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陈国栋:碧水流过济宁州   

发布者: 赵日超 | 发布时间: 2025-1-4 15:29| 查看数: 47996|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碧水流过济宁州
  陈国栋

      
       陈国栋,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大地文学》主编,中国行业报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原社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级研究员、文学创作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客座教授。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方文学》《东方文学》《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中国妇女报》等报刊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评论二百万字。报告文学《地球印记》获2022年度《人民文学》奖。



       筑坝截汶泗,拦溪浚百泉。诸湖储水柜,众闸调河川。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长河船舟进,两岸秀山田。这首五律诗是毛泽东在1965年视察济宁时所赋。当时他称赞山东省汶上县南旺枢纽工程和配套工程戴村坝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还称赞当年策划,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汶上人白英为“农民水利家”。此事也足以证明了济宁的大运河是向北进京,朝南是下江南的重要交通水道。

  一

  立冬后的第二天,大地万物仍在浓浓秋色之中。我们一行9人参加中国作家运河行,从北京乘坐高铁经两个小时到达曲阜站。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一出车站,就看到孔子的雕像屹立在车站的西广场上,基座写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又转乘大巴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后,抵达了“运河之都”济宁。济宁因济水安宁而得名,与大运河休戚与共,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大运河在济宁境内绵延230公里,沿线遗产丰富。因其独特地理位置和深厚文化底蕴,济宁成为大运河上南北交流的重要枢纽,元、明、清均在此设立河道管理总督署。南旺枢纽水利工程位于大运河最高点,让济宁成为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mmexport1735975945977.jpg
  (摄影:宋举浦)

  大运河流经汶上县始于元代,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开掘济州河,其中汶上境内一段是大运河地势最高的,南旺河有运河“水脊”之称,北高临清、南高沽头相差百尺。会通河开通后,元代水源问题未解决好,天旱水小时,南旺段运道水浅,水枯时运河常断航。
  明朝洪武年间,黄河决口致大运河淤塞。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因物资供应依赖东南,恢复大运河迫在眉睫。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命工部尚书宋礼疏浚会通河。征调多地民工16万余人,对济宁至临清全面疏浚,汶上袁家口至寿张沙湾一段东移20里另开新河,南北两端接旧河。宋礼沿用“遏汶入洸”济运水源方式。但遇旱时南旺段水浅影响漕运,宋礼十分焦虑,便深入运河沿岸考察,访问群众,向白英问计。
  白英以耕稼为业,聪明好学、博古通今、精通地理水势,是负责养护水利设施的“老人”之一,有丰富的治水和行船经验,熟悉山东境内大运河两岸地势和水情。白英见宋礼虔诚,根据自己对20个县州地形水势的观察,提出了“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泉、修水柜”建议,宋礼采纳并邀请白英主持工程。年逾半百的白英不辞劳苦,亲自规划指挥。他在大汶河堽城坝下游松山之麓修建戴村坝,在坝上游开挖小汶河直达南旺。在汶河与运河交汇处丁字口,还砌筑了近300米石护岸,河底设“石拨”,由“石拨”冲击下来的汶水分流南北,人们所说的“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便是当时运河分流的真实写照。同时,建“储水柜”、节制闸,让过往的船舶沿着船闸一级一级“上行下渡”,从而保障了漕船畅通。
  南旺枢纽工程是为解决大运河跨越水脊难题而建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水运枢纽,是大运河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通过疏汶集流、蓄水济运、泄涨保运、增闸节流等措施,实现对水资源的调节,保证了大运河500年畅通无阻。2014年6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南旺枢纽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鉴于大运河的重要性,明清每年有大量粮食经大运河运往京城,明清在济宁设河道总督署,先后共有156位河道总督在这里任职。清朝名臣林则徐,曾任河道总督,后作为钦差大臣调往广东开展了闻名全国的“虎门销烟”。《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描述济宁是雄伟美丽的大城,商品与手工艺制品丰富,河中船舶往来如织,运载商品价值高、数量大,令人惊叹。
mmexport1735975948568.jpg
  (摄影:宋举浦)

  在济宁采风,当来到汶上县南旺镇的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站在汶河与运河交汇口和南旺分水工程龙王庙前时,我被这凝聚了数代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代表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术最高成就的南旺枢纽工程所震撼。南旺枢纽工程是世界运河史上独一无二的水利枢纽,有“大运河上的都江堰”的美誉。

