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73081|回复: 1

7月31日选发《清水漫步》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1 17: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水漫步
蒋春明

        大暑过后,江南的天气还是那么炎热。入秋时,我客居在芜湖东郊的清水镇。
       小镇规模不大,但楼房林立,绿树成荫,给人以整洁精巧的印象。
       镇子的南面,有一条通向长江又汇集几道山溪的大河,弯弯的河水流到这里,是一半混浊,一半澄清,当地人称之为清水河。我想,小镇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镇外,正在兴建的合杭高速公路从这里经过,宛若一条巨龙抱起小镇,跨越清水河。它除给小镇平添壮观之外,还增添无限生机。
       小镇是繁荣的,也是忙碌的。正因为这里的生机,我也暂时成了在这里忙碌的人。
       连日劳顿,不停奔波,我几乎忘却身在江南的早秋。今天,恰逢有空,乘着早凉,我仔细地观赏清水河在晨曦里的风姿。
       走出住处,稍离南街,是一座座农户的宅院。屋后,长着翠竹和桐树。高高的桐树蓬开的枝叶,像擎起遮雨的大伞。宅院不远的东边,是通往宣州黄山的故道。两旁的建筑在杉树的映衬下或高或低,忽明忽暗。近庄,竹木架子上挂满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不太引人注意的是西边的池塘,它不甘寂寞,聚积汪汪绿水,养育种种池鱼。水面上,不疏不密的荷藕,还未过开花的季节。
      穿过庄院前行,不远登上清水河大堤。回首远眺,顿觉视野又开阔了许多。
      小镇后边的一带远山,在淡淡的云雾中时隐时现,婀娜多姿。眼下,一片黄色的双季稻,在微风里荡起层层金波,叫人顿感即将收获的喜悦。整个镇子,处在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元武的天人合一的山水格局中,显得气象万千。
      沿着大堤漫步,满眼“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情画意,让人赏心悦目。
       越过蔬菜大棚,前行便是一座果园环抱的丘陵。树上三三两两带着红尖儿的桃子,依偎着盎然的桃叶还是那么缠绵。密密麻麻的黄梨压弯树腰,在枝头挤出诱人的甜意。更惹眼的要数另一边的苹果;圆圆的绿叶掩不住张张泛起红晕的脸颊,低下头,似在想着自己的心思。
       园子上空漫着一层薄薄的雾,看不见鸟儿欢蹦的身影,但清脆的鸣叫声却不绝于耳。
       太阳慢慢地爬上东山。彤红的光线照着山头上轻柔的白云映出五彩的朝霞。满目的河山起伏在绚丽的霞光里,显得更加迷人。
       旭日蒸散河面上弥漫的晨雾,转眼间化成丝丝缕缕。南岸的景色不再朦胧,郁郁葱葱的是一望无际的苗圃。这里以培育盆景、花卉名闻遐迩;更以盛产草坪、樟树而誉满江南。这里的青山绿水,还引来众多被保护的鸟类在这里栖身。
        流连在清水堤,我一边走,一边感受着这里的一切所包容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
      蓦然,目光被定格在堤下空旷的草地上——水牛在低头啃草,一群白鹭绕膝觅虫。有的在牛腹下钻来钻去追逐水苍;有的在牛角跳上跳下地皮玩;有的从容地站上牛背,昂首翘望。啊!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装点着清水河的早晨。
      我被眼前景象溶化了。情景萦怀,感触的诗句脱口而出:
          黑牛牧草地,白鹭觅昆虫。
          远山红日照,近水绿意浓。
          鸟畜无相侵,人心却不同。
         一生逐名利,百年梦幻中。
      吟罢,我似乎体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心境,那份清趣。
       一阵轻风,从枫树那一边吹来一丝凉意;忽然间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一群鸟儿,在空中飘动,又匆匆而去,它们不能为我描绘出家乡的样子。我只好在清水河畔对家乡遥寄游子的情思和感受了。

