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08525|回复: 2

12月13日副刊《半副对联》的考问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9 1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副对联》的考问
宋舜同

  凤山先生的新剧作《半副对联》把千年河下的繁华与矜持,热热闹闹地在淮安大剧院呈现给了千万观众,让古典与现代在这乍寒初冷的孟冬碰撞出了温暖的火花。两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观众不时发出兴奋而热烈的掌声。我想,掌声是给演员的,是给人物的,是给情节的,是给……我想在此也鼓一下掌,我的掌声给《半副对联》的考问——做人如何讲诚信。
  成道生承继祖业,在河下经营一家叫“文楼”的酒店,因淮扬风味兼济南北,加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生意火爆,天天顾客盈门,名闻遐迩。
  在河下一年一度的赛诗会上,成家大小姐成梦影厌烦了每年要么顺口溜,要么翻陈账背古诗的老面孔,别出心裁地以“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这一上联,公开征集下联。年轻人谁拔得头筹,将把“红绣球”扔给谁,若是老者撰出绝佳下联,文楼将以金银绸缎作为奖赏。
  这让其父成道生非常为难。成老板为难的不是金银绸缎,文楼经营了百余年,虽不能说家财万贯,可积累总是有些的,况且成老板是个有眼界的人,他很懂得些舍与得朴素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小女以联征婚,将失去当年与老友唐安年结为儿女亲家的允诺,生意人以诚信为本,这不仅是文楼百来年的经营之道,也是成家一贯的做人原则啊。成道生想一定要说服女儿。可成梦影的理由也很充分,征联已经公布,河下镇的大街小巷,老老少少都津津乐道征联的事,如撤下,不也失信于人吗。戏曲艺术就是冲突艺术就是悬念艺术,这也是凤山先生的拿手好戏。后来的情节是这样推进的,唐安年在一次河运中遭遇风浪,全家人都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水中。由此,成老板同意小女以联征婚也就顺理成章了。
  河下自古出文人。吴承恩不是吗。沈坤不是吗。邱心如不是吗。钱同文在戏中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当河下老少爷们得知文楼征联主考大人就是河下著名文人钱老先生时,钱府的门槛没被踏破,可也掉了一层皮。白须髯髯七十有余的老者来了,只会顺口溜打油诗的街华子皮二也拎了两只老鳖登门造访。
  大难不死的唐母(事故中,唐安年丧生,唐家母子被人救起)续婚不成,万不得已,只得顺势而变,同意儿子参加征联求婚。唐家公子唐雨春觉得通过对对联的方式求婚蛮有新意,一方面可以娶到一位门当户对的大小姐,另一方面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扬扬自己的名气,何乐而不为呢。于是,闭门不出,认真备考。可唐母着急呀,她哪知道儿子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呢。为了儿子的婚姻大事,也为了了却死去的伢子他爸的心愿,她带着重金敲开了钱府的大门,希望主考大人胸中有数,笔下留情。
  唐雨春大考之前已经与成梦影见过一面,两人虽没到私订终身的程度,可也眉目传情,互有好感,并约定考场上见。当胸有成竹的唐雨春得知母亲造访钱府,以金贿考后,十分恼火,感觉母亲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即使我唐某人下联出彩,拔得头筹,那不是因贿而得吗,我唐某人将来如何面对朝夕相处的新娘,如何面对河下的父老乡亲,如何面对一生尊礼重教,从不失信于人的死去的父亲大人。已经酝酿充分,胜卷在握的唐雨春,应征那天作出了令众人难以想象的决定——交了白卷。
  钱同文崩溃了,唐母崩溃了,最最崩溃的是成梦影。这个仪表堂堂的男人,满面文气的书生,诚信之家的公子,怎么能开这么大的玩笑呢。可当成梦影知道事情的真相后,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说,做事讲诚信,做人讲原则,这也是我们成家百年文楼老店经久不衰的经营之道和传统。
  诚信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现实的话题。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飞速发展,许多人在物的欲念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诚信。《半副对联》将诚信的话题重新拾起,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
  无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就个人,还是就社会,抑或就国家,可能没有比诚信更受到重视的了。 仁、义、礼、智、信,五常有它;恭、宽、信、敏,惠,五德有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四维八德有它。《说文解字》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主张“诚者,天之道也。”北宋思想家周敦頣认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在古人那里,诚信问题不仅仅是人的品格和德行问题,而是人的生存意义和信仰问题。在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唯有“诚信”在儒家的“五常”中能找到对应的字眼。习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用六句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概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六句话中也提到了诚信。在今人眼里,无论朝野,诚信仍然是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
    《半副对联》刻画了成梦影的知性、唐雨春的正直、成道生的厚道、钱同文的公正等众多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半副对联”,我想有的时候,该交还是要交“白卷”。

