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杜京:相识燕子洞

发布者: wx_墙角树_yZHYM | 发布时间: 2025-2-17 22:30| 查看数: 52584|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相识燕子洞
杜京 撰文/摄影

mmexport1739804907914.jpg

  燕子洞,听起来就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地方。当你真正走进它、细细欣赏它,才切身感受到它的美不胜收。我曾不止一次去过燕子洞。这个被中外岩溶专家誉为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云南建水燕子洞,以每年春夏数以百万雨燕巢居洞内而得雅名。


mmexport1739804263598.jpg

      被中外岩溶专家誉为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云南建水燕子洞。

    古洞奇
   
     艳阳高照的日子,来到建水县城东30公里处的燕子洞。群山环抱的峡谷间,忽见青山秀水又闻绿风荡漾,放眼望去,这里群山密林,一片翠绿。清晨,云雾像轻纱笼罩在一望无边的森林中。阳光下,云腾雾绕,颇有名山胜地的风采。

mmexport1739804266208.jpg
     作者来到燕子洞

     彝族姑娘阿秀笑口盈盈,很有礼貌地与我们打招呼,她边作自我介绍,边带着我们朝着燕子洞走去。阿秀撑着一把红色的花伞,苗条的身材穿着彝族绣花服饰,黑皮肤、大眼睛,谈吐间露出甜美的笑靥。

mmexport1739804268763.jpg
    作者与彝族姑娘合影

     “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开发于清朝乾隆年间,1987年春重修后正式接待游人,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洞长4000余米,泸江河穿洞而过,河水碧蓝,波平如镜。溶洞分为一干一湿,一上一下,上为干洞下为水洞……”听着阿秀讲解,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便来到了燕子洞。我站在亭榭上,依栏而立,俯视山谷。不远处,燕子洞在绿郁葱茏的树林掩映下,不露声色,非常静谧。

mmexport1739804271451.jpg
      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

      此时,动静交融、相得益彰的画面在我脑海里呈现。记忆中,热闹的人群、安静的燕子都久违了。此刻,我对燕子又平添了几分敬意和感激。阿秀自豪地说,建水燕子洞古、幽、奇、险,堪称“天下第一溶洞”,更兼有“百万燕呼淝水战,一条浪吼浙江潮”的奇特景观。

      燕子洞硕大的洞口有四五十米高,洞外古树名木生于绝壁陡崖之间。3万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枝繁叶茂,有数十种鸟栖息此地。燕子洞四周石柱丛生,怪石嶙峋,给人一种苍凉粗犷之美。顺着阿秀所指的方向看去,林立于洞口,犬牙交错、仪态万千的钟乳石依稀可见。洞厅宽敞可容纳数千人,傍水依山形成一组石殿、石台,筑有凌空栈道的空中游览,让人为之一震。石殿中的钟乳石石幔低垂,石帘相掩。

mmexport1739804274009.jpg
      燕子洞景观令人为之一震

      抬头望去,数千块摩崖石刻、诗文碑刻及祝福匾额挂满洞中。有的如孤峰峭壁,横亘跌宕,突兀峥嵘,有的如盛开石莲,唯我独秀,笑看天洞。低头看去,沪江河奔腾进入洞口,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mmexport1739804276393.jpg
     数千块摩崖石刻、诗文碑刻及祝福匾额挂满洞中。

      人们刚刚进入洞口,只觉得丝丝凉意若隐若现从洞中飘来。翘首仰望,老天羞羞答答地窥视山谷,犹抱古树半遮面。兴许,也算是天公作美,倾刻间,下起了一场阵雨。阳光伴着雨丝,随风而飘,洞口彩虹飞架,燕子在天上穿梭,景色十分优美。此刻,山岩下面,人们几乎淋不到一点雨。于是,这场雨便带给燕子洞又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滋润了林木沃土,也丰富了山间情趣。

      雨过之后空气清新。在经历一番洗礼之后,人们的心灵随着树木、大地,变得格外清爽。远离喧嚣的大都市,面对真实的大自然,除了神情气爽,我更欣慰的是内心找到了一种难寻的宁静与空灵。

