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00027|回复: 2

7月16日选发 李存修《漕运启示录》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1 17: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漕运启示录
李存修

      如果没有漕运,那么中国就没有如此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就没有华东地区在中国的经济领先地位;没有漕运,也不会有中国东部南北一串几十个发达先进的城市,这些城市和它们的乡村更诞生不出无数个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艺术的影响民族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史的著名杰出的人物!这一切都离不开连接四省两市、跨越五大江河的京杭大运河,若从实质上说,那就是离不开漕运!
  漕运的根本在于漕,没有漕,哪会有运?“漕”,说明白一些,就是以水转谷。民间说,人生有三大险,其中一险就是船。但是,船更能浮舟,既可浮舟,即能载物。在水道里用船运送粮食,就叫“漕运”。在淮安漕运博物馆里,我见到了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内对京杭大运河陆上和水上整个行程中未从见到的仿真光影水幕视窗,采用光影渲染形式,打造出了水幕影像墙,逼真地展现出了“漕水转谷,千年载运”的中华漕运大观。
  水幕影像让我遐思飞扬,心绪激荡。漕运文化源渊流长,内容丰富广博。千年漕运的辉煌史诗像点亮苍穹的火花,令人感叹!
  从漕运想到民族的历史,有人说他们曾是马背上的民族,有人说祖先是从路上走来的,而漕运呢?我们能不能把它定格为一个民族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河渠水网纵横的土地上创造和谱写出了千年漕运的诗史。
  当然,没有祖先的智慧便无漕运的辉煌,具体地说,无水也没漕运,漕运是因水而生。漕运即文化,它是从远古的水文化一步步流传到了今天。
  想到那遥远的古时,商代甲骨文上就有了河川的记录,西周到春秋的《诗经》就已经记下了大小二十几条河流。汉末出现了中国的第一部《水经》,后来的北魏郦道元又为《水经》作了注释,这就是古时著名的《水经注》。此书共有40卷,书中记载下了1252条河流。也就是说,《水经注》为后人研究水利、开发水利和利用水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运河开凿前,中国就有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水系图,这个水系图与郦道元的《水经注》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说也属于一种水文化的传承。开凿之后,水系图则有了新的变化,因为漕运与大运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也就有了“漕运水系图”的说法。
  早在华夏文明发源之初,聪明的炎黄子孙便能通过其他河流进入黄河,构筑以黄河为中心的水运蓝图。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火硝烟四起,为了战事的需要,运粮便成了寻常之事。为此一些诸侯纷纷开凿河渠,以供粮运,从而开始了漕运史的篇章。
  到了公元前486年,吴军三破楚越,为了能够进一步北攻强大的齐国,达到与中原诸国争雄的目的,吴王夫差又修凿了邗沟,帮助运粮运兵运物。邗沟南北长达150公里,发端于邗城(今扬州),作为北上坚强有力的据点,并将运河向北开到末口(今淮安区城北),进行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尝试。这样,将长江和淮河两大系统连在一起,连绵数千里,为吴国称雄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间过去了2486年,这应算是一段遥远漫长的历史。当我穿越这段记录下了中华文明的长史,从邗沟开挖的那日,来到今天扬州城内邗沟的岸边,思前想后,多少人情世物皆随大江东去。往事如烟,逝者如斯,但邗沟依旧在此。虽再也没有如云的帆樯,听不见起伏的号子,可昔日的邗沟仍在这里,它就是中国漕运最早的证明。想到这点,我似乎已满足了。
  邗沟之后,自然会想到大运河。一但想到大运河,无人不会想到隋炀帝,因隋炀帝一生的事业、历史和生平是和大运河联系在一起的。隋炀帝继位之后,便将都城迁移进了洛阳,为了进一步解决南粮北调的问题,公元608年正式下令挖凿了永济渠。之后相继开凿了通济渠和山阳渎(即邗沟)之后,又下令开通了江南运河,从而基本上完成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大运河,使南北大运河得已贯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隋唐大运河最早开通始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运河段。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永济渠东北到涿郡(北京),东南到余杭(杭州)。据史书推断,渠首及河道应在武陡县境内的沁河河道处。而通济渠则在黄河南岸,引黄河水,行向东南,进入汴水,沟通起了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
  在民间传说中,隋炀帝下江南是慕恋扬州的繁华。更有人说只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途中表现了无尽的奢靡铺张,所以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有这样一段话:“时舢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数里。”
  虽然有人说冯梦龙是中国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但他毕竟是位小说家,写作时用文学艺术手法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他说“香闻十里”一词,是否真实确切我就不愿为其下结论。或许如此,或许参考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字,也不排除作者的夸张和想象。他与隋炀帝相距千余年,这样强烈的香气绝不是自己闻到的。这远不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那时离马嵬坡事件只有几十年,相对来说是比较接近事实。按史料上讲的,隋炀帝见到运河两岸纤夫,在烈日下拉纤的艰辛,便下旨各州县要在河边密植柳树,以挡雨遮阳。一千多年来,两岸一直绿柳成荫,一是遮挡了骄阳,二是装饰绿化了运河。所以,后人就改称柳树为杨柳。这仅仅是一小例。可令人不解的是,有些玩文字的人,说人好就把他送进天堂,说人坏就一定要打进地狱。这倒有些让人觉得好笑。
