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92309|回复: 2

台北故宫(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0 11: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祖平,江苏南通人,1971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多篇作品入选《散文十家精选》《中国当代散文大观》《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当代散文论坛优秀作品选》。荣获中国西柏坡散文奖优秀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作品二等奖,中国散文精英奖优秀作品奖等。

台北故宫
沈祖平
        台北市郊的外双溪畔,阳明山脚下的绿阴里,珍藏着一个记忆,她闪耀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吉光片羽,又依稀可见近百年中国史的沧桑背景。这是一片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碧瓦黄墙,在青山的拱卫下,格外醒目,这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
       金秋的一天中午,我踏着被雨水冲刷得斑斑点点的水泥路,向台北故宫博物院走去,寻访睽违大陆已逾半个多世纪的那些珍宝,追忆故宫博物院如烟的前尘往事。此行像是寻梦而来。因为,我们来自海峡西岸那片广袤的大陆,是江苏无锡的骨肉同胞。
      依山而建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城中轴线上红墙碧瓦、迤逦恢宏的故宫建筑群相比,显得局促甚至突兀,更谈不上皇家气派了。然而,这并不妨碍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座重镇。这里珍藏着60多年前蒋介石自大陆运来台湾的23万多件文物,公认是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精华。在《台北市观光旅游手册》上这样骄傲地写道:“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中国艺术品。”虽然多少有些言过其实,却也道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引人注目之处。

         游历北京故宫是在一个平面上不断向前的过程,而我们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寻宝之旅则是要沿着楼梯向上。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共四层,除四楼辟为休憩茶座“三希堂”外,一至三楼均为展览空间,拾阶而上仿佛走进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代文明史”:从一楼的商周青铜礼器、殷墟甲骨文,到二楼的宋元明清瓷器、汉至五代陶器、书法绘画,再到三楼的中国历代玉器、珍玩多宝格、明清雕刻,一路走来,奇珍异宝纷纷奔来眼底。
        而上述只是长年展出的精品陈列内容,台北故宫博物院也不定期举行主题特展,可谓四季不同景,我们这次看到的就有“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君臣对话——朱批奏折大展”、“文存周金——故宫所藏西周金文大展”等多个,这里藏品之丰可见一斑。
       馆中最吸引我们注视细看,惊奇赞美的莫过于翠玉白菜、北宋婴儿枕和肉形石三件古物,心里不禁惊呼!这不是在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看到过的东西吗!凝神端详柜中的翠玉白菜,斜靠在木座上,静静地泛着青辉,栩栩如生,细看菜叶上还趴着一只蝈蝈。在我们叹为观止的那一刻,感慨也油然而生。
        据介绍,翠玉白菜当初是植在珐琅花盆里,旁边还有一棵小灵芝,在鉴定时大家都认为这样搭配不妥——挺好的一件翠玉白菜,配上个珐琅的花盆,太不相配。白菜是农作物,都是种在田里,没有说种在花盆里供人欣赏的;再者,灵芝都生长在老树根旁,白菜边怎会长出灵芝来。于是,他们决定把花盆、灵芝都留在仓库里,单把白菜展出,不想它竟一鸣惊人。在北京时已是人见人爱,到台湾后,它的名气更大,时常有人在检票处就问:那棵翡翠白菜在哪儿?
        同在玉器陈列室中的肉形石与翠玉白菜齐名,它因酷似一块五花猪肉而得名,关于它也有一段轶事。在玉器专门陈列室成立时,原本没有看重它,也不想展出它。但同仁们却非常爱它,替它求情:玉器陈列室有不少玉石,为何单独排斥它呢?也许陈列出去能一炮而红呢?后来,果如所料,肉形石成了最广为人知的藏品之一。