      微风阵阵吹来,袅袅香火萦绕。我穿过曲折的小溶洞,来到燕子洞对岸。抬头望顶端,一个开阔而又含蓄的“天窗”紫气升腾。沿着光滑钭亮的石阶缓缓走下,环顾四周,可谓“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奇石白云堆”,一幅迷人景色。隔着3米多宽的阴河对面,索桥上人们有序地排队入洞参观。古树、奇石、小桥流水、碧树蓝天,在此刻汇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山水画,透出神秘和瑰丽的色彩。
mmexport1739804278859.jpg
      洞内紫气升腾,景色迷人。

      攀岩绝

       每年春天,燕子洞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迎春燕”悬匾大典。我曾经在阳春三月来到燕子洞,亲眼目睹赤脚徒手的挂匾高手,在绝壁上惊险**的绝技表演。勇敢的彝族汉子,将“亚洲第一溶洞”的匾牌,悬挂在高高洞顶的风采,惊心动魄,令人瞠目结舌。
mmexport1739804281439.jpg
       每年春天,燕子洞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迎春燕”悬匾大典。

       如树林般密集分布的钟乳石层层叠叠,密布在洞壁上,为雨燕创造了极好的筑巢条件。燕子洞民间采集燕窝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攀岩者从不需要任何保护设施,它们完全凭着自己的勇敢胆识和娴熟绝技,穿梭于5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中。自1987年起,建水县将每年8月8日至10日三天定为燕窝节。

      八月八日这一天,对于建水人来说,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人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燕窝节”。一大早,古城临安像过节一样喜气,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穿梭的人群好像天上飞舞的燕子,毫无倦意地奔来忙去,把燕窝节的气氛渲染得十分热烈。每年也只有在燕窝节期间才能观看采燕窝的绝技表演。我在燕窝节来到燕子洞,目睹采燕窝的全过程,真是幸运。

      来自海内外的人们前来观看采燕窝表演,并不约而同的挤到了洞口,各自选好了最佳位置,耐心的等待着。上午十点,采燕窝活动拉开帷幕。彝家汉子们个个轻装上阵,精神抖擞。他们看上去个子不高,但非常精悍。转眼工夫便从洞口隐没在那甚满水珠,长满青苔的石缝里。

      此刻,成千上万双眼睛都注视着洞口,人们都在为他们捏着一把汗,同时也都在为他们祈祷平安。正在为他们提心吊胆时,只见五、六十米高的洞顶,身穿红衣徒手攀越勇士,跃入我的眼帘,时而他们如猴子般机灵,甩动着灵巧的身体双臂,悬吊在石尖上;时而像玩耍杂技般的双手支撑洞穴,缓缓往上攀登;时而又形似蝙蝠,平平展展的附在石壁上,双手双脚横跨在两边石头上,在高空中摆成个“大”字。
mmexport1739804284098.jpg
    亲眼目睹赤脚徒手的挂匾高手,在绝壁上惊险**的绝技表演。

      在观看整个采燕窝的过程,最惊险的莫过于过竹杆,那是天堑中唯一的途径,它是用细细的竹竿搭成的独木桥。勇士们各显身手,各显神通,有的履钢丝过去,有的半蹲在石缝中,小心移动,或擎着竹竿,手足并举匍匐前进……终于,采到了燕窝,人们欢呼雀跃,热烈的掌声,久久回荡在泸江峡谷。

     至今我还十分清晰的记得,那位身穿红衣的古稀老人。他是远近闻名的攀岩者采燕窝高手,从10岁就开始学艺,细算起来他采燕窝的历程已经跨过了半个世纪。我眼前燕子洞顶上那令人瞩目的上百块高悬自匾中,竟然有七八块是他用青云如燕的身体,娴熟高超的绝技,亲自挂上。在采颉燕窝时,采到兴浓处,索性端坐在石尖上,拿出水烟筒闲咂起来,他那副悠然自得洒脱的样子,至今令还留在我的记忆中。

