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陵因至今从未遭盗掘,而被推测大量陪葬品仍然幸存下来,有关部门曾打算将其大规模挖掘。近来,有专家表示,乾陵内陪葬品的数量被夸大了,乾陵的规模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庞大。 武则天的无字碑陕西乾陵因埋葬着唐朝全盛时期的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且至今从未曾遭盗掘,而在很长时间内被推测至少含有500吨金、银、字、画等文物,如能打开,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1960年代曾参与临潼秦始皇陵规划的建筑学家陈景元继不久前提出“秦始皇葬于河北,骊山墓只是衣冠冢”的说法后,日前又提出:根据计算得出的乾陵地宫施工工期来推测,乾陵地宫的规模在以往的传说中被大大夸大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昨天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从汉代到唐代,随着中国人丧葬观的进步,墓葬习俗越来越象征化,重视陵墓地面以上的部分胜于地下,所以乾陵即使被打开,也不一定真有许多贵重的金银藏于其中。 刘庆柱:陪葬物器被夸大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刘庆柱介绍,1958年,陕西省文管委曾对乾陵部分墓道进行过发掘,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又分别对其周围的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章怀台子墓进行过发掘,从当年出土的墓道和陪葬墓规格来看,整个地宫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唐朝时,洛阳只是陪都,唐朝的19位皇帝中,有18位葬于关中,可见提前建寿陵是当时的习惯。 但是随着从汉代到唐代,中国人的墓葬习俗越来越象征化,真实的珍宝作为陪葬越来越少,所以现在即使打开乾陵,也不一定会如许多人声称的那样,找到大量稀世文物,所以即使是从开发旅游的考虑,也不如让其深埋地下,作为一个谜给后人留下值得想象的悬念好。 陈景元:地宫只造了七个月 陈景元认为,乾陵地宫的工程规模是否能够达到人们预测的程度,最关键的问题,乾陵地宫施工工期。与任何帝王陵墓的建造一样,陵墓的工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陵墓的地下建筑工程,它包括墓道和地宫的施工;二是陵墓的地上建筑工程,它包括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及其他的一系列配套施工。地下建筑工程的“主体”,必须赶在帝王入葬之前完成。如果帝王生前,有足够的预建时间,地宫完全可以搞得尽善尽美。而生前没有预修陵墓的,一旦驾崩之后,可以先放进冰窖加以冷冻,然后“分秒必争”地抢建地宫,等到入葬之后,剩下来的地面建筑工程,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扩大、增添陵上的设施。 唐高宗李治公元683年12月,立下“陵园制度,务从节俭”的遗诏后,在洛阳贞观殿去世。据文献记载,对高宗后事的安排,朝廷出现过重大的争论,陈子昂等大臣们竭力主张,因为洛阳是京城,完全应该在当地建陵安葬。由于高宗生前曾经表达过“归关中故土”的愿望,武则天采取回长安的方案,又亲自选定以梁山为墓址,命唐睿宗于公元684年5月,护送高宗灵柩,取道崤函故道,返回长安,8月葬于乾陵。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唐高宗在生前,并没有为自己预修过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和地上建筑群;而且,选定墓址、组织工匠、准备材料、挖开墓道、穿凿山岩、形成地宫、主棺入葬、封闭墓门等一系列的实质性工作,前前后后,只有七个多月的时间。这就是乾陵地宫建造的实际工期。 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在梁山的基岩之上,以锤打开凿的方式去开挖隧洞、形成墓室的话,能够凿出多大的地下空间?据陈景元介绍,河北满城的西汉刘胜墓,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凿石体积为2700立方米,至少10年时间才能建成。徐州的龟山汉墓,墓室全长83米,最宽处33米,凿石的体积为2600立方米,也需要十年的建造时间。由于在山体内部进行人工开凿,场地很狭窄,工作面也很小,工匠可以分班替换,但在只有两人并排作业的空间内,调来千军万马都于事无补。按刘胜墓和龟山墓的施工进度,可以大致计算出每天的凿石量为0.7立方米左右。昭陵工程工期13年、地宫空间也较大,每天的凿石量大体与此差别不大。如何掌握每天的工程进度?古代的办法是:工匠每天必须在出口处,向监工交出3.3斗的石渣,如果达不到定额,就会立即被处死。 他推算,扣除前期准备、后期收尾工作,真正用于乾陵地宫开挖的时间,最多为七个月。按每天开凿0.7立方米计算,山体中被凿出的空间,大约只有150立方米左右。应该说,这就是乾陵地宫能够形成的建筑规模,这个规模与唐太宗昭陵地宫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