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9027|回复: 4

登高履险览天成[重新修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4 14: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高履险览天成

  天成山,位于千年古县-长泰县东南部,属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距县城7公里,距漳州市29公里,距厦门特区30公里。此山分为南北两峰,南号“天成”,北称“晞发”,双峰耸峙,分外娇媚。远远看去,宛若风华绝世的古代美女的云鬟翠髻。双峰间常有祥云飘荡,瑞气氤氲,令观者心醉神怡,暇思悠远。宋朝绍熙五年,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始作漳州牧,曾两度来长泰,古代交通不便,当官的虽然出门坐轿,但官轿在那崎岖险径上颠来簸去,有些难行处还得亲身履险,实在并不好受。朱老夫子赋七绝一首,诗云:“绝壑藤萝贮翠烟,水声幽咽乱峰前。行人但说青山好,肠断云间双髻山。”朱老夫子彼时可能心境不佳,诗中有悲怆之意,断肠之叹。后来,朱老夫子二度来泰,在面山亭歇足,氛雾四塞,独见双髻横空出世,他诗兴勃发,又作诗一首,诗云:“新亭夙所闻,登眺遂兹日。极目但苍苍,前瞻如有失。烟鬟稍呈露,众岭方含郁。长啸天风来,云散空宇碧。”古代长泰的官员士子要赴京,商贾要出外贸易,均须经由天成山的朝天岭古驿道,明代同知龙遂有吟咏天成山朝天岭之诗作,诗云:“咫尺星辰似可扪,苍藤古木自朝昏。飞泉喷壑蛟龙怒,危石霾云虎豹蹲。峭壁青天稀去鸟,清秋白昼听啼猿、山中老叟来相迓,指点荒原几处村。”

  明代的长泰县令方定曾有《双髻晴云》一诗,诗云:“双髻东南卫武安,奇峰时锁白云间。白云散尽晴光照,放出青青两翠鬟”,明人黎兆鹏也有咏双髻晴云诗一首,诗云:“仙人化骨障沧溟,幻出双峰两髻青。俗迹不教临洞壑,晴云长为锁岩扃。光浮五色常腾瑞,秀绝千山独孕灵。海上奇观真爱尔,还须衔雨下高冥。”历朝历代,有不少文人骚客,为天成山的旖旎风光所倾倒,写下了留传万世的佳句华章。

  此山海拔只有342米,虽无本县另一名山-天柱山那样雄奇峻伟,有玉柱擎天的磅礴气势。却以她那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和闽南佛教圣地而著称于世。而且,此山曾是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的施威疆场,栋梁之才潜修成器的发祥之地,唐朝末年黄巢揭竿举义,入闽至泰。曾凭天成山之险与前来进剿的唐军浴血奋战。元至正五年,漳州路高指挥蔡淳大破啸聚于天成山作乱害民的叛匪万贵、何迪。明嘉靖四十五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挥师入闽,将士戮力同心,奋勇杀敌,全歼盘踞于天成山的倭寇。旌旗所指,威震敌胆。清顺治九年,郑成功屯兵厦门,进攻漳州,在天成山安营扎寨,凭借连环十八洞的奇险与兵力远胜郑军的清兵巧作周旋,克敌制胜。清康熙年间,三藩作乱,叛变清庭的耿精忠率兵据守天成山,被清军剿灭。在这座外貌娟秀的山峰上,曾上演过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历史剧。