  对于隋炀帝这位千年前的帝王,后世是一直贬褒不一,但对他开凿大运河一事,总体上还是肯定的。孙中山曾说过:“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础。”毛泽东也曾这样评价:“隋炀帝一辈子挨骂,但大运河这件事他做对了。”孙中山和毛泽东这样来评论隋炀帝,还是比较公正和客观的。
  话题又回到漕运。漕运成就运河,运河载动漕运。大运河是漕运的重要载体,也是古人先贤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漕运与运河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体,对整个封建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促进南北物资交流;促进南北各民族的了解、融合与团结;促进运河城市的形成。
  我由水上从北向南,由陆上从南向北,除了河中的水,水上的船,两边的大堤和树木,其他就是在人群的民俗里走来走去。那么,漕运与民俗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潮起潮落千余年,漕运促进了运河流域和跨流域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我国南北地区的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漕运带来的主要表现于“俗”与“乐”两个方面。“俗”主要体现在漕运形成的文化习俗(宗教、节日、其他民俗),“乐”主要体现在漕运带来的文化(戏曲、文学、音乐)。
  就“俗”而言,因漕运而有与漕运相关的信仰、因信仰而有纪念的节日、因节日而产生蕴含文化内涵的仪式,信俗是生活在漕运里的人们的精神寄托,节日是他们漂泊于水上生活的刻度,仪式是他们内心情感虔诚的表达,这三者构成了印记鲜明的漕运礼俗。
  就“乐”而言,漕运成就了色彩斑斓的市井文化。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在悠悠水流里漂流成运河的号子、十番的锣鼓、小磨的昆曲和北上进京的徽班、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聊斋》的孕育、吴桥的杂技、西湖的茶艺和天津的“杨柳青”等等,都是“乐”篇流动的音符。
  运河的功能有一项是对两岸城市的催生哺育。沿运河,我走过了杭州、天津和北京三大都市、十八座地级城市、几十座县级市,如一串璀璨闪烁的明珠,照亮在自杭州至北京的三千里运河的两岸。每座城市,都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每城每市的成长,都曾让我感动不已。
  从古至今,城市的行程与发展原因各异,但无论是依仗地理因素,服务军事需要或经济贸易,都与交通运输息息相关。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为东西流向,南北物资运输相当不便,而运河的开凿、漕运的发展营造了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生产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滨河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随着运河区域经济的繁荣,更加速了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
  就我走过的一些城市,如明清时期的扬州(盐都)、苏州(丝都)、杭州(茶都)、淮安(漕都)和济宁(运都)都可称为运河沿线的大城市;而扬州、淮安、济宁、临清和德州等都应运成了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但是,由于其它原因运河的淤塞断航导致了临清、聊城、沧州等城市经济上的衰退,又令人感到无可奈何!
  漕运造就了一大串都城,但紧随其后,另有无数的乡镇共享了它的福祉。比如淮安的河下镇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这座小镇上走了一个来回,古朴幽深的街巷和被行人的足履踏磨得亮光闪闪的石板路,还有瓦橡隔扇的古老电铺,极易将人的思绪引入古代,引入历史和漕运的繁盛岁月。
  它曾是漕运富商巨贾、特别是盐商、达官显贵的聚散地。所谓的“流则通,通则活,活则聚”,也证明了即便是小城镇也是因漕而兴,因漕而衰。河下镇鼎盛时期素有“扬州中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
  从建筑上来说,它有着22条街,91条巷,13坊。
  从文化教育来说,小镇上曾诞生了包括状元在内的50多名进士,这是一个难以相信的数字,可就是出现在这样一个运河边的小镇上。可以认为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奇迹。
  这样的小镇沿运河还有一些,比如济宁地界内南四湖中的南洋镇,小街小巷,故事传说,水上风情,起落兴衰,又是另一番运河文化的表现。
  漕运,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种独特的政治功能。
  漕运从表面看上去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实际上却有着一种浓重的政治色彩。因为古代的漕运,就是中央的财政调拨,是实际可用于分配的财力体现,尤其是在动乱的多事之秋,漕粮便成了稳定大局的先决条件,成了维系中央政权的悬丝。因为自隋朝到民国津浦线通车,大运河,便成了江山社稷赖以存续的漕运水道,在封建帝王们的心中,唯此为“大”正是为了这个目的,中国古代多数有作为的帝王们,还有那些为此做出过特殊贡献的重臣及民间精英,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隋文帝、唐太宗、能够兴修水利和恢复漕运却被冷落的明君周世宗、忽必烈、康熙、郭守敬、白英、李化龙和于成龙等等,都先后走进了运河的历史。
  是他们造就了漕运,漕运永远记着他们,大运河永远记着他们!因为没有他们,中国就没有大运河。
  大运河与漕运给我的启示,如长空、如大地、如海洋,是永无止境的。

