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89622|回复: 15

回家的方向(散文四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2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川2 于 2013-4-6 22:26 编辑

石阶小路_副本.jpg

回家的方向(散文四章)

一 相 遇

       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小小的一片水域,沉静而神秘。水中剪影般地出现交错迷乱的树影,和为枝条所分割的蓝色的天空,天空飞过的鸟痕……

       一些美丽的影子,在水中闪烁而过,然后踪迹全无。

        这是一只巨大的敞口玻璃杯,里面却有另一个自己。应该说是另一只自己,像昆虫一样,小小的,蹲在杯子里,正抬头仰望着上面的我。是一只青蛙吗?那上面的这只可是飞来飞去的鸟儿?可那分明就是自己,那的确是另一个自己。是否要将她打捞出来呢?我伸出手,她也伸出手,我笑笑,她也笑笑…………可是我们永远不能在一起,除非我化作水滴,跌落下去,像纳希瑟斯神话中的情节一样,处于永劫不复中?

        我就这么停在一个奇异的空间里,看着出现在这场视觉游戏中的两者。上面的那只像鸟儿一样欢声喜悦地邀请水中的那只,你不想跳出来看看么?水中的那只说:我静静坐在这儿。

       那么,她只能呆在下面,而我必须呆在上面,飞向明净开阔的世界。你看,她分明望着我,她分明也在困惑,也在想着同样的问题。

       好吧,鸟儿,空间迷向的诸神。影子这样说的时候,突然变小,像一件细小人儿雕塑的缩影,带着着脆弱的固执,靠在杯底,然后渐渐隐身在杯沿巨大的阴影中。

      醒来后,我在想:我和我,相遇了吗?相遇了。相遇了么?没有相遇。如果相遇,抵达也将遥遥无期。纳希瑟斯在向精神的湖泊投去那致命的一瞥,正是因为他相遇了自己,并执意抵达。

       梦与现实一岸之隔。那一瞥在水中留下的痕迹,已化身为美丽的水仙,奇异的植物和绿色的昆虫,正在安静的水面下扩散,蔓延,直达腹地。下弦月孤寂地挂在深蓝色的夜空,明亮的星子陪伴着它。它不犯错,只是提醒你,与生命对应的另一个空间的存在。那里,有另一个自己。那里,是你无边的乡愁。

       此刻,我坐在这里,用眼睛,用想象中的手指,伸进纸张和文字的空间,这是一条通道,生命自己开凿的。我的手指越伸越长,试图打捞水中的自己。
                                             
                                           二  道别


      我从房间走到院子,从院子走到房间。喝水,清扫,晾晒。

      我没打算外出。周末,也一样。一年里,会有几次外出计划,但多半未能实现,也没感到有什么遗憾之处。我喜爱靠在门框边,或是慢慢走在山路上,坐在一块石头上,左看右看。如果愿意,还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在一个时间段里保持着时间那寂静,固执的姿态。

      窗前的沙发上有散乱的书籍,玩具,地板上孩子打滚的棉垫子,公公从老家搬来的一张老旧木椅子,冰箱上的小盆景,盆中植物已经开始枯萎。我没准备扔掉它。我很满意这一切,狭小,平静,安详的空间秩序,就像平日里,我们努力维护的生活那样。

     小镇并不宁静。城里人要进山,山里人要进城。道路需要加宽,建造大停车场,美食街,这些,与风景无关。可是,人,有脚,嘴巴,胃,人还带着车。

     看窗外吧。很美的云,云下面起伏绵延的山峦,星星点点散落在山谷中红屋顶绿屋顶的房舍,高低飞翘的屋檐,山路……不远的小巷里有一颗很老的玉兰树,春天缀满淡紫的花朵。我想这片窗外的风景会一直这样,就像山不会跟着云一块跑掉一样。

     我窗外的画,一片重如墨汁,一片轻若青萍。

     我还时常在那样的云下面走向一条安静可爱的石阶小路。我工作的学校,就在小路边。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孩子,在一墙之隔的幼儿园。我们每天愉快地步行在小路上。路边的古树每一棵都有上百年的树龄。三四月里树木大都不愿意长太多叶子,因而并不郁郁葱葱,没有流露出过于充沛的生机。老树,石阶路,组成了小镇一幅疏淡的,静而绵长的构图。当背着大包的旅人走过小镇喧闹的街市,拐到这条石阶路来,他们也许会联想起记忆中的一条美好小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曾有一个穿碎花衣裙的姑娘走过?