  做为土生土长的本县人,从孩提时期就熟知天成山之名。父亲常让幼小的我骑在他的脖子上,指着那云遮雾罩的群峰,教我辨认哪是天柱山,哪是良岗山,哪是吴田山,哪是天成山。而彼时邻居一位已年近八旬的被我们尊称为“团公公”的老者,常含着一个白铜水烟壶的铜烟咀,呼噜呼噜地吞云吐雾,过足了烟瘾之后,就会笑眯眯地给我们一帮孩子讲述天成山的神奇传说,什么“十八连环洞“啦,”十八柄凉伞过朝天”,“路修朝天,桥造十里, 塔建宝珠。亭筑五里”,还有那“观音洞”“加令崆”“仙脚桶”“漏米仓”,他说得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我们听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恨不得身生双翼,腾云驾雾去看个究竟。四十多年前的春天,我做为高中生,与全校师生一道,首登天成山。当时此山久未开发,菅草丛生,野藤拦路,在本地农民的带领下,师生勇攀险峰,登临绝顶。记得那时山花烂漫,百鸟争喧,如置身于神山仙境,回校后还胡编了几首打油诗,依稀记得其中一首是:“双髻摩云耸碧空,校旗飘舞胜霞红。师生历险临绝顶,啸傲天成最高峰。”。二登天成山,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几位委员,又来到天成山。那时天成山刚成为新开发的旅游区,可惜因须走多处地方,行程紧迫,上山下山,均是行色匆匆,虽觉得山景美不胜收,满目芳菲,却只能走马观花,心存遗憾。

  12月1日,受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兼主任老蔡盛意相邀,我又三顾天成山。当天午饭后,稍作休息,我与生态旅游区小蔡及两位职业中专导游专业的实习女生,乘坐旅游区的小轿车,驶向天成山园林风景区。车进入山门,爬过一段崎岖山路,停在一个状若官帽的巨石前。我们下车与司机挥别,就开始欣赏起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巨石。此石高约20米,上宽下窄,正中有一箭簇般标记,就象古代官员顶上乌纱,只差没有左右两个翘翼。石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据说,明代本县考上状元的林震,其母到此山朝圣进香,见此石酷似官帽,即虔诚跪拜,叩求天佑林震能遂凌云壮志。,而后来,林震赴京赶考,果然蟾宫折桂,独占鳌头。林震平步青云,曾赋就诗《紫极宫》,其诗曰:“仙子乘鸾上太清,孤山空鹤唳蓬瀛。玄都观里琴三弄,南岳楼前笛一声。钟动客窗惊晓梦,月移花架过西庭。心香每祝华封寿,万载乾坤属大明。”此石因而也被人称为状元石。而且,此石的附近洞旁也曾是明万历年间杨泰、杨莹钟、杨鼎钟父子三人读书之处,万历二十八年,扬泰举孝廉,万历三十一年,杨莹钟、杨鼎钟昆仲连袂在乡试中举,翌年,杨莹钟又擢中进士。可谓春风得意,满门荣耀。因此,人们以为此石颇有灵气,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除了烧香拜佛敬佛祖 观音,此石也受了不少香火。时至如今,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每逢高考、中考临近,也接踵而来,跪叩此石。估计有些官瘾极重的贪官,可能也会想向此石沾点灵气。然而我想,此石倘若真的有灵,应该不至于庇荫贪官才是。

  官帽石之侧。立着一个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石碑,刻有《瑞烟岩记》,此碑是乾隆三十五年杨莹钟的曾孙、元孙及住持僧所立,记述杨莹钟营造天成园林及瑞烟岩的始末及瑞烟岩的兴废。碑文中写道:“岩之故址,上覆大石,广可丈余。四周石壁围环,真巨丁劈成天然石洞,惟西向处空阔无障。先方伯公甫弱龄,……读书此间,编篱结茅以缀之。……”这说明杨莹钟曾在瑞烟岩发奋攻书。杨氏父子金榜题名之后,即苦心营建瑞烟岩园林寺庙,“就山之高下,劈径筑垣,种梅种竹岩之傍。更构房舍,粉壁雕棂,遂成一兰若也。……”明代一翰林有《游天成瑞烟岩》一诗,诗云:“半岭幽栖地,庄严佛座开。门依山径劈,路傍石头回。丛桂盘枝秀,岩松拂槛栽。风吹兰臭至,竹引涧泉来。看瀑崖飞布,听涛树隐雷。披襟青嶂外,傲啸碧林隈。胜事他年忆,同心此日陪。登临兴不浅,何必羡瀛台。”可想象当时瑞烟岩寺庙香火鼎盛,前来朝圣进香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钟罄和鸣,诵经声不绝于耳。而且瑞烟岩寺周遭美景如画,古人是这样描述瑞烟岩的:“岩之大概,高峰斗绝,凭崖而屋,一堂两厢,中祀如来。堂前作一露台,奇花异卉列于前。下临丈许,高楼耸峙。楼门与佛殿对。转出左侧,余地樊圃。篱疏历落,桂馥沾衣。从右出石门,以竹片引清泉,涓涓入石穴。……开窗远眺,则目穷千里,而山川雉堞,隐隐入望中,所称洞中福地,不是过也。出山门,绕斜径,策杖过奇峰,而楼阁隐现层峦迭嶂中者……是亦览胜者必经之所也。最爱其入山曲径,萧疏古木参错,渺然无复人间火烟者。”此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宛似世外桃源的锦绣画卷。可惜瑞烟岩屡经兵灾战祸,历劫而毁,如今只留给后人悠悠追思与无限惆怅。

