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23875|回复: 0

李梅芳散文选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9 08: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mmexport1717895491402.jpg

      李梅芳,网名松间月,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淮安市作协会员。自幼爱好文学,曾有多篇文章在报刊发表,喜欢自由,崇尚自然,爱在山水中徜徉,更爱描写自然之美。


  柳树湾写意
  李梅芳

  与友人相约,去看桃花灼灼其华之盛景。

  柳树湾这名字很诗意。长满柳树的河湾,一抹新绿轻绽。早就听说:东有钵池山,西有柳树湾。

  跨进柳树湾就如同跨进了植物王国!高高低低的树木,深深浅浅的色彩,把这里渲染得别有洞天。美丽的景色引来拍外景的新人,引来游人,引来放风筝的孩子,欢快的笑声让年轻的父母也拾起了快乐的童年。我忍不住抬脚向里面走去。

  一条长长的水泥小径,将这里一分为二。左边是大片的梨树,光秃秃的枝桠,在初春中还来不及披上绿衫。鸟儿飞来飞去,难藏踪迹。植物的美容师们正在喷药,虽然没有看到万树梨花满天雪的盛况,却看到了为之准备的忙碌身影,令人肃然起敬!花蕾初现,娇嫩的色彩预示着来日的芬芳。右边是高耸的树木,在粗粗细细的树腿间,不时地看到红色的蘑菇小亭散布其间,围着木椅,供人小憩,可爱又暖心。

  沿着小径,来到了柳树湾的后面,前面的景是精心布置,那后面的景则多了随意。

  东倒西歪的树木,多了份率性;瘦骨嶙峋的芦苇,多了份沧桑;拉帮结派的灌木,多了份幽静;隔岸的高大树木,多了份写意。满眼的景,忙了心乱了步,拿着相机,怎么拍也拍不出景的原意与深意,只能断章取义,把浑然天成的景分割成一缕缕一块块。这其中最喜欢的还是垂柳,一河杨柳一河烟,嫩绿的色彩是那样的明媚动人。

  最让我意外,也最让我惊喜的是浮桥。人工修成的木栈道、铁扶手的浮桥,九曲环廊般地蜿蜒在河面上,人动景移!是谁有这样浪漫的心思,竟然把路伸到河面上?是谁有这样美妙的创举,可以打破常规,造出一条水路?这个设计师必定是个多情而浪漫的人,是个酷爱大自然的人!因了他,才有了桥上人的快乐与享受。人在桥上走,水在脚下行,树影人影水中的倒影,全成了不可描述的美景。此时,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此时此刻,不就是这样的意境么?

  迂回曲折的浮桥让我流连忘返,我喜欢这个刻意的浮桥,因为这个刻意让我拥有了更多的随意。河的两岸全是无拘无束的植物,或细小或矮壮,或丛生或独立,都是纯自然的姿态,这些不经意的植物,用天然轻易就装扮了河流,装扮了柳树湾,这些自然之景轻易就上了心头。

  喜欢柳树湾,喜欢它的有拘与无束。人们从有拘中可以欣赏花儿的错落有致,色彩的红白相间层次分明,果树的花落果现,青涩成熟!人们也可以在无束中欣赏到率性的美自由的美,立在浮桥,目光远眺,任思绪飞扬!管他多少琐事与纷乱,被轻风一抚弄,被河水一荡漾,全都无影了。

  柳树湾是古黄河生态民俗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地400亩。内有果树柳树2万余株,另有乔灌木数十万株,春天花开之际,桃红梨白,杨柳青青,引来观者如潮;秋高气爽之时,迎来硕果累累之盛景。四季风光,各领**!它原生态的美,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让人心浮躁,在都市中有这样集美景与古朴宁静于一体的地方,理所当然得到人们的青睐!

  有心看花花不开,无心看柳柳成荫!还好没有错过早春的柳树湾,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怎能不引起我心的共鸣呢?


  拜谒刘鹗故居

  勺湖公园古色古香的建筑,在高大的树木映衬下,十分典雅。一回首,看到身后不声不响的欧阳中石题写的四个绿色大字:刘鹗故居,不觉停下脚步,细细地打量。

  西长街312号,就是刘鹗故居。路东,面西。长长的围墙,镶嵌着一个不威武不显赫的院门,浑同于普通人家。门楣上的四个大字,在街上琳琅满目的招牌中也是极易被忽略的,多少年来,故居就这样静静地立在闹市中。

