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4488|回复: 0

程素芹:寻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4 20: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觅

程素芹

从小到大,对于革命故事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影视剧和小说中。那些场面热血而震撼,那些情节曲折而动人。

可是,那些人物和事件真是遥远呀!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感觉离我那么远。

直到那一天,一位长者寄来他的文章《对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的文化考量》。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钦工人,对“横沟”这两个字再熟悉不过了。

我反反复复地读着那篇文章,从那字里行间,找寻着我熟悉却又陌生的场景。

小时候,坐着爸爸的大杠自行车去外婆家,总是要经过那个村子南边的小路。一个孩子好奇的目光一次次穿过路边低矮的草屋、瓦房,穿过两边长着密密树林的羊肠小路,想要看透那村庄的深处有些什么。那时候的我不知道,有一处院落掩映在我目光穿不透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横沟暴动旧址”。

这些年来,我与它的距离曾经那么近,近得如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只是,我从来没有试图透过这层朦胧的纸,去看看它的模样。它依然神秘地徘徊在我的视线之外。

长者是我的忘年交,他是一位从钦工走出去的文化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对于淮安北乡这片生养他的土地,爱的深沉,对于横沟寺暴动的描述,客观而深刻。

读着他的文字,我遥想着93年前的那个冬日,那个冬日的一声枪响,震慑了整个苏北大地。

在他的文字里,我第一次把曾经看过的那些革命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相连。我以为英雄离我很远,其实,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也诞生过一批英雄。所以,那个地方,我必须去。我要去听一听来自历史深处的枪声,我要去看一看那一年的他们,我要去寻觅一份久远的情怀。

初夏清晨的风徐徐吹着,我和闺蜜骑着电动车一路向北。行到横沟地界,问村民后得知:通往“旧址”的方向修了一条宽阔的马路,一路都有指示牌,很容易找到。

行至不远,果然一条视野开阔的柏油马路一直向东延伸而去。闺蜜多年前曾来过,看到马路,不禁感慨:修的真好!说是以前来时,还是泥土路,七拐八弯地才找到。

到达“旧址”地点,看到很多施工的车辆和忙碌的村民,想来是为了“建党一百周年”这个神圣而伟大的日子做准备的。

站在“旧址”的院子里,抬头仰望,蓝天白云;驻足静立,鸟语花香。真是一个好日子!可是1928年2月中旬的那几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气呢?

从季节来看,2月份的北乡,还是严冬,据说是下了雪的。2月10日,1000多人集中到横沟,召开誓师大会,进行具体分工,为第二天的行动做准备。而2月11日那天,雪后初晴,阳光照在白茫茫一片大地上,耀眼夺目。

长者在他的文章里分析第一枪为什么会在横沟寺打响,第一点就是北乡的农民太苦了——“食不管饱,衣不蔽体,睡则无被”。这些在困苦中艰难求生存的人们,终于在那个雪后冰寒的日子里举起手中的武器打响了苏北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

那一天,暴动的队伍在陈治平、赵心权、谷大涛三位领导人的带领下,到各庄地主富农家收枪支、烧契约、分粮食。那一天,他们击毙了恶霸地主董玉璠,逮住了陈圩地主陈步营;那一天,他们缴获了100多支枪,分了好多粮食;那一天,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横沟寺学校的上空。

可是离人们期待的黎明到来的时刻还尚早,黑夜依然笼罩着大地。

12日,国民党调集了大队人马从西、北、东三面包抄而来,对暴动队伍进行了疯狂的镇压。那天,两颗罪恶的子弹打进了谷大涛的头部;那天,反动派的乱刀砍倒了章学廉的身躯。那天,一共有五位同志倒在了生养他们的土地上,鲜血染红了雪后的一片白。

那一天,他们倒下了,可是,那一天之后,在这片土地上有无数个“他们”站了起来,投入到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地革命斗争中。

这次暴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却有着不朽的意义。它打响了苏北平原上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这一枪如燎原之火,很快燃烧到周边的众多乡镇,各地的农民暴动纷纷而起,枪声连绵不绝。这场暴动值得后人永远铭记,更值得推上淮安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舞台。

今天,让我们掀开历史的层层大幕,来看一看那一年的他们——

何孟雄,1898年生,那一年,他30年。

陈治平,1898年生,那一年,他30岁。

赵心权,1899年生,那一年,他29岁。

谷大涛,1904年生,那一年,他24岁。

章学廉,1900年生,那一年,他28岁。

……

都是这样青春的年纪呀!

为了受苦受难的父老乡亲能够有尊严地活着,他们以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为动力,打响划时代的一枪。那声音划破夜空,响彻苍穹,唤醒沉睡着的人们起来为自己争取好好活着的权利。

他们中的有些人,将自己青春的容颜永远定格在了1928年2月12日那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继续着艰苦而神圣的革命工作。

看着照片中年轻的他们,我在想,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此刻的他们会在干嘛?我想着,20多岁的他一定大学刚毕业,踌躇满志地踏上人生的新征程;我想着,30来岁的他一定已经娶妻生子,事业有成,活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他们会如我们一样,自由而畅快地走在一条铺满阳光的大道上。他们一定是热情奔放的,朝气蓬勃的,英姿飒爽的,青春果敢的 ……

新中国成立前,无数个青春的“他们”倒在了黎明来临前的路上。他们为黑暗的旧中国照亮前行的路,他们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向着这束光,无数人前赴后继,一直走,不停地走……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1916年《新青年》上的那篇《青春》,是李大钊同志号召青年建立理想的一声号角。这声号角,唤醒无数青年,也唤醒了时代。

一百年前,一群共产党人寻寻又觅觅,为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路。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飘扬的五星红旗。如今,这条被鲜血溅染的道路洒满了阳光,开满了鲜花。这条宽阔而坚实的道路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大众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站在“旧址”的院子里,我听到来自时间旷野里的一声枪响。这声音提醒着今天的我们:岁月静好里,永远不要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人们。

站在“旧址”的院子里,我看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灿烂微笑。这笑容来自他们年轻而刚毅的脸庞,我仿佛听到他们铿锵有力地诵读着那首诗——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

我相信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历史又怎能忘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0:45 , Processed in 0.0402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