  谈到天成山,长泰人就会颇为自豪地提到杨布政即杨莹钟,杨莹钟在中举人又联捷成进士,为官清正,体恤民情,做了不少泽被黎庶的好事,百姓口碑称颂。后官至广西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厅长。当时太监魏忠贤颇受昏君的宠幸,把持朝纲,权倾天下。被称为九千岁。他网罗党羽,趋炎附势者争相投靠。而对于那些刚正不阿的忠直大臣,魏忠贤采用种种卑劣残忍的手段,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天启五年,魏阉罗织罪名陷害诛杀杨涟、左光斗一班忠臣,被株连的朝中大臣多达百人。许多朝臣为了自保,向魏忠贤献媚表忠,仰其鼻息,魏忠贤知杨莹钟威望甚隆,颇受百姓拥戴和同僚敬重,想笼络为己所用,但杨布政对魏阉奸党切齿痛恨,“以老告休”,退归林下,隐居于天成山。天成山的山寨园林,许多为杨莹钟营建。

  离开官帽石,只见映入眼帘的有一棵生机勃勃的芒果树,高耸入云,满树繁英密蕊,馨香袭人。原来,这就是杨莹钟当年亲手所植,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据说,此树一年结两次果,果实呈鹅蛋形,大可盈握。成熟时皮色金黄,果肉香甜适口。再走数步,即是观音洞,乃巨石累成的天然洞穴。洞前砌就石埕,甚是平坦。洞中供奉观音大士,宝相庄严,座前石埕上有一巨石雕琢的香炉,炉耳雕有栩栩如生的双狮,而炉身则是祥云缭绕的苍龙。炉中香烟袅袅,正有几个善男信女在虔诚祝拜。此观音洞有一神奇传说,说是古代有一位事母至孝的樵夫,经常夏顶烈日,冬冒严寒,栉风沐雨,不辞辛劳上山砍柴,卖柴得来的钱大多用来供养母亲。有一天雷鸣电闪,骤雨倾盆,樵夫躲入洞中避雨,山洞突然坍塌,岩石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樵夫无法脱困。他念及母亲此后无人侍奉,哀恸欲绝。百思无计,于是一心念佛,祈求观音大士救苦救难。突然,只听轰然一声巨响,洞门复开,樵夫得以重见天日,原来是樵夫孝行感地动天,观音大士显灵施救。后人因而称之为观音洞。杨氏父子未显贵发达时曾在观音洞读书,杨氏父子中举后为酬谢神恩,即出资重修观音洞。除了文革期间一度中断,自古至今,观音洞前香火鼎盛,前来进香者络绎不绝。

