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590959|回复: 13

水美乡村淮安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0 09:2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export1606231876160.jpg
特写:去年脱贫的老徐就要住上新房了!
王奕澄 来源:2020年08月01日 人民网
mmexport9ee117abcb1bfa9c608e383e2664acaf.jpeg
徐洪海开着久保田植保机入库 冷金明摄

      “嘟嘟嘟嘟……”,绿油油的稻田旁,齿轮轧过留下两排宽厚的泥印子,徐洪海开着高低械植保机下田了。
       老徐今年58岁,是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三庄村村民,也是村粮食烘干中心的农机管理员。老村部北面400多亩的稻田,也是他工作的地盘儿,插秧、施肥、放水、抽水……不同的时节干不同的活,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各种农用机械一应俱全,轮番下地作业。
     临近中午,妻子一个电话打来,“我要赶紧回家做饭了”。原来,早在2004年,徐洪海的妻子突发脑溢血,从此瘫在床上,吃喝拉撒全靠他照顾,十几年不离不弃让他成了当地有名的“模范丈夫”。老徐没法出远门做工,家里经济陷入困境,一度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考虑到他的难处,给他在新成立的土地合作社里安排了工作岗位,负责机械和农田管理。
       2018年7月,三庄村实施农房改善项目,连邻村部分庄户一起共639户仅用了40天全部达成搬迁协议。村里通过宅基地复垦,净增农田1000亩。与此同时,三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35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旗下。这其中,2500亩转租给大户种植,亩均收益1082元中,农户得到1000元,村集体收取82元服务费;其余1000亩以稻虾、蟹虾共作和芡实种植为主。
       “土地是农民的根,我们要让大家伙的土里生金。”三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宝军说。在村里的这次大动作中,老徐把三间老瓦房拆了,在安置小区选了套120平米的新三房,家里的7亩田也流转给了村集体,“种田忙不过来,流转给村里还能保障收益。”一年下来,土地流转费、集体分红加上在合作社的工资也有2万多元;此外,老伴每年还有一笔残疾补助金。女儿已经嫁出门,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找到了工作。2019年,老徐脱了贫。
      三庄村也喜讯不断: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村里也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前几年,三庄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高速公路从村里穿过,桥洞高度限制了物流运输,村里处于零产业状态。加上村民之间人心不齐,干群关系疏远,村庄居住环境差。“伴随农房改善,集体产业也要发展起来。现如今,我们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杨宝军说。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2万元。最近,村里正在与一家网上商城洽谈常年供应大米的销售协议,今年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关口。
     眼下,老徐临时住在附近的村庄,每月300元的过渡费,他用200元租了房子住。安置小区三庄佳苑正在加紧施工,现已全面封顶。这个新式小区里居民楼30余栋,配套有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养老中心、超市、健身广场等。“和城里的小区一个样,我家房子选在一楼,方便推老伴上下楼。”老徐对此很期待。
      看着不远处塔吊转动,老徐心里踏实,“过不了多久,就要交房了。”
IMG_20201010_084704.jpg

石塘镇张兴社区农房改善围绕三个“精"字做文章


        今年以来,石塘镇张兴社区为集聚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秉承“宜居宜业、交通便捷、产业配套”的规划设计理念,紧紧围绕“三精”规划集聚农房建设186户,整治改造提升212户。该社区已人选“江苏省农房改善示范项目”。

      张兴村位于233国道西侧,为市级康居示范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76户、2076人,耕地面积1456亩,村总支部下设2个党支部,39名中共党员。
mmexport1602293509668.jpg

