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5321|回复: 0

钓大海(外一篇) 杨培德 钓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7 0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钓大海(外一篇)
                    杨培德


钓大海,这是我小孙女对我在大海钓鱼最形象的概括。
这次国庆节来广鹿岛度假,一个主要乐趣,就是海钓,在广阔无垠碧水蓝天的大海上钓鱼,试想那心情,简直就是在开酷吧。
我在笔架山休闲时,曾经去附近的码头搞过一次海钓。大概是十月中旬吧,天气很冷,蹲在码头大堤前黑色的、成堆的水泥护桩上,那天风很大、很急,迎面的海浪让你有些心惊肉跳。一把海竿扔进蓝色的大海里,守了半天,仅钓上一条巴掌大小的海鲶鱼,也叫“扔哏鱼”,而最后的代价是刮钩、断线,将鱼钩和铅坠永远留在了大海的深处。
鱼难钓、没有鱼可钓、更没有大鱼可钓、也没有休闲的好环境钓鱼,这就是我第一次海竿海钓的真实、甚至有些悲凉的感受。
所以,当孩子们建议我来广鹿岛海钓时,我的心里还是初时的漠然,没有强烈的期望相随。
广鹿岛,位于大连市长海县黄海北部外长山群岛的西部,由23个大小岛、砣、礁组成,是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辽宁省风景名胜区之一。占地面积——31.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4公里。是长山列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共有居民1万余人。神仙洞 、马祖庙是它的著名景点。它西与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相邻,北与皮口、登沙河等辽南重镇隔海相望,是长山列岛中与大连最近的岛屿,素有“大连门户”之称。
我们是在登虎山长城的次日来皮口港登船去广鹿岛的。
船程约一小时,傍中午12时到达了我们入住的山庄小店、一个开业2年、房间洁净有两排平房的、融吃住玩一体的农家似的小店。小店是在皮口港码头临时订的,原先预定的山庄小店因我们定车位乘船过海的原计划取消(后来得知,汽车上岛根本无用处,岛小、景观少,没什么可看的,尤其是所住山庄都免费提供用车,极个别看景需要临时雇车可载八、九人也就百元左右;而上船摆渡单车的单程费用却为360元),尽管我们只是预定当日过海而没有定下具体乘船的时间,原说待通知的,还是引来该店老板的强烈不满(大概没有提成了),我们担心入住后遭其不满的发泄而取消预定,200元定金算是交给了广鹿岛,成为出来咋到的“见面礼”了。
到达山庄安排好住宿(包吃住每人每天180元,小孩减半)用过海鲜大午餐后(螃蟹、海螺、粉红色的扇贝、蚬子等),拿上钓具,匆匆坐上老板的面包车,开始了我们的海钓生涯。
山庄的老板是个中年男子,中等个头,说话如匀速运转的机器,不紧不慢,并且没有高低音之分,给人永远和谐的感觉。后来知道,他姓战,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现在大连做生意,据说开两个海参批发店。每到夏季就返回岛上,父母及妹妹在这里忙活,而他的媳妇则留在大连,打理那边的海参生意。看起来,这一家生意人,日子过得蛮和谐、蛮红火的。
问起战老板钓鱼的去处,他竟不知何处为好,想来想去,就是码头及出海钓了。海钓安排在明天上午,赶在涨潮时。渔船他说晚上回来找,开船的渔夫是他的一个好朋友,很实在的,200元随意钓,钓够了算,不加钱。当时听了心里乐,这回可要过吧海钓瘾了。