  踏入大门,正对大门的是墙及一微型假山。转过,便进入一个长长的通道,主建筑坐北朝南,一溜往东排开。踩着青砖镶边中辅石块的院心,轻轻地走着,怕惊动潜心于知识海洋中的老前辈。堂屋,里面存放着刘鹗及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的画像,刘鹗的部分手稿、日记,陈列橱内陈列着刘鹗曾经用过的木琴以及各式版本的《老残游记》,屋正中是原来故居的模型,展现当年故居142间房屋的状况。房外屋角一丛翠竹,围墙边摆放着各式盆景,围墙上是图案丰富且不雷同的窗,简单却透着不凡,幽静油然而生。

  再往东进入穿堂,面南有大门,紧闭,与门相对的是根根翠竹。

  最东边是主厅,还没走进,一股幽香扑面而来,抬首,方见几枝腊梅出墙来。进院,纪念刘鹗逝世一百周年的红色条幅鲜艳夺目。跨入,“画杉大厅”四个大字高悬,字下挂着刘鹗画像,画像两侧是两幅对联,倒是少见。一是:奇士负奇才一卷记游能以文奇名后世;故居陈故迹千秋藏拓堪为国故导先河。二是:无偈不通数学歧黄修水利;有才必识封泥帛布鉴龟文。寥寥数字,浓缩了刘鹗丰厚的学识!两侧山墙挂有十二幅图文字画,概括了他传奇曲折的一生。

  初识先生,是读了选自《老残游记》的文章。方知此书不仅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还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后来又读了这本书,以老残走街穿巷行医为主线,这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描述,音乐方面,将白妞说书描写得出神入化,把视觉感觉都融入到听觉中,鲁迅称赞它:叙景状物,实有可观!景色方面,也是清新自然,让人过目难忘。文中着重树立了玉贤这个清官的模样,说他清官,他曾拒绝巨额贿赂,倚仗不要钱、不受贿,同时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是清官但暴政!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得出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昏庸的清官并不比贪官好多少的观点,是深得人们赞许的。文中的老残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是非分明,侠胆义肠,尽己所能,救人疾苦,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刘鹗之本真了。

  刘鹗原名孟鹏,祖籍镇江丹徒,出生于六合。在故居门壁之上,悬有“丹徒刘宅”的木刻,故乡之情可见。故居是其父亲刘成忠所购买,共有一百四十余间房屋组成的大宅院,目前故居仅存十一间。我所在的这间画杉大厅,原是会客的地方,顶棚上有彩绘,曲拱式廊檐,画杉在当时是豪华的,其艺术价值极高!

  刘鹗出身官僚家庭,不喜八股文,喜欢数学、医学、水利、算学等实际学问,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学识渊博让他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治理黄河,并写出《治河七说》,《历代黄河变迁图考》;写出《铁云藏龟》一书,开了研究甲骨文的先河,有着深远的影响;医学,写有《温病条辨歌诀》和《要药分剂补正》。

  不仅如此,他还有颗救民于水火之热心,八国联军入侵,自购太仓储米赈济北京饥民,不曾想,如此义举,却在1908年清廷以私售仓粟罪将他逮捕流放新疆,次年病死,后归葬于江苏淮安。难怪眼前的画像上有这样的话: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这就是您紧闭的唇中无声地呐喊吗?故居中仅存三件文物:所弹古琴一架、所穿皮袄一件、金丝楠木围棋桌一张。睹物思人,百年前的人物还原于眼前,时光总在磨砺着历史,存下来的都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华。

  出得大厅,门前置一清水池,池边广植青竹,竹边有梅,不大的院子,有两株高大的腊梅,凌寒而开,清香扑鼻。我想起: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是不是刘鹗先生的写照呢?


  壮美黄山松


  黄山的松,尤以迎客松而甲天下。

  迎客松,仿佛一位好客的主人,正在欢迎客人的到来。只是它这一站就是近千年,立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处,把山内山外,国内国外的客人迎接。用着优美的姿态,带着热情与真诚,敞开心扉,广迎天下客。迎客松因其宽广的心胸,谦虚的姿态,站成了黄山的标志,人们赞美它:奇松矗立玉屏前,四季伴生云雾间。根下从无一撮土,青狮石上寿千年。沧桑阅尽国之宝,岁月轮回对御筵。举臂广迎四海客,和谐包纳五洲贤。知名度之广之高可见一斑!

  后山的山体,多呈裸山,在这些坚硬的山体上,斜斜地伸出一株小小的松。这棵看上去幼小的松,却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岁月中,以山体为母,以缠绕于山的云雾为乳,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下来,扎根于坚硬的石头中,一点一点地缓慢成长。几百年如一瞬地过去,只为展示自己不那么高大的身躯,这种顽强的毅力太让我感动,这棵小小的松,在我的眼中无限地放大,成为参天大树,让我仰视。山中这样的小松,有着历史的松随处可见,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缝隙,就有可能生长出一株,它们的生命力之强,让人咋舌!