     精准选址,彰显特色。充分利用本村境内233国道的交通优势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精准选址,精选项目,合理布局村庄产业配套,秉承“宜居宜业、交通便捷、产业配套”的理念,做足水乡文章,展现田园休闲特色。建筑设计注重江淮特色,多种户型,满足不同群体农民群众的需求。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在做好社区房屋建设的同时,开展老旧房屋的整治提升,有序做好道路建设、河塘整治、绿化景观施工、亮化工程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达到生态环境面貌一新。
    mmexport1602295040638.jpg

mmexport1606231842304.jpg

     精挖文化,做强产业。深入挖掘张兴村知青文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排出张家行善、吴承恩在张兴等人文故事,结合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利用60亩水面、400亩苗圃和700亩农田资源,做精做好做强荷藕种养园、苗圃观光园、亲子菜园、民俗农家园和生态游乐园“五园产业”,壮大发展张兴创业园,统筹协调做好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同时留住乡愁记忆。
      mmexport1602293531247.jpg

     精细管理,助农增收。细化社区管理模式,建设互联互通的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土地合作社、社区物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构建“法治、自治、共治、德治”的“四治”社区事务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水面承包等资源,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助农增收,达到富民强村。
(来源:2020.12.9《淮安日报》
卢滩村:村景美如画 新居“颜值”高
融媒体记者 张攀江 赵日超 仲卫卫

     村中有景,景中有人。走进车桥镇卢滩村,白墙黛瓦、绿树繁花,一个个崭新的农家大院映入眼帘。今年来,卢滩村围绕特色保护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要求,结合红色文化背景,突出乡愁记忆,全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走出了一条风光美、文化浓、产业强的宜居宜业道路。

     塑造特色风貌,建设田园乡村
IMG_20201010_101051.jpg

     当前,卢滩村正在改善370户农民住房,建设卢滩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卢滩村采用“一二层联排、自带院落、白墙黛瓦、绿树繁花”江淮平原中式居民风格,并结合改造提升项目,全面整治环境、疏通水系,利用水车、磨盘、石碾等老物件进行生态化布置,在沟渠河塘沿岸搭配种植花朵鲜艳的桃树、梨树等经济型果树,既提升村庄视觉效果,又增加农民收入。砖房小院,错落有致,绿树繁花,掩映其中,巷陌之间,淡香沁脾,一股乡愁悄然萌发,在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中缓缓流淌。

     做大芡实产业,实现富民强村
mmexport1606231827230.jpg

     “最美卢滩秋月中,芡叶连连接天穹”,在新建的卢滩社区周围,是一片片芡实塘。既展现卢滩特色新农村美景,又彰显着卢滩芡实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卢滩村通过成立芡实合作社、芦家滩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系列措施,引导改变以往零散种植模式,实现规模化集中种植,全村芡实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并建成了总投入680万元的集保鲜冷藏、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于一体的芡实种植加工基地项目。今年,卢滩村还将新建占地3000平方米的芡实加工厂,发展芡实酒、芡实饼干等深加工产品,帮助搬迁改善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全力打造“红”土地上的“绿”产业。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车桥战役的芦家滩阻击战发生在卢滩村,这场阻击战是车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弘扬车桥战役精神、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卢滩村新建了“芦家滩阻击战遗址”公园、“芦家滩阻击战纪念馆”和“乡村振兴知行馆”等,铺设了以烈士命名的“春萱大道”。同时,通过开展党性教育,举办道德讲堂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结合农房改善,下一步村里还将对芦家滩阻击战纪念馆、红色文化茶室、红色教育基地等实施改造提升和景观绿化,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扩大卢滩村对外影响力,助推村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美好家园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卢滩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实施河道、绿化、亮化、水系、公用设施、节点打造等六大工程,全面整治、梳理田园道路,补植水岸绿化,开展河塘清淤、水面岸线整治,改造居民住宅,建设污水管网并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公厕,架设主次干道路灯及新建相关配套设施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同时注重多功能整合,综合集成建设红色文化中心礼堂、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等,全面提升村庄公共服务,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来源:淮安区报)