迎春酒馆
赵日超


  街邻小贾在城里开了个不大不小的饭店——迎春酒馆,生意挺好。但她并不知足,总羡慕对门的一家大酒店,说自己挣的钱还赶不上某单位领导牛大发的一个零头。
  对面是一家豪华大酒店,装饰得富丽堂皇,内设舞厅,KTV包房,显然不是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尽管如此,每天中午、晚上,酒店门前总是停满了各种牌子的高级轿车。小贾指着对面的小车对我说:这辆是某某办的,那辆是某某局的,都是“公吃”。她向往着哪天也能开个这样的豪华大酒店。
  第二年,这个市为落实好反腐倡廉政策,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腐败活动。为密切干群关系,市软建办在全市率先公开了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监督。于是,常有“公吃”者不断被曝光、查处,牛大发也被查处革了职。市里的一些豪华酒店都渐渐“门庭冷落车马稀”了,有的大酒店干脆“关门大吉”。
  后来,我又来到迎春酒馆做客,发现这里的生意比以前红火了。由于客人不断增多,小酒馆里又新添了几张桌子,新招了三名服务小姐,小贾在屋里屋外招呼顾客,忙得团团转。
  我问小贾还想不想开个大酒店、星级宾馆?她摇了摇头说:“开什么!反腐败断了大酒店的财路,大酒店的客人明显少了,有的跑到小酒馆了,有的跑到后街背巷里
  了。只要国家把反腐倡廉这项工作一如既往地抓下去,守法经营的小酒馆也能发财,靠地方保护的行为是短暂的。”
  小贾还说:“酒馆不在于大小,而在于能否办出特色;也不在于门面装璜如何,而最重要的是要附合食客口味,迎合大众。我们不想成为百万富翁,也傍不上什么大款、大官,只求平等平安赚钱,政清风纯,我们自然有奔头。”

