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21508|回复: 0

颜复检查国庆“畅游” |赵日超|淮安断章(节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 13:4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赵日超  摄影/撰文
淮安区委书记颜复检查国庆“畅游”

                 
  10月3日11时40分,淮安区委书记颜复在副区长朱赤的陪同下,率文化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河下古镇湖嘴一条街,检查国庆“畅游”工作。
        
mmexport1727949077020.jpg       
  颜复书记走访了解河下古镇湖嘴大街一条街出入口的管理安全,文化景点运营,居民和游客需求。随着河下古镇一条街周边环境的改造升级,给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幸福感、快乐感和舒适感。

IMG_20241003_154509_edit_236417228559628.jpg
IMG_20241002_175300.jpg
     国庆假期,河下古镇文旅大餐精彩纷呈,特色活动轮番上演,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国潮音乐会优秀曲艺表演艺术家们纷纷亮相大舞台。

mmexport1727934329609.jpg
     颜复要求各有关部门以一条街游客满意为中心,进一步做好服务,确保畅通无阻,“畅游”安全,让广大游客和谐旅游,欣赏美景,心情愉悦,享受生活。
mmexport1727969510258.jpg

IMG_20241003_154544_edit_236403671569243.jpg
mmexporte319f8e519e856ff3b8bbdb9eed3cbf8_1727936577910.jpeg
mmexport1727969045000.jpg
IMG_20241002_175307.jpg
IMG_20241003_110031_edit_236747988185879.jpg
IMG_20241003_155335_edit_236281886050774.jpg
IMG_20241003_153755_edit_236522549607635.jpg
mmexport1727935857931.jpg
  mmexport1727949079693.jpg
IMG_20241003_154234_edit_236476973384324.jpg
IMG_20241003_150440.jpg


mmexport1727969051700.jpg
mmexport1727969003661.jpg
mmexport1727969010875.jpg
mmexport1727969968112.jpg

mmexport1727969032952.jpg
IMG_20241003_152455_edit_236536063575712.jpg
mmexport1727969030664.jpg
IMG_20241003_153924_edit_236505095836634.jpg
mmexport1727969028317.jpg

mmexport1727969026127.jpg
IMG_20241003_152402_edit_236551486402406.jpg
mmexport1727969023519.jpg
IMG_20241003_152322_edit_236568246142484.jpg
IMG_20241003_151022_edit_236667907251336.jpg
mmexport1727969021193.jpg

mmexport1727969018803.jpg
mmexport1727969001067.jpg

mmexport1727969538333.jpg

mmexport1727969522396.jpg
IMG_20241003_150838_edit_236701681016953.jpg       
mmexport1727969513936.jpg
IMG_20241003_234310.jpg
IMG_20241003_154931_edit_236340533767932.jpg
IMG_20241003_154224_edit_236492650552556.jpg


淮安断章(节选)
  赵日超


  一条巷

  淮安人曾将河下萧湖西至湖嘴大街、东至莲花街,里运河堤北角楼至竹巷街一带称做“古枚里”。史称“枚里镇”“枚家巷”。

  “古枚里”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枚乘、枚皋父子的故里,“枚家巷”因枚乘、枚皋父子在此居住而得名。湖嘴大街是河下古镇的一条老街,这条街因清乾隆下江南弃船登舟而闻名。还因与之相连的竹巷街,居住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状元沈坤而得名,更因枚皋在与之相连的莲花街“枚家巷”居住而富有传奇故事。

  吴承恩故居长满了苍翠的竹林,得名“竹巷”。取名竹巷是因为吴承恩身上有傲岸不俗的风骨,他不是随波逐流的那种人。沈坤是淮安文状元,这个文状元还能带兵打仗,他与吴承恩结为好友,时间一长,两个邻居又结为儿女亲家。

  据《淮安河下志》载:河下曾有108条街巷。明清两代,河下就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因官宦名人居住和居民姓氏而得名的街巷有状元里街、杨天爵巷、太史第巷、光禄第巷、地官第巷、许天和巷、周官巷、侯家巷、倪家巷、马家巷、高家巷、朱家巷等。

  河下的文脉得从枚家巷说起。西汉大辞赋家枚乘以《七发》开汉赋之辉煌先河。枚乘,西汉淮阴(今淮安)人,辞赋家。枚乘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枚乘曾做过吴王刘濞文学侍从。七国之乱之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在很长时间段被视为大国上宾,后来成为梁王刘武的文学好友。汉景帝时,枚乘被封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便以患病为由罢官,居住在睢阳,常与刘武以及一些文学大家一起畅游梁园。

