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50094|回复: 9

到方竹林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4 21: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
        ——汪曾祺《湘行二记•桃花源记》

  汪曾祺所说的“这种竹子”,就是贵州紫云格凸河风景区里的方竹。
  约上好友杨乃平,在水塘镇廖海明家喝了二两土酒,迎着毛毛细雨,我们三人徒步向格凸走去。一路顺河而下,一面欣赏淙淙河水的声音,一面听海明讲述格凸的许多新奇而有趣的传说和故事。
  据说,河边的某山脚有个山洞,平时并没流水,到每年三、四月份涨大水时,洞里都会涌出一大群各种各样的鱼来。有个割草人发现,急忙用背篼去拦。结果背篼都装不下了,鱼还是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可是,洞内突然一声巨响,一些烂衣裳和长头发便铺天盖地地涌出来,把割草人吓了个半死,以为中了什么邪了。此后好多年,便没有人再敢去捡这个便宜了,都怕中邪。然而,近年又有一些胆大青年,只要遇上涨大水,他们就去洞口守候,只不过每次只拦了大半背篼便掉身走了。可是他们仍旧怕中邪,不敢吃,把鱼运到紫云县城去卖。
  故事刚说完,海明说前面有温泉。大冷的天,有一泓温泉供我们暖手,真是幸运!我们争先恐后地抢去洗手。水不热,也不凉,一种舒适,从手指传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恋恋不舍地离开温泉,我们继续赶路。路盘旋到山腰,河陡然掉下,蔚为壮观。
   格凸的神话和传说,格凸的清泉和山岳,让我们免于徒步的疲乏。用了3个小时光景,我们终于来到格凸河风景区的大门前。寨内房屋,竹木相间,竹片围成四壁,房顶或瓦或草,古朴,雅致,诗趣盎然。最诱惑人的,不是从小饭馆内飘来的清香,而是那块隽永的“格凸滚豆鸡”木牌。
   威武雄壮的耳桶山山脚,一条石阶小路摆在我们面前:九十九道弯,九十九个拐,九十九双脚,九十九声叹。咬紧牙,狠一狠劲,爬!人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溜呢。
   爬上耳桶山,跨过大穿洞,穿越棕竹林,方竹林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在苍莽的天幕下,密密匝匝、蓊蓊郁郁的方竹,一望无垠。
  一条狭窄的小径,穿越方竹林,向神秘盲谷蜿蜒。石板路,作为一种时空的纵横蜿蜓,可不可以通向天堂?
  乃平和海明匆匆忙忙要去看神秘盲谷。我并不着急,因为我想到阿尔卑斯山山麓的那块石碑:慢慢走,欣赏啊!我只想驻足观赏,不想离去了。那馨香的、明丽的、洋溢着笑靥的绿,那清洌的、艳丽的、花枝招展的空气,伸手一抓,盈满双手。那绿触目惊心,那空气慑人心魄。幽深、静谧,人间的天堂。即使赤色的“方竹林”木牌提醒我——这是格凸,我也不知道是走近了自然,还是走进了原始。自然也好,原始也罢,反正,这里没有喧腾,冠冕已经枯萎,堂皇早已凋零,我们尽可以在这里淡泊而安宁地呆上了一阵了。
   汪曾祺《湘行二记•桃花源记》又记载:“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然而,我在格凸并没有看到半截砍伐后的竹桩,也没有看到一棵枯死的或者即将枯死的老竹,可见,汪曾祺之语很值得商榷了。
  淅淅沥沥,天空突然飘起了细雨。林中那些不知名的小鸟,叽叽喳喳奄忽欢腾起来。那些方竹的叶子,先一低头,再猛一甩,把雨点甩向天空,飞花乱溅。难道方竹连一点雨露也不需要?
  或许,宁静正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吧,恰如亘古不变的方竹。当山外的世界遭受兵燹的蹂躏,匪盗的洗动,或者拓荒者的大刀阔斧,方竹都始终在边远僻陋的高原山岭间独善其身,安享太平,兵荒马乱与方竹无关。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不需要充裕的雨露,只要一缕阳光,方竹便能成长;不需要耐心的栽培,不需要精心的呵护,只要一丝清风,方竹便以繁衍。方竹的足下,岩石之间,沙砾混杂着土壤,透过枯黄的竹叶,我凝眸深思,领会反哺的深刻涵义。
   方竹不仅安静,而且淡雅,超凡脱俗。湘妃竹、苦竹、糯竹、水竹、慈竹、金竹、罗汉竹、香竹、棕竹……在格凸的所有竹中,大概都没有冬季生笋的吧,只有方竹是个例外。在寒风呼啸冷雨连绵的深冬让自己的后代降生,就注定了方竹世代的坚强,以致方竹一族能够始终坚守它们特有的品格。《世说新语•任诞》云: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与其说这是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统一,还不如说竹子品格的羽化导致的人格的美仑美奂。
发表于 2006-10-24 2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竹子我也见过的,一时想不起在哪里了!
文章写得蛮流畅的,我想把那些对话的东东改过来,是不是会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05: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写竹,再华为君子也!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8 08: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很喜欢的这篇在这里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8 18: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暖玉生烟,再华真是感谢!!!同时,也感谢杨柳岸南对我提出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8 20: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竹的体会很深切的。很喜欢楼主的后半部分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11: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幸运幸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12: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杨柳岸南2006-10-24 22:55发表的:
这种竹子我也见过的,一时想不起在哪里了!
文章写得蛮流畅的,我想把那些对话的东东改过来,是不是会好一些?
杨柳哥哥说的很对哈,试着改一下,下期的<中国旅游文化>可以推荐呢!
方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新奇的!再华的表达也很流畅,富于哲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作适当删改,请再审!!
承蒙关爱,再次感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 11: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杨再华2006-10-31 21:12发表的:
已作适当删改,请再审!!
承蒙关爱,再次感谢各位!!
好谦虚的再华,希望你多到散版交流你的作品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2 07:27 , Processed in 0.058918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