笔墨西溪
赵峰旻


  有人说,先有西溪,后有东台。西溪,千年古镇,东台之根。淡墨描绘过的西溪,白墙黛瓦,古意拙朴,成就了它墨色的底色,在人们心里长出草来,开着黛色的花来,永久地定格。
  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老成持重的西溪,沧桑肃穆,斑驳的墙壁,似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荒草,似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浅浅淡淡的青苔,则似它磨难出的点点老年斑。不过,正是它两千多年来素面朝天不变的本色,才完美了西溪。
  走近西溪,第一眼就会发现它的花冠——董永七仙女文化园。“西溪胜境”四个大字金光灿灿,成为它光鲜宽阔的额角,牌楼两侧四副楹联情景交融,唐塔、泰山寺、晏溪河、犁木街、范公堤、古八景古韵犹存。北宋三重臣、七仙女,接踵商贾风雅千年。
  石板铺就的路,平平仄仄地连缀着西溪的每一个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或弯的小街。三里路、梨木街、通圣桥、泰山寺、八字桥、海春轩宝塔。这些都是西溪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不管是谁,只要走进这些小街小巷,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砖,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幽长的遐想,就会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西溪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巾的姑娘,有的是“诗词大道”落地景观灯箱上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西溪的二十四首诗词。一路徜徉,吟诵,不知不觉就会变成一束江南的丁香,自然而然就成了戴望舒笔下古巷里丁香般的姑娘。不过,走走停停,寻寻觅觅,哪一道秋波才能打湿你爱情的梦想?哪一泓秋波才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
  若是往深处走,也许答案就有了。木阁、绮楼、回廊、临街那青瓦白墙的屋檐下,打开着一扇扇木格古窗,一个个大开的店门上,花开,鸟鸣,蜂飞,蝶舞,鱼游,还有蔬菜庄稼家禽,都在上面鲜活地飞翔和成长,西溪人将智慧、荣耀和一生的梦想都刻在了上面。
  西溪的故事更是一口打捞不尽的历史深井。太子佛广场上,高高耸立的太子佛铜雕,源自佛教典籍《本行经》“九龙灌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每年四月初八,泰山寺定期在这里举行九龙灌浴法会,当梵乐萦绕的时刻,周边的九条龙为太子像喷水灌浴,古今交融,与整个街道浑然一体。人们在音乐声中向佛祖祈祷和平,祝福安康。由此,不管怎么看,这条街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几分温情。购物的店铺,休闲的场所,美食的天地,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西溪人的淡淡书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店铺里坐着巧笑倩兮看过往的行人的姑娘,或许是三三两两穿过梨木街走过通圣桥捧着香去泰山寺听焚音吟唱的西溪人。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是的,西溪出了不少人物。董永七仙女来了,年年从这条路上走过,天上人间,七夕相会。范仲淹、吕夷简、晏殊都向里走来,煮海为盐,呕心著述。这条路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就够了,足以让西溪人骄傲了。
  那么,留下来,留下来你就会是西溪故事里的一个人物,一个情节或段落。

