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姚 毅:文友吴先生

发布者: 江山 | 发布时间: 2025-4-23 20:34| 查看数: 125969|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文友吴先生

  姚毅


  今年3月底,文友吴永荣先生报名参加我公司组团皖南康养五日游,归来后不久,他到我单位,来取由兰州老兵朱宏贵先生组织拍摄的合影照,这时,他给我带来了他的三本著作《初醒》:一本赠予我,一本赠予他的游友朱宏贵,一本赠予我父亲姚安华。

  吴先生今年七十七岁,尤擅写作和书法。他21岁调入县委机关工作,23岁入党,同年调入县委办公室,担任过多任县委书记的秘书。其文《回忆老书记李明远》《我为县委买河豚》有叙述;《扬中报》(后改名为《扬中日报》)复刊时,其曾参与重建扬中日报工作班子,其文《第一次伸手》有忆及。吴先生是个“老笔杆子”。

  他给其书取名“初醒”,并用书法自题“初醒”二字,我想,人过古稀之年,本来一切都看得通透,但吴先生却还很谦虚地加了一个“初”字,足见其为人谦逊、低调,但又充满自信的品格。

  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他在七十多岁,一定要写一本书,把写自己人生轨迹的文字留存下来。吴先生集自己多年写作或发表的文稿,在即将耄耋之年,出一本集子,完成夙愿,也是缘于他对写作的爱好和钟情。

  2018年,在我五十岁之年,我也出过一本诗歌散文集《今天遥忆》,记录了我人生部分足迹。那时,我拜托作家范继平兄为我书作序,他在作序缘由中诚恳地写道:“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姚毅作为一名业余作者实属不易,理应支持;二是我在乡镇工作时,他父亲是我的老领导,于理于情都不可推脱。”最后,又以兄长交流鼓励的语气写道:“人生的行程中,我们不过就是一位过客,一个行者……我想,姚毅用心走过了,时光一定会刻录下他闪光的足迹。”我想,世间万事万物,一切皆有因果。这次,吴先生赠予我其著作,作为文友,我想,总要写出一点东西来。

  吴先生曾在扬中县委统战部工作,1990年的时候,在统战部与我父亲是同事,我与吴先生相交相识便缘于此。加之我们有共同的写作、书法爱好,于是交往就逐渐多了起来,并有一些值得共同回忆的、有意义的往事。拜读《初醒》一书,可见一二。

  2014年,是我重拾文笔创作的第一年。是年,吴先生在参加扬中新闻中心成立十周年“我与新闻中心”征文中,其作品《第一次伸手》荣获一等奖(后又连续两年获扬中有关部门征文一等奖),并把他所获奖金三千元捐赠给两户贫困家庭。吴先生心善,他做慈善,心中有大爱。我的征文《从〈扬中日报〉的忠实读者到绿岛文学社的会员》,也在这次活动中获奖。后来一同入编征文专辑。从这一年起,我开始努力,坚持业余写作,2022年,我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2023年,我成为三级作家。

  2016年,扬中市档案局主办征文活动,后选编优秀作品成集《江洲记忆》一书。吴先生的作品《绝密行动:一次档案保卫战》(原载《扬中日报》题为《天责》)荣获一等奖,我父亲的作品《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我陪费孝通考察长旺化工仪表配件厂》荣获二等奖,我的征文《情牵独轮车》优秀,后来这三篇作品同入作品集。

  2019年,扬中政协主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七十周年征文活动,作为政协委员,缘于政协情,我参加征文活动。后来,我的征文《我为政协进良言》获奖;同时,吴先生参加扬中政协图片书画展活动,其隶书书法作品《关注民生》《七轶年华》获奖。后来,我们的作品同入《同心逐梦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七十周年作品集)。

  吴先生是扬中的“活档案”,是扬中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宣传者和挖掘者,其很多文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吴先生的作品《鲜为人知的“江洲五凤”》,是反映扬中历史经济文化名人的文章。2021年,有一天,吴先生与我相遇,他问我如何投稿《京江晚报》,我便告诉他邮箱,后来他投稿,该文章得以在《京江晚报》发表,为宣传扬中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他很高兴。

  写扬中历史文化的文章,我写得也较多,作为文友,吴先生与我时有交流。每每我文章发表了,获奖了,作为长者,吴先生常常在微信中给我关注、鼓励和点赞。

  吴先生与我有多种缘分,对我创业也很支持,信任我。2021年,吴先生找到我,说要去延安旅游,有一次,他在我单位交了旅游费,后因疫情防控,未能成行。为圆一个老干部、老党员的红色旅游梦,后来,我就把此事一直挂在心上。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2023年,我的游友朱宏贵邀约其战友聚会,准备组团赴西安、延安旅行,于是,我便把此事告诉吴先生,促成其同行,完成延安红色之旅。在旅游相处过程中,吴先生听说朱宏贵爱好文艺、文学,喜欢摄影和阅读,且熟悉手风琴、二胡、竹笛等乐器演奏技艺,很是欣赏。在部队时,由朱宏贵一人演奏的组合锣鼓打击乐器,由于风格独特,在连队抓基层文化建设,坚持“一兵多用,一专多能”活动中,有关他演奏打鼓的图片报道,还荣登1980年第五期《解*放军画报》。后因朱宏贵表现突出,他被提了干,还荣立了三等功。于是,一个爱好写作和书法,另一个爱好乐器演奏和摄影,两个文艺老人走到一起,心灵产生了共鸣,文艺使他们增进了感情,加强了友谊,结成了朋友。加之受朱宏贵战友之间情谊的感染,于是成就了吴先生一篇感人肺腑的佳作《首见战友情》一文,后来发表于《扬中日报》,并收入《初醒》书末。

  这次皖南之行,吴先生告诉我,他还准备写一篇这次与朱宏贵同游的,不一样的同学情文章。我期待着。

mmexport1745392723768.jpg
  作者简介:姚毅,笔名今天,作家,三级文学创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镇江市高级文化指导师。旅行社总经理、经济师、国家导游,扬中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国务院《中国发展观察》杂志、全国百强报刊《人民政协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主办的全国征文奖项。获省级以上文学奖项十余项。《“远去”的收音机》在“学习强国”学习总平台阅读量65万,并入编出版的获奖作品集《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4-25 12:16 , Processed in 0.05001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