55ba69636e640.jpg 夜色下的梁红玉鼓韵坛  冯浩亮 摄

走出“帕霍姆”情结
古良银

      近日,读了俄罗斯著名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感触颇深。农民帕霍姆为买到尽可能多的土地而不停地走,因为买卖双方事先约定,从清晨到黄昏他走过的土地都将属于他,帕霍姆为此拼尽全力,最后力竭而死。这就是“帕霍姆”情结。生活中,有“帕霍姆”情结的人很多,为追求数量而牺牲了人生的质量,过着舍本求末的生活。
      民有“帕霍姆”情结是可悲的,官有“帕霍姆”情结是可怕的,又是可恨的。他们就会利用手中的特权为己谋取私利,而又是不择手段,贪得无厌。他们的行为损坏了党风、政风,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只要是贪官,“帕霍姆”情结都很严重。一个村官有二十多处房产,有亿元资产,一个局长拥有多块名表,一个部长为了情人贪污受贿几千万。贪官的票子、车子、房子越来越多,吃喝玩乐的档次越来越高,贪污受贿的数额越来越大,当然,最后的下场也是一个比一个惨。领导干部要拒腐防变、廉洁   从政,就必须走出“帕霍姆”情结。
       领导干部要走出“帕霍姆”情结,就得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扪心自问,我是谁?为了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清正廉洁,无私奉献。革命烈士方志敏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被俘的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看到他是一个大官,身上一定有很多的钱,从上搜到下,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两个士兵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方志敏说:“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而是为了劳苦大众。”焦裕禄留给我们的是:一条有42个补丁的被子,一床有36个补丁的褥子,一块作为留给女儿唯一遗产的手表,一张因常用硬棒顶而烂了个大窟窿的藤椅……
       领导干部要走出“帕霍姆”情结就得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只有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淡泊名利,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才能活出人生价值,彰显生命光辉。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从上世纪70年代就立下了“三不”的规矩,几十年来,他把上级政府给他的1.5亿元奖金全部用于发展集体事业。他依然是一双布鞋,依然是粗茶淡饭,依然住在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依然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这就是老书记崇高的精神境界。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近四十年,曾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情怀和境界。
      领导干部要走出“帕霍姆”情结就得有清贫自乐、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古语说:“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塞尼逊也说过:“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这“三床一餐”充分彰显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清正廉洁、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领导干部不能做《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老太婆,总不满足,向小金鱼提出一个又一个要求,无休止的追求变成了贪婪。从最初的清贫,继而拥有辉煌与繁华,最终又回到从前的贫苦。知足才能常乐,贪婪将是一无所获。领导干部要学陶渊明“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安安一杯茶。”这也印证了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的话》:“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曾有人问李嘉诚:“君以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是?”李嘉诚答道:“开一片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紧闭店门,在黄昏灯下,陪老伴吃饭、喝茶。”
      领导干部只要注重自身修养,加强思想改造,每日三省,警钟长鸣,把握“防线”,守住“底线”,就一定能走出“帕霍姆”情结。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对联
严永年

