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林江东:破解《从私塾到北大》的密码

发布者: wx_向晨光_wWwSB | 发布时间: 2024-12-14 19:48| 查看数: 35156|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破解《从私塾到北大》的密码
    作者:林江东


  一本枣红色封面的书,在甲辰年末呱呱坠地,犹如一枝红梅在纷飞的白雪中绽放。这是一本有关作者童年少年生活的散记,每篇都独立成文,被作者卞毓方先生的神来之笔精心驾驭。《从私塾到北大》,其书名更是赫然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私塾,又称私学、家塾,产生于春秋晚期,结束于民国末期,是古代宗族、家庭或先生个人设立的教育形式。


  北大,即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莘莘学子仰望的首都名校。

  那么,生活于江苏盐城射阳小镇的作者,如何从私塾七拐八拐地走向北大,叩开了其大门呢?洋洋二十五万字的书,像是上世纪一个江北小镇人生百态的万花筒,其中有一条通向北京大学的崎岖小路,需细细品读、慢慢琢磨,方可咂摸出其奥妙。万事都有解码之密钥,让我这个热心读者,尝试从这数十万的文字中,破解作者成功的密码吧。

  书的代序《张謇是一方风水》是解码的第一个线索。张謇是光绪二十年大名鼎鼎的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之官职。但他仅干了几年便南归返乡,在老家南通和海门一带建成了包括农工商、运输、银行、教育的宏大体系。作者的故乡射阳县曾是一片荒凉的滩涂。由于张謇领导的盐垦公司的运作,大批世居长江北岸的海门人被集体招募到了这片土地,作者的祖父也因此而迁徙到此。这块荒寂的土地从几户人家不断扩充,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然繁荣到被称为盐阜地区的“小上海”。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创造了射阳的历史。难怪作者把《张謇是一方风水》作为本书之代序。

  第二把解码之密钥隐藏在《末代私塾生》之中。作者四岁半便被祖父送进了私塾。于是在一般孩童玩耍的年龄,他便开始熟读《百家姓》《三字经》,然后读至《千字文》《幼学琼林》,甚至读过《论语》《孟子》等书。除此之外,作者还偷读了许多闲书,诸如《神童诗》《封神演义》《今古奇观》《拍案惊奇》《醒世恒言》等等。五六岁的孩子能读这么深奥的古代名著,令人不得不拍案称奇!起跑线之高也令人咋舌!

  然而,上过私塾的孩子并不是都能进北大的。天才也未必将来都能成材。

  作者领悟到一点:人生紧要关头,差别只在一步。

  在私塾即将取消的转折点,塾师陈老先生推荐他上了学堂,因此,作者八岁时插班读了二年级。在这个阶段可以寻到另一个解码之密钥。在《月轮加冕图》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月光下的小镇,万斛月华情有独钟地泼洒而下,作者手拿《千家诗》在朗朗背诵。他放开喉咙,背给清风明月听,甚至想背给李白杜甫听。作者少年时的背诵能力可以说是惊人的,不仅会正着背,还会倒着背。月光也是有灵性的,她用自己的光环,为一位怀着赤子之心的少年加冕。

  作者最憋屈的记忆是,家里人口多,房屋少,难以找到安静的角落读书,于是他看中了别人家堆在西河沿的芦苇垛。他把苇垛稍加改造,作为自己的天然书斋。没料到正当他沉醉于惠特曼的《草叶集》时,苇垛坍塌,险些被砸晕。一段记忆包含了他少年时勤奋苦读的酸甜苦辣。

  《蝴蝶打掌心飞过》是他最天真烂漫的记忆。作者三岁时在菜地里一伸手便抓住了一只花蝴蝶,但心一软,又松手把蝴蝶放了。六岁时,作者读到《杨家将传》第十八回时怒发冲冠,立即拿出一张纸,给大宋皇帝写信,告诉他潘仁美是奸臣,要赶紧把他们抓起来。信写好后却不知如何寄,于是他灵机一动,把信烧了,认为这样皇帝准能收到。

  这些过往的回忆美妙又奇特,令人忍俊不禁,但也足以看出作者童年与众不同之处:走路,重点不在“走”,而在“飞”,“思想的翅膀总是高高扇动在道路的上空”。

  在《停学停出来的转折》中,还可以找到另一个解码之密钥。作者上到初二,正是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困难之时,不仅填不饱肚子,作者还不幸患了毒疮,紧接着忧郁症乘虚而入,为此他不得不休学留了一级,这成为他心中的伤疤,处处感到矮人一头。但是,海明威的一句话给了他力量:“生活总是让我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作者老来回顾说:“人的一生总要遭遇几个忧郁期,正如再高再粗的大树也会有几个结疤。”“能进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脱不了它种下的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者家乡射阳是个人杰地灵的江北小镇,对家乡、祖父、父母、学校、老师、同学的回忆,在书中篇幅很多且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如潘校长在作者因病办理休学证明时,特意送他到走廊,叮咛说:“这是一个小挫折,不要灰心,养好身体,明年我在这里等你。”一句话无疑给处于人生低谷的作者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他深感“这一语,眼前多少绿意;这一语,天地多少光华”。

  作者最离不开的是图书馆和书店,业余时间几乎都在那里度过。一天,他在书店突然发现了一本《普希金文集》,它在小镇书店里显然是书中的贵族,书中的短诗令作者兴奋不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作者不仅抄录了书中的诗句,而且悄悄拿了家中珍藏的铜币去变卖,终于买到那本心仪的书。

  抄书,是为了随时温习,反复咀嚼。作者不仅如是说,而且抄了数十万字的笔记。从《离骚》到《诗经》,再至《雷锋之歌》,他都抄过。《道德经》八十一章,他就抄了三十五章(因事中断,请同学代抄完)。作者说:“我有自知之明,既无张松异禀,也无前辈的最强大脑,承认记忆力靠不住,常常是前头读了后头忘,唯有依靠‘烂笔头’,依靠笔记的恢复和校正。”这正是作者能考上北大,也是他日后能成为著名作家的诀窍之一。

  在信息不畅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对于射阳小镇的学生来说,只知道北京就是毛主席住的地方。然而,小小的射阳中学1959年首届毕业生中就有两人考上了北大,一位还是百米之隔的邻居,作者这才晓得了北大。继而在1963年射阳中学又有一人考上北大,还给作者带来一份北大学报,使他坚定了信念。尽管他曾有过当画家、当运动员的梦想,但这时他锁定了报考北大的目标。人生,只有锁定目标,生命才会放出异彩。

  “人生有很多偶然,很多偶然的结合就定向了人生。”其中一个偶然便是作者从英语班调换到了俄语班。任课的黄老师教学水平一流,1964年射阳中学竟有四名俄语班的学生考上了北大,老师的作用显而易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64年,作者终于七拐八拐地拐进了北大,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从私塾到北大的密码一点点被解开,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我和卞毓方先生相识几十年,读过他的散文集十几本之多,一直对他的文笔赞叹不已、钦佩万分。其文笔为何如此天马行空、大气游虹?其散文为何能融神奇、瑰丽、嶙峋于一炉?今日读罢此书,答案已跃然纸上。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2-22 00:51 , Processed in 0.0632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