那个小城
田中山

小城
从醇香的豆花中升起
梦开始飘扬
从田头到街头

小城
埋下了一粒种子
丈量现实和梦想
从眉头到心头

小城
不经意间越长越大
把所有的记忆摆渡
从这头到那头

现在
带着满身的伤痕
倦在小城的角落泪奔
从街头到枕头


为淮剧二团点赞
卢正文

  淮安的淮剧属于西路淮剧,其发展迄今约达半个年纪,2008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半个世纪以来,淮剧一直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2016年是淮安市淮剧二团建团60周年,12月2日19:30分在淮安大剧院推出的建团庆典演出剧目就是由吉凤山编剧、薛友彬导演的新编大型淮剧《半副对联》。
  这是一出“文绉绉意韵中不乏夹杂着才子佳人痴情梦难成”的舞台作品,立意于淮安区河下古镇的千古绝对“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
  全剧共八场,演出时长2小时10分钟,剧情讲述了200年前河下“文楼”掌柜成道生之女成梦影借吟诗赛提出“以联招亲”。恰逢唐安年妻子马元英携子唐雨春来到文楼,要求成家履行成梦影与唐雨春早前双方父母的婚约。
  原来二十年前,都是经商的成道生和唐安年曾立婚约结成儿女亲家。这事成道生本没有忘记,但几年前闻听唐安年全家因一次行船事故不幸罹难,所以此番才同意女儿以联招亲。殊不知那次事故中唐安年妻子马元英和儿子唐雨春被人相救。
  是履行旧约,还是继续“以联招亲”?正当唐雨春与各赴赛人士一起备考赴赛时,由于马元英自己的唐突行为导致了唐雨春在众人唏嘘声中弃赛不辞而别……
  该剧主演有魏玉宝、李如艺。该剧作为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展演入选剧目,同时也是淮安市首届“双名工程”入选剧目,开幕以地方音乐小调“青石板,板石青,一行一行,留脚印”的悠扬悦耳伴唱,来引领观众迈向充满书香翰墨的戏剧情境。
  内容紧紧围绕“诚信与比赛招亲”展开,通过成梦影小姐优美清脆的唱腔与精湛的表演走向高潮。如唐雨春与成梦影小姐的有情有意,通过“梦会”诠释二人的内心情感——“梦会”中的对唱唱词也恰到好处地描述了情侣中那种相依相恋相惜相守的心理。
  常言说,如果品行代表着一个人的灵魂,那么诚信则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尺度。该剧在主旨上愈显了做人的根本,如第七场剧情中唐雨春为避母亲行贿考官之嫌不辱没自己的品行交白卷离去;另一头成梦影又苦盼不到有情人唐雨春应赛,遂找他要说法,最终与唐和好相约致辞,竟而突出主题——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人们应诚信追求自己的幸福!
  从对白和舞美方面来看,我认为该剧也算是一出唯美作品,其特点言之不尽详,意抒难以字表。对白上人物对话中掺和了丰富的本土方言俚语,同时提及了地方美食,如软兜长鱼、平桥豆腐,还有香干臭干、麻油茶馓等,使整出戏的地方文化意韵更加深厚而又妙趣横生。舞美上全剧突出浅绿色的基调,且人物角色的刻画、塑造也注重写意风格。如主人公成梦影一袭红装贯穿全场,总之全剧在整体上给人感觉是既没有冗繁尘杂的颜料堆砌框画,充分凸显了一股清新简朴的婉约之美。