  二

  一河千载通南北,千年文脉传四方。
  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济宁全境,促进南北文化交融,使济宁成为文化之都。
  夜幕降临,我们来到济宁市区内运河御码头,济宁市任城区委宣传部部长时惠芬介绍,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三次是在这个码头登岸,故称御码头。乘船游览内运河,两岸灯火辉煌,有江南夜晚的繁华之感,内运河段有2.1公里,乘船往返约40分钟。岸边立有文成公主雕像。文成公主是济宁人?一旁的时惠芬说,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的父亲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封任城王,文成公主就出生在任城。贞观年间,唐太宗封李道宗之女为文成公主并下嫁松赞干布。原来如此!  在济宁走访大运河期间,我还参观了李白纪念馆,得知李白在济宁生活过23年。李白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西南),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5岁入蜀,42岁奉召入京,62岁仙逝当涂。
  曾经,36岁的李白偕妻女来到任城,儿子在这里出生,女儿在这里长大,他对济宁感情深厚,许多名篇在这里问世。济宁的秀丽山川,淳朴的民风,久远悠长的历史文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如在《寄东鲁二稚子》体现了他与子女分离的思念之情。
  李白一生中 “奉召入京”“供奉翰林”“赐金放环”“竹溪六逸”“李杜交游”等重要经历均发生在他在济宁的23年期间。李白在济宁的23年间,有13年居住在济宁,10年在山东40多个县游居,他的传世的作品涉及济宁的有53首,如《任城县厅壁记》《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见,李白诗歌在济宁运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在济宁的古运河沿岸打造“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建成“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特色文旅品牌,实现运河文化的保护性传承,让古迹古街焕发新的生机。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沿着2.1公里古运河河道已开始运营。第二期工程将沿古运河向南、北延伸2.5公里,近5公里古运河两岸古迹古街将重现。
mmexport1735975951105.jpg
  (摄影:草民)

  乘车行驶在济宁古运河边,看到两岸的繁华店面和人们休闲的情景。时慧芬指着右岸200米左右的一处住房说,那就是乔羽的住宅。乔羽是济宁人,他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首唱的《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主题歌,自1959年推出后,60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20世纪的70年代末,我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密林中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枯燥。每当夜晚,我们20多个年轻人就会聚在一块唱歌,当时我对《我的祖国》中“大河”是长江还是黄河心存疑问,如今知道乔羽家在济宁运河边,恍然明白他写的河是运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词中表达的情景与运河两岸今日所见,是何等相似啊。
  济宁因大运河而兴旺,因丰富文化底蕴闻名,这里有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发祥与交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三

  悠悠运河水,汇聚千年韵味。在济宁,古运河蜿蜒流淌似玉带,经世代济宁人努力,如今两岸垂柳依依、河水清清,古朴建筑依河而建,沿街商铺鳞次栉比、烟火气十足,处处有古运河留下的深深印记。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穿济宁而过,是济宁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如今,济宁市水运通航里程达1100公里,内河船舶7000余艘,通航里程和运力在京杭大运河13个港口城市中居首位。济宁作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建成千吨级泊位25个,港口吞吐能力超8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突破80万标箱。千吨级轮船、万吨级轮船可经运河可直达长江,通达宁波港、重庆港等50多个港口,物流贸易覆盖150多个城市、16个国家。
  2024年1至9月,济宁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417万吨,同比增长了43%,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8万标箱,同比增长105%,居山东省内河港首位,济宁167公里主航道全部达到二级标准。行走在运河岸边,可见运河上船越来越大、航程越来越远。
mmexport1735975953570.jpg
  (图片来源:济宁交通)

  悠悠运河,静静流淌,昔日的运河之都正在续写新的繁荣,也将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大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是济宁运河文化的根与魂,是济宁重要的金字招牌。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山东境内643公里,济宁境内达231公里,占山东的三分之一。山东省15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中,济宁有7个,包括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会通河南旺枢纽段、会通河利建闸、会通河微山段、小汶河。
  大运河的历史与济宁城市发展史息息相关。近十年来,济宁市以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为使命,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让大运河文化融入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百姓生活。在济宁市采访期间,我们参观了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河道总督遗址公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遗址、济宁市李白纪念馆等地,对济宁保护开发利用大运河遗产的有效措施有了新的认识。
  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相信“运河之都”济宁在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资源、让大运河造福百姓方面有更大作为。
       来源: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1-21 12:55 , Processed in 0.09477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