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顺应民意力圆百姓安居梦 连日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农房改善项目现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24个农房改善项目施工现场,处处都是工人们紧张忙碌的建设场景。8月8日,在钦工镇腾飞小区农房改善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工人挥汗奋战,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该镇于2019年开始规划建设东支社区,规划面积目前农房主体已封顶。至此,该区24个农房改善项目已有2个项目封顶,9个项目主体工程已达50%以上,24个项目力争12月份全部竣工交付,年底将有5968户迁新居。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是发展所需、民心所盼。2020年来,我们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群体,简化建设模式,细化项目编排,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改善生活,顺应民意,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化城镇生活,是淮安区委、政府的目标追求。”淮安区委书记张笑说。
规划先行听民声
农房改善,规划先行。淮安区点面结合,精心策划。车桥镇多次牵头“五方”会议,从群众利益出发,精心编制了《车桥镇村布局规划》。根据规划,车桥镇农房改善项目兼具“功能齐全”“车桥战役”“红色记忆”“绿色环保”等特点,小区周边,生活污水处理站、燃气站、垃圾中转站等配套一应俱全。8月8日,我们来到“车桥战役芦家滩阻击战遗址”。遗址碑后,有丛生的芦苇、葱郁的林木;遗址碑前,是一望无际碧绿的稻田、芡实田,2019年通车的徐州到淮安的高铁呼啸而过……镇上的农业干部介绍,自从前些年镇里推广芡实种植,如今全镇芡实田已有2万多亩,亩均收入三四千元。在芦家滩阻击战遗址旁边,一个规划完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正在施工,当地一知名教育集团开办的一所小学校已初具规模。淮安区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在苏北地区正在推进的农村住房改造中,车桥镇三庄村在全市率先启动整村搬迁,届时三庄村300余户农民将喜迁新居。三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军带我们参观主体已完工的三庄佳苑:37栋建筑,32栋是居民楼,根据村民需要设计有4个大小不同户型;其余5栋,有村综合服务中心、超市,还有医养一体的居家养老中心……不远处是功能完善的卫生服务中心。“城里医院能做的CT、核磁共振等检查,我们这里都可以做!”杨宝军说,车桥人的幸福生活,还要上个新台阶。 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以来,淮安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力努力打造一批示范项目、示范带。该区委托省城乡规划院等省内知名设计院所主导设计,全面提升项目品质。凤凰小区、李庄新村、红胡雅苑等一张张精美的规划图,展示出乡村优美、宜居的新风貌。比如,三庄村由于宣传工作到位,639户村民在短短1个月内,均主动与村两委签订了搬迁协议,实现整村搬迁。37栋白墙黛瓦的新居日前已全部封顶,施工人员正在对房屋墙体进行粉刷,再过几天,新居将进行验收和分房,确保年底之前,332户居民全部入住。2019年来,淮安区根据镇村布局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农房改善进行全域谋划,坚持四类人员户优先、刚需建房户优先、高速高铁沿线优先、入海水道及大运河沿线优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涉及户优先的“五优先”原则,按照“集聚提升、整村推进、特色保护”原则,合理布局乡村发展空间。复兴镇农房改善方面与周边镇街相比不占优势,区里原计划2020年不安排农房改善项目,但群众呼声强烈,该镇党委从群众利益出发,看到群众的迫切需求,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任南社区和银鑫社区2个重点民生项目。“我们家原来是瓦房,因为年久失修早已不能住人,如今政府拆迁,破房子换成了130平方米的民生房,真是想也不敢想,现在就盼着房子能尽快盖好,早点搬进去。”村民张雷对新家满心期盼。
兼顾产业暖民心
好日子离不开产业兴旺。“为了让农民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我们在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建设过程中,以安居为基本要求,同时把农民群众吸引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上,并为各农房改善点配备了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广场、超市、农贸、医务、商业街、农机具停放点等服务设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到安居之外有产业、能就业,有事做、能致富。”淮安区农房办主任刘爱勇介绍说。