燃烟万里千秋恨;
抗日八年一史诗。

允日投降,止雪一时耻;
致中崛起,方赢万世荣。

抗日八年,血火图,悲壮史;
兴中万世,康庄道,义勇歌。

巧合
犁航

一只不知名的鸟,站在二楼阳台的栏杆上,脖子高昂着,招摇着色彩艳丽的长尾巴,像是大清官员头上的顶戴花翎,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站在三楼窗口的德福还在生昨天的闷气,看见那只奇怪的鸟,情绪慢慢缓解,咋咋呼呼地喊,薇薇,薇薇,快来看,楼下有一只鸟,趾高气昂,摇头摆尾地,模样好嚣张哦。
德福的正下方,一楼,头一天咆哮着批评过德福的贾镇长,正站在自己办公室门的门框里,挺着不可一世的大肚子,以耀武扬威的眼神扫射着他的地盘。
我见过那么多鸟,就没有见过这样的怪鸟,快来瞅瞅呀!德福催促薇薇。
薇薇是德福的同事,一个心直口快的麻辣女孩,听说看鸟,惊喜得跳起来,忙跑到窗口,说,哪儿有鸟?哪儿有鸟?看见了,哦,就是昨天那只嘛,声音聒噪得很,牛气哄哄的样子,吵死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只好鸟!
昨天这个时候,德福正在贾镇长办公室里挨训呢。
听见楼上说话,贾镇长抬头向上狠狠地望望,尽管他看不见德福和薇薇,但声音清晰,句句入耳,脸色慢慢变黑,能擦下墨汁来。
贾镇长侧过身,要扭身回办公室。
德福叫起来,薇薇,薇薇,看样子它要闪了,它的尾巴好长哦,那是它的顶戴花翎,应该是个有点级别的鸟吧!
那只鸟伸开翅膀,大概受到声音惊吓,扑棱一声飞走了。
有顶戴花翎咋啦,有点级别咋啦,它一张嘴,你就知道有多难听!薇薇开心地对着德福笑。
贾镇长脸色铁青,返身进屋,把门甩得山响!

驯蝶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一(10)班  薛雨慧

我一直想要一只宠物。
想着这些事的时候,我正打开窗通风,看着窗外的阳光把防盗窗照得发亮。突然一只蝴蝶冒冒失失地闯进屋子,一头撞在我的额上,不等我反应过来,又冒冒失失地飞走了。我怔怔地看着它白色的背影,突然笑了一下——
那就养一只蝴蝶作为宠物吧!
可是,要如何驯养一只忠于我而不逃跑的蝴蝶呢?这一切,我暂时无从得出答案。
先逮一只蝴蝶吧。学校里有很多蝴蝶,只要够眼疾手快,就能捉到。很快我就逮到了一只只有一根触须的蝴蝶,我给起了一个名字叫——“一只耳”。我把它安置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瓶里。它起初在瓶子中一个劲扑腾,无数次地撞在了瓶壁上,后来约摸是撞疼了,它慢慢地安稳下来,静静地趴在瓶底一动不动。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自己做了一件错事。
我想了很久该喂它什么,后来想到用一两滴水拌着白砂糖做成糖浆,试着喂它,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当我把沾着糖浆的手指伸向“一只耳”时,它迫不及待地趴在我的手上吮吸起来,把我的手指舔得干干净净,像个孩子般抱着我的手指不肯放开,直到我强制性地将它吹下手指,送回塑料瓶。
闲来无事时,我经常从塑料瓶里把“一只耳”放出来,放在我的手指上把玩,抚弄它那如丝般光洁的翅膀,并以此为乐。有一次,我正把“一只耳”放在手指上,有个同学恶作剧地拿走了瓶子,还使劲地往我手上吹气,把“一只耳”吹开。我本以为它会飞走,但是它只是在窗口盘旋一会儿,又飞回到我的手指上。
又一个晚上,我回家时忘记在临走前盖上装它的瓶子的盖子。早上上学时心里很懊丧,满心以为它早已飞走了,可是到班级的时候,我发现它仍在,只是畏畏缩缩地伏在桌子的一角,好像还在发抖。我向它伸出手指,它毫不犹豫地爬了上来,颤动着它那唯一的一根触须,像是在倾诉恐惧。我喂了它一滴糖浆,它才渐渐地平静下来。
这些都让我内心十分欣喜,我以为我终于驯服了一只蝴蝶。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只耳”吓倒班级里很多女生,老师叫我把它处理掉。我极不情愿地把它放在窗台上——唉,随它自己飞走好了,让它继续做一只自由自在飞翔的蝴蝶吧!
可是,事与愿违。
第二天,我去看“一只耳”时,它已经躺在窗台上半死不活了,连抓我手指都抓不稳了。我推一推它,想让它飞起来。它却吓得直往回缩,好不容易飞起来的时候,也只敢在一小块区域里飞。我看着有点奇怪,惊讶地发现那正好是塑料瓶的宽度。
它长时间待在塑料瓶里,撞疼了太多次。它不知道那个塑料瓶子是否还在,所以不敢飞,它怕疼。在它的潜意识里,这有一个瓶子。它脱离了我的塑料瓶,但最终却无法脱离它自己给自己罩着的塑料瓶。我忽然意识到我很残忍。是的,我没有虐待它的肉体,但是我将它驯成了一只没有向往天空与自由之心的蝴蝶。至于它伏在我的手指上不肯离开,我想纯粹是因为我手上有糖浆,而它不想饿死,这不是所谓的忠诚,不过是被死亡逼出来的一种需求罢了!
一阵大风吹过,我的脑袋晕乎乎的,以至于“一只耳”被吹走时也没有抓住它。它重重地摔在地上,抖了一下那唯一的触须,再也不动了——
它死了。
我毁了“一只耳”,一只蝴蝶,一颗自由的灵魂。