  枚皋[gāo]字少孺,汉赋大家枚乘庶子,出生于汉景帝四年。枚皋深受父亲枚乘熏陶,自幼爱好文学,谈吐滑稽,不拘礼节,并且善于辞赋。十七岁那年,他上书梁共王,梁共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学,便召他为郎。

  在枚乘病死后,汉武帝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枚皋自称是枚乘的儿子,汉武帝喜出望外,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从此深得汉武帝的宠爱,不久便拜他为郎,后来还派他出使匈奴。《汉书.艺文志》说枚皋有赋一百二十篇,确实是汉赋的一个多产作家。

  父祖是辞赋家,子孙不一定也是辞赋家。文学的感受力、想象力、描绘力并不遗传。但由于父祖文学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父祖的言传身教,子孙也有可能成为作家。于是,就有了街巷的家族文学,文脉传承。西汉以来,有枚乘、枚皋(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白居易、白行简(兄弟),李璟、李煜(父子),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曹寅、曹雪芹(祖孙)等著名家族文学。

  读书求取功名,是光宗耀祖的主要门路。自唐朝设立科举制度以来,淮安河下刘世光家族连续五世科举有名,并出了六名进士。刘世光原名均,因避明神宗朱翊均之嫌,遂改名世光,为明万历已卯年(1579)举人。刘世光长子刘一临,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其在任常山县县令时,其父刘世光任沈丘县县令,两县相近,父子以同为遵理守洁的官吏,同时得到巡抚的举荐,被传为街巷佳话。

  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饮马长城窟行》,形成“建安风骨”时代特征。中唐时期,诗人吉中孚被称为“大历十才子”。晚唐赵嘏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传诵千古。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苏轼称其诗文“气韵雄拔,疏通秀朗”“秦少游、张文潜才识学问为当世第一,无能优劣二人者”。明清时代,淮安成为孕育和催生小说、戏曲的重镇。施耐庵晚年客寓淮安大香渠巷写下名著《水浒传》,他与罗贯中是师生关系,他们合作了《三国演义》。

  清代客居淮安的刘鹗创作《老残游记》,成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刘鹗与罗振玉同为清末著名学者,刘鹗祖籍江苏丹徒人,罗振玉祖籍浙江上虞人,但均客籍淮安,早年多有交往。选婿不看门第看才气,这又是当地人家的优良传统。刘大绅年幼时跟随罗振玉读书学习,罗振玉慧眼相中,就将长女罗孝则许配给了刘大绅。刘大绅为刘鹗四子,后任天津《大公报》社会版编辑,再后入金城银行及附属通成公司、城孚公司工作。刘大绅家学深厚,源于他学识渊博的父亲刘鹗。

  福巷宝地,江河奔腾。一条巷仍延续着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着包含中西方进步思想的人类文化智慧。

  一 条 街

  石板街曾因漕运及盐商聚居而富甲一方,甲第园林之盛、儒雅向学之风甚浓,一时无二。

  河下镇的湖嘴街、花巷等九街两巷的青石板路面,是清代盐商大户程本殿利用运盐的回头船运回石板,铺设而成。当时河下最大的商业是盐业。苏北沿海所产食盐统称淮盐,产量质量均为全国之冠。河下镇乃淮盐囤积之所,行销皖豫41州县。朝廷在河下镇特设淮盐运司的官衙,负责征收盐税。据说运盐后是空船回来的,因载重减轻了,过桥时不少桥太矮,就过不去了,于是就装些石头以降低船在水中的高度,过桥后就把石头卸了。后来,空船回来时干脆运条石到河下,于是就有了河下石板街。

  也许街道就是街道,时间就是时间。走进这条街时,在时间的隧道里,我开始在这里驻足,回首。在街道的入口,几块赫然入目的石碑,镌刻着古镇的历史——四大名人的头像、姓氏、名字连同他们曾经的战事及其辉煌,都以文字的形式在石碑里若隐若现。

  这里被誉为华夏进士镇。仅明清两朝这条街就出过55名进士,状元一名、榜眼两名、探花一名。出举人100多人,博学鸿儒司5人。从官职来讲,有的人任过翰林、侍郎、尚书,也有人做过皇帝的老师。世界级文学大师《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被誉为世界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韩信、南宋时击鼓抗金兵的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状元抗倭英雄沈坤都出生在河下一条街……