怀  念  贤  妻
宋兆和

  妻子吴秀岚离开我和家人转眼一周年了。
  妻子是一个贤惠、善良、勤劳、诚实的人。由于家境的贫寒,妻子从未入过学堂门,扁担长的"一"字都不识,但她却忠实的传承了中国女性传统的妇道文化,也与时俱进地吸纳了许多现代文明。
  1967年2月,妻子冲破世俗,不用车,不用轿,不计较彩礼,不需要伴娘陪同,一担挑的嫁妆步行来到我家,简单隆重的"革命化"婚礼后,进入了她的做人妻、做人嫂、做人媳的人生征程。
  婚后第三天,我奉命带着几十名社员赴沭阳县新沂河复堤工地参加水利会战,妻子默然承受着新婚空房的"革命蜜月"。为便于我赶乘淮阴至沭阳马厂的班车,凌晨两点,妻子恋恋不舍将我送出二里外的礼字坝,然后步行回家。
  50天的水利会战结束后,回到家里,妻子明显的黑瘦了,见到我,她的脸上荡着灿烂的笑容,连忙拿出家中仅有的3只鸡蛋给我做了碗热腾腾的蛋汤慰劳我。妻子的热情,让我百感交集,端着碗你推我让怎么也吃不下,最后妻子将蛋汤端给了我的长辈和弟弟妹妹们去分享。
  在那个"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人民公社"的社员缺吃少穿,有时甚至揭不开锅。为了让全家人填饱肚子,妻子为了多挣二分工,她总干着男子汉的农活——拖板车、捞水草,办"万担绿肥墉"等,还常常半夜去七八里外的县城豆制品厂排队买豆腐渣回来充饥。在那个一切都凭票证供应的计划经济年代,买豆腐渣是唯一不用票证只需生产大队介绍信就可买到的商品,但是每封信只限购10斤,买多是不行的。妻子买上豆腐渣回家后,总是拌上麦面,做成饼子或熬成稀饭,虽然难以下咽,却终究能填肚子。
  妻子在农业生产中是一把好手,割麦、插秧、挑担、施肥样样农活都拿手。在那个集体化的火红时代,妻子每年都代表着本生产大队参加公社召开的"夏收夏插"现场会并角逐栽插的名次,屡屡获得毛巾、草帽等奖品和奖状,直到今天,家中还珍藏着一张由公社革委会颁布发的"三八红旗手"荣誉证书。
  我家是一户14口人在一起生活的大家庭,妻子每天除参加生产队劳动外,还要照应自己和大妹家共6个小孩及年幼的弟弟妹妹。
  1973年春,根据工作分工,我去离家60多里外的范集公社境内的农场主持工作,一干就是5年有余。在远离丈夫关心和帮助的境况下,妻子勇敢挑起了家里的所有重担,肩负着做人媳、做人母、做人嫂、做人妻的多重使命。
  弟弟看家里穷,婚后一个月即要分家,按照农村的传统习俗,父母的赡养应是兄弟各一。可是父母都不愿去二弟家生活,这让我很为难。可妻子说:"不要让父母添愁了,就让俩老在我们家一起过吧 !"
  妻子只知耕耘,不知享乐,默默无闻。她的贤惠和美德,受到亲朋乡邻的普遍赞誉,也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表彰,被社员们一致推选为妇女队长。
  长期的忙碌和劳累,妻子的身体感到不适。1993年12月13日,妻子经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癌症。全家人如雷轰顶,可妻子却非常淡定。面对残酷的现实,她以超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与病魔进行着生死斗争,经常抱病参加和协助村委会去搞计划生育,不顾体质虚弱创办和经营起家庭养鸡场。
  2014年12月15日下午,妻子不慎从电动三轮车上跌倒致脑部重创,虽经医院手术抢救却终未清醒,成了植物人。
  5个月的医院救治,7个多月的家中护理,我日夜守候在妻子身边,按照医嘱每天为妻子进行不少于11-12次的翻身、拍背、擦洗,服药,喂食更不误点。370多个日夜持之以恒。
  2015年12月23日上午8时,与我相濡以沫的金婚妻子安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每当想起妻子,我便泪流满面。我写下了:"缘结五十载,贫不移,手挽手,情意投合,含辛茹苦;相依半世纪,威不屈,共患难,情似深海,含恩四代"。
  妻子走好,丈夫和孩子永远怀念你!

