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57376|回复: 2

写《月亮》的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2 11: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道沟的月亮
王宗仁


    我常常记着二道沟那个地方。那里没设村也没建镇,只是长江源头的一片荒野。但是,二道沟住着3户人家:10个战士的兵站,5个养路工人的道班,还有1户游牧而来的**。二道沟的寒冷是出了名的,隆冬的最低气温可奔到零下32℃。可是在最冷的季节,我把它揣在怀里,会一直走进唐古拉山的最深处。那是因为二道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战士是故事的主人公,还与泉水和月亮有关。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年,追歼残余土匪的一名**战士,跋涉至二道沟时,饥渴难耐,求助无门,便爬到一眼泉水边痛饮不止。他极度疲累,浑身乏力,突然一头栽进泉里就再没起来。数天后战友和牧人们发现时,他的身体已经与泉水冻结为一体,唯两条腿直挺挺地露在冰面上,好像路标矗立荒原。这路标给跋涉者昭示方位,输送力量。
    军民们含泪撩起清澈的泉水,给这位无名无姓无籍贯的战士洗涤遗体,然后就地掩埋。墓地距泉边百十米,一块木板做墓碑,上写“神泉之墓”。“神泉”,既是对无名墓的尊崇,又对泉水寄托了深情。
    从此,二道沟就有了一眼神泉。说它神,是因为有人亲眼所见,一天夜里,一轮金黄金黄的圆月从泉里升起,将月辉洒遍二道沟。拂晓,人们又眼睁睁地看着那月亮坠入泉底,消失了。传说归传说,但二道沟的泉月值得观赏品味,吸引了不少游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到二道沟赏月,是我向往已久的心愿。我虽然数十次跋涉世界屋脊,但是每次到二道沟都是飞车而过,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前年夏日的一夜,我在去往**的途中特地投宿二道沟,为的是赏月,也是为缅怀那位葬身神泉的无名战友,让那泉中月色醉我心扉,让那亡友的情怀壮我筋骨。
    这夜留在二道沟赏月的游人,少说也有二三十个,他们都像我一样,在未看到泉月之前,心里已经揣上了那个美丽的传说。
    月亮还没有爬上山垭。
    旷野的夜,墨黑如漆。整个青藏高原被静谧和神秘笼罩着。唯点缀在黑绒般夜幕上的星花,闪闪烁烁,伸手可得,使人觉得它们仿佛就在地上,天地浑然一体了。这夜,月亮在10点钟后才能从山巅升起,爬进神泉,可是游人们都等不及了,早早地站在泉边等候,好像那月儿隐藏在泉水中,巴不得用双手把它捞起来。
    夜,寂静如海底。偶尔从青藏公路上驶过一辆汽车,连那轮胎擦地的声响都听得一清二楚。汽车渐渐远去,夜显得更幽静。
    月亮是在一瞬间出现在泉中的。不知是哪位女高音喊道:“来了!来了!月亮回来了!”可不是回来是什么?月亮每晚都卧进这泉里过夜。不管它走得多远,就是到了地球那边,还是会回来的。神泉是它的家呀!
    天黑得看不见赏月人脸上的表情,但是从现场悄然肃穆的气氛里可以想象得出,每个人的眼睛肯定瞪得像小雀蛋那么大,像我一样凝全力倾尽其情看泉水中的月亮:那月亮绝对不是淹没在泉底,而是游离于水中,凸现于水面。水只是个载体,它像生着腿似的站在水上。绵绵的满是柔意,鲜鲜的如蛋黄脆嫩。我甚至透过月亮看到了泉底那一颗颗圆润的鹅卵石。月亮还在移动着,朝上移动,离我们越来越近,连月中飞舞着的嫦娥都看得那么真切。往日我们抬头望月,总觉得天是那么高远,月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眼下月亮分明就被我们抱在怀中,举手能触摸,甚至张口就能咬下一块月片。
    就在这当儿,又有人喊道:“快来!快来!这里遍地都是月亮!”
    我循声而去,兵站后面的荒滩上已经涌动着不少人,都在赏月。原来士兵们平日在滩上挖下一排排坑,草皮碎石粘砌,固若水泥。然后将这些坑糖葫芦似的串起来,引来泉水。在月照高原的夜里,每个水坑里都装着一个月亮。有多少坑就有多少月亮,这荒滩也就取名月亮滩了。
    我问一兵:“荒郊野地的二道沟,为何要引来这多月亮?”
    兵答:“那位无名的战友躺在神泉下已经30多年了,一定很寂寞。有这么多的月亮陪他,他才能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
    我许久无语。看着水面上那显得越来越大的月亮,心情很沉,很重……