复兴镇:推进农房改善打造新型社区
    徐峰 赵日超 潘 健 李晓标
  
      今年以来,复兴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为抓手,将农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村庄现状、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不断提升农民群众住房品质,打造宜居宜业新型农村社区。
      复兴镇今年实施2个农房建设项目,分别是集镇类农房改善项目银鑫社区和乡村类农房改善项目任南社区。目前两个新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银鑫社区位于复兴镇渔滨居委会,项目计划总投入4000万元,占地面积72.6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目前基础工程量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量已完成65%。
      复兴银鑫社区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李跃祥说:“复兴银鑫社区项目共建57栋,181户,现一层在建的8栋,二层在建的是24栋,有25栋即将完成封顶,我们争取在10月底项目基本全面封顶,11月份全面竣工,12月份交付使用。”
     任南社区项目位于复兴镇任桥村境内,项目计划总投入5000万元,项目占地43.7亩,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16栋,三层庭院式住宅180套。基础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完成70%,正在三层砌筑8栋,三层立模5栋,已完成封顶浇筑3栋。
     复兴镇副镇长陈彦飞说:“为了让农户年底均能住上新居,我们制定详细的农房改善方案,提前谋划,早做准备,驻点人员靠前服务,深入项目工地,帮助查漏补缺、排忧解难。2个项目计划今年11月份竣工,12月份完成交付。”
      复兴镇始终把农房建设的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质量标准,坚持严格审核,将真正需要改善的农户纳入改善人群,将农房改善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融合,持续提高品质,确保农房改善工作改出形象、改出效果。
     复兴镇还科学谋划、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鼓励闲置劳动力到工业集中区上班,既缓解企业用工难,又解决农民就业;推进土地流转,变“农民”为“股民”,增加收入。成立社区服务公司,由村居干部和社区推选代表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组建新时代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公共资源集中、新建社区规划及配套完善的优势,努力挖掘复兴的悠久历史和红色文化传承,不断提升社区的形象和品位。   
来源:10月28日淮安日报)  

用心谱写幸福篇章
——淮安区苏嘴镇农房改善工作纪实

■徐峰 曹亚东 赵日超


淮安区苏嘴镇大胡庄社区是该镇党委、政府倾力打造的“高标准居住环境、高效益农业产业项目、高水平社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富民增收、新思想党建引领、新时代红色底蕴”的新型农村社区。近年来,苏嘴镇党委、政府坚持全局谋划,靠前指挥,用心用情,真抓实干,确保农房改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用保姆式服务将参建各方聚成一条心

“当日施工人数246人,预计明天再增加10人,今天新封顶两栋楼,计划明天再封顶两栋楼……”这是苏嘴镇驻点项目现场的工作人员庞明春在晚上八点半钟在镇农房改善项目工作群中的当日进度汇报。此时的项目现场,机器依旧在轰鸣、塔吊依旧在运转、运送土方的车辆依旧在进进出出、灯光下依旧还有不少工人在忙碌。而在一个月前,大胡庄社区的建设一度接近停滞,施工方觉得困难,因为工程量太大资金周转不时出现困难;指挥部觉得很困难,因为工地地势低洼,今年夏天的雨水太多,一场雨过后要两三天才能排掉积水,积水刚排完大雨又下了起来。

大家都很着急,该镇党委书记郭秋香是最急的那一个,承诺群众今年10月底交房,照这样下去,明年房子也建不好。困难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绕不过去只能面对。资金周转有问题,该镇三套班子随时待命,工程一达到进度要求,第一时间开会集体研究拨付工程款,只要能保证工程正常施工,无论什么时候提出要求,一小时之内必定研究出结果。天气影响施工,郭秋香亲自出面协调,十几台抽水设备随时待命,将雨水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降到了最低,只要今天雨一停,明天就可以正常施工。

困难一个个出现,也一个个被解决,原本低沉的士气渐渐高昂了起来,参建各方的心也越靠越近,越来越齐。大家知道,只有心往一处使,完成农房改善这个共同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IMG_20201010_125305.jpg