  黄山的松,千奇百怪,壮美无比。尤以那株被冠名为“龙爪松”最为有名!它的根系很发达,且有部分**在外,好似巨龙般昂首挺胸,在注视芸芸众生。看着这些起伏在地面之上的松根,苍劲有力,紧紧地抓着岩石与泥土,支撑起自己的一片蓝天,本应在地下吮吸大地的乳汁,却不小心将那种姿态呈献于天下人面前。

  著名画家刘海粟,十上黄山,九画黑虎。此黑虎是一株松名,话说画家登上黄山,疲劳之际,坐下小憩,竟朦胧睡去,梦中一只黑虎遥遥走来,走到近前却摇身变成了一株松,等到画家惊醒,真地发现了梦中的松就立在眼前,于是就称此为黑虎松。这松比其它的松要魁梧,精神抖擞,很有虎的霸气!让画家爱之切情之深,欲罢不能,竟然九画黑虎,足以明心迹了!

  黄山的松,千奇百怪,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奇迹,有的松是两株并生,根部合一,往上却成并蒂,仿佛一对相依相偎的情侣;有的在自己的肢体上又生出另一株树来,用自己的营养养活着寄生于它身上的另一株树,要是自己的儿女也就罢了,偏偏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有的枝条好似盆景,被人为地扭向一边,而这却是大自然的杰作,常年的风向与阳光所塑造的形状。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因为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不论哪一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或清秀或粗放,都在展示着各自的风采,不是我们能一言而道之的啊!

  回到家中,眼前拂不去的是松的壮美,每一棵都值得歌颂,每一棵都应该用心描绘。它们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让人热血沸腾,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长出优美的姿态,让人欣赏。人啦,真的要学习这样的精神,不论环境多么不利,都要拥有优美的姿态,不论生存多么不易,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静香书屋印象


  一路行来,微风吹拂,阳光温和,满眼皆景,甚为惬意!

  就这样一头闯到扬州瘦西湖中“静香书屋”的门前,一个让人静心的院落。“静香书屋”建于1992年,坐北朝南,清代建筑风格,门前一池清水,亭台廊榭环绕,花草树木间夹,很雅致。这是为纪念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所建。

  金农是浙江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终生布衣,一生好游,际遇坎坷,晚居扬州。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除了很深的文学造诣外,他在书法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自创漆书,横粗竖细,行笔只折不转,如漆工油漆,用大拙显大雅,不外延,内秀,古朴醇厚,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

  五十开外习画,人物夸张,山水别致,尤擅长画梅,人称“冻萼一枝”。“静香书屋”中庭院多以梅花造型,一是因金农爱梅画梅,更是意指他有梅百折不弯的精神,殊不知,在他笔下的千姿百态的梅中还有他浓浓的思乡情在内。金农的家乡,野梅花像野草一样繁茂,农人把梅花一扎,就可成为一道梅花墙,天然的景致。这些野梅花从心里往外溢出清香,渲染出思乡情,笔下的梅多精彩,思乡情就多深厚!

  天性散漫,浪迹半生的金农,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扬州停留,可想而知当时的扬州该有多好的文学氛围与创作环境啊!历经三朝的金农,交友甚广,上有名门公卿、富豪巨贾,下有贫民百姓。兴趣相投,要啥给啥,不投者,要啥没啥。这其中与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很是投机,板桥曾说:扬州金农最好!一起游玩一起探讨一起创作。“静香书屋”的正门对联就是板桥所题:飞塔云霄半,书斋竹树中。作为八怪之首的金农,不仅仅是为人的怪,以他当年的才气,想要活得舒服些不是难事,然却活得艰难,人生坎坷,梅受尽磨折仍傲放枝头,不就是他的写照吗?他的怪主要表现在艺术成就方面,他的漆书开创了书法的一个新时代,融诸多笔法为一体,以简单拙朴来呈现书法的内敛深厚。他的画,古拙简练,形象鲜明,大胆创新,看似随意的泼墨点染,却有着高远的意境。融入多家的画风,形成自己的风格,且影响深远,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所传承!

  金农因艺术造诣高而位于扬州八怪之首,“静香书屋”作为他的纪念馆,也很配合他的怪。正门背后的亭为半亭,伸入门前荷池的舫为半舫,天然桥为半桥,或依山或傍路,一扫建筑的对称格局,仿佛是衬托着金农的大胆创新之风格。走在其中,馆内镶竹嵌梅,一门一厅中都是他的风格,一笔一砚中都是他的才情,一草一木中都是他的情趣。立于正门,背倚板桥的题联,面对一池清水,想到金农的漆书“静香书屋”四个大字,竟是浑然一体,都是用内敛之境来表达深厚之意!真是用心良苦!

