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徐爱明:乾隆皇帝与平桥

发布者: 赵日超 | 发布时间: 2025-3-18 15:05| 查看数: 64177|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乾隆皇帝与平桥
        

             徐爱明

mmexport1742283684049.jpg
  

      平桥,这座坐落于三千里运河沿线的千年古镇,以淮扬美食平桥豆腐闻名遐迩,更因乾隆与平桥豆腐的传说而为人津津乐道。那么,乾隆皇帝与平桥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情缘呢?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共同走进那段深邃的历史,感受乾隆皇帝与运河古镇平桥的那一场场美丽的邂逅……

  驻跸平桥

  乾隆是一位热衷出巡的皇帝,一生中曾六下江南,七登泰山。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乾隆在南巡前,相继下了两道上谕,阐述了欲于乾隆十六年(1751)巡视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驾幸;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于是,乾隆皇帝先后于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六次巡幸江南。从《清高宗实录》和《南巡盛典》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南巡的路线,每次一般都要经过宿迁、淮安、扬州、镇江、江宁(南京)、苏州到达杭州,后四次还到了浙江的海宁。而这六次南巡,往返共12次,乾隆竟然11次驻跸在平桥。
  第一次南巡,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日,时年41岁的乾隆皇帝奉皇太后南巡,车驾发于京师。二月八日,渡黄河,进入江南淮安府,至天妃闸阅下埽。二月九日,阅高家堰堤。二月八、九日,御舟驻跸直隶厂。二月十日,御舟驻跸平桥。二月十一日,御舟驻跸刘家铺。返程时,四月二日,御舟驻跸崇家庄。四月三日,御舟驻跸刘家铺。四月三日,御舟驻跸直隶厂。四月五、六日,御舟驻跸高良涧。五月初四日返回北京。
  时隔六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十一日,乾隆第二次奉皇太后南巡,车驾发京师。二月五日,进入淮安府,至天妃闸阅木龙,谕高斌与靳辅、齐苏勒、嵇曾筠一并祠祀,御舟驻跸直隶厂。二月六日,谕潘季驯与陈瑄并祀,用昭崇德报功之典春秋致祭,御舟驻跸平桥。返程时,三月二十六日,御舟驻跸平桥。三月二十七日,御舟驻跸直隶厂。四月二十六日抵达北京。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十二日,52岁的乾隆第三次奉皇太后南巡,车驾发于京师。二月八日,渡河进入淮安府,阅清口东坝、惠济闸,御舟驻跸直隶厂。二月九日,御舟驻跸平桥。二月十日,御舟驻跸海棠庵。返程时,四月五日,御舟驻跸平桥,六日御舟驻跸直隶厂。四月七日,上至淮河,祭淮神,阅高家堰,祭河神。五月初四日回到北京。
  1765年为乾隆三十年,乾隆已经55岁了。这年的正月十六日,乾隆又一次奉皇太后南巡,车驾发京师。二月十二日,渡河进入淮安府境内,阅清口东坝、木龙、惠济闸,御舟驻跸直隶厂。十三日,圣驾亲临阅视木龙工程,御舟驻跸平桥。十四日,御舟驻跸海棠庵。返程时,三月十七日,御舟驻跸海棠庵。十八日,御舟驻跸平桥。十九日,御舟驻跸直隶厂。二十日,上至武家墩、祭淮神,阅高家堰堤,御舟驻跸徐家渡。四月二十一日返回北京。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已届古稀之年,正月十二日车驾发于京师,乾隆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南巡。二月十日,渡河进入淮安府,阅清口东坝堤工,御舟驻跸直隶厂。十一日,御舟驻跸平桥。十二日,御舟驻跸海棠庵。返程时,四月六日,御舟驻跸海棠庵大营。七日,御舟驻跸平桥大营。八日,御舟驻跸直隶厂大营。九日,至武家墩,阅高家堰堤工,御舟驻跸徐家渡大营。五月初九日返回北京。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74岁的乾隆第六次南巡,车驾从京师出发,皇十一子、十五子、十七子随驾。二月十日,进入淮安,诣陶庄河神庙、风神庙、行礼,命皇十一子祭河渎之神,皇十五子祭淮渎之神,皇十七子祭顺黄坝河神庙,睿亲王淳颕、祭杨庄金龙大王庙,遣官祭故河道总督靳辅、齐苏勒、嵇曾筠、高斌等祠,御舟驻跸直隶厂大营。二月二十三日,御舟驻跸平桥大营。二十四日,祭宝应县湖神。返程时,闰三月十八日,御舟驻跸海棠庵大营。十九日,御舟驻跸平桥大营。二十日,御舟驻跸直隶厂大营。二十一日,上诣武家墩龙王庙、风神庙,诣陶庄河神庙行礼,祭河神,渡河,御舟驻跸新庄大营。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师。

