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周振华:我 在 秀 山   

发布者: 江山 | 发布时间: 2025-4-4 13:32| 查看数: 25769|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山 于 2025-4-4 13:42 编辑

东方旅游文化网


  我 在 秀 山

  周振华
mmexport1743745230986.png

  一

  重庆“秀山”,好名字。一方福地,自然天成。

  中国的地名,很讲究。基于对特定时空内的自然与人文存在予以推敲和比较,作出最佳选择。它不仅是地理方位的标志,也是文化讯息的载体。

  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外侧的秀山县,地形多样,层峦分明。域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皆具,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地理地貌立体丰富,人文底蕴厚重绵密,“画里秀山”着实为“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色。

  走进秀山,环顾四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得知这里的林木覆盖率已达七成以上,眼前呈现出一帧帧令人欣喜的画面,我不禁视景生情,感叹不已。放眼望去,好一派“蓊荫秀山”“绿色秀山”“生态秀山”!

  秀山县,据我国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为梁州之域。

  商周时期,属巴国地。春秋时期,属巴国南疆之域。

  秦时属黔中郡。汉时属涪陵县、丹兴县。汉高祖五年,割黔中郡为巴郡和武陵郡,县地属武陵郡酉阳州。汉昭帝始元三年,县地属巴郡涪陵县之南境。东汉建安六年,分巴郡置涪陵郡,县地属涪陵郡丹兴县。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置酉阳县,隶荆州武陵郡。县地属酉阳县。

  在迂回复杂的历史演进中,秀山终于脱颖而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建县,1983年润名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这个名字听上去更亲切、更人文、更有温度。这里族居的主要是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他们,本分善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见证着秀山一步步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喜人变化。

  五月的秀山,气候可人。几天里,我们穿行在和秀山版图一样大的绿荫中,尽情感受什么叫生态魅力,何为绿色意义。按照行程,每天都在专心打量秀山的玉树琼枝,花草鱼虫,眼都不敢眨一下,不然那些难得一见的好东西转瞬就错过了。

  眼下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秀山胜景,绿野仙踪。

  来秀山,做啥子?看金山银山,看绿水青山!还有一件事,就是在这个杜鹃盛开的地方,花开正艳时节,挂一块牌子,中国散文学会第一块“生态文学创作基地”的牌子。

  连日来,采风团车马劳顿,翻山越岭,马不停蹄。乘坐的大巴车沿着陡峭的盘山路左拐右拐,绕了45道拐,终于到达海拔1250米的“川河盖”云端花园。山顶上有花园?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山顶怎么不是顶,也不是峰,而是宽敞辽阔的大平台?这个平台特别大,有28平方公里那么大。有人告诉我上面还有村庄呢,能在这上面住,那得是几辈子修来的!来到这儿,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美丽世界。这上边生态超然,植被茂盛,草木传情,鸟语花香。平台上建了好多的小木屋,有单人间的、双人间的、多人间的,造型各异,各具风情,真乃人间仙境。这款山顶平台的地理存在,当地人称之为“盖”,指高山上的平川。原来,“川河盖”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下了大巴车,我们在山顶的草坪上集体合了个影,然后便各自领取了房卡,去寻找只属于我们每个人一晚的小木屋。走在通往小木屋的小路上,就听见有一种鸟在叫,声音很大,分贝很高,听上去一点也不温柔,但也不难听。它可能是位男生,中气十足,也许还是位负责人,因为那声调高得似乎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那叫声忽远忽近,它在等我们,但我们的步速显然比不上它飞行的速度,所以它只好在低空盘旋。等打开房间时,它已经先于我们到达,并落在了距小木屋不远的地方。它很神秘,我们只听到鸟儿叫,不见鸟儿影。我搜寻了一圈也没看到它,它在哪儿呢?它好像在和我捉迷藏。此时那叫声更大了,仿佛要飞进屋里,频率也更高了。我实在学不好这种鸟儿的发声,那舌头很难拐弯,怎么努力尝试也不行。印象里没听到过这样的鸟叫,是我孤陋寡闻了,当然更不懂这种鸟语说的是什么。此时它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我想它是不是在问我:“您感觉我们这地方怎么样?好不好?美不美?您来到我们这儿开不开心?”因为我没有及时回答它,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它,这可能没有顾及它的情绪,影响了它的工作效率,所以它就没完没了地近距离催促我,一声比一声高,叫个不停。细听,那声音愈发好听了,还带着弯儿且在旋律上。这鸟儿可不是一般的鸟儿。我好像对它的“话”有些懂了,我就一声声学它的发声,我学一声,它就还一声。它似乎在逐字逐句地纠正我,告诉我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不管它能不能听懂,我大声冲它说:“鸟儿,辛苦你了,你是一位优秀的生态使者。川河盖这地方真的是太美了,无愧是云端花园,人间仙境,美不胜收!山顶上居然这么宽敞,有花、有草、有树、有小木屋、有小动物,还能听到你的叫声。不,是你美丽动听的歌声!”太神奇了,当我向它说完这段话后,它的叫声居然低了八度,情绪也平复了很多,它再不像开始的时候那般焦急,那时我感觉它都快要和我吵起来了。呦!它可能是完成对我的采访了,而且对我的回答可能比较满意,也可能是非常满意,所以它要走了,该执行下一个采访任务去了。“呼啦啦”,它在空中盘旋了两圈、叫了两声,可能是在和我告别,然后飞离了小木屋。我也很客气地做了回应:“好的,后会有期!”我又大声地向它补充了一句,“辛苦了,鸟儿!你是最棒的!我还会来川河盖看你,拜拜!”这鸟儿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可惜我还不知道它是什么鸟。放心,我一定会弄清楚的。

