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90466|回复: 0

沈志权:一个放牛女娃的精神突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3 19: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一个放牛女娃的精神突围
沈志权

     如果我说,一个人没有书房,也没有连续性的时间,而且不用书桌、电脑、甚至纸与笔,却能连续几年每年出版一本新书,你会相信吗?

     如果我告诉你,此人是在打工间隙、经商旅途中,用手指在手机上进行创作,聚沙为塔,终成一名同年连获冰心、老舍散文大奖的作家,你会相信吗?

     不管你相信与否,创造这样事迹的人,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她就是被媒体称之为“手机创作第一人”、五年间连续出版了四本散文集和一本诗集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理事陈婷筠。
mmexport7bb5e40c214bd1004269ccbb36bf4343_1681386749660.jpeg
      陈婷筠是我们宣平老乡。初次知道这个名字是在2013年,当时我们老家在编写一部《武义县宣平地方历史文化丛书》,我被邀为该书的顾问,审稿时看到陈婷筠及其事迹被入选其中,心想:“此乃奇女子也”,她的名字便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初见其人,则在2019年武义的一次朋友聚会上,那天她专程从杭州驾车赶来赴会。席间,见她端着个酒杯在朋友间敬酒,谈笑风生,人情练达,性格开朗,颇具侠者气度。临别时,我们加了微信,她送我一本刚出版的书法作品集《婷筠嬉墨》。此后,我们有了交往,对她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陈婷筠,笔名怡霖,1971年出生在浙江宣平一个叫月松庵的小山村。自幼丧父,母女相依为命,6岁开始放牛,带着一个篮子拔猪草,过早地分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也受尽了旁人的冷眼与鄙夷。稍长,她便半夜起床帮母亲烧柴做豆腐。清早,母亲挑着豆腐担走村串户以豆腐换豆,换回豆,翌日继续做豆腐,以便攒下豆腐渣养猪;她则去山上放牛拔猪草。白天,母亲参加生产队劳动;她去上学,放学后,再去放牛拔猪草。周末假日,她就上山采集中草药,晒干后挑到离家10里路的镇上去卖点小钱,以补贴家用。16岁初中毕业,她便背着母亲为她新缝制的一床7斤重的棉花被,走出小山村,开始了外出闯荡江湖讨生活。她在武义的工厂打过工,在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摆过摊,在杭州的餐馆当过收银员,在北京的崇文门批发市场卖过鞋,柔弱的女孩尝遍了生活的艰辛,阅尽了世态的炎凉。直至在厦门安家落户,成为一名“新社会阶层人士”。

mmexport1681386753490.jpg
    陈婷筠作品。

    不管在何时何地,也不管生活有多窘迫,陈婷筠在左冲右突摆脱生活困境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追求精神上的突围,追逐她的文学之梦。她自幼酷爱文学,初中时就突显才情,每写作文,便被老师作为范文贴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即便在谋生的岁月,仍始终充满着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想方设法借书阅读,如饥似渴汲取知识,用她自己的话说,“在打工的日子里,能借到书阅读是最大的享受,哪怕捡到几页残书半张破纸,只要上面有文字,也要站在路边细读一番”。无论是在繁华城市的喧闹声中,还是在老家山村昏暗的灯光下,甚至在候车室、候机厅和奔驰的火车上,她都惜时如金,把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把突如泉涌的文思随时记录并储存在手机里。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南方》杂志主编,她试着将自己平时的文字打印出来请教主编。不成想,主编将她的其中一篇《破碎》刊发在“卷首语”上。这是生活对她苦难的奖赏,是天道对她勤奋的酬报,她捧读刊印自己作品的杂志,喜极而泣。从此,她更加勤勉发愤,佳作迭出,一发不可收拾。2009年,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正式问世。此后,她每年出版一本新书。到2013年,先后出版了《岁月追风人》《月上柳梢头》《追梦霞满天》《人约黄昏后》四本散文集和一本《眉眼盈盈处》诗集。期间,她还于2011年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鲁迅文学院第15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进修。
mmexport1681386755992.jpg
      陈婷筠所获冰心、老舍散文奖奖牌。