    作者简介:王宗仁,陕西扶风人,笔名柳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三毛散文奖获得者。累计发表作品500多万字,40余部散文、报告文学等专辑,散文《藏羚羊跪拜》等作品先后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课文。


己亥中秋节二首
潘洪信

月澄清碧共千家,
节奉团圆亲捧茶。
多少乡愁万端起,
蟾光一碗付天涯。

万顷清风似水柔,
杯前对影共中秋。
玉轮恰是今宵满,
一挂蟾光静静流。


月色迷彩蓝
赵 进

    每每中秋,总想起从军的南国,那方红豆碧海的故乡,想起那浪花如歌的明月夜。
    那日,魔鬼式的海练,恰逢中秋。海军蛟龙突击队,难得放下亮剑的身段,在银色沙滩上,面朝大海,过节战备,赏月联欢。
    吃月饼、品海鲜,一顿美餐后,晚霞西去时,勾人的明月,从天涯海面悄然升起。渐渐的,圆圆的月儿,顾不及追逐的彩云,把皎洁的月光洒了个满海满地,椰树摇曳的倒影,动漫般定格在欢乐的沙滩上。
    浪漫月色下,几百号身着迷彩蓝的特战队员,平添几分神秘、豪气与喜悦,宛若一片海。那一身身一抹抹迷人帅气的蓝,散发浓浓的荷尔蒙,欢腾着舞动着,又如置身大海的浪,又或隐没波涛的龙,又似一垛钢的墙、一道亮的景。
    烈烈篝火旁,几个火火的兵,敲响“三句半”的锣,戏精般秀了个精彩的开场白。各兄弟营连,拿出兵味、海味,味味到味的好戏。当晚的拉歌,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众人玩命扯着嗓子,恨不得把对方拍在沙滩上。
    那晚,笑声如痴,掌声如潮,月朗风清,海欢人畅。那晚,那情那景,情景交融,抑或忘却疲惫,抑或忘了想家,也是醉了。梦醒潮起,又将是一次次动魄摔打,又将是一次次听令出征。
    月是故乡明,连我官兵情,照我赤胆心。那晚,月上中天,更上心头。我踩着细柔的沙,迎着习习的风,如海面荡起的涟漪,思绪万千。亘古一月,人间一轮,作为军人,我们何尝不懂月华如水,婵娟相思,何尝不需桂花一袭,秋月温馨。但作为卫我海疆的刀尖舞者,注定月圆我缺,铁血担当,注定拥抱惊涛,面向骇浪,剑指狂飓。
    仰望明月,请将我、将战友们心窝窝的相思牵挂带走,捎给盼儿团圆的父母,寄与那丝久别的乡愁。请将迷彩蓝家国情怀的魂带上,借堂堂月光,洒进碧蓝碧蓝的祖宗海,洒入深蓝深蓝的海疆。
    如今,我虽脱去不舍的迷彩蓝,离开了蛟龙的故乡,但那抹对月色迷彩蓝的相思与祝愿永不退潮。一群群、一茬茬,最美迷彩男,不负使命,逐浪前行,威震海疆,名扬海外。
    向远方,澹澹晴空,一轮明月,永远倒映在迷彩蓝的海洋,高挂在迷彩男的胸膛。