  看来想做一名生态作家,任重道远啊。如此想和我亲近的一只鸟,我却叫不上来它的名字,这有多掉链子,可见生态知识的极度匮乏。生态在呼唤我、提醒我,一定要走进大自然,虚心学习和认真补习生态知识这门必修课。像最基本的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水文学、地理学等,都需要深入了解和熟悉掌握。比如对植物种类的了解,玉米啥时播种,小麦啥时灌浆,水稻啥时扬花,什么树为古树,杜鹃花的花期有多长,野猪的习性是什么,等等。如果一问三不知,凭什么要去写生态文章?那是闭门造车!即便是生憋,也憋不出来啊!生态学涉及的面儿非常广、非常深,想创作一篇上乘的打动读者的生态散文,没有长期的积累和储备,不下一番苦功夫,是绝对做不到的。

  二

  从当地作家那里了解到,秀山的生态文学创作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起步了。作家们以艺术的方式、审美的笔触、饱满的热情,自觉关注本地的生态环境。以文学的名义增强生态意识、倡导生态文明、加大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用他们手中的笔呼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好”。

  秀山让我看到了成色十足的生态秀色,也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静心咀嚼秀山的生态内涵。秀山的生态面貌,是饱满的、丰盈的、立体的,生态意识正在转为秀山人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形态,这种意识渐渐深入人心,这就是秀山的希望。

  满眼皆绿的秀山,离不开老祖宗们一代代的付出。但客观讲,有了后人的勤劳与智慧、继承和发扬,才有了今天让人如此欣喜的秀丽局面。秀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是等来的、盼来的、要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干出来的。他们深知一个道理,绿就是水,水就是财,财就是金山银山。拥有这,才是真正造福子孙后代的“硬通货”。

  地处祖国大西南的秀山,用质朴、真诚的表达和诉求,呼唤生态、呵护生态、营造生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秀山人民正在以他们的勤勉与执着,努力让秀山的树木再绿些、植被再厚些、生态再美些。其实秀山的山水已经很美了,但秀山人民的雄心大、目标高、志向远,总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做到尽善尽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在国际环境日到来的前夕,美丽的云端花园“川河盖”见证了中国文学史上和秀山生态史上特别有意义的一件大事。

  这一天“川河盖”这座云端大花园的草木格外精神,像被洗了一样,碧绿碧绿的;一丛丛盛开的粉红色杜鹃花分外妖娆,竞相绽放。整个“川河盖”的上空,白云朵朵,惠风和畅,艳阳高照。

