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8660|回复: 4

饥 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5 08: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饿
  就这样躺在病床上,两个多月来几乎不吃什么,每天仅仅是一点白粥或面汤。身体必需的营养,全部靠悬吊在高处的一瓶又一瓶的液体供给,这样的营养仅够用来维持生命而已。瓶子持续不断地更换,生命也在一点点消耗。他以饥饿的方式,拒绝饮食,拒绝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他的生命依赖着不断更换的瓶子。双目终日垂合,锁骨嶙峋,脸颊日见明显地凹陷进去。他的手臂通过一些管子,连接着维持生命的营养和药物。为他汲取营养的手,仅仅是被排列成一定形状的一小把骨头而已,绝似卡夫卡笔下的饥饿艺术家。 这些中空的骨头,已经没有坚硬的骨感,它们看起来松脆易碎,支持骨骼的精髓早就被生命的篡改者恶意榨取。他没有开口说话的力气,甚至省略掉眨眼的本能――眼睛的开阖只会消耗体内存储接近告罄的正气,对他来说是巨大而艰辛的劳动。偶尔的呻吟,仅仅是身体对抗疼痛的最原始的本能。肿瘤细胞以加速度的模式分裂,疯狂侵蚀和掠夺他的内脏、血液乃至整个身体。表纸一样的黄色,正从他体内向体表散漫,瘦长的身体被一种压抑的色彩悲伤地笼罩。他正向死亡过渡,生命迅速蒸发直至枯竭。属于他的时间进程即将静止于不朽和永恒。寄生在他体内的肿瘤细胞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告子曰:“食色,性也。”食,作为第一需求,是生物生存并得以繁衍生息的最基本概念。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下,人类以其它动物无法类比的聪明才智,发现或发明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美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对饮食文化的高度而精确的概括。而得他老人家教化的子孙们始终锲而不舍地追逐这至高境界,虽然这几千来,以大多数饮食男女食不裹腹的年代居多,但人们的味蕾并没有因此而退化。实际上饥饿更能够刺激人们对美食的欲望――那时凡可入口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作美食。我们饮食文化,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美食,更包括人们对美食概念的延伸和臆想。这是一种精神,类似于阿Q的自慰精神――如果饥饿,可以以野果树皮草根填充,这是我们的祖宗早先在森林生活时的家常便饭,空荡荡的胃,没有挑挑拣拣的余地,它不会拒绝来自口腔辨别过的任何东西。如果是粗茶淡饭,则可以把它们想像成与之性状相似的高层次食物,以慰藉无聊的胃。这是一个绝妙的方法,虽然自欺欺人,但能够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愉悦和满足。而我们看起来漫长的一生,不正是由众多的短暂联缀起来的么!一个年老的教书先生穷困潦倒,但又不肯屡次接受富有的学生家的馈赠,于是在过三十的年夜晚餐上――这是体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最重要的一次合家聚餐,就是忍饥挨饿了一年,也要在这一天的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像样的“大餐”。――他面对几盘粗鄙的饭菜与老伴商量,管红薯叫“瘦肉”,管白薯叫“肥肉”,一来可聊解自家心理上的馋虫,二来是让路过的外人知道咱们家也吃肉了。这一招果然见效,奉命前来给老师送年饭的学生,在门口听到了老两口在家里高一声低一声“肥肉”“瘦肉”。学生因受骗而感到屈辱,认为老师平时的困顿只是故意夸张出来给人看的,由此对老师产生了误解。其实抛开老先生贫困与否,作为一个学生晚辈,节日之当去看望老师并适应以礼相赠,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但此次只是学生家长因怜悯老师的贫困而主动助其渡过年关,与礼无关,仅仅是一点点怜贫惜老的善心。此善心与高高在上的尊严合并而发。这种奇怪的尊严,由接受善行的人的贫困程度来维护。而贫困者的代价则是放弃自己的尊严。那个蒙袂辑屦的饥者正是为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拒绝黔敖的嗟来之食,最终因饥饿而失去性命。佛陀以其敏锐的慧眼,早就看透了人间的一切,他的大慈大悲是以无为之心体现的:“有心为善,其善不善。”这样的至亲至善,佛陀对我们才是真正的体贴入微。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饥饿已是不幸,如果为此还要付出尊严,那无异于从我们早已薄弱的肉体上,一节一节地抽取支撑着肢体的脊椎,同时我们的精神殿堂也将随之颓然倒塌。
