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31186|回复: 8

来吧,到马鬐山来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5 07: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鬐山,在云中,
昂着头,扬着鬃。
        ——民歌
小引
山映水秀,水润山活。山环水绕,山水合璧,更是韵味无穷。初到马鬐山的人,没有不被她的雄奇幽秀所折服的。雄奇,壮美也,幽秀,优美也,而马鬐山因山水(山,主峰662米,山脉绵延30平方公里,地处山东莒县、莒南交界处;湖,16平方公里,湖容2.9亿立方)兼具,却把“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这是马鬐山的大美。

马口石
马口石,是马鬐山标志性景观。位于主峰西南,为三块巨石天然叠垒而成,高皆十丈有余,因峰巅状如烈马长啸而得名。从南面看,酷似仰天长啸的马口;从西面看,形如娇憨可爱的山兔;从北面看,似佛陀打坐,又如龟兔竞技;从东面看,状似拇指高竖四指紧握的拳头;从巨石西北方向远眺,犹如奋马扬鬐,马鬐山,因此得名。一石六景,令人叹为观止。

芦苇
马口巨石上面,有大一块黑土,却长着一片茂密葱郁的芦苇,迎风招展,英姿飒飒,逼肖马之鬃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本是水乡泽国的佳人,却生长山岩,客身异乡,自然造化真是鬼斧神工。以此,“芦苇长在马口石”,也就成为马鬐山的四种奇观之首。

金蟾·银鱼
这是两种珍稀生物。金蟾,体态俏小,背绿色,布满金点,而肚皮为红色。此蟾虽遍生溪涧山泉,但游人难得一遇。
银鱼(学名待考),体长不足厘米,通体晶莹剔透,眼睛黑色,仅有针尖大小,尾部有一米粒大小的晶体闪闪发光。因其酷似海生银鱼,故名。它虽与金蟾伴生,但只在山顶名为“天池”的泉水中有,他处却无。最奇的是,它随泉水的存亡而存亡,泉水干涸,它消失,泉水丰沛,它复生。
当地民间传说,金蟾是杨妙真(马鬐山,曾一度为南宋农民起义军红袄军抗金的大本营,李全、杨妙真夫妇为其首领。当地关于红袄军的民间传说,甚夥)的针线荷包,银鱼是她的插发簪子。这个传说真是太有想像力了!数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不难想见这位抗金女英雄作为一个人,一个女人的另一面,犹不失英雄本色。是有血有肉,活的人,而不是神。
金蟾,银鱼,对研究马鬐山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很有标本价值。

松海·栗林
马鬐山植被完好,物种丰富,马尾松竟有十万多株,栗树也有万余株。沿蜿蜒小道拾级上山,越青龙涧,攀九龙背,过独秀峰,登金盆顶,随目所见,满目松柏苍翠,藤萝纠缠;铿锵盈耳,都是溪水潺湲,山鸟格磔。一路之上,松风习习,弥满胸襟,爽人肺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若是春来马鬐山,你还会看到遍山的栗花盛开,如梦似雪,香气馥郁。“松风漫”“栗香雪”虽为人力雕琢,但风景却是马鬐山的原生物态,天然造化。如果说,三面环山的湖水,是马鬐山的明眸;那么原生态的松海、栗林就是马鬐山的秀发。马鬐山的温婉秀曼尽在于此矣。

山丹丹
作为植物物种丰富的另一佐证,就是马鬐山竟然也生长山丹丹花。山丹丹花,当然是陕北的最有名。它的著名,可能与那首红军时期的陕北民歌有关。“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人们只知道唱流行歌曲,可又有几人知道山丹丹开花,是长一岁就多开一朵的么?
传说,马鬐山上的山丹丹和映山红,都是红袄军将士的鲜血所染。这虽然是明显的附会,但却凝聚着当地老百姓对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朴素深厚的感情,它将和灿烂的山丹丹和映山红一同开放在马鬐山上,成为马鬐山一道特殊的风景。

山菜
在山上,你不时会遇到挖野菜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老太太却能上山挖菜,亦奇)。问她们挖的什么菜,她们大声回以“山菜”,游人说“知道是山菜!叫什么名字?”她们却坦然回答“学名珊瑚菜!”其实这是一种苋菜,但尚未有有心人去考证。这种山菜,同野草一样,漫山皆是。
在山下的饭店里,会吃到这种山菜。做法极简单,极朴素,就像它的出身一样:洗净,焯以开水,过凉水,用手攥一下,去水后置盘中,吃时浇以蒜汁,多放醋,少放或不放酱油,入少许味素,即可。吃到嘴里,脆爽,耐嚼,清香满口。此山菜,奇的是从早春一直采到晚秋,并不“老”。

四条屏
马鬐山的特色,当地老百姓总结为奇、秀、险、怪。每一种特色又归结为四句顺口溜,放到一起,就像国画中的一组四条屏。很有意思。抄在这里,算是向初来马鬐山的朋友,作一简单导游吧:四奇:芦苇长上马口石,银鱼条条游天池,金蟾绿背红肚皮,山顶黑土不见底。四秀:三面碧水绕水转,流泉飞瀑一条线,云海蒸腾托旭日,古松老藤枕月眠。四险:七十一道鹰愁涧,钻天鹞鹰飞三天,八十一座擎天峰,峰峰高耸触着天。四怪:四四方方象天台,山顶倒比山帮矮,满山奇石天外来,陕北山丹遍地开。

来吧,朋友
来到马鬐山,如同鉴赏一幅山水画,一篇散文诗。倘佯山水之间,如神游艺术大观园。山如诗,水如画。时见文之雄奇浩荡,时见画之委曲曼妙,文生画,画生文,文画相生,相得益彰,意味无穷。来吧,朋友,到马鬐山来吧,来!
showimg.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07: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为著名作家赵德发老师与作者在马鬐山留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5 17: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祁白水 于 2007-8-15 07:19 发表
图为著名作家赵德发老师与作者在马鬐山留影


拜读,请问谁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5 20: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边是赵德发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5 23: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鬐山去了一次,可惜没能到顶峰。但马鬐山浓郁的松柏、嶙峋的奇石,以及关于杨妙真与红袄军的民间传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0 08: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祁白水 于 2007-8-15 20:31 发表
左边是赵德发老师


嗯,认识了,问好二位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8 2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看不出来是赵老师呢?

这是什么时候照的,是那次当代文苑搞的莒南笔会吗?

[ 本帖最后由 艳琴 于 2007-8-28 22:1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0 16: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5 14: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艳琴老师,不是那个笔会的照片,是今年夏天才办的马亓山旅游开发笔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0:33 , Processed in 0.050190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