      幼儿园飞跑出来的孩子们,将耳朵贴在一堵老墙的石壁上。老墙的石壁中奇异地生长着一株凌霄,它的根须枝干与老墙已结情缘,紧密合抱,六月里,墙头的凌霄花铃铛一样飘摇。小镇的故事传说中是否有一个叫凌霄的女子化身为树,住在一堵老墙的肚子里?花开的时候,凌霄姑娘就会从墙肚子里笑吟吟走出来,和小朋友相见,分赠花香。

      一条小路,老墙,花,孩子门就有一个的神话。不是吗,我经常讲述这样的神话。呵,别信我说的,我说的多半是我的愿望。呵,也别信电视里美丽女主播说的,她说的,连她自己也不信。

      事情已经在变化。这个春天,一出门就能看见的,不出门,也能听到的。推土机,铲车的到来,小镇无法阻拦。人们说,事情会变得更好。人们也说,事情会变得更坏。佛听见了,说:你要允许事情发生,你要接受无常,这是真理。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组图片。一个户外行者,到我遥远老家的一个水边小村里,拍到一组类似世外桃源的村落图片,湖水,山,土墙,土屋,废弃的小学校,牛,牧童……大家都说好看,都说要去看。的确好看,不用特技不用做旧就能拍到这个时代缺稀的淳朴,宁静风景。听说,小村已经幸运地成为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基地。各处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老家的朋友也打电话说:你知道某某村吗,这下红的不得了了!下次回老家你也去采个风写篇文章吧。

     接下来,小村子会发生什么,谁都想像得到。许多这样的小村子,这样的美,就是这样消失的。当然,山民,村民,换一种身份,做老板,做群众演员,也没什么不好的。

     一位朋友说,仅仅哀伤,同盲目乐观一样,是没有意义的。

      这几天经常看到有人举起相机拍下破碎的画面,愤愤说,发到网上去!我想说的是,亲爱的朋友,你可以背过脸,去看青草与虫鸣,去看绿树和鸟儿,或者,看看迎面走来的一个美女。我们相遇的风景,随时都可能成为下一刻道别的珍稀记忆。
或者,也可以,你换一种心情,换另一种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方式生活,让风景荒着,浪费着,让树自生自灭,让道路窄一些。比如没事就坐在家里,像我这样抹灰,洗衣,玩木头人的游戏?遇上天蓝蓝的好日子,就靠在门框,把目光,投向天边的云。在云的世界里,也许有自己的一片屋顶。

     开什么玩笑。瞧,你对我的建议并不以为然嘛。

回家的方向


        清明前两周,我从柜子上取下行李箱,擦拭灰尘,在阳光下晾晒。一只空箱子,我总能装得满满的提回老家,又从老家装得满满的提回到山中。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父亲不在,母亲也离开老家。但老屋和父亲的坟墓在,回家的路就在。我是需要去那里走走的,见见那个被我背离却总想回去看看的老家。

       然而这个春天还是未能成行。小侄女做手术没多久,母亲要留在上海。母亲电话里说,老屋积满灰尘,你一个人回去,也没个地方落脚。

       我没再多说,行李箱安静回到原位。曾经发生在老屋里那些具体生动的细节,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了意念里不断追溯流连的身影。它们,装在离家的孩子不再轻易碰触的一只空箱子里。

        轻描淡写话《瓶子》。济看到了,直言我对故乡感情的淡漠,对母爱之道的疏离。确实,许多原本重的内容被抽离了,不只是《瓶子》。那些生长在我生命中的人和事,或者风景,我用文字记录下来,轻淡,散漫,安静,无用。文字能证明什么呢?爱与不爱的证据?也许,它只是一个离家的孩子制造情景的布幔,衰草。我在其间有选择地安放了一些人一些物,让他们保持着短暂而轻的静止。陪陪我。

        重读几年前写父亲的旧作,那份悲痛已渐渐舒缓,轻了。与孩子丈夫讲述更多的,是父亲种菜,吹笛子,出门时老忘记钥匙,他口袋里还喜欢装几颗糖果,是一些家常亲切的琐事。我相信,一些事物在我们身体里擦下印痕,不全是因为它的沉重和疼痛,也可能是因为它的轻微和温凉。

        走过慧远路的一片菜地,或是看见一口井,一张老照片,一堵墙,一树新生的叶子,会被触动。这种触碰是轻微的,是一些无声的涟漪,在心里一点点泛起。并不强烈,尖锐,但又不无感伤。有次莫名想起孩童时的一双波点雨鞋,我穿着它一定是去做了什么。天下雨了,连绵的雨,我打着伞沿着河边飞快地跑,一直在跑,好像没有尽头一样。我的小雨鞋沾满草屑和泥巴。但比小雨鞋比那天的雨丝更多更重要的情节却从记忆中隐去了。

       和母亲隔膜多年。九年前我又一次离家,我还在忧伤地想着我和母亲之间的那道隔膜。现在觉得也没什么要紧的了。那天给女儿梳辫子。她乖乖坐着,忽然转过脸,说,想和妈妈一样长发飘着。她对自己的小羊角辫开始不满意。她的头发细密微黄,攥在手里有一小把,梳理整齐,收紧,用皮筋捆成一个小马尾巴。我说,很好看,这样。她嘟着嘴,并不满意妈妈梳的新发型,但也还是接受了。忽然想,许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在一个小村子的瓦房檐,我和年轻的母亲是不是也是这样?