小面包车没出十分钟,就给我们拉到了一个码头,上面已经有很多人在垂钓。此前曾驱车去岛上少有的一家渔具店,想买海蛐蛇做钓饵,可老板说不但店里没有,就是全岛都无售。原因是岛上根本就没有、后来知道这里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钓饵。海岛原是小渔村,到处都是打鱼的船,小鱼小虾遍地都是。好在码头有人兜售海虾,同行的小亮买了5元钱的一大塑料兜子的虾,足够我们几人在海岛几天垂钓所用了。没想到。往码头里走去几步,发现渔民卸船时甩下的满地鱼虾,就足够我们随地取材尽情海钓了。5元钱,白扔了。
码头长长的,两边挤满了刚刚从海上归来卸货渔船,十几位垂钓者见缝插针,勉强在拥挤中将海竿垂下码头,顷刻之间,老伴及儿子、侄子、还有小亮都开竿了,只是鱼太小,大头短尾,黑乎乎的,有些黄白色的斑点在上面,就像我们家乡水泡子里的“老头鱼”,鱼竿一顿就上钩。可我,仍无所获。其它几人也觉得此处人船拥挤,遍地渔网等垃圾也很少兴,发现前方几百米处有一灯塔下有人垂钓,大家立即收竿,向新的钓场转移。
新钓场果然舒心,钓者三、四人,渔船有一艘,平阔的海面一览无余。原来,这是一个客运码头,每天下午2:40以后没有船来,故钓鱼无碍,没人管的。如此轻松海钓,正是我求之的环境,尤其是见一银发老者已经钓上几根海鱼,是用海蛐蛇钓的,原来老者是从大连来时带来的,我赶紧厚颜索取两根挂在鱼钩上,甩出海竿,准备一展身手,再现老钓翁的往日风采。
可好景不长,虽然老伴她们已经钓上几根黄鱼,还是被一艘渔船挣没了好心情。原来,刚才那艘渔船载几个钓客归来,据说是花500元雇的,结局是一根鱼也没有收获,想必是下午退潮所致吧。在渔船离开时,我侄子杨明曾告诫年轻的渔夫不要刮了他的鱼线,可渔夫竟视而不见,把鱼线挂断,惹得侄儿不满,岸上钓者也气不过,跟着斥责,称这个渔夫是“山炮”,惹得渔夫性起,开始了对骂,高喊让我们等着他,并且掏出手机到处呼朋唤友,想必要“决一死战”。
形势剑拔弩张,本着“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祖训,以及“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经验,还有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警惕,我们立即收竿走人。也好在小儿子杨硕及时打电话调来我们山庄老板的小面包车,这才及时逃离了险境。车离开码头时,那个渔夫正站在岸上呼电话,已有一年轻勇士骑着摩托前来应招了,不可想象,如果不远迢迢的我们与这些地赖流氓小混混们斗个头破血流,该是怎样的失掉“体统”啊,该是怎样成为千古笑谈啊……
来渔村钓鱼首钓走了麦城,并不意味着后续乏味。
次日早餐后8点多钟,战老板吆喝我们上了他的小面包车,并告诉我们,只能去6个人上船出海,结果二弟培玉因有女士上船无法小便而自带鱼竿去小码头垂钓外,我和老伴、小儿子、大侄子及小亮5人决定上船,其他人则有大儿子杨光当“三八”团团长,带队去岛上一个叫“月亮湾”的海滩踏海,虽然他们昨天已经去了,但是,内陆的人,对于大海还是百玩不厌、百嬉百亲的。
又是几分钟的路,来到了一处停有几艘渔船的浅海边。渔船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要好,船底洁净干燥,不是印象中积水并堆积垃圾的样子,虽然船体漆皮掉落可见锈迹斑斑,但仍见主人干净利落的特色。应该说,船上放二三十人是没问题的,对为何只是限定6人不好询问,想必是安全原因吧。
渔夫姓宋,身穿乳白色长袖上衣,一个黑色带有背带的橡胶水叉几乎裹住了全身。见到我们过来,一跃从船上跳下海里,徒步将渔船推向岸边,我们扒着船帮陆续爬上船,虽然鞋子稍稍弄湿了一些,但即将出海的兴奋,让我们忽略了这一切。随着船头柴油机被塑料桶加注上柴油,老宋使劲一拽,突突的马达声预示着我们的行程开始了。
天公作美,没有太阳,万里蓝天云覆盖,是个假阴天,这可以免除我们被暴晒的折磨。有人说,海上的太阳像后妈,毒得狠,像我们这些没有海上历练的人,要晒上一天,不扒层皮才怪。记得以前在海上游泳时,小半天就晒秃噜皮了,至今想起,依然心有余悸。