禅  意  拈  花  寺
刘艳梅

  淮安区牌坊甚多,但作为寺院牌坊却极少,充满禅意的就更是微乎其微。
    在淮安区东长街和莲花巷东首与东长街的交汇处,有一座高6米5,白矾石雕刻而成的牌坊。牌坊由三部分组成,底座石鼓,支柱横梁,装饰云头。厚重的底座石鼓上是高大的支柱,高处的横梁上装饰着精美的云头。两旁的云头上端坐着两个小巧的石狮,上层横梁的中央静坐着观音菩萨的塑像,慈祥而神圣。两根横梁之间的匾额上写着“拈花寺”三个大字。
    拈花寺——一个多么充满诗意的名字。
    沿巷子西行约百米,右拐向南数十步,再向西,过一长排居民楼,便可见前方有一枣红色长墙,东面墙上挂着莲花巷13号的门牌。莲花,又称荷花。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精品。而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
    拈花寺始见于清初。原名古拈花社,1989年易名为拈花寺。
    如今的拈花寺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一典型的四合院。南北分别为山门和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殿。都雕梁画栋,佛香缭绕。红色高大的圆柱,精美的雕花落地木窗,成排的彩灯,给人富丽堂皇之感。
    拈花寺的开山祖师佳慧,从小爱好诗文、书法。早年在河下湖心寺出家为尼,多年苦心参禅后,为了追求更高的佛学造诣,她乔装为僧人来到镇江金山寺潜心修行。当了几年维那。
    一日一位贵官来寺进香,看到墙上写的一副对联“天镜照晴空,谪仙去后来坡老。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非常赞赏,询问何处妙女写得一手如此好书法。知客道,此墙上对联出自我寺维那手笔,并非女子所写。该官大惊预见维那。知客僧来到禅堂请维那见客,佳慧听闻知客传贵官所言书法丽好似出于女子手笔,于是说道真是岂有此理,让知客先行,她马上就到。佳慧支开知客后,随即头戴笠帽匆匆下山渡江北上。留下“尼扮僧装金山寺,书法露绽建拈花”的传奇故事。
    深研佛法的佳慧,回到故乡后,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依据“拈花微笑”典故,以“拈花”二字,创建拈花社。拈花社后因水患兵灾逐渐衰落,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仅存破房17间。八十年代初,了僧师太辛苦操持,兴建大雄宝殿等房屋30余间,四时六仪,晨钟暮鼓。2005年,淮安籍福建省涌泉寺方丈普法大师捐款150万改建拈花寺。
    拈花寺的一标志性石刻——“天下第一花”在西院法堂前。“天下第一花”西侧是“知恩报恩五龙壁”。照壁总长7.8米,高3.5米。照壁中央刻着“知恩报恩”四个大字,每个字高1米,宽0.8米,为普法大师亲笔书写。在四字间隙祥云缭绕,五条巨龙腾云驾雾,大有龙飞虎跃之势。四周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四角是莲花图。整个雕刻充分融合了中国孝道与佛教的精华,充满了祥瑞之气,让人浮想联翩。
    无论是莲花还是拈花,都是禪意的象征。放弃功名利禄,一心装着芸芸众生,你就会是众人眼里的圣人。