  走进这条街道,就如同走进华夏的历史,却很难触摸到他们曾经的过去。远方苍茫,远方已远。除了一个模糊的背影,祖先们的荣誉、骄傲,祖先们的功名、利禄,都已化作尘埃,零落成泥。祖先们带给自己的那份自豪和优越,早已让位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了……

  一 部 书


mmexport1727937044853.jpg
  上中学时,再读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就对先生笔下所描述的人物充满了神往。

  此前一直认为悟空火眼金睛,性子刚烈,为人正直,为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悟净老实本分,一路虽说没有像悟空那样的功劳,但牵马挑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八戒不光好吃懒做,而且在艰难的时候,总是希望着散伙回到高老庄。没想到在如来佛主最后封神的时候,八戒为何也被封了神?

  带着疑问,走进吴承恩故居。踏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苍翠的竹林。修竹丛丛,绿叶婆娑,摇曳生姿,给我们一种虚怀有节、幽雅恬淡之感。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宋朝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中的几句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吴承恩一生屡遭困顿,而不随波逐流,这一丛修竹不正是他傲岸不俗的风骨写照吗!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下了“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句子。带着憧憬,我体验了水帘洞别有洞天的风韵。传说,谁要能五步跨过石桥,谁就会财大福大造化大,就能够获得《西游记》中追求的五种境界:一是修行积善,功德无量;二是斩断烦恼,豁然大悟;三是前程远大,后步宽宏;四是身手不凡,本领高强;五是心宽体健,延年益寿。

  吴承恩自小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人称神童。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转衰、日趋**的时期,宦官刘瑾及严嵩父子先后擅权。在父母的影响下,他爱听神魔故事,搜集唐僧取经的戏剧、评话等资料。吴承恩36岁那年,明世宗南巡承天府(今湖北安陆县),随驾文武大臣乘机敲诈勒索,大捞横财,闹得民不聊生。吴承恩写下了著名诗篇《二郎搜山图歌》。诗中把那些祸国殃民的文武大臣比作二郎搜山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妖魔”,斥之为“五鬼”“四凶”,连皇帝明世宗也遭到了他的斥责。

  青年才俊吴承恩历经寒窗苦读之后,写诗作文,一挥而就,其文才很早就受到官员、前辈、社会名流的认可。原以为可以登科及第,红袍加身,披红戴花,光宗耀祖,却因他的文风求真洒脱,一次次乡试,他总兴致勃勃地去应试,然而又总是榜上无名,扫兴而归。于是悲泪长流,面对孤灯,创作了80万言的章回本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故居客厅前廊柱上的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这副对联,概括了吴承恩创作源流和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

  人生之失意,于常人,是一种痛苦,而于文人,未尝又不是一种幸事。吴承恩如此,许多文人也如此。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因而写出无数传世之作。还有陶渊明,遭僚敌陷害,不甘俯仰于宦途生活,毅然弃官隐居终南山,最终写出流芳百世的《桃花源记》。当然,一生与官无缘的吴承恩,怎么也没有想到,正八品的他会因他的《西游记》而名扬天下,让他居住的河下小镇光芒四射。

  一个人,一辈子,一部小说,名满天下,谁人不羡慕?然而星移斗转,日月轮回,再没有吴承恩之外的第二个人这么幸运,这就是吴承恩与众不同之处。而造就吴承恩与众不同之处的,便是他一次次考试的失败以及他官场的失意。

  迄今为止,《西游记》已被译为20多个国家的文字,外国翻译家把《西游记》的书名翻译得五花八门,有的译为《猴与猪》,有的译为《神魔历险记》,有的译为《中国的仙境》,有的就直接译为《猴子》。他们认为《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写得生动有趣,对这两个人物情有独钟。《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即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伏怪以力,取经唯诚”。这幅挂在吴承恩塑像上方的对联由康有为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对联向人们揭示一个人间真谛:“战胜邪恶要靠力量,取得成功凭借毅力。”我们又观赏了书斋前的假山飞瀑、小鸟游鱼。置于山水景致中的是一座吴承恩的立姿汉白玉塑像。“咫尺之中,赏千里之外”,吴老先生手握书卷,凝神遐思。吴承恩身旁的一株芭蕉悄然傍立,宽大的芭蕉叶似乎在叙述着铁扇公主当年的无奈和委屈:只因为她不愿将自己的芭蕉扇借给孙行者使用,便遭受了一场钻心的痛苦。吴承恩笔下有很多“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革命的妖怪、反革命的妖怪,有后门的妖怪、无后门的妖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出身,注定了不同妖怪的命运与下场。

