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7543|回复: 1

永远的火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6 10: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的火炉
提到火炉,自然就会想起白居易的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想老白真会享受生活,把火炉烧得殷红,把米酒暖热,在大雪将至的时候,邀请朋友一起畅饮,这真是快意人生!儿时也看到大人们在火塘或火炉上用酒壶暖酒,然后趁热而饮,喝得面红耳赤,就感到那真叫洒脱。于是就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也好温一壶米酒,把酒临风。可惜自己一直没能有那种美妙的体验,倒是那温暖的火炉让我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火炉,我们俗称“火坛子”,泥陶烧制,一般都粗糙而不精致。个头有大有小,大的笨拙,不易挪动,不很实用,一般是家庭有婴儿才买,上面罩一个竹蔑编的罩,主要用来烤婴孩的尿布。小的比较普遍,家家都有,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往往不止一个。火炉是老年人的宝,在冬天从不离手,不论走到哪里,手里都提着一个火炉。那些如我奶奶一样的老太太,一手提着火炉,一手拄着拐杖,迈着三寸金莲的小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也算是乡村一道特有的景观了。妇女早就不缠脚了,那些印象也只能淹没在历史的尘烟里,永远。
装火炉一般的工序是,先在火炉底部撒些火灰,再装上花生壳、木屑、秸杆之类,最好是锯末,然后再从灶堂里铲出带火星的灰烬铺在最上面。有一年父亲专门在一个木匠熟人那里找来了满满一麻袋锯末,让我们用了好几个冬天。要想火炉一直暖和,就必须一天三顿饭都要换火。老太太们经常坐在南墙根下,手抱着火炉,火炉上蒙一件衣服或者用布脚缝成的“棉片子”,眯着眼睛晒日头,神态是那么的安详而从容。有时几个人坐在那里,东一句西一句地重温那隔年的老黄历,或者谈论着各家的春种秋藏,还有家家那本难念的经。椅子旁还专门放着一根小木棒,那是感到火炉里的火小了时,用来拨弄火炉的“拨火棍”。
小时候,夜晚睡觉前,首先把火炉底部的泥土擦干净,然后把它塞进被窝里暖被窝,就像现在临睡前用电热毯一样,并且绝对比电热毯好。躺在稻草铺就的软绵绵的木床上,脚很惬意地伸在火炉上,不时挪动挪动位置,那种舒服与幸福真是睡在席梦思床垫上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有时在夜晚做作业时,奶奶心疼我,总是把火炉往我手边送,我就伸出小手在火炉上烤,立即便会觉得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也就有了力量,学得愈发有劲了。
下雪的日子,我们半掩着屋门,一边欣赏外面的雪景,一边在火炉中烧花生、荸荠或小红薯。我的性子总是很急,刚放进一小会,就迫不及待的用“拨火棍”去拨,有时刚拨出来就急着用手去抓,直烫得咧嘴,但也顾不上这些了,赶紧剥开花生壳或红薯皮,把那半生不熟的食物往嘴里塞,却也吃得那么香甜。那个馋相,如果有照相机照下来,肯定是经典的相片了。
现在,家家都用上了电暖气、电暖宝,甚至空调,但是,我知道,那些朴实的火炉会永远在梦中温暖我的每一个冬天。
465450 河南省光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黄森林
发表于 2012-12-27 20: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烘热过简单而朴实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9-28 12:22 , Processed in 0.0392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