     水洞秀


       在观看采燕窝后,我们乘船进洞浏览。水洞是燕子洞的精华所在,洞中长廊一直延深望不到尽头。洞中的峭壁嵯峨、钟乳垂涎、千姿百态、犹如鬼斧神工之作。燕子洞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深约5000多米,洞高平均50多米,形成时约有300万年的历史,由于地质变化,形成溶洞,后经河流常年冲刷和溶蚀,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燕子洞。
mmexport1739804286630.jpg
       洞中的峭壁嵯峨、钟乳垂涎、千姿百态、犹如鬼斧神工之作。

       我在船上默默的注视这高高的洞顶,看到洞内外那些留守的雨燕们,正叽叽喳喳穿梭不停,我猜想这些离别亲人和同伴的燕子,此刻一定会感到孤独寂寞吧?想到这里我心里涌起一丝淡淡的惆怅……“

      白腰雨燕是建水特有的燕种。它们一生都在飞行,白天燕子都飞出去觅食了,只有到了傍晚燕子返巢的时候,数量才可能达到数万只之多”,阿秀介绍道。每年春夏之际,有数十万只雨燕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飞聚于此筑巢孵卵,生儿育女,到了秋天又带着小燕子到国外过冬。蓦地,似万箭齐发,出没于洞穴飞舞于河水之上,可爱的燕子们或捕食、戏水、嬉逐、求爱,啾啾的呢喃声和水涛声交汇成一曲交响乐,回荡在山间林里。

      在南方有溶洞地方不少,但燕子洞总是与众不同,它要变出个样,变出一种神,变出一种形,伴着洞内流动的响水,仿佛像是一支和谐的变奏曲,从你熟悉的目光中,透出鲜活灵秀。走进洞里,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乳石形态逼真,令人遐想万千。“龙女梳妆”、“瑶台仙池”、“水晶之宫”、“天鹅戏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水叩响声潺潺轻鸣,相伴欢声笑语,让我再次感悟到水就是万物之生。正是它滋润着这些默默无语的乳石,才使得这些原本无生命的石头,变幻出魅力无穷的仙姿神态。

mmexportbb5cac998f7878fc9c0270b345e88f67_1739804822941.jpeg
      走进燕子洞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余辉中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走出燕子洞已是日薄西山,抬头仰望,万燕归巢喃呢细语,天空中的燕鸣与洞底中的水声相互交织,奏响一曲大自然和谐美妙的乐章。“喃呢故里飞,依山闻啼鸟,傍水静观鱼”。

       燕子洞的美真是无与伦比。我心中不禁赞叹:这世上竟有如此独特美丽的风景。相识燕子洞,今生有缘来相逢。作者感受燕子洞天人合一,无与伦比的美。
       原载《中国旅游报》

  作者简介
mmexport1739804297556.jpg
  作者简介:杜京,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自幼喜欢写作,兴趣爱好广泛。选择从事新闻文学这一职业,就是想用手中的笔写出一个充满爱意的世界。从爬格子生涯开始的那一天起,她就做着一个梦,这个梦时时诱惑催促着,使她不能有片刻的安宁与休闲;使她没有理由停下手中的笔。在她的眼中,写作即是生命。
  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作品百余幅照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国传媒》《人民文学》《散文》《香港文汇报》《澳门时报》以及美国《洛杉矶时报》、英国《泰晤士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四度荣获中国新闻奖及数十项国内外新闻奖项,多次荣获中国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十届长征文艺奖”、“名家散文奉献奖”。她所拍摄的图片曾荣获中国摄影新闻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荣获波兰共和国授予的“杰出贡献勋章”、国家最高荣誉“波兰共和国军官十字勋章”。
  先后出版《我与老师》《跨越国界的芬芳》《地球上的银飘带》《东方多瑙河》《我,文化 波兰》《琥珀色的格但斯克》《四季波兰》等十余部著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半时间在路上,一半时间在书房。杜京的足迹遍布世界,多次被选派出访大洋洲、欧洲、东非、南非、北非、南亚、东南亚、南美、中美、北美等许多国家,她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拍摄了数百万张精美鲜活的图片,用细腻生动的文笔撰写了大量经典美文,为促进中国媒体与各国媒体同行之间的交流、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和平友谊,做出积极贡献。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2-22 14:23 , Processed in 0.07052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