      她这种如火山般喷发的创作热情,对生活“复仇”般的勤奋,很快引起王蒙、张胜友、白描、胡平、丁一、徐怀中、陈福郎等师长的关注与奖掖,他们或为她题写书名,或为其书作序写跋,或专门撰文评论。她的散文集《人约黄昏后》先后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和首届刘成章散文奖、单篇散文《苍穹之王》获第七届老舍散文奖,还多次获福建省文艺百花奖和省作协跨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这名昔日的放牛女娃,一路逐梦,化蛹成蝶,终于成为文学星空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mmexport1681386758502.jpg
     “隶书文心婷筠书法展”在北京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举行。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作者内心的审美表达。而散文是一种最能切近现实生活的文体,陈婷筠的散文可以说是她的一部生活简史,是她内心的释放与救赎,是她精神突围之后心灵净化的生动写照。苦难的童年与少年,亲情、友情、爱情与乡情,是她取之不尽的创作宝藏,昔日的凄风苦雨在她的文字里凤凰涅槃,成为了艺术,得到了升华。在她的作品里,虽然也有往日的隐痛,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她的真诚、善良、自信与进取,以及亲情与乡愁。《那年豆花香》是陈婷筠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描写的是祖母、母亲与小女孩三代人半夜起床做豆腐的情景。母亲推磨时的步姿、手臂摆动的态势以及头上飘舞的乌发,简直是一首对劳动者的赞歌。而对浸泡黄豆、磨眼喂豆、推磨成浆、烧豆浆、盐卤点豆花,木匣压豆腐等一系列过程的铺叙,以及豆花制成之后,母亲自己舍不得喝一口,却舀上两大碗,撒上葱花,端给灶前烧柴的祖母和一旁帮忙的女儿的描写,则是心酸与甜美相伴,乡愁与亲情交融,温馨而感人。《父劫》一文叙述了父亲自杀招致官司,家庭遭遇的一场劫难。在变故中,祖母与母亲遭人诽谤,被装进两只篾笼里带走关押,当时只有五岁的女孩顿觉天崩地裂,被吓得魂飞魄散。可就在绝望之中,了解情况的公社陈书记闻讯赶来,他秉公处理,主持公道,终使全家人的冤屈得以昭雪。获福建省文艺百花奖的《一把沉重的钥匙》,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生动描述了她放牛的经历。父亲离世后,原本对她家有误解的乡亲,不忍心看着孤儿寡母的困苦生活,就照顾他家饲养一头生产队的牛。集体时期的浙中山村,养一头牛,加上割草垫栏产生的栏肥,可抵半个劳力的一年工分。因此,当接过那把牛栏钥匙时,只有六岁的小女孩心存感恩,顿觉责任重大。一家人对牛呵护有加,母亲经常采来枝叶驱赶牛栏里的蚊蝇;小女孩牵牛到草肥的地方放牧,经过庄稼地时,牛会偷吃庄稼,倔强得连牵也牵不动,小女孩急得哇哇直哭,却舍不得鞭笞牛一下。而牛也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过后就会亲热地舔她的手臂。整篇散文写得细腻生动,感人至深。其他如《一床棉花被》《朱姨的苎麻糕》《落地重生》诸篇章,也篇篇充满乡愁,洋溢暖意,充分体现了作家的真诚与善良,让读者看到了艰辛中的善美,不幸中的希望,并深深地被打动,受感染。
mmexport1681386760962.jpg
     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梁衡(左二)、中国书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左一)与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艺术中国》主编曹隽平(右一)在参观陈婷筠书法展。

     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真诚与善良,没有随着自己的生活与世风的变化而变化。她始终以平视的目光关注各个阶层,如《卖早点的阿婆》《卖鸡胎的阿姨》《桑果树下》等篇章,是对补鞋匠、市井小贩等普通小百姓的深情刻画与礼赞。她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她的为文上,其生产的暖宝产品,每年赠送老年院、孤儿院以及周围一些底层人,她的悲悯情怀处处彰显,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带着侠义之风。

     陈婷筠的善良与悲悯情怀,还表现在她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在《狼人》《灵猴》等篇章中,她揭示了动物和人类的相似性,挖掘两者在人性上的共同点,诸如智慧、团结、勇敢与凶残、阴暗、自私等,给人以自我审视、以善意的批评及警醒。在获老舍散文奖的《苍穹之王》中,她描写了一个鹰孩的故事,“有一天,雌鹰告诉他:‘你属于人类,我们脚下这片被沙漠埋没着的大地就是你的故乡,风口处有一个大洞,如果你能堵住那个大洞,你的村民就会摆脱苦难获救。’鹰孩就朝那个风口飞去,并最终到达那里,用自己的翅膀堵住了那个巨大的黑洞。”白描先生曾作如是评论:“这个故事蕴含了巨大的牺牲精神和感人至深的悲悯情怀,怡霖将她暖意融融的情感抒写提升到了一个深远的高度、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怡霖的文字是她人生中一次不止于生命的精神突围,已经超越了生命本身。”

