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1016|回复: 0

李存修:行走大运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 16: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行走大运河
李存修


  2011年10月底,当我到达河北与北京的交界地涿州,在早已干枯的永定河的古河床的中心,看着**灼撕裂的高低不平的河底,朝天大喊了一声:我走完了中国大运河!

  选择运河

  近几年,我一直想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取代一种繁忙而无序的氛围,去开拓一项新的旅行文化工程。于是我想到了壮丽的长城和委婉的运河。

  长城与大运河同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它们撑起了我们数千年伟大的文化形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们彼此相得益彰,辉映千年,皆是国内国际的伟大奇迹。

  我自上小学时就崇拜长城的伟岸与豪迈,一年又一年,我不仅攀登了八达岭、慕田峪和金山岭长城,还考察了山海关、雁门关、娘子关、嘉峪关和玉门关。我切身体会到长城为什么被誉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同时,我也早就爱上了运河。为此,我曾先后几次到过江南运河、苏北运河和鲁运河。她那巨大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曾让我感动、惭愧。从杭州到山东济宁的浩浩大水似乎就在我的心中流动,这负有国家与民族重任的无声无息的河水让我想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世世代代感谢大运河。

  于是,大运河岸边就出现了一个踽踽独行的虔诚的身影。

  我选择走运河,除了自身的感情,还有它们各自内在的深层次的因素。

  长城无疑是伟大的,但它横列在祖国北方的荒山野岭、大漠高地之上,似乎演绎为一种展示与表达,实际上已成了文物、古董与历史,早已失去了活力与生命。这种凝固的历史,有着辉煌的过去,伟大的今天,逐日淡化的未来。近几十年来,它该享受的都享受了,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中国和世界永远把这座万里长城记在历史上了。

  以京杭大运河为例,比之长城可就大不一样,她除了拥有长城所拥用的历史、文化、影响与辉煌之外,她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质。她奇迹般地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串连在一起,将几十座大城市连成了一串璀璨的明珠,至今她肩负着超过三条铁路主干线的运输重任。听有关专家说,在不久的未来,大运河将会从山东的东平湖跨越黄河,直达天津和北京,恢复全程通航,让首都北京和天津重新回到运河温暖复苏的具有亲切活力的怀抱。也就是说,经过了一两千年的沧桑岁月,运河从深沉遥远的历史流了过来,流到了今天,流到了我们面前。她是运动的,是鲜活的,她不仅拥有过去和今天,而且更能创造未来。但是,她任劳任怨,不声不响,这条具有伟大母性的运河,一程就是千年。千年等一回啊!我们有的国民,却不知道运河,不理解运河,更不关心和爱护运河。要说我们的历史上曾有不公平现象,那么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运河到了该回到整个民族心目中的时候了!

  因为这些,我走向了运河,行走运河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永远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亲近运河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杭州,是两条大运河南端的终点,这座水汪汪的温柔的城市,当地人都说她是从大运河上漂来的。2010年3月8日那天,雨雾蒙蒙,湿气弥漫在西湖迷离的上空,我踩着湖边水漉漉的土地,撑起一把雨伞,向着“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湖州,开始了我漫漫的运河行走。

  自湖州至嘉兴的途中,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沿运河两岸行走,是一种考察与欣赏;要想真正亲近和体验运河,还需要从水面上进行一次水上旅行,生活在水上,与大运河昼夜朝夕相处,那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运河人。

  焦急地等待了一个星期,五一劳动节那天,我在济宁郭庄港好容易上了一条装载化工原料的单机船,经12个昼夜的漂航,到达江南苏州吴江市的平旺港。

  鲁2138 号单机船上,船老大及船娘轮番操舵,昼夜行驶,我作为一位船上的客人和“杂工”,见证了京杭大运河济宁以南段当今的面貌、性格、特质、品德、功能、底蕴及所求。我从平旺港离船登上陆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这就是中国的大运河!世界最早最长最大的大运河!

  前些年有支歌叫《太湖美》,在东瀛四岛上一唱,把成千上万的东洋人都唱到太湖来了。我觉着,中国眼下最缺的一支歌应该是《运河美》,我希望这支歌的旋律早日在世界东方飞扬。

  运河的美是自然的,有生命力的,繁荣的,是其他什么美也不能替代的。

  从本质上讲,她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大美:每日数万条船只安全地、平稳地从她身上驶过,每条船头上都有一面飘动的小红旗,南北相连,难道这不是你从未见过的一种独特的美吗?