船行半个小时后,在遍布饲养扇贝人拦起的层层黑色悬浮球的网线中穿行的我们,在左右分别有两艘同样大小渔船处停了下来,渔夫老宋将船上的绳索与就近拽起的海上的浮球相系,船就算抛了锚,我一直担心如何抛锚的问题,就这么轻松的搞定了。原来,在清理扇贝渔船附近海钓是最佳的环境,因为船上清理下来的鱼虾及扇贝肉等带有腥味的污泥浊水,正是台巴鱼之最喜欢。
原以为海上钓鱼,海竿一定要长长的用力甩线,否则达不到大海的深处。现在知道了,无论在船上还是码头上钓鱼,鱼竿是不用甩的,只要垂直接放下即可抵达海底,那情景就像乡村老式的轱辘井,提竿就是摇轱辘,将水提上而已,这里只是将鱼儿提上而已。鱼饵可上可不上,因为鱼钩上方都挂有虾状的彩色塑料模型来誘鱼。同时,海上钓鱼是不用鱼漂、浮子什么的,只凭手感就足够了。
海水深约30多米吧,刚刚放到底的鱼线还没有稳住,直觉竿梢向下一弯,双手有了明显的向下垂感,知道鱼儿上钩了,赶紧摇轮起线,果然彩色的五、六把串勾上已经挂满了5条活蹦乱跳的台巴鱼,一巴掌长短,尖嘴、青脊白肚细长身,有的还没等摘钩,就已经崩落到船舱里了。如此战局一开,大家都大呼小叫的上鱼了。兴奋之时,孩儿们掏出手机一顿自拍、上传,那灿烂的笑容如同海上升明月。
看我们摘鱼怕扎蹑手蹑脚颇费力,就是戴上手套也是溜滑抓不住的样子,渔夫老宋不在当旁观者,伸出大手,稳准狠的一下一个,简直如同变魔术,让我们看得入神,齐声点赞。大儿子后来听说,感叹到:这个渔夫真好,我们那年在哈仙岛钓鱼的船夫,根本不采我们,而且出海限定2小时,多一分钟也不干。
也许,受我们垂钓乐趣之熏染,老宋竟从他的前机舱下方掏出一个大大的袋子,从里面拿出一个西瓜大小的塑料圆轮,上面缠满了粗粗的鱼线。当老宋往一根尺把长的金属小棍上挂三个我从未见到的大大的鱼钩,并拴上一个秤砣式的铅坠时,我才如梦方醒,原来老宋也要钓鱼了。
好,有幸见老渔翁钓鱼,一定会别开生面、洞开眼界的。果不然,鱼线放下海里片刻,老宋就起线了,一条台巴鱼撒着欢儿跌进了船舱里,又引来大家一片欢呼声。好奇的我,也决定试试老宋的新武器,与他做个交换,当看到老宋手握海竿钓鱼酣笨的样子,我差点儿笑出了声。可老宋的渔轮到我手里,就像在井里打水,那大大的铅坠,给人沉甸甸的感觉。尤其是坠到海底下的扎实感觉,就像脚踩大地一样舒服。
交谈中得知,老宋是当地人,地道的渔民。今年50多岁了,有2个女儿待嫁。除了打鱼,他主要工作也是饲养扇贝。他说他有几十个养扇贝的趟子,就是黑球悬浮下悬挂的几十米或上百米长的如网式的口袋笼子,里面养的是大大小小的粉红色的扇贝。
那一个趟子,政府每年每趟收40元。趟数越多的人,投资越大,收入也就更大。话里话外,老宋说他投有百万元还多,年收入20多万元。如此效益,真让我为他们高兴,但也为他们的辛苦付出而感叹。你看他们常年被海风和太阳熏得黑红的脸,还有那不断清理扇贝时,从海里捞出上百斤重的网笼子,然后倒出扇贝进行大小筛选分类分笼(说是越养越大,笼里密度过大不行),其艰辛的程度,外人不见是不知的。
大海养殖人,岁岁不知辛。入口美味时,但愿晓风尘。
当我用手机拍下临船夫妻操作扇贝的过程时,一首诗,就这样流淌出来了。
如此,我对老宋常年在岛上几乎没有走出去转转大好河山而为他惋惜,劝他:既然不缺钱,而且有闲钱,应该出去旅游,国内国外的转转,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50多岁的人了,等以后再想出去,恐怕身不由己,怕走不动了。他听了,没多说,只是看了看大海的远方,还有近处挂着饲养扇贝的遍布海面的黑色悬浮球,个中心情,只能是意会而不能言传了。
不知不觉中,已近中午,大海卷起了风浪。听老宋与临船的交谈得知,今天有5-7级风,我担心船能否安全回去,他笑笑说,没事,到这里风就小了。见海上雾气昭昭,得知他几乎不带指南针,担心他能否迷路,可他微微一笑,说,这么些年了,凭感觉,闭着眼睛也能找回去。
于是,心放下,尽欢钓。
大海垂钓,那鱼群就像海潮,来之汹涌,去之无声。当鱼群来时,一把竿上有十把钩,几乎会钓上十条鱼的。可当鱼群过去,几乎一条鱼也不见,更少见其它鱼上钩的。钓时手忙脚乱,弄得胳膊酸疼;闲时寂寞难耐,坐立不安。我问老宋,哪里还有鱼多处,他遥指前面两座突兀海中的巨石般的四方山头说,那里鱼最多,可是被人承包了,养珊瑚,还有监控。我说,那咱们能不能往前靠靠,就近试试。他二话没说,发动机器就出发了。船驶出十分钟吧,又在一只清理扇贝的渔船边停下,大家果然又钓了几条鱼。看表快下午1时了,大家也饿了,也钓累了,老宋拎起鱼笼子,见有二三十斤鱼了,说钓的不少,尤其是硕儿钓了一条难得的牙巴鱼,像金枪鱼,增加了钓鱼的质量,大家还是很开心的,立即决定返程,也免得那些人吃午饭等急了。