  “静香书屋”,一如金农的成就,大胆创新,别具一格,内秀不张扬,清幽雅致。此时正值院内腊梅绽放之际,清香四溢。仿佛看到金农正透过轩窗凝梅握笔,挥毫泼墨,把那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融入于笔中。一株历尽磨折的老梅傲立,散发出缕缕梅香,溢出书屋,溢出瘦西湖,飘进人们的心中!


  神奇枸杞

  杯中放入黄芪、金银花与红枸杞,开水冲泡,一杯心仪之茶成。

  这包红枸杞来自宁夏,颗粒饱满、硕大,是太极大嫂去旅游时,从宁夏带回来送给我的。我先是用枸杞配着几种坚果吃,说是护发养发,尤其对落发有独到之功。一直以来,这落发让我困扰,它们落得前赴后继,毫不眷念的样子,真让我伤心。听说枸杞与几种坚果一起煮着吃,可治落发后,一连吃了多天,其实冬天吃最好,春天吃的效果远不如冬天,不是说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吗?我是抓住春天的尾巴。不知是心理作用,还真起了作用,再洗头时,头发确是落得少了。

  前年去宁夏时,特地买了枸杞,宁夏的枸杞闻名天下,是枸杞中的佳品,到了宁夏哪有不买之理。导游一个劲地游说,说黑枸杞如何如何好,比红枸杞要好很多,来此地不买点回去,如同白跑一趟宁夏。众人纷纷掏钱买黑枸杞,我也不例外。只是这黑枸杞怎么看都不如红枸杞好看,颗粒细碎,果实太小,难道黑色的都如此袖珍?

  买回来后,用黑枸杞泡茶,这茶的颜色如同黑墨水,喝起来无甘甜味,只泡过一回,便封存在冰箱中,再也没有打开过。这颜色让我不想喝,虽然肚里没啥知识,但也不想拔苗助长,喝黑墨水啊!

  今天去拜访沈爹,他家偌大的四合院里长着多种花草,近大门处一溜边放着几大盆植物,这些盆中的植物枝条上叶片很小也很少,听得主人介绍方知它们是枸杞,是来自宁夏的枸杞。30多年前,主人曾去过宁夏,并从那儿将枸杞迁回并种植成活。几个大花盆里的枸杞,是一个品种,年份不同,最大的有30多年,其次有10多年,也有近十年,更有才一两年的。它们是一个祖宗,都是从老枸杞身上剪下来的枝条栽插而成。主人说,每到秋天,树上结的枸杞又大又红,非常饱满,年年采集,晾晒成干,在以后的岁月里够一家人慢慢享用。

  听了主人的话,心中一动,惴惴地开口:我可以带走一根枝条吗?主人热情地道:当然可以,我来拿剪刀。主人拿来剪刀后,不仅剪了枸杞的枝条,还有玫瑰的、腊梅的。接着主人告诉我,如何才能有效地栽种它们,这可是他的绝招,他家许多花卉都是用此法而存活的:枝条往上移一公分处,沿着枝条转一圈轻轻地切开,剥去皮,剪的枝条是斜切面,这样可以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在枝条栽种前,先放进加入白糖的水里浸泡半小时,然后再栽种,这样存活率极高。

  我按照此法操作,带回五种枝条,活了三种。死去的是腊梅。枸杞,初栽时,小小的叶片总是萎靡不振,一度我都要失去信心了,没想到,田野里随处可见的枸杞居然这么难长,只不知,田野里的枸杞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天天在盆边凝视,叶片的伸缩时时牵动着我的心,没精神了近二十天,才渐渐精神起来,当我发现长出新的叶片时,长舒了一口气,这宁夏的枸杞终于在我这里安了家,从这枚小小的叶片中看到了硕果累累的红枸杞,看到了杯中的枸杞,口中生津,全是枸杞的甘甜。

  今天朋友来我家,看到盆中的枸杞,惊喜道:这不是枸杞吗?我说:是的,还是宁夏的枸杞。她道:预定,明年我要来剪枝!我说:好的。送走朋友,我蹲在花盆前凝视着枸杞,一个多月以来,它从枯萎的边缘,活了过来,如今长得枝叶茂盛,亭亭玉立,非常秀气,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好好地培养,让它也成为一两年、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的老枸杞,成为家里的一个成员,照拂着家人,幸福着家人。

  看着盆中的枸杞,喝着杯中的枸杞,就想到了友人,拿出手机,微信中问候,言语中感谢,内心里感恩。放下手机,端起茶杯,喝喝友谊,喝喝甘甜,喝喝岁月中的芳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8:55 , Processed in 0.0517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