中秋帖
老米


月从今夜白,此刻
我正站在运河边
丰盈的河水用方言吟诵诗句
藏在芦苇里的鱼小声唱和


都说秋夜薄如凉水
今晚的秋夜却很温暖
灯光照亮的九孔桥横跨两岸
桥上没有许仙和白娘子


圆润的月亮挂在远处的塔尖
月光一半在天上一半在水里
还有一半在地上
弥漫成淡淡的秋色


把这秋色装进帖里送给你
封面就是明月当空
正文就是今天的运河
封底就是辽阔的田野


待你夜半打开帖子
就能看到千里之外
那敞开的木门,自你走后
从来没有关过




中秋月儿圆
赵立义


    小时候,望着天空的月亮,总觉得上面真的住着嫦娥,长大了才知道,月亮上既没有广寒宫,也没有吴刚,更没有嫦娥。但是这个星球,自从“嫦娥奔月”传说后,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
    中国人把月亮与团圆相伴相随,故中秋节称团圆节。一轮明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人们把对月亮的圆缺和人生的不圆满、自身的艰难无穷尽地联系起来,在月圆月缺中感悟人生的短暂和渺小,从而就有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感慨。中国人是非常注重团圆的,把对至爱亲朋团聚视为人生之大喜。每临中秋,千万个赏月人系上千万个祝福,祝福亲朋好友生活美满,一家人团团圆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亲人之间大都是分多聚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月圆人不圆。正是因为这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成为世人对亲朋好友常用的祝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思念亲人想念家,其情、其爱,所有的情感都在月光下变得纯真而美好。
    小时候,我不懂什么叫团圆,只知道中秋节是吃月饼的日子。夜晚明月高悬时,一家人围在院子里祭拜月亮,供品就是两个月饼。在那一盏油灯的年代,静静的月光下,全家人对月祭拜,祭拜后共享那两块月饼。两块月饼全家五口人吃,那真的只能是“点心、点心”了。至今我还记得我把小半块月饼放在手心上,细细嚼,慢慢咽,那幸福的感觉如一地花开。吃完月饼,我和婆奶就在那张小圆桌上放了一盆水,这时天上一个月亮,盆中一个月亮,月亮望我,我望月亮。望着天上的月亮,既清楚又模糊,那人那景像又不像。仿佛离地面很近,只要轻轻一跳,就能摘到桂花树的叶子了。望着盆中一个月亮,月亮就被倒映在这圆圆的水面上。婆奶对我说:“她的婆奶告诉她:中秋圆月为啥分外明?那是种田人的汗水洗出来的。种田人用汗水把月亮擦洗得越光越亮,种田人的日子也就越光越亮了。”
    中秋夜月光如水,满世界都流动着宁静和安详。今日中秋夜,你是不是在与我同看一轮明月?望着月影微长,我心陡生感慨,这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是否知道人的一辈子不会总是完美的,在周而复始的岁月里,有多少人为此逝去了光阴,有多少人对这美好的月夜视而不见。缺了又圆的是天上的明月,人生苦短,唯有珍惜。
柔情似水的月光,使我触景生情。母亲已过世多年,就连夏庄的老屋也变成了一堆废墟,夏庄的小辈们个个都在为生计钱财奔走,那里还有夜晚看月亮的雅兴。我住在灯火辉煌的小区里,面对天上圆月,不禁想起了月光下的母亲,给我留下了多少梦幻而又真切的记忆。母亲在世时的凄清生活和苦楚,不由让我蓦然神伤。那一年,家中已无三日粮,母亲从夏庄娘家接济20斤玉米,母子相依为命,早晚都灌玉米粥,中午光啃玉米饼,没钱买菜喝酱油。母亲把苦难深埋自己心中,把爱的光辉洒给儿子,我这一辈子也忘记不了母亲那望子成龙的渴望眼神和被苦日子逼得得苦闷笑脸。母亲,你就是儿的生存 “挡风墙”,就是我心头永远高悬而不沉的明月!
    从“春江花月夜”到明月几时有?月亮,你知道吗?这些年来,我的中秋赏月并未随着岁月的逝而淡化。白日滚滚红尘散去,中秋明月照亮我心。面对天上的月亮,闭上双眼。在月光下思念祝福我的朋友和亲爱的人,回味思考我的人生我的梦。老夫今年七十三,走上社会六十年,六十年来一路挣扎的痕迹,至今仍铬刻我的心。直到今天才发现人之亲情、友情,不像我想的那样美好,也不像你说的那么一无是处。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月不同,一年一家一团圆是多么的珍贵和不易!
    如今我退休在家,过着“两不愁三保障”的日子,安宁的生活使我想起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词句,我日出出门逛大街,日落上床看电视,从早到晚,人心事安没有必要把酒问青天,也不必去问明月几时有。安闲的晚年,安宁的心,这不就是常人追求的幸福日子吗?
    瞧!一轮圆月已高挂天空,流泻的月光映照着千家万户,大地一片银白,如此清丽美好。朋友来吧,亲人来吧!人月两团圆,你我共举杯,月亮代表我的心,不枉此夜行。?