       刚刚在路口给父亲点香烧纸钱。进屋时见一只鹊儿攀在窗台上,只是望一望,它又飞走了。女儿站在窗口张望。远远听到哨音,却已不见那翅膀。我的书房窗户,面向东南,是回家的方向。

      我走过去,同女儿一起看窗外。

       妈妈看见小鸟了吗?

      小鸟往回家的方向飞去了。

      这样的飞翔原本就在我们心底潜隐。在生命的某一天,我们站在窗口遥遥望去,仅仅注视,就能看见自己的村庄。红砖瓦屋,父亲遗落窗台的竹笛,小院,木门。轻轻放下行李箱,敲门,母亲停下劳动的双手,她欣喜而茫然的眼神,正在告诉我,一个孩子必须爱什么。

四 筑 巢


       我和孩子在山里经常走的是幽静的三谷路。走走停停间,会看见松林深处有一幢老旧的玻璃房——哦,你们知道的,它是这座山城开发者英国传教士李德利的别墅。不过,在孩子的眼里,它或许更像树林里一座神秘的空城堡呢。因为它是空房子,地下室有好几个奇怪的洞洞,四面墙壁的玻璃破裂了,折射出虚幻的光,斜斜打照在室内的木地板上,能看见光束中的尘埃,小飞虫,以及通向室内更隐秘空间的一扇一扇关闭的小木门。

       外面的门上了锁。进不去,我们坐在门口台阶上讲故事。

      许多年前的一天——故事总是从这个句子开始的,即便是孩子想象的故事。孩子继续讲到,那时候山林非常安静,鸟儿和小兽一起玩耍,小蛇总是倒挂在树梢上睡懒觉,天上还有神仙……突然,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很长的烟斗,烟斗几乎挨到毛茸茸的脚趾。孩子立即补充道,毛梳得很整齐。然后,然后……孩子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这个故事,她想了想,还是觉得太复杂,决定尽快结束这个故事:反正是人来了!所以就有了这个城堡,小蛇就躲到洞洞里去了。

      孩子的想象无法进入人的故事。也许人的故事,太复杂,一旦有一种叫做“人”的生物进入山林,身后多半会拖着一片沉重的世俗,带来滚滚烟尘中不灭的气焰?然而在孩子的讲述中她还是想象了一个人的出现,长长的烟斗,很像施展魔法的器物。无疑,这个人是一片山林和一栋房子之间的纽带。

      孩子对了。确切地说,这座房子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座山几千年的历史。玻璃房在与我们相遇的时候,房主人逃逸了,他从这幢玻璃房,从这座山中,从一个叫李德立的名字中逃逸了,谁都找不到他。文献留下的是资料。孩子无法讲下去的故事,许多人已经讲述,以后还将为我们讲述。因为这座山城是我们的家园,它是独一无二的,带着一百年前的信息,带着美感,以及一切的荣辱。我们沿着孩子故事中的魔法长烟斗,也许可以到达一个动荡时代中的一片奇特风景:苍翠的树林,平坦的河滩,青葱的草地,美丽的园林,别墅,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这座山城里可以自由地访问邻舍,进入教堂或者亭台……薄雾缭绕,仙境一般。

     关于这片理想家园,早在一千多年前,山脚下的陶渊明在向我们传递归去心情的同时,已经将类似的风景沉默地镌刻在脆弱的纸张上。不同的是,陶渊明的理想家园拒绝尘世的介入,他说了一句那么悲哀的话—— “后遂无问津者” 。尽管如此,一直以来,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寻找陶渊明汉语世界里的理想家园,在那里乐而忘忧。我们所仰赖的,还是笔和纸,希冀安宁幸福和自由的心情。

       这位西方梦想家,社会活动家,商人,兼传教士,与一个中国古代文人不一样,他仰赖的是坚固的石头和水泥,惊人的激情和勇气,也费劲了气力和心机,硬生生在这座山上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创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桃花源。你看,这里多好,多满意,像神一样,就在这里住下吧。遥不可及的理想家园原来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这么轻易进入和领略的,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买下编号出售的一块地皮。