  佛字崖,是天成山的一著名景观,从马洋村远远看去,即可看到刻于巨石崖上的佛字,笔力雄浑,涂以朱漆,红光灿然,赫然醒目。字高12.8米。为当今世界“佛”字摩崖石刻之最。原先我以为是哪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一看佛字崖下所立石碑的文字,竟是仿自雍正皇帝御笔所书的字迹。在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及民间传说中,都把雍正皇帝描绘成残暴无道的暴君,想不到这个被人们骂得狗血喷头的皇帝,居然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而且还以帝王之尊,皈依佛门。据碑文所载,雍正还写了《醒世歌》,歌曰:“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但我却有些疑惑,这等《醒世歌》,倒不象皇帝的口气,象是普通和尚所作。佛字前有一石砌平台,用石制雕栏围就。可容纳近百人。佛字崖前有一重达2.5吨的石香炉,雕工甚是精致。里中插了不少香烛。站在此平台上,极目远眺,,厦门泛华集团投资兴建的天成山泛华博览园别墅群整齐有序,豪华气派。转到佛字崖之后,也是一块平顶巨石。上面可站几十人,山风浩浩,衣袂飘飘,登临望远,心旷神怡。时节已是初冬,从新华网几位朋友的文中可知北方已是瑞雪纷飞,而这里却依然暖意融融,似是金秋时节。

  为我带路的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小蔡,原是县职业中专旅游专业的教师,他还负有培训导游员的任务。这个性格开朗的年轻小伙子,甚是健谈,一路上滔滔不绝地介绍天成山的著名景观。他多次带旅游团上天成山,对天成山的路径、景点、传说都了如指掌,沿途在指导两个实习女生如何为游客导游解说。两个女孩子帮我提着行囊,矿泉水瓶,使我减轻了负担。尽管山路崎岖曲折,坎坷难行。但我随在他们身后,登高履险,却也意兴盎然。小蔡指着一条曲曲弯弯的下坡山路告诉我,从那条山路下去就是连环十八洞。这18个山洞连环相通,诡秘神奇,洞中套洞,洞上有洞,酷似地下迷宫。洞中有的架有木梯,有的须攀藤扪葛而上,好比抗日战争期间冀中平原令日寇魂飞胆裂的地道。他曾带旅游团钻过,洞从龙首石潜入,左弯右拐,最后从山顶石鼓出来,钻完18个洞,须2个多小时。我对这些山洞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当年郑成功、郑经父子,屯兵天成山。清朝皇帝视为心腹大患,调兵遣将,前来围剿。当时的清军兵多将广,戈矛映日,人马如潮,距天成山不远的锦洋溪畔和锦洋村旌旗招展,马鸣震天,后人即将锦洋溪、锦洋村改名为马洋溪、马洋村。郑成功以寡敌众,就凭借天成山连环十八洞的险要地形,连挫前来围剿的清朝精兵劲旅。这连环十八洞实在大有寻幽探秘的价值。因尚有诸多景点未看,只能留待来日再行探访了。

  “摸乳石”,也是颇为难忘的一道险径。原来是一些奇形怪状的巨石相依相叠,形成一条狭隘的石缝。小蔡告诉我,许多游客经过摸乳石,都觉得妙趣横生,惊险剌激,觉得不虚此行。但那些大腹便便的达官贵人和膀阔腰圆的大汉是无法领略这无穷野趣的。说话间,两个体态窈窕的女孩子已灵巧地钻过狭缝,小蔡告诉我,要通过摸乳石,须“侧身,收腹,下蹲”,他先行进入石缝。常言道,“既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要通过这奇窄无比的石缝,容不得你昂首挺胸,奋然前行。只能老老实实地侧身贴壁,小心翼翼一步步挪动,移动一小段路,我猛觉前胸后背被石缝紧紧夹住,寸步难移,进退不得。我才清楚摸乳石名称盖由此而来,游人过此,定然要被这巨石轻薄一番,尊严尽失。我身陷窘境,力图挣扎脱困,却似乎事与愿违,被石缝越夹越紧,顿时心焦如焚,不知如何是好。深为后悔以身犯险。小蔡却不慌不忙,对我说:“别慌,没关系,你收腹下蹲。”我如法而行,谢天谢地,好不容易脱出石缝的夹制,总算有惊无险。回想起来,当时定然是狼狈不堪,如拍成录象,定然让观者捧腹大笑。继续前进,或蛇行鹤伏,或扪藤攀石,手足并用,好比做了一场舒筋活骨的全身运动。那些巨石,虎踞豹蹲,犬牙交错,令人目不暇接。方才的焦灼忧虑,早抛到九霄云外。