用实际行动将参建各方拧成一股绳

农房改善工程不是跑马拉松,坚持到终点就行。群众交了定金,就对住新房充满了期待。这份期待催促着项目指挥部和施工方不分昼夜,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到10月底时收获的是群众拿房的喜悦,而不是延期交房的失望。

土方运转出现困难,郭秋香在工地上连夜给周边县区的熟人打电话联系,当天下半夜土方就源源不断运抵项目现场;木工出现短缺,郭秋香又连晚给苏嘴籍在外发展劳务业务的公司老板打电话,从外地紧急调拨了100多名木工进场支援。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全天盯在工地,项目指挥部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更是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干。大家是白天盯在工地上赶进度,晚上抱着电脑在工地处理其他工作。项目工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拧成了一股越来越紧的绳子,拧出了巨大的**和能量,工程建设的进度条不断向前,百分比不断上升。

用一片真情将苏嘴绘成一幅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苏嘴镇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在抢抓农房建设进度的同时,苏嘴镇积极探索新社区新发展,写好“后半篇文章”,打通“最后一公里”。

该镇党委、政府以党建引领为依托,完善社会治理,规划建设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含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卫生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为新社区党员和群众筑牢基层阵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该镇党委、政府以产业富民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大胡庄社区位于西片集镇,靠近镇工业园区,进一步畅通“家门口”就业渠道,健全企业用工和农民就业对接机制,加大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民群众就业创业铺好路、搭好桥,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IMG_20201010_131544.jpg

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凝聚核心力量。苏嘴是英雄的土地,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苏嘴儿女,形成了“忠诚、担当、奉献、有为”的大胡庄战斗精神。该镇重点围绕挖掘“红色资源”、发挥“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紧紧围绕“争先进、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标准和目标定位,坚定信心争先进,想方设法创特色,精益求精树品牌,加快推动苏嘴镇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来源:9月30日淮安日报)  

IMG_20201010_084838.jpg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20-12-13 21: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漕运镇农房改善“宜居宜业宜游”
徐 峰 赵日超 吴  亭 赵寿金     
        
     昨天上午,在淮安区漕运镇小李庄村农房改善施工现场,一位老大爷看到一幢幢已经封顶的楼房心里乐开了花:“今天我们看的这些项目既有颜值、 又有特色,反映出漕运镇干部肯吃苦,具有不一般的规划品位、不一般的责任担当。”
mmexport1606905739252.jpg
     今年以来, 漕运镇按照“住得好、住得安、住得美”的发展目标和“宜居、宜业、宜游”的总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布局。这个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配套、多产业支持,让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建设“外在有颜值、内在有气质”的美丽乡村。该镇上下“一盘棋”,将农房改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镇党委书记汤昌波、镇长张洪永同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重大民生事项上带头研究、带头推进。始终把尊重民意贯穿农房改善工作的全过程,在补贴标准、安置形式、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需求。该镇按照“靠中心集镇、靠旅游景区、靠工业园区”原则,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形态、民俗风情、传统文化,让美丽乡村留得住乡愁、焕发出新韵。

     在小李庄村农房改善施工现场,该镇镇长张洪永对记者说:“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聘请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全程跟踪项目建设,努力将李庄新村建设成为风貌乡土、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在加快项目实施的同时,我们致力于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的谋划,按照加旅游的理念,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导入产业支撑,在新村内部、周边规划建设漕运文化展示馆、民歌大舞台、掼蛋基地、森林公园,全力打响掼蛋发源地、民歌之乡的品牌。”
     漕运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承新村建设与老村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小李庄传统村落自然肌理、建筑特色,高起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有多种户型满足不同农户需求。同时,重视农房改善项目规划选址,注重产业辐射、产业支撑,打造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该镇以特色田园乡村为“标杆”,力求进一步建成特色田园乡村,坚持质量第一、安全为先的理念,努力将农房项目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风貌乡土、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新型农村社区。他们在新村周边规划建设千亩水产养殖池、500亩高效农业采摘园和500亩苗木种植基地,一方面鼓励引导群众参与高效农业创业,另一方面引导群众进入附近的镇工业集中区务工就业。