  回首以往,历史上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全民如此崇尚生态、敬畏生态、亲近生态。那是因为中国强大了,具备这样的自信和能力了。生态的概念与意义在国人的内心世界已被唤起,保护生态,是你,是他,更是我们大家所要共同关注的人类生存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在秀山,我们感受到了秀山人民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迫切需求,少说多做,干就是了。这个时候,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出口,更应广泛介入,积极参与。于是就有了“中国散文学会生态文学专业委员会”在秀山向社会发布成立的讯息,第一块“中国散文学会生态文学创作基地”的牌子也挂在了这里。学会之所以与重庆市的秀山县联手,是时代的选择,是双方的默契。这一举动是向中国散文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献上的最好礼物。

  2024年5月14日上午,秀山县委县政府和中国散文学会在著名的“川河盖”云端花园酒店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随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七名作家从秀山出发,踏上了生态文学创作的新征程。

  叶梅会长讲道:“去年5月30日,中国作家协会和生态环境部下发了《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的指导意见》。今天,中国散文学会在这里专门成立了生态专业委员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生态故事,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向世界发声,是我们这支作家队伍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与担当。”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生态文学,就是要顺应这个时代,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及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学。在当下秀山,生态文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mmexport1743745203659.jpg
       三

  秀山,是美丽中国“乡村版”的缩影,是重庆生态文明的形象代表。

  眼下,秀山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了71%,该栽树的地方就栽上,该绿化的地方就绿化。这在全国来说,也是高的,是靠前的。

  秀山的面积不是很大,仅2462平方公里,但生态容积高且物种丰富,其代表性的木本植物就有96科、234属、657种,有1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这是非常可观的生态基础。

  这里的竹类绿植也是生态系统的主打资源,有慈竹、水竹、白夹竹、毛竹、苦竹等。《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这里的竹子也正代表了秀山人民的一种坚韧不拔、不畏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如果说生态世界的“静”指的是漫山遍野的植物,那“动”显然就是出没在密林深处的野生精灵。这一静一动为秀山的生态注入了活力与生机。秀山的野生动物中,有兽类40余种、鸟类200多种、鱼类72种,分属6目13科。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昆虫有白蜡虫、五倍子蚜虫等。这些上乘的资源显示出秀山生态系统的强大优势。

  秀山的秀,其实说的还是秀山的绿,秀即是绿,绿即是秀,茵茵绿色大地,巍巍秀美秀山。

  我对秀山的认知有深刻的感触。仅凭我的直觉,凭我走过去过的地方,凭我对“秀”这个汉字的理解,凭秀山留给我的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印象,凭秀山人民强烈的生态意识,这地方称之为“秀”或用“秀”概括,应该特别贴切,无可争议。

  “秀”的本义我倒是查了一下。“秀”一般认为是谷类作物抽穗开花,由此引申指事物的精华。然后由“精华”又引申为“灵秀”。再之后多用为引申义,指美丽、茂盛的事物。这当然与绿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茂盛通常就是指的植被,指的是良好的生态存在。

  秀山为了更好地“秀”给我们看,在秀山的几天里,天公作美,几乎是难得的好天气,无风、少雨,微风习习。有两天太阳特别毒,已经不像秀山以往的天气了,好像是为了让我们看个究竟。明媚的阳光,提高了对秀山的辨识度,我们看得更清,记得更牢。秀山就是秀山,无可替代。在这里仿佛能听到漫山遍野的树木进行光合的声音,枝条吐新绿,老树换新颜,秀山大地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纵深发展。

  在秀山,“绿”是总色调,“绿”完全可以代表“秀”,因为“绿”是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在中国文化里有生命的含义,代表自然、生态、环保等。绿色是治愈的颜色,瞬间就能让人忘记一切烦恼。秀山的绿色功能十分强大。

  四

  在采风的业余时间,我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问一位老者:“秀山这个名字有什么故事吗?”他只简单说了句:“我们这儿有座山,叫‘高秀山’,所以叫‘秀山’。”这未免也太过简单了,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吗?我想,秀山的内涵要远比这位老者的三言两语丰富得多,仅绿这篇文章就大得不得了。

  秀山蓊郁的草木,四季青翠欲滴,就像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诗句,连秀山的空气中都充满了浓浓绿色的味道。

  清代诗人章恺的《至秀山》言“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生动描绘了秀山的独特禀赋。如今的秀山,每座山、每道梁、每条沟、每个角落都囤积着厚厚的绿色,生机盎然,秀丽尽显。