     如今,她在书房更多的时间不是在文学创作,而是转而潜心研习书法。她从小喜爱毛笔字,少时,每逢过年,经常为乡邻撰写春联。她的祖父是村里的会计,写得一手漂亮隶书,可惜英年早逝,未得其祖亲传。在外打拼期间,她也喜读各家名贴,但真正潜心于书法研习,则始于2010年。当时,她在《厦门文学》杂志社当助编,办公室宽敞,于是她便就地取材,重拾童年梦想。
mmexport1681386763561.jpg
     陈婷筠书法作品。

      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期间,她经常流连于琉璃厂、九九八、美术馆观摩各类书法展,拓宽了视野,坚定了成为书家的逐梦。鲁院结业后,她开始专注于临帖,居家时,她每天临池10多小时,有时长达16小时;外出时,她的行囊中始终带着一套书具,一到目的地,处理完事务后,就窝在宾馆临帖不辍。几年间,她遍临《礼器碑》《曹全碑》《西狭颂》《石门颂》《杨淮表记》《泰山金刚经》《伊秉绶》诸贴。她如达摩面壁,莫邪铸剑,以狼毫为利器,十年凿壁,一路逐梦,在研习书艺的道路上登堂入室。她的隶书作品与书法理论文章先后在《书法》《书法报》《艺术中国》等报刊发表,她的书法作品集《婷筠戏墨》《婷筠书法》相继出版,一时好评如潮。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今年3月,陈婷筠携69件书法作品进京,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举办了首次个人书法作品展。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为其题写展名“隶书文心——婷筠书法展”,王巨才、梁衡、施战军、徐里、郑晓华、白描、丁一、红孩、梁宇、胡平、张瑞田、曹隽平、成曾樾、凌翔、张陵、余义林、杨晓升、董彩峰等文化名流出席开幕式。《中国书画频道》、《今日国土书画频道》进行了现场跟踪采访,CHN文旅进行了专访,《中国书画报》、《文艺报》以及《中国经济新闻网》、《东方旅游文化网》、《两会聚焦艺术名家》、《中国频道历史丰碑栏目》等媒体对陈婷筠此次书法展纷纷给予报道。作为一名活跃在文坛的作家,陈婷筠一路逐梦,华丽转身,此次则以书法饮誉京华。

      陈婷筠的书作法古有道,守正创新,大气与沉稳并行,遒劲与灵动辉映,人称“新实验隶书”,呈现出“隶书文心”的独特气象,受到诸多名家的充分肯定。中国书协秘书长郑晓华认为:“婷筠的书法汉碑用力深厚,并在对汉碑语言整合的基础上正中寓欹,试图写出自己的特点。”著名书法家张瑞田评价说:“作为当代文人书法的一个代表,她的隶书是独树一帜的,在她的作品中,既能看到她对汉隶的学习,又能看到她一种抒情性和主观性的表现,学古不泥古,有古有今,有血有肉,有文人的放达,又有一个书法家的内敛。”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教授丁一在此次书展“前言”中写道:陈婷筠“十年临池洗砚,十指如锥,十年泼墨,十年窈窕,颠倒百变,泥而不滓,璎珞如玉,得大自在,临千帖自是决定了她的视野与走向,更是洗尽了那些俗媚之气而见凤毛麟角。”
mmexport1681386766133.jpg
     陈婷筠题写的《钱江晚报》“江南物语”专栏名。

     作为陈婷筠的老师,原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先生在此次书展开幕式致辞中认为,这位昔日的学生是“谜一样的存在”:一个放牛的乡野女孩,怎么变成如今风姿绰约自带书香墨韵的作家与书家?一位可以说已是风生水起的作家,却调转头投向书法艺术,虽说书文同宗,但毕竟是两个艺术门类,不易兼顾。她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面对书法这个横杆零高度起跳?陈婷筠的书法一改大多女性书家温婉平和、清丽灵秀的书风,显得苍迈古拙,潇洒放逸,刚劲铁画,龙蛇飞动。一个娇柔女子,何以形成这种审美追求?何以形成这种雄迈书风?至于“谜底”,白描先生抛出如是三问:是不是在放牛娃手握的那根鞭杆里?是不是在她永不满足、永远进取的人生信条里?是不是在以文学打底的价值支撑和文化气质里?

     清明时节,我回老家宣平扫墓祭祖,巧遇武义县政协三级调研员、陈婷筠的小学老师严陶伟先生,据他透露:陈婷筠在深研书法的同时,又开始有了新的逐梦。婷筠真是“谜一样的存在”!

     艺海无涯,学无止境。陈婷筠,这位昔日放牛女娃的逐梦之路,仍在向前延伸……(本文图片由陈婷筠提供)

     来源:潮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9:39 , Processed in 0.0469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