2020年以来,淮安区依托农房改善项目所在地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种植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土特色产业。比如,卢滩社区主打“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路子;三庄佳苑、凤凰小区主要以三庄农业产业园和镇工业园区为产业发展“靠山”;光明锦苑则依托泾口工业集中区,为农民搭建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为加快农房改善进度,提高农房改善质量,该区重点围绕233国道“脊梁骨”、348省道“金丝带”两条主轴,形成农房改善项目“两带三圈”格局。“两带”:即南北走向的233国道沿线带,东西走向的348省道沿线带:一是南北走向的233国道沿线带。233国道连通235省道,串连钦工、山阳、石塘、平桥4个镇街10个农房项目。二是东西走向的348省道沿线带。348省道串连漕运、平桥、施河、车桥、博里等5个镇19个项目。这是全区计划重点打造的农房改善示范带,沿线汇聚了平桥豆腐、朱桥甲鱼、软兜长鱼、博里羊肉等美食文化,融入了施河教学具、车桥战役、博里农民画等各种特色基因,带活了乡村观光、民宿等农业特色资源,有利于依托国省干道交通优势,形成农房改善串点连线成片的集聚效应。“三圈”:一是以钦工镇为中心的渠北片区项目圈,以车桥镇为中心的渠南片区项目圈,三是大运河两侧片区项目圈。由区财政局牵头,按照实施项目编制资金平衡方案,所有资金全部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统一筹措、统一支出。该区注重产业导入,统筹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切实解决搬迁居住以后农民种地与就业问题,推动土地经营由“零散”向“规模”转变,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群众的幸福写在脸上。
领导重视顺民意
农房改善过程中,淮安区在细节上下功夫,多次牵头召开农房工作会议,要求有关单位部门精心设计建筑形态、户型结构,为老百姓提供足够的选房空间。同时,加快完善新居配套,推动政策、资源、资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规划发展村庄倾斜,其中,三庄佳苑、凤凰小区、卢滩社区将首批接入天然气管道。淮安区委书记张笑、区长颜复亲自挂帅,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崔步银、副区长杨宏具体抓,全面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多措并举抓推进。在乡镇布局优化的基础上,计划按照“40万人进城、40万人入镇、40万人留村”的总体思路规划引导人口分布。重点引导农村人口向布局优化后的集镇汇聚,顺应群众进入城镇的意愿,实现公共配套和教育医疗服务与集镇共享,新建项目优先选择集镇周边,重点发展车桥、钦工、施河等国家级重点镇、特色镇,在三个重点镇安排了16个项目。同时,抓好特色村庄原址提升,对于房屋质量好、村庄肌理好、有产业基础和文化内涵的规划发展村庄,进行原址提升,目前已实施规划发展村庄集聚提升类项目7个,惠及农户2620户。同时,致力打造省、市示范项目,成功申报了3个省级示范项目、2个市级示范项目,今后还将争取打造出更多的精品项目。特别是348省道沿线的李庄新村、博里画苑、卢滩社区、三庄佳苑和233国道沿线的张兴社区、卫东社区,将作为重点打造项目,倒排工期,全速推进,力争让农民群众早日搬进新家。针对全区项目总数多、统一实施难度大的情况,实行区领导挂钩推进机制,通过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强化组织推动,确保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强化机制建设,探索统规统建代装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项目品质,力争在近期每个项目都率先建成统一装修的样板区、样板房,做好示范引导,力争让农民早日既住上好房子,更过上好日子。
农房改善项目不仅让村民住新房,还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契机。苏嘴镇镇长郭秋香介绍,对于流转土地的村民,他们利用苏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整合各企业相关用工信息,搭建起企业与搬迁户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农户就近就业,打造一个让百姓住得舒心的新家园。郭秋香告诉记者,淮东首府农房改善项目共建101幢,375套房屋,直接由淮安区住建部门牵头,建设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多次主动上门服务,介绍审批流程,协助准备资料,尽最大可能推进工程进度。同时,住建部门还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目前,整个项目进展顺利,不久后,质量优、环境好的崭新小区将给村民带来舒适的生活。”(刘仝保 赵日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