  这让我回想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多次随政府代表团赴欧洲多国学习考察交流。乘车行驶在简易的高速路上,两旁大片大片的草坪从眼前划过。草坪深处,偶尔还能看到小房子,大有童话的味道。所经之处,满心感慨。那时,羡慕人家的绿地,赞赏人家的空气,欣赏人家的山中小镇,夸奖人家的超然生态。总之,觉得人家哪儿都好。

  仅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的底气就长上来了。我们城市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赶上来了,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们有的,我们有了;他们没有的,我们还有。美景无处不在,我们自己的家门前就有让人羡慕不尽、欣赏不完、赞许不够的美景,比如秀山。

  五

  秀山的绿色植被是立体的,深绿、浅绿、墨绿、宝石绿,绿得厚重、绿得绵密、绿得深沉、绿得饱满。我能够想象得出,当秋天到来的时候,那些绿色会很快变成五彩斑斓、层林尽染的世界,那时的秀山又是一派别样的风光。

  秀山县县长谭雪峰是位“八零后”,听得出来也看得出来,他代表五十万秀山人民一心想把事情做好干成。他驾轻就熟地从多个方面介绍了秀山的生态资源和在建的生态项目,特别是秀山的种植业,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得了新成果,令人欣喜。秀山早在清代就已种植金银花,这已成为秀山的一大优势。秀山金银花的干制品形成了“金五银三”的独特色泽,花蕾呈针状,保留原始绿色,散发浓郁清香。

  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令人欣喜的是境内有中药材资源644种,被称为“武陵药都”。中草药资源也是秀山的支撑性生态资源。秀山的绿始终被大自然呵护着,上面有阳光的沐浴,周围有云雾的抚爱,地下有中草药的滋养,想不绿都难。古书里讲到的名贵中药材在秀山几乎都可找到,大面积山区生长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黄连、白术、金银花、党参、贝母、天麻、厚朴、杜仲、元胡、当归等。我想,这些中草药的精华或许会融入各种植物的根脉,参与大生态的循环,它们被植物吸收后,便化为生命的色彩吧。

  秀山的茶也好!茶叶的历史积淀深厚,《茶经》所记载的“巴山峡川”之域,是中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

  秀山围绕“秀山毛尖”良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让茶叶产业农旅互通,实现惠企助农。漫山的“秀山”茶,茗香武陵,茶秀边城。

  秀山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手工艺品著称。秀山竹编,因其制作工艺精湛,具有多重价值,成为当地的文化瑰宝,凉席、花背篼、孟篼等制品不仅实用,还兼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秀山的龙凤花烛也是一项传统手工艺,常用于婚嫁场合,象征着“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

  中国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已融入秀山,“道法自然、亲和山水、天人合一”的思维蕴含着朴素的自然哲学,这些思想经过长期的丰富和发展,逐渐沉积下来,最终汇入秀山人的精神脉系。画里秀山,云间秀山,我心中的秀山。秀山优良的生态景象,大有母子联动、上阵父子的态势,一荣俱荣。凤凰山的如盖绿荫、川河盖的云端花园、酉水河的绿波浩渺,这些生态亮点聚集在一起,构成了秀山生态保护的一道亮丽风景。

  秀山的生态宝库,家珍无数,典藏无限,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涵养好生态,是大计、大策。生态在,才会为后人传递福音,积累更大的福祉。现在,秀山人民仍在不辞劳苦地为生态环境的再改善奔波着、忙碌着,我相信他们的美好夙愿统统都会实现。

  秀山人敬畏文学,敬畏这个时代,敬畏他们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与使命。秀山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实、拼搏、进取,开宗明义、审时度势、放眼未来、只争朝夕。秀山人在全力建设生态秀山的进程中,在战略上整体推进,战术上重点突破,秀山正以超然的智慧与勇气,投身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接下来会一步一步变成更为美丽的人间仙境。包容的秀山、真诚的秀山、朴厚的秀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秀山人会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编织出更加美好的愿景。

  时代呼唤秀山,勤劳成就秀山,文学助力秀山!祝福“秀山”多绿色!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4-7 01:45 , Processed in 0.05574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