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4098|回复: 0

亚华:山林,大地的升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3 12: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林,大地的升华
亚华


     亚华,女,广州市作协会员。以散文和小说见长,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小说界》《作品》《羊城晚报》《天池》等刊物及海外华文报刊,曾获《人民文学》游记文学奖、中国年度微型小说奖、《作品》中篇小说奖等文学奖项。

一、“山林”为邻

南岭,我国南部最大的山脉,横卧绵延于粤湘、粤赣、桂湘之间。

翻开《中国地理图册》,这道山岭就像“雄鸡”腹部上一条短短的“横杠”,正是这道海拔仅一千多米、地形较零碎的山脉,成为重要的地理分水岭,山岭的南北特征因此而分明。

我生长在岭南,从小就知道,居住地韶关是一座“山中之城”,这个地方让我每天“开门见山”。

每个早晨,太阳从住所前方的黄岗山山脊缓缓地露出脸来,天清气朗时,它呼出橙黄色的光芒,云迷雾锁之日,它像被一大片暗灰色的头巾盖住了脸面,整座山矮了半截似的。

沿着山脚的公路,就能到达山的另一头,那里是山城的市区。站在贯穿市区的河岸上观望,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让我浮想联翩。从火车站或汽车站乘车穿山过岭,或者乘船由北往南顺流而下,便能到达我的出生地——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的江门市,还能到达祖籍地——位于韩江三角洲出海口的汕头市。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参加祖国“三线建设”的父母移居韶关。我在依山傍水中长大,之后从史地知识和宗谱记载中知晓,祖先从古老的中原大地颠沛流离翻越南岭,最初的落脚点是在韶关市东北部的南雄珠玑巷。

从此,在南岭的奇山异石和莽莽丛林中,留下了先人迁徙的足迹。人们在时光中驻扎建设,日新月异,而我就像先人行囊里的一颗种子,直到被播撒在迁徙的终点和起点的交汇处。

是的,山城韶关:广东止于此,岭南始于此。

其时,我的思绪更加开阔:先人到达的是南岭之南,那么东西长6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的南岭中,驻扎在分界线之北的人们如何“开天辟地”?与韶关毗邻的是怎样一个地方?

少时曾听过出差湖南的父亲说:郴州和韶关无论地形和物产都很相似,尤其是丹霞地貌。那里还有一道相当雄伟的水库大坝,可惜停工快二十年了!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从父亲的描述里,得知韶关的邻居是一座“林中之城”。自此,位于湘南的郴州市进入了我脑海的视野范围。

然而,直到跨越南岭所途经的韶关北环高速、乐广高速和京港澳高速全线通车后,我才决定启程去探访这位“老邻居”,此时,已是二十一世纪了。

不觉间,光阴荏苒,人们在自然界提供的生存环境里开疆拓土,耕云播雨。从古人一步步踩踏出的古驿道,到今人开凿穿掘的公路和铁路,逾千年的山路探索使区域间的人居和人文纽带牵连得更加紧密。

跨越之路让我震撼,正是这一道道架设在山梁间的“虹桥”,一段段穿岩过壁的隧道,使我如飞鸟般翱翔于山间,如潜龙般行藏于岩险,迎来送往的是层峦叠嶂、林木繁茂的山野风光。

父亲当年周折兜转几十个小时的差旅行程,如今从韶关跨越南岭到郴州,只需要近三小时的路途。我仿佛被时间牵引着由漫长之叹渐变成对瞬间的感悟,被提速的时间具有创造性的历史意义,从而领会了地理百科里所描述的结论:南岭是条纽带,岭南岭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就是南岭的相似性。

二、丹霞骨龄

很多年前,听人们诉说过丹霞山的种种传说,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叫“丹”的男子和一个名叫“霞”的女子相爱,经过重重磨难而结合,死后化作阳元石柱和阴元石壁,向世人表以爱情的显象。

直到读中学后,才知道出自北宋年间的典故:佛门高僧法云居士云游至岭南,远观山石,发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赞赏。

这就是位于粤北韶关仁化县的丹霞山,“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和“中国红石公园”所在地。

实际上,“丹霞地貌”从二十世纪初始,矿床学家冯景兰和地质学家陈国达就先后以“丹霞层”和“丹霞地形”去命名“红石”状貌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和一众师友攀登丹霞山。当时的丹霞山还未进入旅游开发阶段,古朴的山路弯弯曲曲地把人们带上山顶,我们的目的是登顶观看日出。

记忆中的那个初夏,凌晨两时许,我们打起手电,从山脚出发。此时,明亮的月色散发出奇幻的光芒,使山路在自然和人工的光照下,呈现出游移的影像。曲折迂回的小道让攀爬的人们有多重缓和的机会,尽管四野是暗沉的,但在山上每一个看似大同小异的位置,都能领略到天悬地隔般的景致。