mmexport4ef37317c3d129287db861bcdb1722e9.jpeg
     该镇小李庄位于林腾路东侧、348省道北侧,距集镇建成区与工业集中区800米,交通十分便利。新村建成后三面环水,绿化成荫,水系相通相连,环境宜居宜人,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该项目占地面积160亩,总投资约1.06亿元,住宅面积48463平方米、便民服务设施用房1075平方米,绿地率35.1%,规划建设1一2层、连排连栋住房360套。该工程于今年5月27日开工建设,11月底主体封顶,12月中旬完成公共设施建设。该镇沙口庄坚持新老村庄同步建设,完善道路、污水管网、管道燃气、景观绿化、垃圾分类等配套功能。
     据漕运镇分管副镇长袁松介绍,该镇将注重产业导人、文化植人、服务融人、资源注人和品牌嵌人,全面做好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真正把漕运镇农村建设成为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令人向往。来源:12月2日淮安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3 16:0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江苏淮安博里镇:宜居宜游,再现“诗画田园”
江苏学习平台   2020-12-08
作者:杜勇清 王正道 徐峰 赵日超 陈曦
mmexportf9e76bb9ae3cf6b07ba5e65609265bf7.jpeg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中国现代农民绘画画乡”。今年以来,博里镇以推进农房改善为契机,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支点,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实施河道、绿化、亮化、水系、公用设施、节点打造等工程,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再现“诗画田园”美丽图景。
      
      新社区彰显特色,老村落留住乡愁

      今年,博里镇采用“统规自建”的方式,以博里画苑、王庄社区、三门社区为重点打造新型农村社区。遵照农民意愿,房屋户型均为两层独院式住宅,累计将改善农房613户、改造提升210户。截至目前,已有173幢新农房封顶,封顶数占总幢数的93%。
      在打造新型农村社区过程中,博里镇结合新建社区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配置了党群服务、文化活动中心及文化礼堂等功能。原有村“两委”办公房全部改建为村民养老用房。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超前谋划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结合上述三个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特色农业,吸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除此以外,博里镇对博里农民画老庄台实施了村庄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突出乡土味道,深挖文化内涵,做到既保护乡情美景,又留住乡愁记忆。

      新业态助力振兴,老农田焕发活力

      产业是小康生活的经济之源。博里镇将创新产业发展与促进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挖掘文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三产联动的田园综合体。
      实践探索中,镇党委政府广泛发动,引领村民百姓通过售卖土特产、兴办农家乐等方式,融入区域旅游市场,丰富游客体验,将农民画新村打造成农房改善和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同时,以打造“景观农田”为定位,把农田变为画卷的基底,在广袤的田野建设“田园诗画苑”,并将现有的写生林,打造成一个可供乡土田园文化、现代艺术与农民画多元碰撞的场所。
mmexport9effa3dbd5d2beac44f1577c1a5a639a.jpeg
      新规划聚焦文化,老品牌擦亮底色

      农民画是博里乡土文化产业的“老品牌”。今年,博里镇以此为依托,以打造“乡邻圈”“文化轴”为方向,对全镇发展空间进行布局。其中,“乡邻圈”规划布置了多个公共服务节点和乡邻活动场所,共同串联出村庄百姓日常生活交往的“绿道”;“文化轴”则被定位为博里镇对外展示“诗画文化”的通道,目前已拥有“风雨轩”“田园诗画苑”“写生林”“大地景观”等多个实境载体,配以当地农耕器具、农民画、日常生活用品为景观点缀,强化整个乡村空间文化氛围。通过梳理村庄肌理,“村、塘、花、田”交相辉映的多彩画卷已在博里镇显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00: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兴镇任南社区交上农房满意答卷
王海俊 李晓标 仲从文