中国梦随想赋
钱从顺


  鸿鹏之志,大梦依兮,家国之壮,依梦兴兮;创业梦,成功之基石;发家梦,激情之华堂;幸福梦,人生之阶梯;强国梦,灿烂之希望。梦,人类进步之动力,民族兴旺之理想,国之前行灯塔,民之奋斗殿堂。
  吾中华民族,曾历史悠久,炎黄子孙,曾创造辉煌。鸦片战争,深痛难忘,血染百年,华夏悲壮;无数先烈志士,争独立,斗列强,拯民族,求解放;黑暗中追梦,血泊中倚望,洒热血以強国,抛颅躯以救亡。光辉一九四九,长空惊雷巨响,中共挽狂澜,华夏见日光,推倒三座大山,建国梦真东方,力改一穷二白之状,梦想中华新国之強;“三大改造”,恢复经济;自力更生,治瘉创伤;实践人民作主,探索富民兴邦。“南水北调”,除患造福;“两弹一星”,惊呆列强。中华之巨龙,开启复兴之梦想。
  中国梦,中华奋发梦;伟人接力同心,舵手引擎领航。改革开放之大举,恢宏气势之伟壮,再奠基石,又开篇章,描绘蓝图,构筑理想,历战征程,聚力凝强;“三个代表”指引,科学发展导航;小康梦,富民梦,科技梦,兴国梦,创新中完善,奋进中自强。三峽截流之宏伟,神舟載人之浩航;上海世博之最,北京奥运之光;蛟龙探海之奇,航母巡洋之壮;天河二号高速计算夺冠,歼10、运20升空翱翔;科技军事飞跃,各业兴荣向上;港澳雪耻回归,台海通商通航;综合国力大增,社会安定和畅。兴哉!初梦之温馨,山河之美壮;盛也!十三亿人民欢欣鼓舞,五十六民族齐声颂扬。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追梦圓梦,充满生机和力量!
  历史铭心,国耻难忘,落后之惨痛,中华需自强!唯实现梦想,才福民兴邦;唯大梦成真,方民富国強;伟大时代,造就伟大梦想,党恩浩荡,擎起顶天巨梁。圓梦宏律已奏响,追梦巨轮已起航,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梦铿锵;新目标,新征程,新航向;新号角,新动力,新希望。伟哉!几代领袖之共梦,巨龙浩志之恢宏。强哉!中华沸腾之强音,炎黄激情之共盟。壮哉!“两个百年”目标之蓝图,十三亿众夙愿之共同。美哉!文明和谐之华章,华夏子孙之期望。看伟大民族,展开腾飞翅膀,观复兴之路,初见霞光朝阳。追筑梦想,势不可挡,何惧国际风云动荡!
  中国特色,富民兴国之良方。坚定中国道路,自信中国方向,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历史可作证、时代已印鉴。怀民族之精神,赤胆爱国,千万莫忘;扬时代之风尚,改革创新,前景无限;凝惊天动地之力,汇无穷无尽能量。中国人,已经站起来,正在富起来,必须华盛而国强。复兴之光,前途照亮,举国上下,豪情激荡,不负党恩、不负民望、不负国荣、不负炎黄;融家梦于国梦,融个梦于国壮;积沙成塔,聚滴汇江,亿民合力,乘风破浪;放眼世界,辨明方向,爱岗守法,开拓共创。
  用智慧成就梦想,用汗水浇灌梦想,用信念紧盯梦想,用奋斗充实梦想、用团结铸筑梦想、用意志实现梦想。倚枕巨梦,永不徬徨。

美丽女兵
马媛媛


  人们总把女兵喻为“战地之花”,但女兵决不是点缀战场的花蕾。美丽是什么?是美丽的面貌、美丽的衣衫、美丽的心灵,更是一种忠诚。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战争从来没有让女人走开。八一南昌起义的红色队伍中就有女兵身影;史诗般的长征中,二千女红军战士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清清的万泉河水声,流淌着红色娘子军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咆哮的乌斯浑河见证了抗联“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赵一曼烈士一腔热血染红了白山黑水。上甘岭的坑道中,女卫生员优美的歌声里饱含着对祖国母亲的款款深情。
  和平年代,她们同样美丽。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面带口罩的女兵,用眼睛震撼了世界;抗震救灾现场时刻都有“白衣天使”在忙碌,她们用微笑安慰受伤的心灵;在哨所、在海岛她们将欢声笑语送给那些守卫国土,默默奉献的战友;世纪大阅兵的方阵中,她们用整齐的动作,嘹亮的喊声,走出中国女兵的豪迈;在反恐反暴力突发事件中,“中国霸王花”展示出女性的另一种强悍的美。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女兵为国献身,让世人震撼。
  在许多人的眼里,“女”字就意味着纤弱和娇嫩;而“兵”字,却无疑意味着粗犷和勇猛。有人曾这样赞美女兵,把姑娘的温柔、美丽和战士的粗犷、威武集于一身。 
  普通女性的美,需要妆扮。但在军营,女兵没有高跟鞋、没有连衣裙,她们一身戎装天然品质,风雕雨凿风采不减。可女兵是美丽的。这种美丽,是用刚强铸就。看,走向演习场的女兵,一身迷彩衣衫,一头齐耳短发;没有矫揉造作,只有飒爽英姿。
  女兵,是男兵眼里的花朵。女兵,是军营浪漫的乐章。女兵,是特殊岗位的尖兵。女兵,是所有女孩的梦想。
  正因为如此,女兵,成为绿色军营里的一道最靓丽风景线。



发表于 2013-10-13 09: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这组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3:41 , Processed in 0.07416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