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庚子年国庆、中秋同日 卢顺贞 万户同欢,小康决胜,旗飘鲜艳歌声美; 一天双庆,大疫服输,花发清香月亮圆。 严永年 国之庆,家之欢,同一日月圆花好; 龙也腾,狮也吼,令全球刮目仰头。 |
水调歌头·次韵苏轼“明月几时有” 董振安 明月古来有,惊艳在今天。探寻宇宙奥秘,登月已经年。驾箭神舟飞去,女侠银河授课,方识桂宫寒。剑客开舱走,灯火照人间。 中秋节,亲欢聚,夜无眠。玉辉清洒,百姓华夏乐团圆。直面狂魔肆虐,共克时艰守望,科技策谋全。追梦鸿图举,造福动婵娟。 |
祝贺上榜![]() |
记忆里的中秋 陈素玲 那时年幼,我和妹妹还在父母身边,在故乡盐城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中秋节前,镇上的空气里洋溢着喜气,大人们都谈论着某某家新女婿来“追节”了。 “追节”也不知道是不是家乡特有的中秋习俗,已定亲但尚未婚娶的女婿给准岳父母家送礼,礼物中有鱼、肉、月饼、莲藕……其中礼担上必不可少的是两只鸭子。如果岳父母家把两只鸭子全部收下,此意即为不同意当年把女儿嫁出去;如果回一只,则表示愿意嫁女。 就在大人们笑谈“追节”的故事中,中秋一晃眼就到眼前了。小镇上林立的街铺在这一天都早早打烊,家家户户都为“敬月”准备着。暮晚时分,商家店铺门前,人家的院落里都摆上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得挤挤挨挨,琳琅满目:月饼、米饭饼、小麦面饼、芝麻糖饼、菱角、苹果、梨子、石榴等……随着夜色的加深,鞭炮声开始噼里啪啦地响彻起来,小镇平日寂静的夜晚,在中秋这天显得热闹非凡。 我家没有老人,年轻的父亲不喜放鞭炮。他说“闷声大发财”,我年轻的父母亲有他们看重的东西。 当月亮攀上小院的墙头,把温柔的光洒向庭院,洒向摆满各式“敬月”吃食的桌子,或远或近的鞭炮声反而衬得我家小院清冷寂静了。村里有母子仨,先天的头脑不清楚,他们常年目光茫茫然,无法与人交流,也无劳动能力。平日,东家一口、西家一碗,乡亲们照应着。中秋这样的团圆节,父亲总爱喊他们仨来我们家用餐。每每他们来了,不言不语,埋头大快朵颐。我和妹妹,总是安静地退到一边,等着他们先吃饱喝足。痴小儿吃到欢快处,偶尔高呼一声我父亲:“二爹爹!”我总觉得他是表达自己的感谢和高兴心情,智力虽有障碍,但内心也有清明时。这样的中秋之夜,庭院里的中秋节虽没有喧闹嘻哈,但总有一种无言的平和感动。 数年后,痴小儿的母亲去世,哥哥走失了,就剩他一个。早已成年的他,块头高高大大,一看就是被邻人们善待着,衣食不愁,为乡亲的善举感动。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其实不是我家亲戚,只是更老长辈们在临终前叮嘱我爷爷关照他们;我爷爷临终前又交代我父亲和姑妈;我的父母亲并没有交代我们,但潜移默化,家里有闲置的大块头衣服,我和妹妹总本能想到那个小儿,给他留着。 在这个将至的中秋,我遐想着他跟着我姑妈一家过团圆节的场景。我心里也打算带我家小姑娘回去,体验家乡中秋风俗民趣,同时给她讲讲这牵扯几代人的关于中秋吃团圆饭的故事。 |
金风送爽, 一轮皎洁画图里; 玉桂飘香, 万户团圆谈笑中。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5-9 20:00 , Processed in 0.060948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