当天边呈现“鱼肚白”时,我们到达山顶。从山顶平台望向远方一座像戴着道士帽的山头,晨曦正在山脊处绽放出东方欲晓的光芒。我们巴望太阳会像一颗橙红色的火球般蹦出山脊,然而它只是在朦胧中现身,犹如披了一块头纱。日光照在渐渐显明的红色砂砾岩层上,使万物初醒的山峦呈现出绚亮的光彩。

据地质探测记载,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造出巨厚的砂砾岩层,岩层在垂直节理发育中,形成千姿百态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就丹霞山而言,莫过于形似男性生殖器的阳元石、女性生殖器的阴元石和一个个蜂窝状小洞穴了。

天色完全放亮后,我们从山顶往山下行走,这才有机会触碰到山体的构造。

骨龄,我抚摸着石壁上的一层层结构,将手掌伸进凹型的小坑穴里挪动,就像了解一个人的身体年龄,可遗憾的是自己非地质学研究者,即便置身在大山的怀抱,也难以辨析山体的“皱褶”之谜。

后来,从地理杂志中得知丹霞山正值壮年。我感慨居家附近的这座名山,山岭漫漫的成长时期揽括了多少代探索的人。

2010年8月5日,丹霞山连同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和浙江江郎山联名“中国丹霞”,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名录》。

从南岭之南到南岭之北,岭北的山脉尽管与命名地丹霞山只隔一道南北分界线,但丹霞地貌的铺设是各具特色的。

当年父亲去湘南差旅后,对当地的山水赞叹不已,一边比划一边描述一座座表面被流畅线条覆盖的华丽山体,他说:岭北的山就像给一把天然的大梳子梳理过一样,非常好看!

带着对岭北丹霞地貌的想往,多年后的一个暮春上午,我和当年一同登临岭南丹霞山的师友一道,来到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的高椅岭和飞天山。选择这一带仍在开发中的山岭,是要好好打量岭北的原生态山地风貌。

在高椅岭山脚,我们按照一块挂在竹柱子上的登山指示牌,顺着一条池塘边的小路,走到高椅岭的起步点,开始沿着铺满碎砂石的斜坡往上走。

走到一棵大树前,听见前方有人大喊:我们走在“龙脊”上了!

循着声音,我看见一道红灰色的“龙脊”从喊叫的人脚下往空中升去,即刻兴起,三步并两步往上攀登。

是的,丹霞地貌,从父亲描述过的华丽山体,到传言中的“巨蜥”,再到如今人们喊声里的“龙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陡峭的砂砾岩石造设在大地上,承托着我渺小的身躯,让我感觉自己就像“龙体”身上的一块小小的鳞片,正向四野散发出人与自然融汇的能量。

站在高椅岭山顶,俯瞰活像“龙爪”陷进绿水中的山体,环顾远方绵延起伏、被漫漫绿植覆盖的山岭,居高临下之感使心胸开阔。

想起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站在毗邻的飞天山山头,对着奇丽山势舒展开的遐想。他在游记中对此地写下了“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的赞誉,并刻下“寸土佳丽”留存至今。

三百多年仿佛瞬间,风光依然等候着历代旅者踏行其间,发出由衷的赞叹。今人的追随已不仅止留下赞美的笔墨,而是依托原生态山水的人文建设,逐步打造成星级国家森林公园。

在飞天山,我望着悬崖峭壁上的洞穴驻足良久。据考察,壁上那五个大小不同的洞穴里,各放置了两具保存完整的木棺,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对悬棺之谜众说纷纭,不禁想起祖先们回归大地的形式是造一所墓室,希望离世后在地下“事死如生”。今人对离世的处理多以火葬的形式,而且有不少是洒放于大地海洋中的。我想,有什么比如此相融更能感知地球脉搏呢?回想多年前在丹霞山将手掌伸进山壁坑穴里的感受,对于古人的悬棺,有什么比将整副身躯置放在山体中更能感知其骨龄的秘密?

大自然的迷踪何其多,人在其怀抱里相生相伴,正因为有生之年与再生之世犹未可知,对自然界的探秘才使生活更有创意。

三、绿水青山

江河行地,湖光山色——这是老一辈建设者对山城韶关和林城郴州的称誉。

“三线建设”,我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从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几百万建设者深入大山峡谷和大漠荒野,建起众多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我的父母便是其中的一员。

从古至今,南岭就因河流众多、雨量充沛获得相当丰富的水利资源。江河中的水也是我从小就熟悉的自然现象,而与水相关的水电设备则是父母辈为之努力创造的成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跟随父亲去往韶关曲江县的小坑水库,一睹堤坝和人工湖明镜般清澈透亮的湖水,以及四周植被成林的绮丽风光。