抱着月亮睡觉(外一首)
路雨


今夜
让我就着异乡的月光
揣着满满的思念
酣畅淋漓
举杯痛饮
让我和这座城市
不醉不休


我要沉醉在
被一首唐诗
或一阙宋词
浸润了千年
抚摸得通体芳香的明月里
忘掉一切
忘掉他乡与故乡


我要在工棚里
和工友们一起
枕着疲累的鼾声
抱着月亮
任谁也看不到
我内心深处
积满的乡愁


坐着月亮回家


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
深邃  辽阔
像湛蓝的大海
风平浪静


妈妈
只为你在村口
苦苦的守望
我要坐着月亮回家


天空中的星星
是一盏盏航灯
为每个想家的人
照亮回家的路


中秋琐忆
舒敏


    有很长很长时间,中秋的我是无缘月饼的。
    那时的我大抵还小,那时的母亲还很年轻利落。年轻利落的母亲,别说中秋,一年里每个节日似乎都不愿错过。
    腊月末,母亲会蒸形状不同的馒头、内容各异的包子。那时节的农家,大家忙忙活活、往来穿梭。一年的这几天里,大家不约而同都支起蒸锅,忙着蒸馍、蒸包子,等热乎乎的包子出笼后,各家都要拿出不少分送给亲友或者近邻,所以常常,自家吃的,多是别人送来的包子,而自家的包子,可是多半送了人。
    包子的生命周期总是很短,蒸好后很快就被吃尽或者送光,至于馒头,情形可就不同。
    母亲会找些网兜,装上一些造型别致的鱼馒头或者枣山,将它们悬挂风干,目的是为着用“干馍”迎接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二月二”。
    二月二里,母亲准会给我们炒不少棋子豆,棋子豆里,有时也会夹杂些黄豆等。棋子豆是用细土炒就,我年年吃,年年爱吃。
    二月二过了没几天,到了二月八,母亲又开始忙活,母亲说“二月八,吃‘骨架’”。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骨架”两个字怎么写,但对母亲亲手蒸好的“骨架”却印象深刻。
    “骨架”的成分,是面粉、油、盐和葱。母亲给发酵后的面粉添上油、盐和葱花后,将它们揉一揉,扭一扭,入锅,蒸熟,然后我们一帮孩子,开始不顾形象地大咬大嚼。
    虽然我不知道“骨架”两个字怎么写,但想起母亲蒸的骨架的形状,的确是跟骨头有几分相像。所以我猜想,该是“骨架”。母亲大概因为无力给她的孩子们买肉吃,于是就用面粉和葱,蒸出了香喷喷的“肉”骨头。
    端午节,母亲一定不厌其烦,要亲自给我们包粽子、蒸甑糕。及至中秋,母亲则一准忙前忙后,给全家人做烫面蒸饺。
    蒸饺虽然好吃,但总归不够体面。偶尔,为使节日气氛更浓郁些,父亲会买来少许水晶点心。点心跟月饼,外表来看,都是圆的;内心来看,都是甜的,所以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大学里的第一个中秋节,大哥带着苹果、石榴还有月饼赶来看我。月饼看起来的确洋火,但老实说,并不喜欢。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工厂,每逢中秋,会有不少同事邻居买来各色配料,支起烤箱,自制月饼。
    年纪如风一样飞长,中秋节里开始离不开月饼,不是因为贪嘴或者爱吃,礼仪需求。
    晚间收拾屋子,无意中看到一封二十多年前的中秋收到的已经没了信封的纸张泛黄的老旧信件。收信的我,那时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写信的他,也才刚走出校门不久。
    大概是吵架了,我去信要求绝交。于是凌晨三点的他,摇动笔杆写一封“长”达三页的信。信里有对未来的计划,对将来生活的憧憬,不乏幼稚,却也真诚:“你可以不要我,但我为了你,宁可死等一生,而且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喜欢你……”
    这样的话语,当然只能在特定的年龄和时间段才能说出口,到了今天,估计拿机关枪顶着也不会说出来。太幼稚。然而当年,圆月下孤独着的那位姑娘,一定是感动的。
    世间的情愫那么多,最美好的,不正是感动吗?月究竟是圆是偏、是亮是暗,日子究竟是不是中秋,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美好、有感动。
     舒敏,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某文化单位。有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有散文入选《2014陕西文学年选·散文卷》。出版有个人散文集《梦里乡愁》。