  现在看来,唐僧过迂,悟空太烈,沙僧太懦。吴承恩塑造了八戒上讨好师父和大师兄,对下欺负沙师弟,人间形态被吴承恩在八戒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想八戒原来在天上统领三军,何等威风?被贬下凡之后,性情大变,挑担牵马,屡遭大师兄捉弄,从云端摔下来的滋味可不好受。吴承恩用八戒的狡诈、贪婪、拍马溜须囊括了古今奸佞小人,其讽刺之意,清晰可见。纵观古今,八戒这一形象无处不在。官场上有几个像孙悟空那样敢“闹天宫”“摘仙桃”“砸玉帝”的父母官。

  一炮台


mmexport1727937213638.jpg
  180多年前,关天培守护的疆土激起了侵略者的贪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关天培站出来。屹立在炮台旁,手持佩刀,与炮台共存亡,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志,唤起了中华儿女挥戈驱寇的勇气与力量。

  关天培是清代爱国名将和著名民族英雄,幼时家境贫寒,在淮安城守营当一名普通兵丁。当兵期间不久就考上了武秀才,被任命为淮安右营把总(正七品)。之后关天培被一路擢升,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武职,至道光十四年(1834),关天培接任广东水师提督,镇守祖国南部海疆。

  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赴广州查禁**,在关天培等人的坚决支持和武力配合下,虎门销烟的熊熊烈火烧出了中华儿女的志气,也烧掉侵略者的**,关天培更是亲率水师连续六次击败英国的野蛮进犯。1840年9月,清政府迫于压力将林则徐撤职查办。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

  1840年十二月初十,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军攻陷,守将陈连升等战死。关天培坐镇虎门,仅剩数百名将士随其坚守炮台。他多次向两广总督请援,但均无法取得有力的援助。时任两广总督琦善仅遣兵200人进行敷衍。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决心坚守炮台以战死报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趁潮水上涨,集中全部舰艇及陆军3000人,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关天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所部400人与敌血战。他凛然坐镇虎门炮台督战,亲燃大炮射向敌人。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关天培亲自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英国司令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严词拒绝。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拔出佩刀,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受伤10多处,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还击。后被枪弹击中,伤痕遍体,口中仍然大呼杀敌。

  关天培令随从将大印带走,随从的同乡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用鲜血与生命来捍卫民族尊严。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关天培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一时不敢上前,个个目瞪口呆。他的英勇行为令对手钦佩万分。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关天培坚守的炮台,让我读出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又似读一卷凄婉的历史,我看到了中国的脊梁中国灵魂。无数的仁人志士抱着“一息尚存,尚思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或是慷慨赴难,悲歌就义,或是浴血疆场,挥戈驱寇。

  1841年3月,关天培的灵柩被送回淮安。一时淮安人都穿白衣列于道旁,失声恸哭,迎接英雄魂归故里。淮安地方官员和民众选择了家乡的一块“宝地”作为其坟冢。关天培家人还用朝廷给的抚恤金和筹借的资金在淮安建了关忠节公祠。祠内墙壁上再现当年关天培拔出佩刀,坚守炮台指挥作战的情景。

  一口井


mmexport1727937059842.png
  窦娥巷的一口井是很多游客想去的地方。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这部带有浓厚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戏剧堪称元代文学的高峰。

  窦娥巷里面还有一口当年窦娥用过的井,谓之窦娥井和窦娥亭,过去谁在窦娥亭上晒衣服,也要受到众人的指责,谁在窦娥亭周边遛狗,都会遭到人们白眼。我穿越栏墙,小心翼翼地来到窦娥亭前,亭已破败不堪,亭子中间窦娥用过的井已完全干枯;亭柱上油漆已全部剥落,但依稀还能看清一副对联。

  感天动地冤海英烈窦女娥,

  惩恶伸义梨园领袖关汉卿。

  在《窦娥冤》里,流氓横行霸道,官吏草菅人命,平民百姓有苦无处说、有冤无处诉,社会无比黑暗。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一书写到了元代统治者的屠城。“鞑靼过关,取所掠山东两河少壮男女数十万,皆杀之。”蒙古攻灭金朝,人口比战争之前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宋代四川人口近两千万,元军过后,只剩八十万。