       在李德立开辟的牯岭山城中,是否有陶渊明桃花源世界那样的某种想要穿过时光碎片而至于恒久的理想呢?是的,这一切来的太过于真实太过于丰盛了,以致超过了李德立自己的想象和期待。设想,理想世界如若只建立在为舒适自己的文化根基上,只做地皮买卖,不能用信仰替代,不能给予这片山地以深情,和恒久的祝福与希望,一切都将会随风飘散。从一些资料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李德立在实施整个山城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是极为小心翼翼的,想是高水平的园林建筑必须如此。他是否亦有过对这片山地的敬畏?作为生活在这座山城中的今人,我愿意相信李德立心底是有这份敬畏的。我愿意相信,当他面对山城开发规划图时,曾经轻轻抚摸过那些曲曲弯弯的线条,这些线条不应该仅仅是以价钱衡量的,它们从哪里开始,延伸到哪里,又要到哪里结束,它们只为再次成为山林中流动的血管,并形成新的景致,而出现。

       李德立自己的这幢玻璃房隐匿在山谷峰峦之中,极为普通,四面墙中有三面采用玻璃,他放弃了石头。玻璃房闪烁着光芒,然而易碎。当一个时代结束,他和这座山城曾经生活过的每一位外国居民,转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英格兰,踏上回家的路。也许李德立在建造玻璃房的时候就已经领悟到了时间的秘密?

       一座山,千年以来如此。但这不是一堵墙,撇开一切历史是非的评价,李德立留给我们的是:他让这座山成了一座令视觉不再抗拒脚步不再畏怯,可以愉悦走去的风景。我们既非僧人,也非野兽与飞禽,我们有了一个云中山城因而从此过上了山林云雾中的美好舍居生活。

       重新续上孩子的山林童话吧:人来了,可是小鸟小蛇你别怕,因为山林这么美好,会让我们消失,会让我们融化,在进入山林后,人会为自己的魔法长烟斗而羞愧,他其实也很想变成鸟。那些房子呀,是大鸟巢。

老墙.jpg 老墙

离家的孩子

IMG_0661_副本.jpg
发表于 2013-5-27 22: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川2 发表于 2013-5-13 22:02
劲松君!谢谢您,问候一切安好。

最近业余帮忙做点文艺演出的事。没有及时回复,想您不怪。

不会的,只是好久不见您来,有点想念罢了。这段时间我也很忙,只是常常来看看,也很少读帖回帖,或迟回复,也请您和大家能详解!
祝福问好静川君!{:soso_e163:}{: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14: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阅读静川君美文。您好吧?遥祝康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6 2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6 22: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静川了!好高兴!因为时间关系,改日细读。祝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22: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孟海 发表于 2013-4-6 22:16
看到静川了!好高兴!因为时间关系,改日细读。祝快乐!

孟海大哥一切安好!这四个小文在内容上并未有多大关联,有梦境与现实,有轻与重,有历史,有山林与村庄。题目倒有一脉相承之处,文字风格一致为轻淡,散漫,安静。便不再一一上传,合在一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7 1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拜读了静川君上传的四篇文章,读来感觉优美、清新、亲切,恬淡、幽静、纯朴,语言柔美婉转,宛若天籁之音袅袅于耳边,又如清泉之水洗涤心灵,让人享受和感动。非常喜欢!
欣赏佳作,祝福问好!{:soso_e163:}{:soso_e160:}
哦,“带着着脆弱的固执”,是否多了一“着”字{:soso_e1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0 13: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许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在一个小村子的瓦房檐,我和年轻的母亲是不是也是这样?
——看到静川了!四篇美文如四朵素洁、静好的花,不仅美丽,而且弥漫着幽幽的情怀的芬芳......欣赏您的美文,犹如徜徉在您风景如画的故乡,犹如倘佯在您诗情画意的心灵......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0 17: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问好静川先生!{:soso_e160:}看到并欣赏您很有风格的文字、文章,可我是不行的,学不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1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读一篇。抽时间慢慢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劲松 发表于 2013-4-7 11:32
认真拜读了静川君上传的四篇文章,读来感觉优美、清新、亲切,恬淡、幽静、纯朴,语言柔美婉转,宛若天籁之 ...

劲松君!谢谢您,问候一切安好。

最近业余帮忙做点文艺演出的事。没有及时回复,想您不怪。  

点评

不会的,只是好久不见您来,有点想念罢了。这段时间我也很忙,只是常常来看看,也很少读帖回帖,或迟回复,也请您和大家能详解! 祝福问好静川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7 22: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2: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昭阳千垛 发表于 2013-4-10 17:32
来读,问好静川先生!看到并欣赏您很有风格的文字、文章,可我是不行的,学不来的。

千垛快乐!谢谢你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2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日超 发表于 2013-4-27 10:12
先读一篇。抽时间慢慢读

赵老师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12 07:57 , Processed in 0.103323 second(s), 7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