月亮的选择
挚桦


中秋之夜,月光铺满大地
念想柔软、善美
恋人们并肩走在公园、湖畔、林荫道
怀揣皎白谈情说爱。偶有丝竹弦管
咬破寂静,吟唱阴晴圆缺


月亮目能所及的地方,车站、码头
村庄、院落,以及房舍、草木都摇曳感恩
甚至,墓冢和周围的野草
也陶醉在月光里


此刻,月光无法照亮蝙蝠、老鼠
污垢和私欲。它们躲在暗处
交头接耳,发出恶毒的咒语


面对诅咒,月亮十分淡静
它掏出暖,继续沐浴人间
选择以明亮清除阴霾,宽恕弱小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11: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躲在太阳背后的光亮
王宗仁


  汽车抛锚在昆仑山的那一刻,以致今天回忆起来,我始终认为1958年12月31日那个夜晚是我这几十年中最郁闷、最感手足无措的一夜。然而又是永生值得珍藏慰藉满怀的一夜。如果仅仅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那晚的漆黑和阴森,显然太轻松了。我和助手昝共同的感觉是,我们掉进了深不见底的井里,嵌进骨髓里的孤寂把我们也变成了无处藏身的墨汁。黑暗的深处,绝望的境地。更确切地说,我们的身体仿佛也成为黑夜的一部分,每挪动一步都不能由自己掌握。可是,我们还得干活,修车。
  头天清晨,我们就早早地从**动身返回西宁。原打算赶回驻地军营欢度一个长途跋涉后的快乐元旦。车子驶进昆仑山已经深夜一点多钟,没有料到车灯突然坏了。无月无星,车前是一片黑洞洞的深渊,夜色浓重得仿佛用刺刀也戳不透。眼晴完全失去了功能,我们被夜幕淹没,分明封冻在另一个远天远地的世界里。还要赶路,就得修车。昝,咱们摸索着干活吧!
  荒郊孤魂。昆仑山这一刻成了一部厚厚的无字的书。我对助手说:拿钳子来。他递过来的却是扳手;我又说,给我电线。他说,摸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摸到。
  黑天暗地怎么修车?我有一种在夜里点燃蜡烛的强烈欲望。
  她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藏族姑娘卓玛。我是在闻到一股暗暗的幽香之后看到了她。卓玛温和宁静的身影虽然融在夜色里,但我感觉到了她的眼神。她的眼神远远地将生命的甘露射向我和昝冰冷无助的心田。那是如同米粒般大小的几点晃动着的微光。不是火,火比它旺。也不像灯,灯要比它亮。几点微光坐在夜的皮肤上,很像饥饿的果子。不,是拯救饥饿的圣火。它虽微弱,对我们却饱含着**和爱意。我和昝一直痴迷入神地望着那一束微光,它犹如蔷薇花似的静静开放着,毫无倦意。天在夜里,山在雾里,光在我们心里。昆仑夜的精灵,魂的眼泪……
  我多么想把自己融进这夜的脉管里,甩掉浑身的压抑、寒冷和疲倦,让眼前这纯净的微光把心儿洗净。
  我万万没有想到那束微光竟然发出了声音:金雕来了要找窝,客人来了要歇脚。你们为什么宁愿让自己在山里挨冻,却不进藏家的帐篷取暖?
  女声!她就是后来领着我们进了帐篷的卓玛姑娘。她告诉我,是瘫在地铺上身子无法走动的阿妈,打发她出来为抛锚的军车司机引路。
  我跟音前行几步,站在了卓玛面前,这才隐隐看见她手里捧着一束藏香,正燃着,点点火星,喷吐着浓浓的扑鼻香气。她的脸庞在藏香的映照下,显示着幽幽暗红的岩石般光泽。我猜想,往大处说她也就十四五岁吧,还是一个正玩跳橡皮筋年龄的女娃呀!
  卓玛,你和你手中的藏香是躲在太阳背后的光亮。虽小却热,虽微却香。藏香!我问卓玛:为啥不端上酥油灯迎客,偏要捧上一束藏香出门?她答:阿妈说过,藏家人迎接尊贵的客人,就像朝佛拜神一样虔诚。阿妈请来的藏香只有进寺庙时才用!
  一片温暖的祥云在寒夜的昆仑山升起。我要收藏这香香的藏香味,就像收藏月亮的清辉和太阳的明媚。我要用藏女卓玛的**,去点燃仍在荒郊雪野徘徊的人身边的星星。我跟随卓玛,拐过一个山包,走进了她家那顶帐篷。明天是1959年的第一天。今夜我想起了远在故乡的妈妈,妈妈在家乡盼儿归。我要告诉妈妈,孩儿仍在她的怀抱里。(新民晚报2007-0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8 18:59: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组美文!多发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7:18 , Processed in 0.05124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