  运河美,美就美在她是一条青青的河。我曾说过:运河南北三千里,杨柳一绿连京杭。你说她是飘带也好、屏障也好、绿影也好、河魂也好,反正有那样两排世上难以见到的青翠碧绿的树木从钱塘边直到京城根。河道两边的杨柳树,细长柔嫩的绿色枝条,一年四季在河风中摇摆飘荡,从一千三百九十六年前隋炀帝的船头,摇扭到我的面前。

  每个旭日东升的早上和晚霞飞舞的黄昏,我们的船都要从绿影中穿过。有时,我在船头伸出手,去握一握那嫩绿可爱的细枝美条,自然想起,这可爱的柳枝曾给中国的文学史增添了多少情趣和美色。

  柳是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历朝历代的诗文常以杨柳作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如宋代有人留下了这样一首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另外,还有许多仍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青青江水平”“吹面不寒杨柳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杨柳万千条”……

  若是没有杨柳,中国的文学将失去一份精彩,中国的诗歌更会淡缺不少颜色。

  人们常说“章台柳”“灞桥柳”等等,我说还有“运河柳”,而中国柳最美的就是“运河柳”,或许别人还没有发现“运河柳”,而我发现了,12个昼夜,我躺在运河的河面上,漂在杨柳的绿荫下,表达着自己对运河和运河柳的崇敬与爱意。南北三千里舞动的红旗,是京杭大运河独树一帜的标饰;串联五大江河的绿带,是彰显运河文化的奇妙景观。随着“世遗”脚步声悄悄的临近,大运河更迷人的风光也将迤逦展开。

  运河过江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渡过了长江,是横跨还是穿越?是空中飞还是地下钻?为此,我问十个人,十个人摇头;问一百个人,一百张嘴说“No”!这次渡江前,在我的心中,也是一个谜啊!

  未到长江,航船先过了淮河和苏北灌溉总渠。这是从洪泽湖流出来的灌溉苏北平原的两条大水。

  刚过淮安市的楚州,据说这里的蓼儿洼曾是施耐庵最初创作《水浒传》的地方,我一下想起了阮小五唱的那支歌:“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宽阔的大运河突然变成了一条狭长的水槽,行船的两侧不再是岩石、泥土和绿树,而幻化成了两道厚厚的水泥墙壁。我们就从两道水泥墙中间稳稳地驶了过去,船尾犁出两条水浪,向两边激涌,很快就被硬壁撞回,在水槽中翻卷搅斗。而水泥槽底下从西向东乖乖流去的就是一向放荡不羁的淮河。

  我们的船向南驶出不远,又一条东西向的大水横在了船头。这是著名的苏北灌溉总渠。我发现,运河之水与总渠的水处在同一水平面,而且在交叉处形成了一片极大的水域,西来的水与北来的水相拥交融在一起,有的分流东入黄海,有的南下与长江相连。不过有意义的是,两条水相互接济补充,在淮安城外古老的蓼儿洼畔进行了一次友好的汇聚。在她们的汇聚与缠绵中,我们的鲁2138号船却无声无息驶入新的航程。

  运河渡江的谜团终于就要被揭开了!

  午夜,航船跟随高音喇叭的指引,小心翼翼驶入扬州东郊的施桥闸,等第六条货船进入后,我们身后的两扇大铁闸缓缓关闭,完全截断了运河水的流动。同时,面向长江的闸门开启。因运河水面与长江水面存有落差,2138号与其它五条船同时开始下落。在关闸内,如入深谷,两边石壁峭立,什么也看不见,可我发现闸壁的石条,每条厚度约30厘米,一块块渐次露了出来,待第八块出水,我觉得2138号停止了滑落,因此时运河水与长江水已经平衡,货船随即离闸进入了长江。

  啊,原来运河渡江竟是这样!我根据石条的厚度测算了一下,运河与长江的水差高度应是2.5米左右。江面,夜幕笼罩,一片迷茫,但四周到处有灯火闪烁,那是江里的夜航船。

  我早就知道,江南运河通长江有两个出入口:一是南京东郊的谏壁闸,一是江阴处于江尾海头的黄田港——那里有王安石当年留下的一首诗:“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我建议船老大走黄田,这样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但他说前两次走的都是黄田,这次已报给了谏壁,不便更改了。船过江心,我和船老大的儿子王昌华照老习惯在江夜里的前甲板上噼哩啪啦放了一串鞭炮,庆祝本次渡江胜利。

  寻找“隋唐”

  我在苏浙沪三地交界的平旺港离船登陆,重回嘉应,继续陆地上的行走。我从蝶舞蜂旋、柳莺唱鸣的五月中旬,用时七个半月,于元旦前一天,到达首都的通州。那日天寒地冻,是北京地区一年内温度最低的一天,冷风肆虐刺骨,我的四肢几乎冻僵在没有一个人影的北运河的大堤上。不管怎么说,我完成了对京杭大运河全程的徒步考察!