物一旦脱离母体,营养来源立刻就会变成最现实的问题。在学会猎取食物之前,本能促使它们贪婪地攫取每一点食物,从母亲那里,从同胞的兄弟姐妹那里。一个难看的贪吃者,日后能够因强壮而成为种群中的王者,威严高傲,优雅从容。而天生具有孔融式优良品质的小生命们,将因饥饿而停止生长,甚至夭折。
  一个鲜活欲滴的生命如果主动放弃饮食,这意味着什么?为艺术,为美丽,为爱情,抑或为正义?
  作为一位饥饿艺术家,他是一个自由者,是自己精神世界的统治者。以饥饿为主题的艺术带给他足够的快感。虽然饥饿艺术逐渐被冷落,但他仍执拗于他的追求并因此而骄傲,随时听凭饥饿的召唤,乐此不疲。他自愿在生命的状态中去靠近死亡来延续艺术,越临近死亡就越能体现他要表现的艺术。在哲理般冥想的宁静中,以缓慢地逼退死亡的方式战胜自我,迎接死亡。精神,伟大的精神,为艺术献身……帕斯说:“荷马和维吉尔都不知道幽默;亚里士多德好像对它颇有预感,但是幽默,只是到了塞万提斯才具有了形式。”卡夫卡的幽默别出心裁,他的寓言式的幽默已经历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出乎人们的意料,让这个具有贵族气质和精神的饥饿艺术家,在临死的时候最后一次表达他的无奈:“之所以选择了饥饿,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适合我胃口的食物。”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对他一生崇尚并为之献身的艺术的颠覆。他为何不把他的艺术和矫情连同枯萎的躯体一同带进坟墓呢?他为艺术而献身,同样为艺术而诚实。艺术,在这个高尚的词语面前,人们肃然起敬,诚惶诚恐。用高雅喂养起来的饥饿表演艺术,向人们展示了某个时代崇尚的古怪和病态,而那个凡俗平常的生命,应该以什么样营养来维持?
  小时候经常翻看一本苏联画册,印象最深的一幅图画,是一个农民的完整躯体,实际上它更像一具被旧布包裹起来的骷髅。枯草一样蓬乱的头发,空洞的眼窝,张大的嘴巴,牙齿醒目。旁边放着一枚干瘪的麦穗,无力地垂下芒刺的头颅。纯黑的底色,紧张地充满了饥饿的味道。空空荡荡的肢体,被饥饿撞击得“咚咚”作响,等待营养的充盈。几粒被抽空了实质的种籽,对整个饥饿的民族是无能为力的。俄罗斯人本来具有众多的艺术天赋,他们学会了用幻想和艺术来调剂苦难的生活,音乐,绘画,纯净,高尚,就像婴孩儿眼中的世界一样纯美。但是饥饿将会毁掉这一切,艺术、幻想、肉体。
  上帝把人类由智慧而产生的欲望当作不可宽恕的罪恶。而来自饥饿的欲望仅限于本能的范畴,单纯得近乎于透明。上帝对此无动于衷。
  “当一个人感到极度幸福时,睡眠就会作为一种报酬降临于他。”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贫穷到了极限,即使再卖出几包火柴,也不能帮她度过这个寒冷和饥饿的冬天。上帝赐与我们圣诞之夜,我们与上帝同欢。暖和的壁炉,豪华的圣宴,谁还能记起这个贫穷孱弱的女孩?小小的柴火,短暂的光亮和温暖,让她看到天堂里的幸福和感动。冻僵的赤足和手指,正在幻想的温暖中复苏,甚至可以触摸到圣诞的美味和快乐。极度的饥饿和寒冷,最终使她产生了幻觉。这是多么幸福的幻觉。在这极致的幸福中,上帝将睡眠奖赏与她。是的,她即将在幸福中睡去,永远不再寒冷和饥饿。



                                         
发表于 2007-9-5 16: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开头就已经想起我母亲被肿瘤折磨到了后期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5 16: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薇文章的构思与结构安排真的是无可挑剔的.楼兰佩服采薇这些渊博与深刻的见解.
只是这篇文章开头与结尾是不是容易使人混淆了看,以为是一个人?

[ 本帖最后由 楼兰 于 2007-9-5 16:2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6 13: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静下来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6 19: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16 13:03 , Processed in 0.18094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