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7578|回复: 1

喜庆二十大 |班琳丽 | 苍凉之美(中国作家运河行作品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9 1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以岁月之名,有山河为证。2022年8月6日,“中国作家运河行”活动首站在苏州正式启动后,全国各地作家、学者纷纷执笔抒写大运河之千年故事。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作家、学者们采写的文学作品,以飨读者。
     今日推出《中国作家》文学奖、第七届长征文艺奖获得者班琳丽的作品。

苍凉之美
班琳丽



   
mmexport1667994247365.jpg    

最早听闻运河,是在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里:隋炀帝是一个昏君,只因贪恋江南美人与富庶,不惜劳民伤财,开挖运河。直到我做文化记者,运河这才从一个遥远荒僻的概念,慢慢成长为我身边一条有血有肉的河,成为我借寻找失落的文明重返精神家园的一把钥匙,一张地图。


商丘位于东中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依古黄河而生、靠古运河发展的城市,一城两河可谓是她命运多舛的缩写。

城史亘古,历尽沧桑,是商丘古城;民间遗珠,闪烁光芒,是古黄河与古运河。历史上古黄河134公里流经城北境,古运河199公里流经城南境,两河改道前,一北一南形似两条有力搏动的大动脉,在此流过城与人的灵魂,前者成就了人的坚韧不拔,后者成就了城的繁华不落。



我对“中国作家运河行”的走访一直兴致勃勃地期待着,苦于疫情反弹,直到8月14日早饭后,迟疑了许久,还是出发了,奔着大运河商丘段的两个遗产点:商丘南关码头遗址与夏邑济阳段遗址。

车子刻意穿行在静默中的商丘古城,中山街两边,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建筑群掩映在绿意间,雕梁画栋,错落有致。这里处处不见运河的影子,却处处与运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犹记得当初运河申遗,这里响起不小的呼声,呼吁古城与古运河捆绑申遗。喊的人自有喊的底气:古城文化博大精深,一城一河情同“连体”。有人甚至说:“耶路撒冷是麦加的圣地,商丘就是全球华人华侨的麦加。”说的人姑妄说,听的人姑妄听,作为文化记者,我姑妄陷入对这块土地上文明失落的反思中。

mmexport1667994244496.jpg
商丘古城,别称睢阳古城、归德古城,现存地上明清城距今500余年历史,城下至少四城叠压的“城摞城”遗址群,距今约5000年历史。5000年间,敬畏天地的先人将一个“商”虔诚地刻在龟甲与兽骨上,成为甲骨文永恒的记载;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阏伯建造中国最早观星台,火文明的发祥自古在这里展示了各种星火燎原的力量;作为孔子祖籍地、老庄故里地,“轴心时代”的轴心城市,这里见证过中华思想文明的碰撞与流播,并由此吸引造就了一大批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的历史文化名人。

然而作为黄泛区,在此肇始的诸多文明至今依旧酣睡在地层里。当年美国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认定商丘为商汤立都地,促成并亲自带领中美联合考古队到此考古发掘,无果。时至今日,数次前仆后继的考古发掘,“商”仍是商丘人心头的意难平,是难以抚平抚慰的“伤”。诚然,这种挽歌式的打捞与拯救多少透出点悲伤、悲壮之感。但也令人振奋,如同这些年国家对运河申遗式的抢救与保护,这就是希望,是对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复兴与重建。

“商丘试一望,隐隐带秋天”,秋天的商丘古城南,2公里处,一处景点隐身于长势喜人的庄稼地中,即是隋唐运河商丘南关码头世界遗产公园。走访前听闻消息,遗址已回填,还被劝说疫情那么严,天那么热,不必到现场去。一直以为,不是所有的废墟都配叫遗址,回填的遗址同样有文化气场,有人文情怀,有灵魂的拷问,甚至于美与丑的文化辨识。能来还是要来。

因为回填,公园内显得有些苍凉。玻璃钢大棚已拆去,巨幅展示牌被阳光曝晒,字迹早已漫漶,难以竟读。遗址入口处的台阶仍在。站在最高一级台阶上闭目遐想,瞬间整个人如在一条时间的河道上逆流而上。

历史上河南被视为“中国之中”,商丘就是这“之中”的要冲:“据江淮之上游,为汴洛之后劲”,“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建于右,形胜联络,足以保障东南,襟喉关陕,为大河南北之要道”,“四省通衢”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

mmexport1667994210487.jpg

此前翻阅史料,发现早在隋炀帝之前,商丘就有人工运河连接,名为鸿沟的一段。同样是引黄入淮,在商丘同样借道古睢水,期间多次被黄河冲毁淤埋,两汉与三国时都曾整修,南北朝时南北对峙,交流受阻,作用下降,河道逐渐淤塞,被弃用。

看罢不禁扼腕,叹历史上文明的升起与失落,总是在不经意间彰显惊人的相似。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命运,或者说通济渠的命运,不就是鸿沟运河的一次翻版吗?