  品尝美食


mmexport1742284339663.jpg
  

       在淮安乃至江苏,乾隆与平桥豆腐的传说广为流传,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但情节大同小异:乾隆皇帝下江南,龙舟泊于平桥。地方上有个叫林百万的大财主,认为这是讨好皇上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依仗自己拥有百万家产,花银子叫人在淮安至平桥镇四十多里的路上张灯结彩,门前铺设绫罗绸缎,把皇上接到了家里。早在接驾之前,他就派人探听到皇上的饮食口味,所以命家厨用鲫鱼脑子加老母鸡原汁烩当地豆腐款待乾隆。乾隆虽然尝遍山珍海味,但何曾品味过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因此他品尝以后,连声赞道:“平桥豆腐,妙哉妙哉,天下第一菜矣!”从此,平桥豆腐美名远扬,誉满江淮,并被载入《中国名菜大典》,成为淮扬菜系里的传统名菜。
  传说总归是传说,那么,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乾隆三十年江南额食底档》记载,乾隆帝第四次南巡(乾隆三十年)驻跸淮安府平桥大营进晚膳并赏赐漕运总督杨锡绂等,具体记录如下:
  二月十三日(1765年3月4日)未正,平桥大营马头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莲子鸭子一品、肥鸡火熏煸白菜一品、肥鸡豆腐片汤一品。后送春笋炒肉丝一品、蒸肥鸡卤煮肉攒盘一品、白面丝糕糜子面糕一品、荤素馅包子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
  上传,燕笋爆炒鸡一品、银葵花盒小莱一品、银碟小菜四品。
  随送,炒粳米老米膳一品、野鸡汤一品、额食五桌、**四品、二号黄碗菜四品、饽饽十二品、二十品一桌饽饽三品、内管领炉食六品、九品一桌、盘肉八品一桌、羊肉四方二桌。
  上进毕,赏皇后煸白莱一品、令贵妃莲子鸭子一品、庆妃野鸡汤一品、容嫔米面一品。
  晚晌伺候:爆肚子一品、蒸鸡蛋糕一品、大炒全鸡一品、茄干一品。
  上进毕,赏皇后爆肚子一品、令贵妃蒸鸡蛋糕一品、庆妃大炒全鸡一品、容嫔茄干一品。
  这份底档详细地记载了乾隆皇帝当年在平桥大营马头(码头)进晚膳、晚晌的具体菜单,从中可见淮扬菜被大量采用:晚膳(正餐)有肥鸡大羔、肥鸡豆腐片汤、炒粳米老米膳等;晚晌有爆肚子、蒸鸡蛋糕、茄干等。这些菜很多基本上能与今天的淮扬菜对上号,御膳选料也多用产自淮安的莲子、春笋、野鸭等,淮安的优质稻米也被用来做炒饭。尤其是肥鸡豆腐片汤,被认定为就是现今名扬华夏的平桥豆腐,原因有二:一是肥鸡豆腐片汤所用原料和形状与今天的平桥豆腐如出一辙;二是此前的清宫饮食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肥鸡豆腐片汤这道菜肴。而自此之后,“肥鸡豆腐片汤”就屡屡出现在了乾隆的御宴中了,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下乾隆此次南巡时的几份菜单:
  二月二十一日(3月12日)未正,金山寺行宫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烩五香鸭丝热锅一品、春笋葱椒丸子一品、肥鸡豆腐片汤一品。后送春笋丝炒肉丝一品、苏造鸡肉肘子攒盘一品、白面丝糕糜子米面糕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青韭猪肉馅炸合子一品。高恒进松子酥鸡一品、酒炖火腿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上品。
  闰二月十一日(3月31日)未正,西湖行宫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燕窝脍糟鸭子一品,鹿筋酒炖羊肉一品(张成做),肥鸡豆腐片汤一品,燕窝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
  闰二月十四日(4月3日)未正,西湖行宫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鸭子火熏炖白菜一品、苏州丸子一品、肥鸡豆腐片汤一品。后送春笋爆炒鸡一品、蒸烧肥鸡五香肉攒盘一品、鸭子火熏馅煎粘团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白面丝糕糜子米面糕一品、豆尔馒首螺蛳包一品。
  闰二月十八日(4月7日),上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大炒肉炖白菜一品、燕窝莲子鸭子一品、肥鸡豆腐片汤一品、火熏加线猪肚一品、东坡肉一品、苏烩一品、攒丝烀猪肘子一品。
  这里要补充讲一个问题,很多人看到“晚膳”就顾名思义地理解为我们现在的一日三餐的晚餐,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按清朝宫廷食制,皇帝一天只吃两顿正餐,叫“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卯正以后即早晨六七点钟。“晚膳”一般在午、未两个时辰约十二时至十四时(下午二时)。正餐之外,皇帝还要吃一次“早点”和一次“晚晌”。“早点”一般在起床后的“卯初”(五时)左右进行。“晚晌”多在“酉”时,即下午六时左右进行。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当年的“晚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午餐,而不是晚餐。
  