       今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主要来自蒋介石兵败大陆前夕挑选自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博物院的文物精品,另有一部分是来台后的移交、购藏与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向我们提供了一份长长的“宝贝清单”:铜器5615件,绘画5153件,瓷器25248件,书法2946件,玉器11445件,法帖1208件,漆器706件,丝绣278件,珐琅器2508件,成扇1629件,雕刻373件,善本书籍176107册,文具2389件,清宫档案文献386649件,钱币6952件,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杂项12889件,印拓1件。
       据2001年10月底的最后一次清点结果,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全部典藏量为65万3597册,是从公元前3000年到20世纪初,历时5000年间的中国文物精华。
       作为邦国重器的青铜器,是清朝皇帝最重视的收藏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4300多件,最著名者有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王公鼎等。其中商周时期铜器约1000件,这与当今遗存总数超过13000件商周金文比起来并不算多;但论质量却颇多举世无双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最长的金文——毛公鼎铭近500字,又有书法散氏盘357字,以及可以印证史实的宗周钟、小臣谜簋及作为家族器的颂鼎、颂壶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元、明、清官窑瓷器收藏享誉国际,尤其是明清官窑瓷器,可谓品类齐全,是明清两代官窑传世品中最精华的部分。至于宋代官窑,也是举世瞩目,出自北宋定窑的“白瓷婴儿枕”,模塑一伏卧榻上的小儿,划花、印花并施,牙白釉色益增童稚纯真的气质,是宋代瓷雕中的上乘佳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玉器有1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玉璧、玉圭、玉璞以及闻名海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
         有宋、元、明、清各朝藏书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善本旧藉珍藏,不仅见证了中国历代图书印刷的发展渐进过程,又是校勘后世传闻的最佳凭借,尤其是若干流传绝少的孤本秘籍,对于古文献资料的保存和学术研究,更具深远意义。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修纂的《四库全书》,当时抄缮7部,尤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最为完善。
         60多年前挑选故宫文物迁台时,几番淘汰赝品书画,过滤次级品,使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绝大部分源于清宫旧藏中的精品。以院藏的书法墨迹为例,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孙过庭《书谱》、颜真卿《祭侄文稿》、怀素《自叙帖》、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等赫赫巨迹。而名画如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宋徽宗《腊梅山禽》、李唐《万壑松风图》等,都是研究中国绘画史必读的教材。
          说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它可是和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并称为“三希帖”,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今,《中秋帖》和《伯远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快雪时晴帖》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像这样当年本来成双成套的故宫重宝现在却分存两地的情形很多,让人感慨不已。