船靠岸,战老板的面包车早已等待。见我们钓这么多鱼,赞同了一番,并说,你弟弟在码头也没少钓,跟你们差不多。我们一惊,怎么可能呢?我们花了200元租船出海,他们做窝不动,怎么就……可是回到山庄一看已经有满半大盆的鱼,我们无话可说。还是二弟吐了真言:
那个码头是专门用来卸载出海归来的鱼船,臭鱼烂虾的腥味被鱼群一路追来,故守在船边瞅着鱼群钓,那还能不丰收吗!他埋怨我就给留下一把普通的竹节鱼竿,两把鱼钩还刮掉一把,13岁的小孙女佳一也跟着抢夺鱼竿钓了6、7条……
战老板也说,我不钓鱼,也不知道这小码头能钓鱼,早知道如此,你们也不用出海了。
可置身大海深处垂钓,那敞亮的心情和独到的环境,在岸边是无法体会到的。
当然,第二天,我们去了那个近在咫尺的渔船码头了,确实看见鱼群流星般穿梭,我忘情地赤足在海水里,过了一把海钓的瘾头,只是摘钩成了大家的负担——又湿滑又扎手啊。有一位当地的老者,竟上了岸边的渔船上垂钓,结果大丰收,下船时的一大桶鱼,还是我帮助他拎下来的。我问他你怎么掉这么多鱼,他说船上好钓,并且告诉我,将刚刚钓上来的鲐鲅鱼切成块做饵,腥味大,它的同类喜欢吃,比不上鱼饵来的更快。
学问啊,真是人生处处皆学问,慢慢学吧,开悟只是朝夕之间。
小码头还有一景很吸引眼球,那就是成群的海鸥和成帮的雪白的家鸭相争食,一个天上盘旋,一个水上翻滚,热闹如戏,高潮连连。
离开山庄时,战老板很热情,将我们几天钓的鱼统统放在冰柜里冻好打包带回,让我们回家后,依然能品到大海的鲜味。
有意思的是,临走前在车上看到了肩负工具在马路上与人行走的渔夫老宋,我在车上与他打招呼:
老宋,明年再来,还请你开船带我们出海去钓鱼啊。
他挥挥手,刀眉大眼的方脸盘上,如同升起的太阳。
回到家里,看到网上热炒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诗句,有人兴起续诗,读来让人颇觉意境深深: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倾尽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百盏千杯尽,缘何不见君。”
我想,这些诗,用在我此次海钓之总结,还是蛮恰当的。

虎山长城,虎风长存

7日驾车从朝阳镇回长春,意味着此次国庆长假的结束。
这个假期很有意义,首次一家人和二弟培玉一家及杨光同学秦亮一家共16人,共驾驶3辆汽车,单程700多公里,经通化、丹东的鹤岗至大连的高速公路(假期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去大连的广鹿岛休闲度假。1号出发,5号回朝阳镇看母亲,6号又拉着母亲去白山市山货市场逛逛,吃了一顿蛤蟆,算是完美收官。
去的路上,顺便到虎山长城看看。
虎山长城位于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虎山村。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
来到虎山已时值中午,远见其突起于鸭绿江边,孤耸于平地之上,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难怪这里当年曾被视为军事要塞。其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现在看到的虎山长城,是在明长城遗址上修复起来的,已修复1250延长米,过街城楼、烽火台、敌台、战台、马面等十二景,恢复了当年明长城之首的壮观气势。
购买了每人60元的门票入门后(我和老伴超过60岁,半票30元),又有服务人员动员我们买园内公交车票,每人10元,因为她说送到山脚下以后,回程还要去半山腰的出口去接,我动心了,集体决定购买,可以省时省力啊。