商丘历史上水系密布,素有“八水过宋”之说。据说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不足半年即完工,进度之快,堪称奇迹。“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这应该就是奇迹创造的主要原因。通济渠沿岸,包括商丘,几乎全是黄淮淤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开挖,并且有历代开挖的人工河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河道密布,也易于借力打力。隋唐运河商丘段再次借道古睢水,这条河居黄淮之间,东南流向,水流平稳,开挖起来也的确省时省力。

这就是历史的无奈之处,隋唐通济渠到底走了鸿沟的老路,补给水源于黄河,泥沙淤积的问题仍是制约通航的最大难题。元代定都北京,大运河改线东移,全国漕运干线移出河南,通济渠作用下降,淤塞更加严重。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记载:“(汴河)元至元中淤,嘉靖中曾疏之,今复成平陆矣。”至此,隋唐运河通济渠隐入尘烟,商丘段埋入地下。

失落,掩埋,成为灭寂,这自然不止是我眼前这段运河码头,包括商丘近200公里运河河道的命运,而是古今中外那么多世界文明不得不直面的保护难题。感叹之际,迈下四级台阶,是深草离离的荒地,想象脚下,宋代红陶狗、木船板出土处,倒塌的房屋、烧火灶遗迹,还有两枚骨制骰子,骰子上的红色还很鲜艳,又叹地层里的历史,到底比书页里的历史更经得住想象与打量。

2006年12月,文化部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商丘作为运河上的重要城市迅速进入角色。2008年,历时10个月,在共计完成钻探面积20平方公里后,终于在此找到总面积达41.30万平方米的南北两处运河古码头遗址,隋唐运河商丘南关码头自此从史书里,从地层下,跃然于地上。此后十多年里,它接受进一步发掘,静静等待完成申遗的使命。

地层深,渗水厉害,腐蚀严重,出于保护回填。现在遗址上筑起一面高约一米的大平层纪念墙,墙体里嵌入大量当初出土的陶瓷片与砖瓦残片,摸上去异常锋利。刹那间的感觉,想将它们命名为“历史的信物”,亦或“时间的绝响”。

说到底,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美的可能。但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在苍凉与葱郁之间,我依旧感受到了时空的转换与位移,由此获得一种精神的慰藉与力量。我想,这应该也是这次“中国作家运河行”无形中投注在每一位作家心灵上非同凡响的深远意义吧。



河依城开,城因河贵,隋唐运河商丘段开通后,北承京师,南通东南财富地,商丘迅速被催生为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水运便利、商贾云集的东方大都市。

当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结伴游历商丘,杜甫写下《遣怀》,诗中可管窥到商丘其时的繁华图景:“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伴天下,主客多欢娱。”一座繁华大都市,城内居民九万户,四五十万人口,道路四通八达,天下舟车往来于此,白日里高迎远送,交易繁忙,夜晚酒肆茶楼推杯换盏,主客尽欢。

李白亦有诗:“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一生浪漫不羁的诗仙,在商丘留下“千金买壁”的佳话,客居十年,方肯离去。

商丘文化,细究起来,就是“商”与“宋”两大文化合流后的融会贯通。商丘可谓商代漫长而孤独的开篇。到微子封宋,宋襄公成仁,这里又成了宋国、宋城、宋州,孔子的“祖先之国”,庄子的逍遥地,宋太祖的龙兴地。

历史走到了两宋,赵匡胤陈桥兵变,立都开封,念及他在商丘任归德节度使,遂开国号“宋”,立商丘为陪都。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就在古城内,升国子监,168年间为两宋源源不断输送出大批治国安邦的人才。到金军铁蹄南下,赵构回想起祖上将商丘视为福地,逃到商丘不想逃了,便登基,建立南宋。奈何战事吃紧,不久再次仓皇南逃。这屈辱的一幕当时就上演在商丘运河南关码头,多少不舍,多少不甘,全都藏在了一个王朝的背影里。

元明清,朝代走马灯一样更迭,商丘古城与古运河,一个地上,一个地下,继续守望一处,韧性地活着。

一条河掩埋千年,是为什么横空出世?仅仅是申遗吗?

mmexport1667994241714.jpg

记得第一次被“申遗”两个字重创到,是看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播出的一期对话风水。节目中被媒体称为风水申遗第一推手的徐韶杉,大声疾呼修改词典中对风水歪曲的解释,还中国传统文化本来面目。

当时看节目中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被惊怔住,因为说到韩国继2005年“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而且从2003年开始,韩国以政府行为启动了韩国“整体风水地理”项目,还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节目指出,不仅韩国,日本也想将“风水申遗”纳入囊中,日本政府并已推动“风水申遗”展开准备工作。痛心的是,2019年韩国不声不响又把“书院”申遗成功了。试想,当韩、日两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纷纷申遗成功后,中国何堪?