今年以来,复兴镇以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为抓手,将农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村庄现状、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不断提升农民群众住房品质,打造新型农村社区。


复兴镇任南社区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共有14个村民小组,1068户4885人,现有党员74人。任南社区是我区2019年下半年改善住房条件实施项目,位于复兴镇任桥村村委会东侧,主要用于安置任桥村搬迁农户。


保持自然,建设新家园。任南社区利用村庄水、田、林、路等元素构筑自然边界,合理保留原有植被、水面等自然和生态要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乡土材料、植被等资源,完善道路、路灯、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利用废弃水缸、石磨等物件,设置生态景观,留住“乡愁”情怀。


塑造特色,打造新社区。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民居特点,采取统建模式,根据安置对象需求,分68平方米、75平方米、95平方米、112平方米不等的低层庭院式住房。合理建设农家院落,主房、辅房、院落有机组合,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态,并通过围墙天井自然组合,勾画独立院落空间;尊重农民种植习惯,在房前阳面规划建设“18平方米微菜地”,既满足群众需求,又保持乡村淳朴风貌。


富民增收,发展新产业。任桥村发展壮大农村大棚种植、稻田养殖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推动社区村民创业就业。通过实施宅基退出、土地流转等举措,让群众愿意搬、希望留、过得好;2019年流转土地300亩,宅基地复垦210亩,村集体增收42万元;新建150亩大棚种植、200亩稻田养殖项目让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共享共治,引领新风尚。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网格员、乡贤、五位一体管护员作用,共同参与、协助管理社区事务;成立物业管理中心,推行物业费由村民掏一点、集体贴一点、财政补一点的筹资模式,强化社区物业管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构建和谐共存、友爱互助的文明新社区,向农民交上满意答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0 04: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走淮安美景中!农房改善成果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8 15: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安的环境在变。水更清,景更美!祝福淮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0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车桥镇西官渡社区打造特色农村社区

  走进车桥镇官渡村新型农村社区施工现场,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不久的西官渡社区将是白墙黛瓦,一幅生动的新农村画面映入眼帘。今年以来,车桥镇党委、政府扛起农房改善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全力打造特色西官渡新型农村社区。
  注重规划设计,打造水美人家。项目采用江淮平原中式设计风格,用地43.8亩,建筑面积1.32万㎡,住宅总数81户,均为一、二层一户一宅式建筑。同时,西官渡社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以水乡田园景观和乡土生活为载体,依水而建,彰显水村相依、自然共融的生态格局,打造有特色、有韵味、有记忆的美丽宜居乡村。
  力推产业融合,引领强村富民。西官渡社区将农房改善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一产筑基、三产助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逐步将土地流转由小户型向整村连片型推进,将水产养殖、稻虾共作等产业由粗放型升级为精养型。同步打造地域美食、农耕文化等乡村休闲产业,结合村庄民居,发展乡村度假和创意体验,利用村庄院落改造创意工坊,弘扬村庄手工艺;利用村庄内部河流围合的田地,打造小菜园,让游客体验农业耕种采摘。通过渐进适度植入乡村休闲活动热点,逐步带动村庄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弘扬善德文化,传承乡土文脉。在官渡,流传至今的官渡传说,贤士爱民、公正、廉洁的美德影响一代又一代官渡人,村民之间互助、奉献精神蔚然成风,民风淳朴和乐。以流传的善德文化传承为灵魂,以唱德歌、诵经典、看短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建设文化礼事堂等为方法,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强化传统文化传承,大力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积极创树文明乡风典型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07:3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安美,美入心田!图文并茂,刻画微妙,足见作者的博大情怀和高超的文字功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4 21: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镜头里见证着生态环境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21: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最初的慧眼在发现,而不是歌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9:41 , Processed in 0.064506 second(s), 6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