  后来,蒙古贵族觉得把汉人全部杀尽了,没人给他们做奴隶,屠城的事才渐渐减少。蒙古官员目不识丁,断案时,他们“高坐堂上,大小事务一切付之于吏,可否施行,漫不省录”。官既不管事,也管不了事。吏员便趁机以案生财,谁给的钱多就为谁办事,大江南北,地痞流氓为非作歹,窦娥这样的蒙冤者数不胜数。

  《窦娥冤》中张驴儿是个典型的流氓。张驴儿救她们婆媳本就有别的企图。他与父亲威逼蔡家婆媳与其父子成亲。窦娥不从,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再向窦娥下手,没想到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诬告窦娥杀人。太守桃杌不认真侦查案件,只是一味刑讯逼供,为了保护婆婆,窦娥只好含冤认罪,她因此被判处**。临刑前,为了表示自己的冤屈,窦娥立下三桩誓言: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结果一一应验。像绝大多数中国老戏一样,《窦娥冤》也有个光明的尾巴: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成廉访使的父亲控诉,冤案得以昭雪,恶人一一得到惩处:首恶张驴儿被斩首,赛卢医被发配充军,桃杌被革职永不叙用。

  窦娥井边人家,世代与井相依相伴,所以爱井如命,老人们对它更是呵护有加,因为他们从父辈起,就靠着这口井安身立命,井水已经陪着他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每日晨光熹微,老人们便会来到井边,打上一桶干净的井水,以备一天煮饭烧菜之用。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专门打水的桶,绝不会与洗衣洗澡的桶弄混。若有人不注意卫生,不管谁见到,都会立即制止,并马上主动从家里拿来专用的桶或勺来给他打水。有些顽皮的孩子将手放进井里玩耍,也会被老人们大声呵斥。水井给人们的馈赠是厚重的,人们对水井的爱亦是深沉的。老人们常说,这口井是老天爷赐给我们大家的福气,一定要好好爱惜。不懂得惜福的人,是不能长久地享福的。

  望着久已干枯的窦娥井,看着枯井旁堆积的垃圾、杂物,我感觉无声的窦娥井似乎还在诉说着关汉卿笔下六月飞雪,血溅白练感天动地的故事。窦娥亭虽已破旧,却有一股不畏强
*暴的正气!我深为遗憾,人民为纪念这位英烈女士所保存下来的遗迹,经过“文化大革命”劫难,今人本该更为重视历史遗留的诸多教训。

  元代当政者对汉人的生产、生活进行严格限制。为了防止汉人造反,皇家禁止民众田猎、习武、拿兵器、聚众、野行。每五家汉族人才可以拥有一把菜刀,而且这把菜刀平时还要放到蒙古人家里。在唐宋以后的政权中,元代寿命最短,只维持了98年。

  离开窦娥井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拉着我的手说,窦娥巷原先叫蜡烛巷,自从关汉卿写成并演了“窦娥冤”,巷里男女老少都去看了,痛哭流涕,悲愤不已,于是“蜡烛巷”也改名为“窦娥巷”。至今也有800多年了,这是一条古巷。巷里的女同志都以窦娥为榜样,正直、善良、勤劳、不畏**。

  窦娥的教训,是值得用心铭记的,这么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的窦娥井理应保护好!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那些随处可见的楹联,那些随便搁放的农具、石磨,还有那些在一杆烟斗下饱经沧桑的脸庞,还有那个旁若无人正在运河边浣衣的少*妇……都在真实地告诉你,昔日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最真实的,唯有对漕运的留恋,对生活、日子以及一条街耕读精神的守护和演绎。

  赵日超,东方旅游文化网总编,2011年获国家文创三级职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石毅红色书画艺术院艺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散文学会理事。2014年3月出版散文集《窗外风景》(作家出版社),由《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袁鹰和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宗仁作序先后刊发在《人民日报》《文学报》上。散文随笔散见于《作家文摘》《美文》《山东文学》《散文百家》《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科学报》
《小品文选刊》《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书画报》《工人日报》《中国环境报》《农民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华瑰宝》《中国周刊》《中国水运报》《中国建设报》《雨花》《中国散文报》《青春》《新华日报》《艺术中国》《中国旅游报》《中国演员》《中国矿业报》等多家报刊。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小学生轻阅读·江苏名篇》《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曾连续6年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获中国散文学会随笔一等奖,中国大众文学学会游记散文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徐霞客散文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0-23 02:07 , Processed in 0.0613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