印象中像一只巨大蜗牛似的水轮机笨重而粗犷,正是这座于1964年动工兴建的中型水库,以它防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功能,为广东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韶关钢铁厂提供水源,解决了钢铁生产巨大的水量需求,同时使周围大量的农田和林地得到良好的灌溉。

在高山峭壁间,灰白色的堤坝一侧坐落着电机房,水轮机便是其中的主角,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赋予了亚热带季风性多雨气候,而水库则在汛期有效地起到御洪防涝的作用。

多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是闻名粤北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优良的水库生态旅游环境是几十年来人们随着时势的发展所努

力的结果,也是我在岭南与之共同成长的一方水土。

人文景致,山水动情。

像比对和关注丹霞地貌那样,自小因父亲对南岭之北的描述而生成的记忆一直盘旋在脑海中,有关湖光山色的结点逐年逐月在心里打下了烙印。

当我终于在新世纪置身于郴州资兴市的东江湖大坝时,禁不住百感交集,只想告诉去世多年的父亲,他曾经遗憾停工的水库大坝,已在1978年复工,并于1986年下闸蓄水,1987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枢纽工程于1992年全面竣工,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在亚洲同类坝型中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型水电工程。

站在山头的观景台上,大坝全景一览无遗。在青山绿峦的包围中,双曲薄壳拱坝的设计使大坝如一道弧形屏障镶嵌在镰刀湾河谷的花岗岩里。正是这座高157米、坝顶中心弧长438米的巨大建筑,兼具了调峰、防洪、航运及用水等综合效能,也造就了著名的东江湖风景区。

暮春时节的东江湖就像说变就变的孩儿脸,我们在蓝天白云下正沉浸在春光明媚、山清水秀的美景中,似乎一眨眼,淅淅沥沥的雨泼洒下来,顷刻间云雾袅袅,青山迷离。

还没缓过神来,一阵风吹过,阳光像铆足了劲头穿云破雾;不多时,云开雾散,天地间逐渐明朗,附着了水印的树叶被光亮照得熠熠生辉,从树隙间清晰可见与峡谷和湖水交相辉映的大坝,一幅雄奇壮观的画幅尽收眼底。

循着小路下山,我们来到东江湖岸栈道,漫步中,沿途是像小河般狭长的湖面。

在绿色的湖面上漾着薄薄的白雾,从雾里缓缓飘出一叶小船,渔夫缓急有致地摇着双橹。这幅烟雨迷蒙的图景让我们招手惊呼,而渔夫则是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驾舟到湖岸旁的一处观景台前,从船上拉起一张渔网,在观众们屏息凝神之际,双手猛一张扬,渔网随之展开一个大大的蘑菇状网罩,覆向水面,铺开在绿水里。这才发现,方才薄薄的白雾已然消散。

远望湖对岸种满广玉兰树的山上,一团一簇黄白色的繁花点缀着墨绿的山林,不觉心花怒放。

广玉兰树是这次行旅郴州看到的一大亮点,无论走在市区的人行道上,还是驱车行驶市郊的车道,随处可见大朵大朵奶白或淡黄色的广玉兰花被修长亮闪的绿叶捧托在叶掌中,聘聘婷婷,煞是可爱。这种别称为荷花玉兰的花儿像是从池塘里被一举升到空中,在水里风姿清雅得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在树上更是高不可攀。

“林邑”,这是古时对郴州的称谓。古往今来,在这座森林之城里,世世代代与林木相伴的人们懂得树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有野生植物银杏、红豆杉、华南五针松、江南油松等种类,而我所钟爱的广玉兰树则是近年来引进的美化树种,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走在这些郁郁丛丛、舒枝展叶的行道树下,赏心悦目之感油然而生。

从城市的道路园林,到郊外的湿地山岭,养颜的植花带来空气的净化,相宜的气候带来植物茂盛的同时,植物也为人居环境报以鲜活的气象。

告别在即,我携一枝湘南的花叶夹在行李中,就像当年父亲来这里和水电站的同行交流后,给我带回两颗油松果那样,植物的异香一代代延续着芬芳。

在返回粤北的高速公路服务站前,远望南岭山头盛开的繁花,我们发出深情的感慨:

迁徙,这是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里所发生的大规模移民风潮,从中原和岭北地区移居到岭南的祖先使“蛮荒之地”的广大区域,注入了世人的筋骨和血脉,“南蛮”在时光的洗涤冲荡中,赋予天宝物华的大地人性化的创造。

当代大规模的迁徙,莫过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线建设”了。让我们欣慰的是,老一辈工作者在南岭建设项目中,秉持善待和保护大自然的宗旨,使人们享有自然资源和人类创造所带来的优良环境。

而我是大地怀抱中的微小元素,如同南岭丹霞锦衣长出的一朵绒花,在时光的瞬息间,随风飘扬在山岭的南北,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感悟和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2-18 10:16 , Processed in 0.06612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