韩福森老人的养生之道
吴苏蓉

韩福森老人穿着白色衬衫,眼神灵动神情和气,坐在凳子上身板笔直,一点都看不出已经九十高龄。
韩老2013年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近些年,养生成了电视节目的热门话题,单单是央视就有好几个栏目是谈养生的,更不用说那么多卫视台自己办的节目了,从吃的到用的,样样都有门道。问起韩老,他只是摇摇头。他身体好,无非十六个字:“积极锻炼、平常心态、乐于助人、粗衣淡饭”。
韩老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参加革命,跟随地方武装打游击,经历过枪林弹雨,解放后做过村长、乡长,后来进了城在当时的淮安县公安局担任局长,一干就是十五年。他说,他从小就好动,缺衣少食的年代多亏了手脚勤快,造就了一副好身板。做了公安局长,他从不安然待在办公室,每次破案都冲在一线,“不去多跑跑哪里能破案啊!”他笑眯眯地感叹。
韩老衣着简朴。在他做公安局长时,还有个小故事,有对拖板车的夫妻在马路上妨碍交通不肯让路。他闻讯赶来加以劝说,夫妻俩态度很不友好,斥道关你什么事!韩老也不生气,喊了身边一位科长去,那夫妻俩很惊讶,这老农民一样的人怎么还能指挥科长?同行的毛主任说,韩老做人做事朴实厚道,一直都是没有架子的。韩老一直笑呵呵的,他思路清晰,有一说一,多余的废话一句都没有。
离休以后,韩老的生活更加规律,一早五点起床,收拾好个人卫生就出门遛弯买菜。家里人多,每天起码都是十来个人的菜,买回来了和家里人一起择菜弄饭。家里地方并不小,但是人着实多,吃饭时挤在一起也是别有乐趣。到了晚上,看看新闻联播,海峡两岸,偶尔有谍战片就欣赏,九点准时休息,一直有规律的生活。韩老很自豪地说,别看我岁数大了,我前年还做了飞机去美国旧金山看儿子呢,汽车八个小时,飞机十三个小时,体质差的根本受不了,我一点事都没有。
韩老家里一直和和睦睦,和邻居相处也甚相笃。巷子里厕所堵了,邻居们都会告诉韩老,请韩老帮忙喊环卫处的人来疏通。巷子脏了,也是他扫,我看看长长的、曲折的水泥铺的路,很是敬佩,这是位耄耋老人哪。韩老心善,喜欢给大家做事,为周围的百姓着想,更乐于助人。范集的何武氏今年已经七十多岁,十年前儿子去世,儿媳得了神经病,留了个孙子给她一个人养,家中很困难。韩老出钱供她的小孙子上学,何武氏生病了,他还出钱给她看病。“我能做的,我多做点吧”,韩老说。
韩老是离休干部,工资算是比较高的了。但他的生活很简朴,一件中山装穿了20年,一顶帽子戴了15年。吃的也是粗粮,搭配些高蛋白的鱼虾豆制品,有时候中午剩下了饭菜,儿女要倒掉,他总是不许,只要没坏,他一定要吃掉的。艰苦岁月里过来的老人,多是珍惜每一针每一线,奢侈浪费对他们来说,真的犹如犯罪。
高寿如此,平和如斯,值得我们深思的,又何止健康一道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6:44 , Processed in 0.05075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