一抹风情在刘海
曾荣

  剪一绺头发,或厚或薄、或正或偏、或顺或乱地盖在前额上,整个脸庞就多了几分韵致。
    因为有了刘海,大而硬的脸蛋增加了几分柔美;长而削的脸蛋生出了几分温情;小而圆蛋的脸添上了几分娇羞。
    自古以来,大凡女人都爱在刘海上大做文章。
    我对于刘海最初的最美的记忆,是来自母亲年轻时的一张黑白照片。那时的母亲二十几岁,正值女子最好的年龄。她黑亮浓密的头发梳着低低的发髻。不厚不薄的刘海微微地卷向眉际,衬着她那两颗明亮眸子更加青春更加温柔;两耳边各垂下一小绺头发到嘴角的长度,衬着她那鹅蛋型的脸更加饱满而丰润。后来由于我们的到来,给母亲增加了许多压力,她剪掉了那一头又长又黑又亮的秀发,梳成了刘胡兰式。前面依然留着齐眉内翻卷的刘海,只是两耳边的垂绺被两个大大的发卡固定在耳后,露出白白的耳朵和线条柔和的下巴,当时感觉电影里的江姐也没有母亲好看。再后来,母亲为了利索省事把头发削成碎发,不再用发卡,那侧分的随意地飘在前额碎刘海,一点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彩。
    等我长大后,也梳起两条长长的辫子。并学着母亲的样子从头顶分出一绺头发,剪成齐齐的样子盖在我那高而凸的大大的额头上。与母亲的刘海不同的是,我那又细又黄的刘海不会自然的往里翻卷,而是直直地紧紧地贴在前额上。我尝试着用发卡或是细高粱秆把刘海缠起,一圈一圈地往里卷,夹上数分钟之后再放下。可那被卷成了方便面状的刘海在额前晃荡不了多久,一出汗或一洗脸被打湿后,它立马又像狗皮膏药似的牢牢地贴在额头上了,让我那原本又阔又薄又硬毫无肉感的黄脸更加没有了生气。于是我又抱怨母亲为什么不把我生得像她的脸型那样好看,像她的头发那么听话而又可心。
    九十年代初期流行烫刘海,这下我可不用再愁自己的刘海的顽固而服帖了。像其他姐妹一样,我也烫了一个偏分的刘海,每天用一个圆滚带刺的梳子把它卷起来,用电吹风对着它吹上半天,然后再用摩丝固定,让它像一个广场上的标致性的建筑似的高高地翘在我的前额上。后来不知是由于流行的趋势的改变还是因为我长了一脑门子的青春疙瘩豆,就用母亲削头发的花形的刀片,把那烫成绵羊毛状的刘海,削成了又短又碎的样子,让它此起彼伏地当起了我前额的遮羞布。再后来,那一撮刘海,因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被扩大到两边,就成了中分,一边一绺,这样可以顺便遮盖一下两腮侧那因为少肉而过硬的曲线。现在无法想像自己那时的样子是多么的傻多么的怪多么的滑稽。前些年街上又流行拉直板剪斜刘海,我又跟风试了一把,结果走到讲台上,竟然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起来。当时也没有觉得无地自容,因为那时年轻,无论什么样的刘海,无论适不适合自己,都会觉得很拉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齐眉厚重的、斜分轻盈的、深侧贴头皮复古的刘海都失去了热情。让前额上、两耳边的头发长得和后面一样长,统统都束到后面长长的马尾辫里。把自己从父亲那里传承下来的又大又硬又方的脸盘生生的暴露在镜子里,暴露在众人面前。渐渐地,我习惯了自己那张并不柔和的脸,让或嗔或怒或喜或忧的剧情该怎样演绎就怎样演绎,再也不会用那些多事的刘海来遮遮掩掩了。但是,每当有一个或是几个留着娇俏刘海的女子从我面前走过时,我还会无比艳羡她们那刘海掩映下的风情或因刘海遭遇的故事。
    今天,无论在社会上还在是校园里,又飘过来大把大把的整齐厚重的刘海风,无论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都剪出那一抹属于自己的别样风情。那风情滋养的是别人的视觉,美的是自己的心境。


发表于 2017-2-7 17: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各位。新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31 11: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安文化的一朵奇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8:39 , Processed in 0.04669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