  通过摸乳石,眼前即是一条嘉树夹道的山路,美景当前,心胸豁然开朗。山风送爽,粉蝶翩跹,幽篁漫舞,不时有彩翼斑斓的鸟雀被脚步声惊动,从万绿丛中腾飞而起,直上青霄。惹得两个女孩子惊喜交集,娇笑不绝。天成山多鸟,有白鹇、练鹊、鹧鸪、布谷、鹰、鹞、黄莺、鸢、百舌、子规、斑鸠、竹鸡、画眉、白头翁、红裙、啄木鸟、八哥……许多鸟类,百鸟争喧,鸣声悦耳。

  天成山的树木属亚热带植物,山路两旁的树木枝条交缠,竟形成圆拱形的绿色通道,令人叹为奇观。冬天已至,地上堆积败叶松针,如踏软茵。若是春夏秋三季,游人登山,嘉木葱茏,繁花似锦,沿路有绿荫遮蔽,无烈日酷晒之苦,有随处可见的野果可俯身采撷,有鸟语蝉鸣助尔雅兴,实是游山的最佳时令。而当此初冬之时,虽然百花凋零,但满山苍松翠竹,依然绿意醉人。奇石横卧,玲珑怪异,使游者赏玩难舍,惊叹不已。

  我们一行四人,来到天成古道旁的一巨石上,此石硕大无朋,雄峙峰顶,石面平坦,可容纳近百之众。此石称为石鼓岩,石上搁有一长条形的石板,据说人若踩在此石上,就会发出轰然鼓声。相传郑成功与郑经屯兵天成山时,此石鼓做为当敌人来犯时示警及号令将士之用。郑成功当年曾戎装佩剑,身后旌旗猎猎,站在此巨石上,骋目四顾,深谋远虑,策划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及反清复明的大计。与石鼓相对的,有嵌于对面山坡上的几块巨石,而与石鼓之下不远处,有一石头酷似一老态龙钟的僧人,正在向那状若巨佛的巨石稽首敬拜,被号为“老僧拜佛”,令人称奇的是对面那悬崖绝壁上,居然筑有一段甚为齐整的寨墙,下临万丈深渊,地势凶险,据说近百年来无人攀登过,不知当时那寨墙何人所筑,如何筑就?令人疑团莫释。

  闽南多榕树,一般的榕树根本不会引人注目,而天成山“加令崆”附近,却有一棵榕树令游者为之倾倒,无不啧啧称奇。这棵榕树树干只有手臂粗细,却是从一巨石旁的石缝破土而出,根部大多裸露于地面,象一条白色的蟒蛇,紧贴着巨石的凹缝向上攀缘,树干长度近二十米,树冠只有一、二平方米,苍翠娟秀,袅袅婷婷,似乎是在高空表演惊险杂技的绿衣少女,娇憨可爱。而往上再走几步,即是本县老一辈人津津乐道的“加令崆”,亦称“八哥洞”,此处坡度陡峭,有华山千尺幢之险。游人手拉铁练沿着石阶奋力向上,行走须小心谨慎。此洞我小时听“团公公”说过,古早时有数不胜数的八哥栖息于此,飞起来万翼凌空,遮天蔽日。故被人以八哥(即加令鸟)命名。此洞由数十块巨石累叠而成,长约十五米,高约两、三米,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险隘。

  “加令崆”之顶,即是老人所说的“仙脚桶”,又称“天镜”“天池”,是在一个巨石上凿挖而成的储水池,此池并无泉眼,贮存的只是雨水。奇怪的是即使旱情极为严重,赤日炎炎,经久未雨,此池的水从不干涸。幼年时我听“团公公”说那是仙女沐浴之池,曾使我们一堆小孩子对天成山心驰神往,以为那是神居仙境。我原以为那是一个挺大的池子,原来就是这个蓄水石窟。有人说是杨莹钟的千金洗浴用的,有人说是郑成功军队饮用之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传说归传说,我现在是疑多于信。此池之水,用来沐浴,洗完身子脏水如何处理?总不能长期使用。如果是储水供大军饮用,每人能分几杯?言者姑妄言之,闻者姑妄听之。