乘车3分钟吧,就到了登长城的入口,往山上看,人头攒动,人流竟在悬崖峭壁上流淌,如此长城建在绝壁上,是我首见,也十分赞叹其伟岸。小孙女却情有独钟,说起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因此推测脚下长城有“更多老百姓尸体堆砌”,更让人联想当年修长城的万般艰难和困苦,多了几分唏嘘和感叹。
虎山环境优美,中午的阳光当头照下,巍峨的长城、虎山的叠翠和环绕山脚的鸭绿江悠悠碧水,让人惊叹这里无愧是早年安东八大名景之一,壮观的长城和如画的山水相交融,更凸显了这里独特的雄姿和历史的沧桑。
虎山长城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与朝鲜隔江相望。由于视野开阔,对岸朝鲜的田地、房屋一览无余。有一处最狭窄的河道,称为“一步跨”,从山上看,鸭绿江那忽然变窄的河道,竟如同一条围巾被甩在那里,惊叹大自然杰作的同时,想到“远亲不如近邻”的中朝关系,这“一步跨”,就有了太多的含义。回程时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亲临景点去实际体验,但其独特的印象,已经牢牢地记在脑中。
沿长城拾级而上,十几分钟后就已抵达山崖的旋梯下,徬崖而立的铁梯很陡,下面的人几乎要顶着上面人的脚跟而行,并且狭窄得只能容单人通过。很多老人、孩子,甚至年轻的情侣们都到此打住,调头返程。我的侄子杨明一家3口,因孩子太小攀登艰难而当即折返,成为众多遗憾者的一员。可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虎山长城,成了“好汉”与否的试金石。
我和夫人都是“好汉”者一类,尤其是我,是“山水乐”,爬山登高玩水无论多么险峻,我都是乐此不彼,如同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一路向前、向上而无所惧。
终于大汗淋漓的到达了虎山长城的峰顶,极目楚天一览两国风光,丹东的高楼大厦及鸭绿江大桥与烟波浩渺的黄海依稀可见。丹大公路如一天银练缠在虎山脚下沿江而去,虎山长城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山岭之上。江边的帮山台是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让人遐思无限。虎山附近的汉代城池西安平县遗址和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战场遗址,都让人遥想当年风起的狼烟和厮杀的呐喊。虎山面积虽然只有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但他肩负的使命确是那么神圣和不可侵犯。
站在峰顶——这个万里长城的第一个峰火台,见对岸朝鲜的义州城白色主打的建筑,简单而缺少宏大,落后而缺少新潮,感觉就像我们朝鲜族过去曾经住过的用稻草铺盖房顶的村落,这可能与朝鲜经济发展滞后并受国际制裁有关吧。看起来,一个国家要强大,一个民族要屹立,经济的基础作用是无法回避和忽视的。
走出秀丽、清碧、宜人、俊美而又挺拔、嶙峋的虎山长城,见夕阳余光的翅膀已经在天际开屏,我们乘园内公交车离开虎山长城,再走出园门的刹那间,回首虎山长城,见其沿山势奇峰巍峨,天际中的第一烽火台直傲苍穹,多像我们民族不屈的脊梁,历经磨难而不屈,历经沧桑而不衰,永远向前向着胜利向着光明是他唯一的选项。
再见,虎山长城,愿你的虎威常在,虎风长存!
(笔者为《政务风景》主编,中国作协会员,吉林省作协八次全委会委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18 13:39 , Processed in 0.0414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