各地文友供稿。
人文荟萃的车桥 邵延阜 李承纲 陈爱华 车桥文风历来较盛,代有才人。从清代中叶到辛亥革命、民国肇建这段时期就有以下几位: 鲍桂生,清道光年间举人,向有“文魁”之称,曾历任山西永城道、山东济宁道、贵州按察使,直隶(今河北省)保定道等官职。其弟鲍兰生同科中举,录为副榜,居家未仕。车桥三大族:鲍、邵、严,鲍居首位。
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清道光八年解元(举人第一名),家住车桥河南四桥头,有诗“草堂还是旧,第四板桥边”之句。潘学识渊情,精通书法,著有《养一斋文集》,曾作《车桥八咏》五言律句八首:《涧曲归帆》、《五桥晴雪》、《桑堤夕照》、《柳园春雨》、《兜率古槐》、《郭墓寒松》、《车墅寻梅》、《南地晚步》,写景状物,生动逼真,久为乡里传诵。 潘德舆
潘德舆(1785~1839)清代诗文家、文学评论家。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庭居士、三录居士、念重学人、念石人,江苏山阳(今淮安)车桥人。性至孝,屡困州举。道光八年,年四十余,始举乡榜第一。大挑以知县分安徽,未到官卒。诗文精深,为嘉、道间一作手。著有《养一斋文集》,曾作《车桥八咏》五言律句八首:《涧曲归帆》《五桥晴雪》《桑堤夕照》《柳园春雨》《兜率古槐》《郭墓寒松》《车墅寻梅》《南地晚步》,写景状物,生动逼真,久为乡里传诵。**以鲁一同最著名。 周桂生(1885-1911),字实,号实丹,清末民初人,幼好读书,生有夙慧,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早岁能诗善文,才华横溢。稍长,应淮安县考,主考官陈伯陶阅卷时,奇其才,圈为第一名,后因被人内通关节,发榜时竟为戚振瀛抢占榜首,周实大愤,上书陈伯陶诘问,其中有“男儿自有千秋,竖子真堪一笑”之句。作有《重九登高》诗一首:“笑我功名成画饼,问谁诗句敢题糕。淮南千里峰峦少,丘堞无端也自高。”实为讥讽戚振瀛等辈之作,从此不应科举。后入南京两江师范读书,矢志革命,推翻满清,与柳亚子等人同组“南社”,自任“南社”诗社主稿。辛亥革命成功,国民军占领上海,密电周实回淮安发动革命,响应全局。当时,淮安的阮式(1889-1911),字梦桃,亦在两江师范读书。两人志同道合,回淮后,组织城内中学学生**十人,成立巡逻队,周任队长,阮任副队长,周人菊(车桥镇人)任秘书,维持地方治安,控制官绅反抗活动。当时山阳(即淮安)县令姚荣泽,召集淮安绅董秘商,阴谋策划,差人诈请周至孔庙开会共商大局。1911年11月17日下午,周毅然前往,刚刚走进淮安城中府学宫内,典史周域邠持抢迎面射击,周连中七弹身亡;阮梦桃亦同时在其住宅被捕,惨遭剖腹剜心同死于难。民国初,淮人为了纪念周阮二烈士为革命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在淮安城内西南角天后宫万柳池边建立周阮二烈士祠,以供后人瞻仰。祠内有楹联一副;“从古几见才子笔,而今始识党人碑。”周实丹著有《无尽庵诗文集》二卷,在《无题》诗中,有“伤心乱世头颅贱,黄祖能枭弥正平”之句,后人以为诗谶,殉难时年仅二十九岁。 高鏞,字伯启,清末郡庠生,民初进入法政学堂,为人清廉正直,奉公守法,车桥初建地方行政局时,被推举为第一任局长,政绩卓著。后在法政界任职多年,历任苏州最高**推事、首席检察官等职。抗日战争期间,赋闲在家。南京汪伪政府曾屡次请他到扬州地方**供职,均被严词拒绝,高风亮节,于斯可见。抗战胜利后,曾参与公审大汉奸陈公博的工作。终年八十余岁。 另有周人菊、周颂岚、邵天雷、魏景崔等,都是当时车桥镇的饱学之士,从事地方教育多年,各有建树,就不一一细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