  离开天池,再走一段山路,即是天成最高峰。峰顶有一呈柱形的岩石,谓之通灵石。石高10米,宽20多米,中有一裂缝,似被巨灵神将挥斧劈开。此石亦称朝天石,从侧面观看,象熊猫啃竹笋,惟妙惟肖。峰顶有几株劲松,枝干横斜,苍翠蓬勃,展示出勃勃生机。东面天柱山突兀峥嵘,穿云破雾。南部漳州平原沃野千里,一碧无际。北部十里村农舍错落有致,阡陌纵横。蔗海扬波,稻浪翻金。远处的闽南最高峰吴田山连绵起伏,云封雾罩。长泰县城的高楼大厦也历历在目,在对面的山峰的峰顶巨石上,留有一道道清晰的白痕,酷似飞泻直下的银瀑,气势磅礴,引人注目。人们谓之“石瀑”。诚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身居此峰极顶,纵目骋怀,无限风光,一览无余,怎不令人豪情激荡?

  看看天色,已是暮云四合,归鸟噪晚,虽然山景令人陶醉,却不得不下山了,下山时,经过一条小道,即是朝天古驿道。唐宋时期,这是漳州府到省城、京都的唯一通道。此处还留有明代至今尚存的六十六级石阶,屡经行人踩踏,风霜侵蚀,已是斑斑驳驳。当年有多少达官显宦、墨客骚人曾由此经过,曾有过“十八把凉伞过朝天”的盛况。长泰虽是蕞尔小县,但出过状元,出过不少封疆大吏,出过“三世尚书,父子进士”,也出过曾在台湾举义称王的朱一贵,他们都曾从这古驿道经过。明万历年间,县令管橘重修朝天古道,此公勤政为民,两袖青风,做了不少泽被黎庶的好事,邑人写有《管候平朝天岭颂》,在此立碑为记。石阶尽头,可看到一隆起小埠,附近是樵阳洞。据说埠上曾建有杨莹钟的千金小姐杨鸿英的梳妆台,梳妆台早已毁于兵燹战祸,佳人已逝,芳踪杳杳,只遗下那些合抱粗石柱、精雕细刻的大青石板。埠上野藤蔓延,古树参差,在此高瞻远瞩,可见植被苍翠,山景绝佳。杨莹钟挂冠归来,隐居天成山,傍山筑寨,依岩修阁,曾建有万石楼、清虚阁、巢父居、心远堂、百文屏、天游嶝、种石斋、豹隐洞、樵阳洞、半鹤洞、松鳞轩、天镜湖之景胜。当时的天成山,一派桃源胜景,钟鼓之声响彻峰峦峡谷,吟唱雅韵缭绕云际霞间。目睹一处处遗留古迹,遥想当年,发思古之幽情,感慨不已。

  梳妆台之下,有一大石坑,坑壁用花岗岩砌就,深约两米,十多米见方。此坑又称金银坑,据传是当年杨莹钟及后来的郑成功储藏金银财物之用。只距数步,即有一古石室,书有“银库”字样。地形险要,当年有雄兵猛将镇守。再下去是“大官位”,也称狮子岩,因其形恰似狮子张口而得名。狮舌处凿成神座,供奉保生大帝。座前香烟袅袅,瑞气呈祥。这是一块大岩石覆盖而成的天然洞穴,可容纳百人之多。此处光线充足,凉风送爽,杨莹钟精谙琴棋书画,有时在此抚琴,慷慨高歌岳飞的《满江红》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廓。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下笙歌作。到如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青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杨莹钟虽身处江湖之远,归隐山林,却深忧权奸误国,倭寇猖獗。“到如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青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实使他心焦如焚,却叹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他对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双髻山一举全歼倭寇数千的辉煌战绩,甚是钦佩,也常吟咏戚继光的诗: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吟诵至激情奔放时,老泪纵横,声遏行云,闻者也壮怀激烈,无不感奋。