        台北市位于盆地之中,四周群山环抱,台北故宫博物院依傍的阳明山,地处市郊,风景宜人。背山面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不仅合乎风水之说,还有可利用的山洞作为贮宝的文物库房。不过,渡海来台的故宫文物最初却不是落脚在这里。
         故宫博物院及中博运台文物,起初由新成立的“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馆联合管理处”管理。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积极准备渡海解放台湾,两岸战争阴云密布,在此情形之下,“联管处”将文物迁往台中县雾峰乡北沟新建的山边库房存放,又开凿了防空山洞。
        可是世事难料,朝鲜战争爆发和美国的介入,使海峡两岸形成了对峙局面,战争的危险逐渐消散,加之存放国宝的北沟场地有限,交通也不便,为迁台国宝建设新馆的计划于是提上日程,院址最终选定在台北近郊的外双溪。1965年,新馆竣工落成,蒋介石亲自提署“中山博物院”,这块匾额今日依旧高悬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正馆前。不过,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个名字,而更愿意称呼这里为“故宫”。
       然而迁台故宫文物与当初在北京的环境大不相同,台湾地处虫菌易于繁殖滋生的亚热带,地震又十分频繁,给文物保护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所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保护得如此之好,他们是如何保护这些国宝的呢?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
         原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示空间与储藏空间都有全天候的温度与湿度监测记录:因为适当、稳定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文物长期维持现状,免于形质劣变。对于有机文物的陈列与库藏,如动、植物纤维组成的织品与纸质文物,皮革、竹、木、牙、角、漆器,以及在潮湿环境中有锈蚀之虞的金属器,也都根据材质的需要放置了特殊的湿温调控装置。
        同时他们还积累了丰富的布展经验,依据各自文物不同的材质与特性,研发出十余种防震、避震的方式,像那些底部小的瓷器,如瓷器的梅瓶等,腹内加放小沙或小铅粒袋,以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高大的陶器,如唐三彩天王像,用细钓鱼线牵系稳固,钓鱼线略具弹性,可缓解地震之摇晃。易腐朽的有机物质则以细钉套细软管固定,如历代牙骨竹木雕器。事实证明,这些防震措施在1999年“9.21”全台大地震中经受了考验,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及典藏的全部文物丝毫无损。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大量的收藏中,书画作品堪称是最“娇贵”的文物。因为古代书画不是用纸张就是用绢来书写和描绘的。但无论纸、绢本身或者附着它表面的颜料,长期暴露在空气、光线中,脆弱的质地及颜料,都易老化。为此,书画的展览,以不超过三个月为期限,而亮相过后的作品,须间隔一年半以上,才能再度露面。目的在于使藏品轮流替换,以达到维护古物的作用。
        从1984年开始,台北故宫博物院特从近万件书画典藏品中挑选出20件名迹,只允许在气候最佳的10月10日至11月20日,展出42天,展览定名为“书画菁华特展”、后来限制数扩大为70件,但仍采取轮流展出的方式,每年只陈列20件。这样的书画名迹有唐人《宫乐图》,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孙过庭《书谱》,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自建成后,虽经过几次大修、改造,但相对于65万多件的藏品而言,展陈空间严重不足。据推算,台北故宫博物院每档期能够展出的作品与总量的比率为:书画类约占15%,器物类约占6.4%,图书类约占0.07%,文物类的比率更少,扩大展览陈列空间已显得十分迫切。
       为了迎接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在2004年又一次进行大修、改造。改造后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空间调整为大型挑空垂直动线连贯一至三楼,一座3米的宽大楼梯则由一楼通往二楼,原建筑格局中的中庭得到恢复,以玻璃封顶引进自然光作为一楼的展示区,休憩用的回廊则环绕于各楼层的采光中庭。
       空间的扩大还伴随着内容的调整,以前是按材质划分摆件,这对按文化发展理解历史有所限制。经过这次大修,重新规划空间,采取按年代设展的方式,也就是将不同的材质的展品,按年代来摆放,完整地呈现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义生前同北京故宫同仁的会面时说:2972箱故宫文物运来台湾后,用了近14年的工夫,逐一进行了清点。中国迟早要统一的,所以把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带来的这些文物都编成“故”字号,就是故宫的“故”,等到将来两岸统一的那一天,这些“故”字号的文物还要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
        然而,现在台北的23万件故宫博物院文物自1949年到了台湾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故土。时序进入2010年,两岸关系此时已经拨云见日,两岸故宫博物院也进入了文化交流高峰的时期。自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了大陆游客必到之地,目前已达到每月2万余人。
        30余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史说明,交流的大门一旦打开,便只会越开越大,成为历史的潮流,“雍正”之后,两岸故宫还有多项合作设想,台湾故宫希望北京故宫参加台湾2010“南宋展”,北京则提出合作举办“元代大展”,“三希堂法帖展”等,让尘放多年的三希堂法帖等珍贵文物能够去北京再聚首。
       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就像一头扎进了历史,等到抽身出来时,已是夕阳西斜。我在正馆门前驻足,仿佛站在台北故宫建筑群的肩上,一起向前望着。此刻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处于历史和未来的交接点上。瞻望她的未来,只见成行的槟榔树,生机盎然。

发表于 2013-1-4 21: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台北故宮详实生动的介绍.赏读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14: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4:08 , Processed in 0.05321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