  今年年初,我又独背行囊,开始了更艰巨更漫长的隋唐大运河之旅。

  中国大运河,实际上分两个系统:一是京杭大运河,一是隋唐大运河。她们时代不同,地理不同,长短不同。“京杭”长1794千米,“隋唐”长达2700多千米,两者相差约1000千米。

  到淮安后,我转向西行,沿洪泽湖南岸,经盱贻、明光、五河、凤阳和蚌埠等县、市,我一路打听,有干部,有农民;有青年,也有老者……他们只知道洪泽湖、淮河和朱元璋,也有人知道京杭大运河,你若问隋唐大运河,他们则直**:“什么隋唐大运河?”

  对此,我感到非常迷惑,更为隋唐大运河感到悲哀。隋炀帝从公元605年开始修造,先后在全国动用几百万民工,耗费了大量金银,最后修成了空前的、举世无双的大运河,给后来的唐宋五百年创造了强大与辉煌。可是千年以后,她的子孙把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工程给忘掉了,这该是谁之过呢?

  一日,偶尔听说在离洪泽湖不远的泗县境内有一段古运河,于是,我昼夜兼程赶了回去。

  长时间以来,我在淮北大地上寻找运河,到处是村镇原野、公路河渠。五月里碧绿的麦浪,在熏风中起伏,一望无际,可就是找不到运河的踪影。然而在泗县,我真的目睹了一段22千米长的古运河。

  我从城西的长沟镇起步,沿河岸向东走。古运河宽30多米,河床离堤岸有七八米,有的段落河底浅浅的水里生着一层绿色的浮萍,堤岸内长满密密的青草。寂廖无声的乡间水渠,若不说,谁也不知道她就是古老运河的一段遗留,一项标志。

  经过一个小村,河边村口几位老人在聊天。有位七十几岁的吴先生对我说,四十几年前,公社在这里搞水利,他们亲眼见到挖出了旧木船,长大的桅杆,还有旧木板和颜色鲜艳大小不同的瓷碗等。那时人多手乱,最后东西也不知哪去了。闻此,我又心疼又遗憾,这都是有钱难买的宝贵唐宋文物啊!同时又感兴奋和激动,老人的回答,就是对古运河的诠释。顺着这条渠道的方向朝着西北走,那就是我所寻找的隋唐大运河的方向。

  在泗县城住一晚,次日,我又沿着城东的那段古河道走了十余千米,到达草庙乡。这里河宽近50米,两边各有好几排高高的白杨树,日光洒下,白杨把影子映到水中,轻微地抖动着,编织成了一河斑驳的图案,透视出自己千年前的辉煌。一位乡民,撑只小船,慢悠悠地在水面荡漾,搅乱了一河白杨的影子。这条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古代大运河,虽然已不可能再挖掘通航,可她是一条地下文化长廊,她拥有的过去的伟绩与今天地下的辉煌将永远留在中华民族史上。

  从泗县开始,沿古运河的方向,我一路西北,经宿州、淮北、商丘、开封、荥阳、洛阳,过了黄河,又经焦作、新乡、滑县、浚县,直到馆陶、临清,与京杭大运河的故道汇合,经德州、沧州、天津,顺永定河故道,于十月十八日到达隋唐大运河的最北端——河北涿州。

  在过去近两年的日子里,我就一直生活在运河的怀抱里,天天与之对话与交流。如今分别后,我一直在想,过去30年,中国是属于长城的年代,它伟岸而高大,让我们个人找回了自我,民族获得了自信,使祖国自豪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未来的30年,应该属于大运河。她不仅催生和孕育了历史上几十座大城市的诞生与成长,而且彰显弘扬了中华文明。

  京杭大运河南北全面的畅通和复航是国家与民族的大事,反之则为悲哀。这不仅是为了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要把历史上的悲剧扭转过来,恢复运河原来的面目,让运河文化源远流长。

  在山东聊城,我曾听到他们这样说:“如果运河通到了我们门前,到时候不用号召,我们就是用铁锨扒也能把自己的运河扒到北京去。”

  闻此,我觉着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的年代并不遥远了。

  我用生命期待着大运河再次全线通航的那一天,并已隐约看到了驶离首都北京的航船,经通州、天津,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直抵钱塘杭州的盛况。

  (此文获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优秀作品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7:53 , Processed in 0.0369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