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5405|回复: 0

相遇征文(添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3 16:5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平行的两条河》作词 / 毛诗奇   作曲 / 火箭  演唱 / 西女  制作 / 敦伟


    相遇在"河下”‌
  谢国丽

mmexport1759480465472.jpg

  午后,雨压根没停下来的意愿。在古镇河下。
  迎面遇着一家四口,妈妈瞅着天空,脸上挂着些不快,嘀咕道:“又是被抖音骗过来的一天,我就说全国各地的古镇都一个模子刻的吧,非得千里迢迢的跑过来,又赶上了这天气!”爸爸听了倒是气定神闲,说:“总归是有不一样的,更何况我们刚好也没看过雨中的古镇。还有,你看因为下雨,巷子里游客也少,两孩子踩着小水洼蹦蹦跳跳的多开心呀!”
  一路边走边想起前两天在另外一个景区,当一群人在山顶围着一汪蓝得耀眼的清泉欢呼雀跃时,一位四十来岁的游客撇撇嘴,不屑道:“不就一个深坑,一看就不是天然的,纯属人工开凿。听说有几个高中生还在此寻过短见哩!”那一刻,本想告诉那位游客,这泓清泉实属天然,历史上也有记载的,但话到嘴边,没说。径直走向了不远处的沙滩。
  一路有雨、有雾、有小桥流水,河面飘荡着漂亮的花船,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巷尾,恰好看到两位老人从老屋里走出来。只见奶奶叹了口气,絮叨说:“这雨快下一天了,游客都忙躲雨了,今个这油墩要卖不出去啦!”爷爷闻言不气不恼,还一脸的和颜悦色:“面不是都和好了吗?卖不完刚好再醒醒。我回头再剁些牛肉糊,留明个蒸萝卜丝大包子。这两天闺女一家要从厦门回来了,娃们最爱吃你蒸的包子了。”
  拐角返程,举相机准备再拍下雨中古镇时,瞥见檐下有只蜗牛,正一伸一缩地爬动,触角轻探,向上,再向上。不觉抬头,雨不知何时已收了些,风里竟带了点干爽气——想来明日该是个大晴天!

      烟雨河下
  华学飞‌

  雨丝如帘,斜斜织入河下古镇的青灰瓦檐时,先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潮湿的水汽里裹着三重气息:运河水的清冽、青石板下泥土的温润,还有远处茶社飘来的碧螺春香。一呼一吸间,仿佛把千年时光都吸进了肺腑。檐角铜铃在雾里轻晃,叮铃声混着运河的流水声漫过来。你若站在吴承恩故居的雕花窗下,恍惚能听见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与明清漕运码头的号子在雨雾中重叠。伸手触一触窗棂上的木纹,指尖会沾到细碎的雨珠,像极了书中漏下的墨点。
  踏上被雨润得发亮的青石板路,脚步要放轻些——每一步踩过的裂纹里,都可能藏着梁红玉擂鼓抗金的余震。走到石桥中央时,不妨停下撑伞的手,让雨丝落在手背,再俯身看桥下的碧波:水面映着黛瓦白墙的倒影,偶尔有乌篷船缓缓划过,船桨搅碎的不仅是倒影,还有千年漕运的旧梦。指尖轻触斑驳的石栏,能摸到深浅不一的凹痕,那是旧时船家系缆绳磨出的印记,带着河水浸泡过的微凉,仿佛还留着船工掌心的温度。
  推开老字号茶社的木门,铜环“叮”的一声响,先别急着落座。凑近柜台看老师傅用盖碗沏碧螺春,沸水注入的瞬间,茶叶在水中舒展,像极了古镇苏醒的模样;再转头看邻桌,年轻姑娘正举着手机,将茶点上的桂花碎、古窗棂的雕花与檐下的雨帘框进同一帧画面。你若也想试试,不妨借她的角度,让屏幕里的光斑与雨滴一起跳动。若偏爱浓郁口感,点一杯加了碧螺春茶底的拿铁,瓷杯壁凝着水珠,喝一口,奶泡的醇厚与茶香的清冽在舌尖交融,就像古镇的旧时光与新日子撞了个满怀。
  走到非遗工坊的玻璃窗前,别只做旁观者。扫码预约一节面塑体验课,坐在老手艺人身边,接过他递来的彩色面团。指尖捏揉间,先跟着学做传统的“鲤鱼跳龙门”,鱼鳍的弧度要捏得灵动,鱼鳞要压得细密;再试着捏一只新潮的“卡通瑞兽”,给它添上圆滚滚的肚皮和俏皮的耳朵。当两只面塑并排摆在案上时,你会发现,传统的纹路与新潮的造型并无违和,就像古镇的砖瓦与现代的灯光,都藏着对生活的热爱。
  入夜后,一定要去古运河畔走走。灯笼次第亮起时,暖黄的光映在河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先找石阶坐下,看露天投影里播放的古镇纪录片,画面里的古船、漕运码头与你白天走过的场景慢慢重合。身边的老人正给孩子讲“梁红玉擂鼓”的故事,你若听得入神,老人或许会指着屏幕里的古戏台说:“明天这儿有淮剧,可得来看看。”起身走到文创店,挑一本印着“河下八景”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能闻到淡淡的墨香;再选一个融入漕运元素的帆布袋,袋身上的船桨图案带着复古的纹路,背在肩上,仿佛把古镇的风景也带在了身边。收银台旁的智能音箱正播放改编版《运河谣》,传统曲调里混着现代电子音,你若跟着轻轻哼唱,会发现古老的歌谣,也能唱出新的韵味。
  若赶上淮剧演出,一定要提前到古戏台占个好位置。锣鼓声响起时,演员身着戏服登场,水袖翻飞间,唱的是古镇的旧故事。演出结束后,走到巷子里的百年老槐树下,共享阅读角的灯还亮着。拿起一本《河下古镇志》,或者打开电子书,让树影落在书页上,雨丝偶尔飘进衣领,带着微凉的水汽。那一刻,千年文脉与当下时光,都在这宁静里停驻。
  离开前,别忘去巷口的文创邮站。写下一张明信片,收件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未来的自己。笔尖划过纸面时,不妨写一句白天的感受。看着明信片被投进改造过的旧邮筒,你会知道,这场沉浸式的古镇之旅,不会随着离开而结束。它会跟着明信片一起,带着河下的水汽,去往更远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10-14 03:44 , Processed in 0.15677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