  在狮子岩之下,即是布政厅,有上下两层,乃由巨石自然形成的巨洞,再以人工垒石为壁,有两门双窗。下层平坦宽敞,有数十平方米,洞外野藤编织成网,景致幽雅。洞内相传是杨布政子孙攻读诗书之所。杨布政也常亲自在此讲学,冬暖夏凉,实是洞天福地。在布政厅下面约二、三十米处,即有水吟洞,洞中石壁间有清泉汩汩流出,游人至此,闻泉声悦耳,掬泉而饮,清凉爽口,眉宇舒展,倦意全消。下山沿途见有长长的白色塑料水管从水吟洞延伸山下,小蔡告诉我那是从水吟洞引山泉做为山居之人饮用之水,这倒是不受污染的天然矿泉水。常饮此水,定然有助延年益寿。

  使我赞叹不绝的是天成山的天阶,亦称一线天。我已观览过多处旅游胜地的一线天,而天成山的一线天,可谓其中之冠。此处依山势铺就172层石阶,虽陡峭惊险,有铁练让行人手扶助力,可让游者放心上下。天阶两侧巨石摩云,登高确有登天之感。下到天阶尽处,向上眺望,一级级石阶依山而上,如入云际。两句古诗忽然浮现于脑海:“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诗意恰如其景,当时杨鸿英小姐的梳妆台,不就在云雾缭绕之中吗?。杨小姐精通武艺,那山上巨石上,险径旁,当年应闪烁她闻鸡起舞的刀光剑影。天阶之侧的石壁上,有一圆形洞穴。这就是传说中的“漏米仓”,小时候我就听鬓发如霜的团公公说过,这漏米仓乃是仙人所赐,会自动漏出白花花的大米,每日漏出的米不多不少,恰好供上山的香客及山寺僧人食用,而一位土豪心生贪念,仗势霸占,想藉此大发横财。 他嫌漏米口只有茶杯粗细,于是取来钢钎,亲自挖凿洞口,想不到洞口非但未挖大,反而被石屑堵塞,从此再也漏不出米来,仙人震怒,降罪斯人,那位土豪不久也就鸣呼哀哉了。

  步下天梯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多处古寨墙,那些缀满苍苔的古寨墙,使人缅怀先贤叱咤风云的峥嵘岁月。我似乎看到戚继光、郑成功等英雄顶盔贯甲,统率群英激战歼敌的壮烈场面。这里又触目可见许许多多长相奇特的野藤,天成山多野藤,触目皆是,或如缨络垂挂,或如蛟龙探海,或如撒开天网,或如豆棚瓜架,形成奇异景观,美不胜收。有的野藤如天然的秋千架,同行的一位姑娘颇觉有趣,坐在这野藤秋千上,荡起秋千,清风徐来,裙袂飘飘,笑语轻盈。宛然人在画中。遥想当年,杨莹钟的千金杨鸿英居于天成山,此女据传生得天姿国色,这野藤秋千,当年她和女伴可曾荡过?那历尽风雨的石桌石凳,会不会是当年杨莹钟及至交好友品茗对奕或评论时局朝政的场所?抚今追昔,怎不令人心潮翻涌?

  当我们步出天成山园林景区山门的时候,已是暮霭苍茫了。令我感动的是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兼主任老蔡亲自开车来接。途中,老蔡说及对天成山印象:“登峰如历华山之险,下山似览黄山之秀”,我认为斯言甚是。天成山确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我想,天成山依仗她的秀丽风景,丰富的人文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又是闻名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两岸若能实现三通,有厦门后花园之美称的长泰县,应有诸多台湾游客接踵而来。天成山必将重现明代天成园林的繁华画面。祝福你!秀美妩媚的天成山!
?
??
??
发表于 2006-10-14 18: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细腻,使人如临其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19: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4 2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描写细腻,再精炼一下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08: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编辑,已再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6:07 , Processed in 0.05445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