       赋诗言志

  作为一代帝王,乾隆皇帝一生创造了三项记录:第一,他是中国所有皇帝中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人,达63年;第二,他终年89岁,为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第三,他一人写诗四万多首,以一人之力创造如此多的诗篇,又创造了一项纪录。他曾说:“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诗。”又说:“每天余时,或作书,或作画,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因此,南巡途中的沃野平畴、高山大川、名山胜水,常常引得这位皇帝诗兴大发,留下了一首首富有乾隆特色的文化与巡游诗。下面仅以乾隆的前三次南巡为例,带领大家领略乾隆诗歌的风采,认识乾隆笔下、眼里和心中的平桥。

  第一次南巡,乾隆皇帝直接以《平桥》为题作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初驻游龙第一程,平桥骋望绿波平。迎銮黎庶肩摩溢,舟水相关喻众情。”诗的前两句交代了诗人的行程:“初驻”龙舟之上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旅程,远远的往平桥方向看去,水如绿波,波平如镜,想必此时的诗人对前方充满了无限的期待。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见到的景象和感想:迎接圣驾的黎民百姓摩肩接踵,挤满了道路,在兴奋、自豪和骄傲的同时,这位奋发有为的皇帝并没有陶醉在眼前的喜悦之中,而是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比喻君民关系的经典名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真正难能可贵!这首诗是典型的乾隆的文化和巡游诗,真实地叙写了自己巡游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感,还带有那么一点说理咏史的意味,以诗纪事,以诗达情,语言直白易懂,且善于用典。
  第二次南巡,乾隆到达平桥的时间是二月六日,这天夜里春雨霏霏,乾隆作了《夜雨二首》,其一为:“朝雾旋成风,风罢夜为雨。气候北南殊,重来略知绪。船窗声点滴,衾枕寒尔许。河北昨曾经,麦田泽方伫。此雨设遍霑,可以慰农友。”另一首写的是:“二月雨霏丝,到处应益农。南易北艰致,风气属不同。易者虞其过,艰者难其逢。淅沥听深夜,嘹唳度数鸿。因更忆燕齐,春膏赖化工。”二月七日早晨,乾隆早膳后,起身南下,写了《晓发平桥三首》,其一:“夜雨连纤听打船,晓来犹未泮丝言。今朝百里程应趁,解缆催行下水川。”其二:“十里刚过亦放晴,觐光黎庶夹河迎。曾何解泽苏闾闬,惭愧同声感戴诚。”其三:“白马湖连宝应湖,际天一碧望边无。春犹如此况复夏,蒿目终艰善治模。”这五首诗与乾隆第一次南巡经过平桥时所写的诗歌一样属于巡游诗,内容依旧是记游纪事,特点一如既往;不同的是,在纪事达情的基础上,体现了乾隆勤政恤民的思想。
  第三次南巡,经过淮安城时,乾隆写了《过淮安城》《赐总漕杨锡绂》《阅淮安石堤叠前韵》,经过宝应县时写了《过宝应县》。而在从淮安城到宝应县的路途中,乾隆写了《雨》《晴三首》《杂言》等诗,考察一下这几首诗,我们发现,如果说《雨》《杂言》描写的平桥的事物特征不明显的话,那么《晴三首》这三首诗则写的是平桥或者平桥沿途的风景。第一首:“泽国今经三度过,不愁雨少只愁多。西风卷雾晴光放,嫩柳轻芜景色和。”第二首:“小泾南接大泾河,浅洞沿堤泄涨波。农事未兴信何碍,夏秋为壑患常多。”第三首:“一道长堤柳向城,水田鳞叠野桥横。御舟且慢乘风利,霁景天然入画情。”第一首诗中“泽国”指的是平桥运河以西的地方,“今经三度过”是说已经三次经过这个地方了,“雨”“西风”“雾”“晴光”“嫩柳”“轻芜”则是写景。第二首诗中“小泾”“大泾河”是平桥南头的小泾河、大泾河,“浅洞”则指的是平桥境内运河两岸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涵洞,这些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首诗写的是平桥境内运河两岸的景物,而“农事未兴信何碍,夏秋为壑患常多”句写出了乾隆对夏秋季节多雨成灾的担忧,一代帝王体恤农事、民情的思想由此可见一斑。
      往事如烟过,岁月了无痕。乾隆六次南巡,留给后人的是一幅“康乾盛世”的奢华图景,留给历史的是一场无尽的思索,留给运河古镇平桥的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为运河古镇平桥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4-2 04:24 , Processed in 0.06698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