匹夫有责,如大运河一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申遗,将是你我,每一位普通的炎黄子孙责无旁贷的光荣与梦想。

在通济渠夏邑济阳镇运河遗产公园,我的震撼不亚于看到“端午”“书院”被异域申遗成功。博物馆中每一件残缺的展品,于我都是一个指引,引着我走回运河上的某个年代,看年轻的女子在水边捣衣或洗菜,看商贾们船上船下忙着交易,或者看某个官员躬身于河道边,指导百姓治理清淤。

这处运河遗址始于2001年发掘,近10年,发现了大量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运河遗迹遗物,如三个不同时期的运河大堤,加固大堤的木桩遗迹,堤上清晰的建筑基址、车辙印、行人脚印等。其意义,揭开了通济渠线路上存在的历史之谜,起到了补史和证史作用。同时大量出土文物也为进一步研究展示运河文化文明,提供了可供溯源与还原的实物实证。

与鸿沟相比,隋唐运河通济渠段是幸运的,它遇到了值得标榜的文化复兴时代。具体到商丘,这些年给予运河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就没止步过。就在我走访夏邑济阳段世界遗产公园前,这里刚刚举办过“全民阅读大运河”活动。目前济阳段二期考古也在申报中,批下来即刻会投入发掘。眼下商丘考古在行动,目的对殷商文化再探源,实则对古运河文化也将是一次再发现,因为发掘点与码头遗址南北毗邻,地层下的守望难分你我。


mmexport1667994204880.jpg

当天走访结束,已是午后,很想在济阳镇吃上一口热饭,因为疫情,街道两边比比皆是的非遗名吃名品店,全部关门闭户。

这个豫东名镇,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镇区居民约4000人,姓氏多达 52个。借问路边的老农,老人指指口罩。我说我是为走访大运河来到这儿的,老人这才欣然告诉我原因。深究起来,济阳镇是大运河通航后,四面八方而来的不同行业、不同姓氏的各地客商,以及从事货物搬运、手工业作坊、酒肆饮食、两岸摆渡等人群,依河而居,经年累月,人口大增,渐成运河商业名镇。

如今这里仍活着一段长约300米的运河河道,紧邻公路,堤上有碑,碑旁有柳,河上有莲,有雀鸟鸣叫其上。然而实在简陋,甚至像一个坑塘一样粗陋。我依然兴奋,高兴的是它活着,这就是文化,就是历史,就是文明。“舳舻千里泛归舟”的繁华已落,“舟船相接、百里不绝”的繁荣已逝,它活着的全部诉求就是一句话,不停地向后人诉说:“大运河从我家门前流过。”

“对于运河沿线的城市而言,大运河不是生母,便是乳娘,运河之水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也荡漾在梦中。”说得极是,养育与馈赠永远是大运河给予运河人家说不完道不尽的传统与幸福。

在商丘,有相当数量的因大运河得名的村镇,伴随着运河传说流传到今。如睢县的寥堤,因运河堤上生寥草,远望若岭,故名寥堤岭。梁园区水池铺,传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流经此地,带动商业发展,两岸店铺林立,许多支流把店铺包围,远看如店铺坐落在水池中。正是这些活着的地名,构成了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文化遗产,丰富了运河作为一部社会史的厚重内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运河儿女自古是大运河的受益者。今天的商丘,跟三千里运河人家一样,依旧是党和国家优厚扶贫政策的受益者,运河基因沿袭为他们勤劳善良的纯朴民风,运河故事养大了他们只争朝夕的宽广胸襟。

历史是苍凉的,也是悲壮的,是辨证的,也是不容粉饰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龙舟水殿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开挖隋唐运河,千秋大业,功不可没,而他的残暴最终惹怒人民,导致覆国。一代暴君,活成了历史的教训,也活成了后人的借鉴。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作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样,一直在为运河儿女立美逐丑,发掘无止境,保护它,使它永远造福人民,同样没有尾声。

写至此,记起文化部下辖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原副秘书长蒋晔先生的一句话,“要做为子孙创造历史遗产的人,避免做哗众取宠的历史罪人”,眼睛瞬间模糊。

mmexport1667994215554.jpg
      班琳丽,笔名班若,河南商丘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16网络作家班学员,东方旅游文化网驻站作家。在《文艺报》《小说选刊》《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发表作品。中短篇小说集《城市上空的麦田》入选鲁迅文学院“百草园”书系,《态度》入选河南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文鼎中原”书系。获《中国作家》文学奖、第七届长征文艺奖、第一届浩然文学奖等。现居商丘。


发表于 2022-11-11 20: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班琳丽的《苍凉之美》,让我受益匪浅,对商丘运河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1:27 , Processed in 0.04540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